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能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应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呢?现结合我平时的教学尝试,就课前、课堂、课后的三方面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预习是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开端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堂效率高低与课前预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课前不好好预习,仅凭教师在课堂45分钟的讲解,当堂要完成学习任务是不现实的。教师往往为了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要点,经常查漏补缺,加班加点。这样一来,学生的考试成绩虽然勉强上去了,课余时间却被消耗殆尽,这种情况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坚决不可取的。对此,我个人认为,应预先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通过设疑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
二、利用课堂作为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主战场
1.营造主动探究的良好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通常在于他们的心理自由度。民主而和谐的学习氛围的建立,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多一些心灵的沟通,多一些会心的微笑,多一些真诚的赞许以及一些鼓励的眼光,让学生增加一份自信,将会激发学生更多的热情,从而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敏捷,想象会更加丰富。故此,和谐而民主的课堂氛围的营造,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发扬民主,对学生给予充分尊重和信任,通过创设和谐、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自由讨论,大胆发言。一旦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探索成果,由此激发出来的智慧和超强的自信心,往往是不可想象的。
2.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方面进行重点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授得多,学生参与得少。此时老师作为主体,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式思维状态。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预习提出疑问,在课堂上寻求答案;或者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在课堂上由学生共同探讨。这样一来学生便成了主体,被动就变为主动。只要学生能主动地去思考,参与讨论并寻求答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加强。实际上是让学生自己去打开智慧之门,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获取更多的知识,以适应将来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给予学生宽松的空间和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们多思、多读、多说、多听,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凡学生通过自学而掌握了的知识,就应大胆不教,而对于学生领会不深刻、了解不透彻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点和引导,但是指导也不要很多、很琐碎。教师要做到导有目标、导有层次、导有方法。
3.鼓励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的评价一般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平时一般不要批评学生,即使批评也尽量要用一些委婉的建议,在课堂上要多用一些激励性语言,要注意到学生的每一次努力。而在评价的形式上,要注意即时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书面作业的评语也要用一些鼓励性和建议性的话,不能局限于简单的等级或分数。故而在课堂及作业本上我经常使用:Good! Well done! You are excellent! You have done a very good job! I enjoy your story!...
4.要多方位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求异思维一般是指思维的逆向发散,是从问题的不同角度甚至相反方向思考,从而多方面寻求答案、得出新的认识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活动,是创新思维的主要部分。要从不同角度、方向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学生才能从消极被动的“听客”,转变为主动求知的“主人”,从而学生在应变素质、创新能力方面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通过课后实践,拓展自主探究式学习
外语教学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听说”不仅是培养学生“四会”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激发学生自觉地去学英语的一种动力。平时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他们只要听到别人讲英语,便兴趣盎然地去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抓住学生爱好听说英语这种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大胆地开口讲。语言的功能就是交际,要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光靠课堂45分钟是不够的。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后尽量用英语交流,如经常开展英语朗诵比赛,制作英语手抄报、英语海报等活动,以增强学生英语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使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巩固课堂知识。
通过以上的几点尝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不仅学会了学习,也培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教育质量。
(责任编辑周侯辰)
一、预习是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开端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堂效率高低与课前预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课前不好好预习,仅凭教师在课堂45分钟的讲解,当堂要完成学习任务是不现实的。教师往往为了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要点,经常查漏补缺,加班加点。这样一来,学生的考试成绩虽然勉强上去了,课余时间却被消耗殆尽,这种情况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坚决不可取的。对此,我个人认为,应预先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通过设疑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
二、利用课堂作为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主战场
1.营造主动探究的良好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通常在于他们的心理自由度。民主而和谐的学习氛围的建立,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多一些心灵的沟通,多一些会心的微笑,多一些真诚的赞许以及一些鼓励的眼光,让学生增加一份自信,将会激发学生更多的热情,从而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敏捷,想象会更加丰富。故此,和谐而民主的课堂氛围的营造,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发扬民主,对学生给予充分尊重和信任,通过创设和谐、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自由讨论,大胆发言。一旦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探索成果,由此激发出来的智慧和超强的自信心,往往是不可想象的。
2.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方面进行重点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授得多,学生参与得少。此时老师作为主体,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式思维状态。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预习提出疑问,在课堂上寻求答案;或者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在课堂上由学生共同探讨。这样一来学生便成了主体,被动就变为主动。只要学生能主动地去思考,参与讨论并寻求答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加强。实际上是让学生自己去打开智慧之门,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获取更多的知识,以适应将来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给予学生宽松的空间和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们多思、多读、多说、多听,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凡学生通过自学而掌握了的知识,就应大胆不教,而对于学生领会不深刻、了解不透彻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点和引导,但是指导也不要很多、很琐碎。教师要做到导有目标、导有层次、导有方法。
3.鼓励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的评价一般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平时一般不要批评学生,即使批评也尽量要用一些委婉的建议,在课堂上要多用一些激励性语言,要注意到学生的每一次努力。而在评价的形式上,要注意即时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书面作业的评语也要用一些鼓励性和建议性的话,不能局限于简单的等级或分数。故而在课堂及作业本上我经常使用:Good! Well done! You are excellent! You have done a very good job! I enjoy your story!...
4.要多方位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求异思维一般是指思维的逆向发散,是从问题的不同角度甚至相反方向思考,从而多方面寻求答案、得出新的认识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活动,是创新思维的主要部分。要从不同角度、方向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学生才能从消极被动的“听客”,转变为主动求知的“主人”,从而学生在应变素质、创新能力方面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通过课后实践,拓展自主探究式学习
外语教学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听说”不仅是培养学生“四会”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激发学生自觉地去学英语的一种动力。平时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他们只要听到别人讲英语,便兴趣盎然地去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抓住学生爱好听说英语这种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大胆地开口讲。语言的功能就是交际,要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光靠课堂45分钟是不够的。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后尽量用英语交流,如经常开展英语朗诵比赛,制作英语手抄报、英语海报等活动,以增强学生英语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使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巩固课堂知识。
通过以上的几点尝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不仅学会了学习,也培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教育质量。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