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地理主观题突出考核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考查灵活运用知识、难度较大、区分度明显而备受命题者青睐。高考地理主观题的分值达56分,是政史地三科中分值最多一科,也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地理主观题考生答题失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审题不细致、不准确;(2)信息提取和转换不准确、不完整;(3)答题思路和逻辑思维混乱;(4)答题语言不准确、不规范;(5)答案不全面、不具体等。如何提升考生解答主观题的能力,提高成绩,成为高三地理教师关注的焦点。现借鉴众多教师的经验和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试作如下归纳整理。
一、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正确理解题意,把握命题的指向,答题才能切中要害,从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审题要做到四审:
1.审中心词
题目中心词是答案论述的直接对象,往往是地理学科中的核心概念。例如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点等。只有审好中心词,确定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才能理解命题者的考查意图。
2.审中心词的限定词
中心词的限定词既是对答题的限制,也是对答题的提示。根据限定词我们可以从中找出答题的角度和侧重点。限定词对中心词的限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定具体事物;(2)限定位置;(3)限定地理事象发生的时间(季节、时刻);(4)限定分析问题的方向(自然/人为因素、有利/不利);(5)其他限定(限定某方面的特点或功能)。
3.审答题方式的指令词
指令词有两类。一类是提示回答问题所要借助的知识、材料,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此类指令词是解题的“友情提示”,务必要认真揣摩,按提示去做。第二类指令词是对答题形式提出具体要求。常见的此类指令词及其具体要求如下:
简述,即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即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指出,即简单说出某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
概括,即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概括要点等。
描述,即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即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即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分析,即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分析,要求答出因果关系或推理过程。
对比,即要在某些选定的侧面,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
评价,即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有利与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要有结论与理由。
4.审题分
地理主观题分值是按要点设置的,一般是1个要点2分或3分,因此,6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3个要点。而对于3个要点的题目,为避免失分,一般我们选择4~5个方面去答,这样失分的机会就相对少一些。
例如下题审题过程是:(2009全国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3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令答题方式),回答下列问题。(3)指出(指令答题方式)三角贸易涉及海区(指定位置)的大洋环流规律(中心词),以及三段航程海域(指定位置)洋流的性质(中心词)。(9分)(题分)
二、认真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答案往往就在于对信息材料的分析之中,因此要重视对图像、表格、文字材料的分析,结合大脑储备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和加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有:
1.对于文字材料要留意每一句话,每个数字、符号,因为这些都是解答问题所必备的条件,忽略了某点就可能答非所问或答不全,尤其要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
2.对于各种地理数据统计图表,首先要熟悉图表的结构特征,了解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还要研究该地理要素变化的趋势。
3.地图上所给出的经度、纬度、山脉走向、山脉高度、河流、行政区界线、铁路线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试题中所引用的材料内容并非全部有效,因此,必须对材料信息进行一番鉴别、筛选和整理。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要的、无关的信息,同时剔除那些无效信息,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有效信息回答问题。
三、构建思维模式,理清答题思路
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解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答题思路,灵活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来解答试题。为了避免出现想到什么就答什么答题没有逻辑性的现象,应该写好简略提纲,理清答题思路。
例如(2010年福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37.(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大小,并分析原因。(10分)此题的答题提纲如下:
■
四、规范答题,合理组织答案
虽然很多学生在考试时做到了以上三点,但是我们发现学生的得分情况仍然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大多是答题缺少科学、逻辑、全面的表述。表述时,颠三倒四、词不达意,乃至丢分。因此,为避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表达时要注意答案的“五化”:
1.要点化。要点要简洁,不重复,以便于阅卷老师判断学生的答题是否“踩点”和“踩了哪些点”。
2.序号化。在每个要点的前面标上①②③等序号。
3.逻辑化。表达同一观点时,要环环相扣,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逻辑思维。
4.术语化。尽量使用地理专业术语。
5.具体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实际回答。
为了使得分更有保证,请灵活运用下列几点技巧:
1.少与多的技巧。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高考试题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2.具體与模糊的技巧。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以免自露马脚。比如,“苏门答腊岛为何多地震、火山”,如果不清楚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可模糊回答:苏门答腊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但千万不要答成“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这样会自曝知识缺陷,影响得分。
3.条理与段落的技巧。一问答一段,或者一个方面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4.主要和次要的技巧。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或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次要的、把握不大的放在后面。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注意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方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好的成绩。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正确理解题意,把握命题的指向,答题才能切中要害,从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审题要做到四审:
1.审中心词
题目中心词是答案论述的直接对象,往往是地理学科中的核心概念。例如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点等。只有审好中心词,确定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才能理解命题者的考查意图。
2.审中心词的限定词
中心词的限定词既是对答题的限制,也是对答题的提示。根据限定词我们可以从中找出答题的角度和侧重点。限定词对中心词的限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定具体事物;(2)限定位置;(3)限定地理事象发生的时间(季节、时刻);(4)限定分析问题的方向(自然/人为因素、有利/不利);(5)其他限定(限定某方面的特点或功能)。
3.审答题方式的指令词
指令词有两类。一类是提示回答问题所要借助的知识、材料,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此类指令词是解题的“友情提示”,务必要认真揣摩,按提示去做。第二类指令词是对答题形式提出具体要求。常见的此类指令词及其具体要求如下:
简述,即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即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指出,即简单说出某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
概括,即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概括要点等。
描述,即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即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即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分析,即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分析,要求答出因果关系或推理过程。
对比,即要在某些选定的侧面,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
评价,即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有利与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要有结论与理由。
4.审题分
地理主观题分值是按要点设置的,一般是1个要点2分或3分,因此,6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3个要点。而对于3个要点的题目,为避免失分,一般我们选择4~5个方面去答,这样失分的机会就相对少一些。
例如下题审题过程是:(2009全国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3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令答题方式),回答下列问题。(3)指出(指令答题方式)三角贸易涉及海区(指定位置)的大洋环流规律(中心词),以及三段航程海域(指定位置)洋流的性质(中心词)。(9分)(题分)
二、认真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答案往往就在于对信息材料的分析之中,因此要重视对图像、表格、文字材料的分析,结合大脑储备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和加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有:
1.对于文字材料要留意每一句话,每个数字、符号,因为这些都是解答问题所必备的条件,忽略了某点就可能答非所问或答不全,尤其要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
2.对于各种地理数据统计图表,首先要熟悉图表的结构特征,了解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还要研究该地理要素变化的趋势。
3.地图上所给出的经度、纬度、山脉走向、山脉高度、河流、行政区界线、铁路线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试题中所引用的材料内容并非全部有效,因此,必须对材料信息进行一番鉴别、筛选和整理。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要的、无关的信息,同时剔除那些无效信息,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有效信息回答问题。
三、构建思维模式,理清答题思路
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解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答题思路,灵活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来解答试题。为了避免出现想到什么就答什么答题没有逻辑性的现象,应该写好简略提纲,理清答题思路。
例如(2010年福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37.(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大小,并分析原因。(10分)此题的答题提纲如下:
■
四、规范答题,合理组织答案
虽然很多学生在考试时做到了以上三点,但是我们发现学生的得分情况仍然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大多是答题缺少科学、逻辑、全面的表述。表述时,颠三倒四、词不达意,乃至丢分。因此,为避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表达时要注意答案的“五化”:
1.要点化。要点要简洁,不重复,以便于阅卷老师判断学生的答题是否“踩点”和“踩了哪些点”。
2.序号化。在每个要点的前面标上①②③等序号。
3.逻辑化。表达同一观点时,要环环相扣,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逻辑思维。
4.术语化。尽量使用地理专业术语。
5.具体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实际回答。
为了使得分更有保证,请灵活运用下列几点技巧:
1.少与多的技巧。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高考试题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2.具體与模糊的技巧。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以免自露马脚。比如,“苏门答腊岛为何多地震、火山”,如果不清楚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可模糊回答:苏门答腊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但千万不要答成“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这样会自曝知识缺陷,影响得分。
3.条理与段落的技巧。一问答一段,或者一个方面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4.主要和次要的技巧。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或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次要的、把握不大的放在后面。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注意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方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好的成绩。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