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施分层学习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学习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二、实施分层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一)学生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和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30%、40%、30%。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学生分层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2:2:2组成六人合作小组,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合作学习。
(二)学习目标分层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的学习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所谓的第一发展)上,教师的学习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于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将课程与每章节的学习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三)分层施教
1.按学习内容分层
例如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层次内容。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感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地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2.提问分层
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的回答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3.练习、作业分层
针对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作业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四)分层测试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和综合题,其中基础题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五)分层评估
第一,学习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做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
第二,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把学生每次分层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的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进行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
第三,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作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存在的问题,对部分学习不到位的C层学生加强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三、实施分层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學生实行动态分层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一般会呈现出好、中、差三个层次,这种客观存在的层次差异,不仅教师心中有数,往往大多数学生也各自心领神会,师生间这种“心照不宣”的共识,常常由于教师怕伤害一些中、下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难以启齿,不好明确。要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法,教师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但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当众宣布学生的分层情况,而应十分注意讲究方法。
2.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
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和抓好学期备课,单元备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备课,要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也就是为学习较好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学习中等的学生制定出一个中层学习目标,为学习较差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分层制定学习目标,学生易于接受,能增强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并激发他们追求更进一步成功的愿望。
3.分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总之,实施分层学习策略,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充分促进了学生的智能发展,使课堂学习充满活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成为学习的主人。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学习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二、实施分层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一)学生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和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30%、40%、30%。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学生分层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2:2:2组成六人合作小组,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合作学习。
(二)学习目标分层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的学习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所谓的第一发展)上,教师的学习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于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将课程与每章节的学习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三)分层施教
1.按学习内容分层
例如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层次内容。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感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地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2.提问分层
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的回答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3.练习、作业分层
针对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作业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四)分层测试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和综合题,其中基础题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五)分层评估
第一,学习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做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
第二,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把学生每次分层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的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进行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
第三,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作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存在的问题,对部分学习不到位的C层学生加强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三、实施分层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學生实行动态分层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一般会呈现出好、中、差三个层次,这种客观存在的层次差异,不仅教师心中有数,往往大多数学生也各自心领神会,师生间这种“心照不宣”的共识,常常由于教师怕伤害一些中、下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难以启齿,不好明确。要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法,教师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但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当众宣布学生的分层情况,而应十分注意讲究方法。
2.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
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和抓好学期备课,单元备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备课,要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也就是为学习较好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学习中等的学生制定出一个中层学习目标,为学习较差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分层制定学习目标,学生易于接受,能增强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并激发他们追求更进一步成功的愿望。
3.分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总之,实施分层学习策略,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充分促进了学生的智能发展,使课堂学习充满活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