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阳光体育运动”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一项提高国民体能体质的具体措施,由于认识偏差、教学创意少、程序单一、体育资源缺乏及教学评估系统不完善等原因影响,许多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缓慢,效果也没有预期效果好。面对“阳光体育运动”所提出的新要求,体育教学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学生健康素质,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 我国;开展;阳光体育;政策分析
一、“阳光体育”的概念
“阳光体育”是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普遍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为目的,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主动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体育行为,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可以改变青少年学生的体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意义
阳光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有利于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质转变。以全国亿万学生为对象而开展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学校体育运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政策是减少受应试教育和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时使我国亿万青少年健康健康成长,改变我国青少年在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达到标准,同时使青少年的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恢复正常水平以及近视率减少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三、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的原则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首先,要遵循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发展和体育活动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避免成人化。其次,要遵循全面性原则。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第三,要遵循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第四,要遵循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原则。坚持依法治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第五,要遵循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原则。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第六,要遵循安全第一原则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阳光体育活动现状:
(一)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不足,实质理解不够准确。不知如何开展工作,不知哪些工作属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范畴;缺乏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没有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不够,落实不够具体,实施打了折扣。
(二)运动设施差,课时量安排不足。体育课的教学类型主要是实践课,理论课严重匮乏。学校的体育教师、学校场地、体育器材、体育经费以及体育运动安全问题和体育环境都影响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三)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师生的创造性。开展形式陈旧,缺乏创新元素,与学生个体自我实现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约束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注重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忽视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和体育思想素质、体育行为素质的培养。过分强调体育教学的近期效果,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意识、运动能力、习惯爱好、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综合因素的长期效应,抑制了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忽略学生考核的全面性。
五、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保障机制
(一)要完善阳光体育运动体制机制,制定长远规划。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计划、措施、实施方案,组织本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各级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需要探索并建立适合本地、本校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二)学校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报刊、横幅等媒介来扩大宣传力度,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 1小时 ,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校园生活充满阳光。
(三)更新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的多种体育形式并存的教学观念,正确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要以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引导式、自主式、互教互评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活泼性。
(四)广开渠道,解决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缺乏的问题,良好的体育场馆与丰富的健身器材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物质条件。首先,高校要合理安排建设资金,加大对体育的经费投入,加快体育场馆建设,适当新建、改建或扩建一批体育场馆,增加器材的配备;其次要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调配器材场地的利用,使其达到最大化的使用率;最后调整要场地观,今后建设的体育场地以经济型、人员密集型、可再生型场地为主,要控制高投入,低效率的场地建设。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
(五)重视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首先体育教师要重塑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其次,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全校师生重视体育课。最后对教学的内容要不断更新,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积蓄,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注重个体差异,增加一些与时代结合的体育项目。
(六)实施体育课程改革,使其科学化、合理化和系统化。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应以强身育人为目标,以终身教育为主线,贯穿于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体育教学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关注体育知识、技能、方法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注重体育行为规范和科学态度的养成,这才是作为手段而应用的评价体系所追求的效应。建立一个既能增强学生体质,又能使学生养成自学自练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突破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和传统形式,建立多种类型的课程。应在保健、休闲、养生、健美课程上加大比重,提供多样教学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学生一技之长,使其学得开心,练得用心,学有所得,练有所长,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予学生一个整体的健康概念,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享受运动过程带来的乐趣,提高生活质量。
(七)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注意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学科领域的新发展,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并应用于实践。要紧跟时代的潮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学习把最新的信息和知识传授给学生,才有可能全面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振宇.关于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体育科技,2007
[2]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08):11-14.
[3]冯唯锐.“阳光体育运动”解析及高校实施的策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
关键词: 我国;开展;阳光体育;政策分析
一、“阳光体育”的概念
“阳光体育”是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普遍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为目的,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主动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体育行为,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可以改变青少年学生的体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意义
阳光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有利于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质转变。以全国亿万学生为对象而开展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学校体育运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政策是减少受应试教育和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时使我国亿万青少年健康健康成长,改变我国青少年在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达到标准,同时使青少年的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恢复正常水平以及近视率减少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三、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的原则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首先,要遵循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发展和体育活动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避免成人化。其次,要遵循全面性原则。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第三,要遵循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第四,要遵循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原则。坚持依法治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第五,要遵循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原则。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第六,要遵循安全第一原则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阳光体育活动现状:
(一)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不足,实质理解不够准确。不知如何开展工作,不知哪些工作属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范畴;缺乏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没有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不够,落实不够具体,实施打了折扣。
(二)运动设施差,课时量安排不足。体育课的教学类型主要是实践课,理论课严重匮乏。学校的体育教师、学校场地、体育器材、体育经费以及体育运动安全问题和体育环境都影响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三)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师生的创造性。开展形式陈旧,缺乏创新元素,与学生个体自我实现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约束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注重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忽视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和体育思想素质、体育行为素质的培养。过分强调体育教学的近期效果,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意识、运动能力、习惯爱好、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综合因素的长期效应,抑制了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忽略学生考核的全面性。
五、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保障机制
(一)要完善阳光体育运动体制机制,制定长远规划。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计划、措施、实施方案,组织本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各级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需要探索并建立适合本地、本校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二)学校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报刊、横幅等媒介来扩大宣传力度,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 1小时 ,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校园生活充满阳光。
(三)更新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的多种体育形式并存的教学观念,正确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要以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引导式、自主式、互教互评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活泼性。
(四)广开渠道,解决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缺乏的问题,良好的体育场馆与丰富的健身器材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物质条件。首先,高校要合理安排建设资金,加大对体育的经费投入,加快体育场馆建设,适当新建、改建或扩建一批体育场馆,增加器材的配备;其次要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调配器材场地的利用,使其达到最大化的使用率;最后调整要场地观,今后建设的体育场地以经济型、人员密集型、可再生型场地为主,要控制高投入,低效率的场地建设。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
(五)重视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首先体育教师要重塑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其次,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全校师生重视体育课。最后对教学的内容要不断更新,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积蓄,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注重个体差异,增加一些与时代结合的体育项目。
(六)实施体育课程改革,使其科学化、合理化和系统化。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应以强身育人为目标,以终身教育为主线,贯穿于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体育教学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关注体育知识、技能、方法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注重体育行为规范和科学态度的养成,这才是作为手段而应用的评价体系所追求的效应。建立一个既能增强学生体质,又能使学生养成自学自练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突破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和传统形式,建立多种类型的课程。应在保健、休闲、养生、健美课程上加大比重,提供多样教学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学生一技之长,使其学得开心,练得用心,学有所得,练有所长,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予学生一个整体的健康概念,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享受运动过程带来的乐趣,提高生活质量。
(七)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注意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学科领域的新发展,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并应用于实践。要紧跟时代的潮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学习把最新的信息和知识传授给学生,才有可能全面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振宇.关于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体育科技,2007
[2]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08):11-14.
[3]冯唯锐.“阳光体育运动”解析及高校实施的策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