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命的诞生,是生命的喜悦,生命的成长是大自然赋予的本能,成长属于自己,也只为自己。然而,多年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让家长们几乎疯狂。更多的家庭全家总动员,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种学前教育班,更有甚者迫切地让尚在妈妈肚子里的宝宝接受胎教。随之而来,早教、学拼音、学算术等愈吹愈烈的教育“竞赛”之风蔓延到了幼儿园,家长迫切地关注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会了多少?让孩子的童年生活备受“小学化倾向”的诟病之苦。幼儿园一日生活教育受到了家长及社会的共同关注。
3~6岁是孩子各种能力的形成敏感期,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生活时间长达8小时,随时随地都在受周围环境的熏陶,如果他们只是被动地靠外力驱使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只是记住了一些简单的技巧,这是违反儿童天性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如果孩子是在成人的安排下被动地生活,被动意味着被迫,被迫就意味着他放弃了自己想做的事。生命的成长被捆绑住了,就消磨了他学习的热情。
“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因此,幼儿教育要结合他们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实施,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生活化的教育活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价值观,为孩子创造自由而轻松的环境,使其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并快乐成长。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注重幼儿的人格教育——帮助孩子培养幼儿期的做人品质。
陶行知先生曾说:“建筑人格成长的基础,就是道德。”而“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环,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幼儿时的品格构成成年后品格的核心,幼儿期孩子的心灵大门毫无遮拦地敞开,时时准备接受新鲜事物。孩子们通过寓教于乐的文学作品,接受积极的教育干预,锻炼品格,在游戏生活中不断进步。如家庭美德的教育,尊老爱幼的道德养成,社会公德的萌发,以及成人的言行举止都成为孩子道德行为的楷模。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现在的孩子都“被”生活在爱的家庭中,只有把大家给予孩子的爱转化为孩子对大家的爱,学会正确地自爱和他爱,这才是理性的爱。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喜欢他的老师和伙伴,“我爱我的家”主题活动就能适宜地让孩子在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帮助、谦让、团结、协作。成人以慈爱的精神关心、爱护孩子,用说理的方法教育、感化孩子。在《客人来了》活动中了解怎样做客及学习如何招待客人,掌握礼貌用语。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的态度和方法,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共同享受温暖、友好、关爱的环境,帮助孩子端正生活态度,送给孩子一生的财富。
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帮助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培养兴趣激励孩子积极进取,兴趣可以让孩子轻松学习。根据孩子心理的发展,在小班时可以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幼儿园大班开展“参观小学”、“学做小学生”等主题活动,可以“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一年后的小学学习生活的长久的兴趣和激情。幼儿在这些主题活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些问题,就能体会到克服困难的乐趣。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鼓励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只有在他们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主动、持久地进行自我学习。幼儿园这时开展的故事和情境教学让他们明白了一些常识,了解了一些规范,习得了一些生活习惯,如作息时间的调整为进入小学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可究竟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才导致小学化的教育倾向?是家长?是教师?还是社会的发展趋势所致?是否忽略了孩子原生态的价值萌发生长?如果幼儿园和家庭一开始就“拔苗助长”,那么在这种特殊的状态下,教育观会扭曲,甚至会抹杀儿童的天性。
顺应孩子的天性,使其自由地发展,在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教育中,应把“玩耍权”还给孩子,静静地欣赏生命品质最初时刻的生长风景。
3~6岁是孩子各种能力的形成敏感期,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生活时间长达8小时,随时随地都在受周围环境的熏陶,如果他们只是被动地靠外力驱使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只是记住了一些简单的技巧,这是违反儿童天性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如果孩子是在成人的安排下被动地生活,被动意味着被迫,被迫就意味着他放弃了自己想做的事。生命的成长被捆绑住了,就消磨了他学习的热情。
“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因此,幼儿教育要结合他们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实施,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生活化的教育活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价值观,为孩子创造自由而轻松的环境,使其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并快乐成长。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注重幼儿的人格教育——帮助孩子培养幼儿期的做人品质。
陶行知先生曾说:“建筑人格成长的基础,就是道德。”而“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环,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幼儿时的品格构成成年后品格的核心,幼儿期孩子的心灵大门毫无遮拦地敞开,时时准备接受新鲜事物。孩子们通过寓教于乐的文学作品,接受积极的教育干预,锻炼品格,在游戏生活中不断进步。如家庭美德的教育,尊老爱幼的道德养成,社会公德的萌发,以及成人的言行举止都成为孩子道德行为的楷模。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现在的孩子都“被”生活在爱的家庭中,只有把大家给予孩子的爱转化为孩子对大家的爱,学会正确地自爱和他爱,这才是理性的爱。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喜欢他的老师和伙伴,“我爱我的家”主题活动就能适宜地让孩子在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帮助、谦让、团结、协作。成人以慈爱的精神关心、爱护孩子,用说理的方法教育、感化孩子。在《客人来了》活动中了解怎样做客及学习如何招待客人,掌握礼貌用语。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的态度和方法,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共同享受温暖、友好、关爱的环境,帮助孩子端正生活态度,送给孩子一生的财富。
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帮助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培养兴趣激励孩子积极进取,兴趣可以让孩子轻松学习。根据孩子心理的发展,在小班时可以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幼儿园大班开展“参观小学”、“学做小学生”等主题活动,可以“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一年后的小学学习生活的长久的兴趣和激情。幼儿在这些主题活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些问题,就能体会到克服困难的乐趣。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鼓励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只有在他们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主动、持久地进行自我学习。幼儿园这时开展的故事和情境教学让他们明白了一些常识,了解了一些规范,习得了一些生活习惯,如作息时间的调整为进入小学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可究竟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才导致小学化的教育倾向?是家长?是教师?还是社会的发展趋势所致?是否忽略了孩子原生态的价值萌发生长?如果幼儿园和家庭一开始就“拔苗助长”,那么在这种特殊的状态下,教育观会扭曲,甚至会抹杀儿童的天性。
顺应孩子的天性,使其自由地发展,在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教育中,应把“玩耍权”还给孩子,静静地欣赏生命品质最初时刻的生长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