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我们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但农村小学生由于环境和方言的影响,语文朗读能力比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小学生学习的语文效果。所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特别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也需要使他们对朗读产生兴趣,去主动学习,把朗读当成一件乐事。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二是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三是评选“小老师”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四是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教给学生朗读的要领
要学会朗读,必须先掌握朗读要领。农村小学生在朗读方面模糊的地方较多,我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先教给学生朗读要领。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农村学生知识面不广,文章中有个别字从没遇过,在教学时可让学生查字典加以认识,并养成习惯。对于学生在朗读时出现唱读、漏字、加字或读破的词句,教师要加以指点并指导学生读准,直到不犯这样的错误为止。其次,教给学生掌握停顿的方法。停顿是朗读语文的重要环节,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步骤。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停顿的指导。最后,教给学生掌握朗读的语气。朗读仅仅学会停顿是不够的,还要教给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语气,不同的朗读语气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不完全相同的。但农村小学生对朗读的语气较为陌生,他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课文朗读的语气,导致有的用平淡的语调朗读,有的則唱读,所以教师要讲清楚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各种句式的不同朗读方法。此外,还要教给他们掌握语气轻重的朗读方法。
三、范读领路,潜移默化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范读。
(一)听教师示范朗读
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农村小学生对教师更怀有一种极高的钦佩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往往起到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强化自己的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在语文朗读上,教师要多做示范朗读。当然,“打铁还要榔头硬”,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例如,我曾观摩过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丰碑》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教室里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伴随着她的朗读,仿佛都回到了红军过雪山的年代。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初步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教师要尽量加强朗读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力求达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抑扬顿挫、富有吸引力,然后以此感染学生。
(二)听录音朗读
录音朗读比较标准、规范、动听,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录音朗读能给学生以定势化的感觉。所以,教师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录音机等现代教学手段,适当地给学生播放朗读录音,加强学生的朗读感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多形式,使学生愿读及乐读
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避免了烦琐的教学分析。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但有一点值得提醒的是,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以竞赛、表演的形式朗读,而高年级的学生却喜欢速读、品读等形式朗读。此外,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
五、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唤。这就是说要想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朗读的时间很少,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真正让学生会朗读,就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学生朗读课文时,要求使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不能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有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六、朗读训练要与朗读评价充分评价
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们评价时经常爱说的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得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教师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当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
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对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进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另外,要注意儿童的理解能力与成人的差异,就每次训练来说,也要逐步提高要求。
可见,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起了学生朗读的兴趣。那么,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是可见成效的。
但农村小学生由于环境和方言的影响,语文朗读能力比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小学生学习的语文效果。所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特别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也需要使他们对朗读产生兴趣,去主动学习,把朗读当成一件乐事。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二是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三是评选“小老师”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四是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教给学生朗读的要领
要学会朗读,必须先掌握朗读要领。农村小学生在朗读方面模糊的地方较多,我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先教给学生朗读要领。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农村学生知识面不广,文章中有个别字从没遇过,在教学时可让学生查字典加以认识,并养成习惯。对于学生在朗读时出现唱读、漏字、加字或读破的词句,教师要加以指点并指导学生读准,直到不犯这样的错误为止。其次,教给学生掌握停顿的方法。停顿是朗读语文的重要环节,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步骤。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停顿的指导。最后,教给学生掌握朗读的语气。朗读仅仅学会停顿是不够的,还要教给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语气,不同的朗读语气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不完全相同的。但农村小学生对朗读的语气较为陌生,他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课文朗读的语气,导致有的用平淡的语调朗读,有的則唱读,所以教师要讲清楚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各种句式的不同朗读方法。此外,还要教给他们掌握语气轻重的朗读方法。
三、范读领路,潜移默化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范读。
(一)听教师示范朗读
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农村小学生对教师更怀有一种极高的钦佩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往往起到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强化自己的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在语文朗读上,教师要多做示范朗读。当然,“打铁还要榔头硬”,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例如,我曾观摩过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丰碑》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教室里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伴随着她的朗读,仿佛都回到了红军过雪山的年代。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初步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教师要尽量加强朗读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力求达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抑扬顿挫、富有吸引力,然后以此感染学生。
(二)听录音朗读
录音朗读比较标准、规范、动听,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录音朗读能给学生以定势化的感觉。所以,教师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录音机等现代教学手段,适当地给学生播放朗读录音,加强学生的朗读感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多形式,使学生愿读及乐读
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避免了烦琐的教学分析。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但有一点值得提醒的是,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以竞赛、表演的形式朗读,而高年级的学生却喜欢速读、品读等形式朗读。此外,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
五、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唤。这就是说要想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朗读的时间很少,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真正让学生会朗读,就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学生朗读课文时,要求使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不能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有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六、朗读训练要与朗读评价充分评价
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们评价时经常爱说的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得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教师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当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
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对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进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另外,要注意儿童的理解能力与成人的差异,就每次训练来说,也要逐步提高要求。
可见,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起了学生朗读的兴趣。那么,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是可见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