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提供充分的物质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各种科学探索活动,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发展智能、培养科学文化素养的过程。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科学知识 游戏活动
一、开展幼儿科学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师在安排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那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易操作的、便于他们理解掌握的内容,使幼儿真正体验到所学习的内容对自己及周围的人有用处,是自己当前想要了解和知道的东西。科学活动的内容,有的是老师预设的,有些内容是随机的,教师要善于捕捉一日活动中的一些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带领孩子散步时,可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启发幼儿联想自己和周围人的衣着、饮食和环境的变化,感知四季的明显特征。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科学教育应力求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游戏的这些属性与幼儿的好奇、好玩、好动和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通过科学游戏,幼儿可以在玩中学科学,在愉快的体验中学科学,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容易疲劳,认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情绪性等特点,他们喜欢参加游戏,乐于在游戏中接受学习内容。
二、鼓励幼儿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探究过程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注重让孩子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教师为孩子们提供适宜的可操作的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请孩子们自己动手触摸材料、用眼睛认真观察、用鼻子闻气味、用耳朵倾听和感知声音,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等,调动孩子的感官参与到活动中,使孩子们很自然地获得了有益的经验。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对幼儿科学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幼儿单独操作比较困难,老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合作开展探究,并组织幼儿进行小组的交流表达,这样幼儿不仅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而且能及时将自己的新发现与老师、同伴分享,产生思维碰撞;享受发现带来的欢乐,操作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健全的人格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科学游戏活动要循序渐进
充分调动各种认知水平层次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目标的实现要隐含在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材料投放、活动过程指导与评价之中。例如:在科学发现室游戏探索中,对“磁铁的穿透性”,我们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目标:一是知道磁铁有穿透的本领;二是学会用磁铁的穿透性解决有关科学问题。首先,我们将小磁兔,各种材料制成的柄、磁铁,交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去玩、去操作、去发现。然后问他们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幼儿一个个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发现:“我发现磁铁会透过材料柄吸住小磁兔。”老师没有把答案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在主动接触材料、自由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实现第一层次的目标。接着我们让幼儿玩了另一种游戏,用磁铁“打捞沉船”,要求幼儿不用手拿,不把磁铁伸入水里,把沉船打捞上来,让幼儿去思考、去操作,直到成功。这两个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而且隐含在材料设计、操作活动和游戏环节中,完全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四、科学游戏的内容要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科学的抽象性、严密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求知欲,因此科学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幼儿的积极探索精神,使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主体性。首先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迷上科学。例如:在一次游戏中,我们发现幼儿对“小灯泡会发亮”很感兴趣,就设计了“小小灯展”的游戏,让幼儿都尝试自己手中的灯,手一动开关,灯就亮了,让幼儿反复实践探索,从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出当电源、电线、灯泡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灯泡就亮了。游戏中幼儿的兴趣很浓厚,积极性高。其次,选择操作性强的内容。游戏的趣味性的强弱与可操作性的强弱有关,操作性强的游戏,趣味性也强,容易调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例如:有关水的科学游戏,幼儿特别喜欢玩水,在玩水游戏中幼儿通过一次次动手尝试,逐步理解了水的浮力、水的压力、水的三态、水的流动、水能溶解物质等内容。在玩水中体验到了玩的乐趣,产生了愉悦的情绪,提高了积极性。另外,选择的内容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并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因为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幼儿比较熟悉,有一定的感知基础,兴趣浓厚。
五、科学游戏的过程要有情景性和灵活性
幼儿在科学游戏中自主探索能否得到发挥,不仅要看幼儿能否获得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看幼儿能否积极参与游戏过程,是不是肯动脑筋思考,是否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为此,科学游戏的过程必须具有情景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大胆尝试。首先要创设游戏的情境,投放充足的游戏材料,如:在玩水中,开展“什么沉、什么浮”的游戏时,我们在游戏中创设了游戏情境,准备了木制品、纸制品、石制品、橡胶制品、竹制品、玻璃制品、泡沫制品等各种材料,供幼儿在水中自由投放,让幼儿发现它们在水中产生的现象。投放的材料不仅数量充足,而且种类多。幼儿动手操作机会多,选择性强、涉及面广,兴趣更浓厚。在游戏中,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充分接触材料,操作材料,从而得出“什么物体是沉,什么物体是浮”的结论。其次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自主选择、自主观察、自主动手;自由表达,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形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科学知识 游戏活动
一、开展幼儿科学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师在安排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那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易操作的、便于他们理解掌握的内容,使幼儿真正体验到所学习的内容对自己及周围的人有用处,是自己当前想要了解和知道的东西。科学活动的内容,有的是老师预设的,有些内容是随机的,教师要善于捕捉一日活动中的一些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带领孩子散步时,可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启发幼儿联想自己和周围人的衣着、饮食和环境的变化,感知四季的明显特征。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科学教育应力求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游戏的这些属性与幼儿的好奇、好玩、好动和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通过科学游戏,幼儿可以在玩中学科学,在愉快的体验中学科学,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容易疲劳,认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情绪性等特点,他们喜欢参加游戏,乐于在游戏中接受学习内容。
二、鼓励幼儿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探究过程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注重让孩子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教师为孩子们提供适宜的可操作的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请孩子们自己动手触摸材料、用眼睛认真观察、用鼻子闻气味、用耳朵倾听和感知声音,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等,调动孩子的感官参与到活动中,使孩子们很自然地获得了有益的经验。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对幼儿科学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幼儿单独操作比较困难,老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合作开展探究,并组织幼儿进行小组的交流表达,这样幼儿不仅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而且能及时将自己的新发现与老师、同伴分享,产生思维碰撞;享受发现带来的欢乐,操作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健全的人格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科学游戏活动要循序渐进
充分调动各种认知水平层次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目标的实现要隐含在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材料投放、活动过程指导与评价之中。例如:在科学发现室游戏探索中,对“磁铁的穿透性”,我们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目标:一是知道磁铁有穿透的本领;二是学会用磁铁的穿透性解决有关科学问题。首先,我们将小磁兔,各种材料制成的柄、磁铁,交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去玩、去操作、去发现。然后问他们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幼儿一个个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发现:“我发现磁铁会透过材料柄吸住小磁兔。”老师没有把答案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在主动接触材料、自由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实现第一层次的目标。接着我们让幼儿玩了另一种游戏,用磁铁“打捞沉船”,要求幼儿不用手拿,不把磁铁伸入水里,把沉船打捞上来,让幼儿去思考、去操作,直到成功。这两个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而且隐含在材料设计、操作活动和游戏环节中,完全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四、科学游戏的内容要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科学的抽象性、严密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求知欲,因此科学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幼儿的积极探索精神,使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主体性。首先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迷上科学。例如:在一次游戏中,我们发现幼儿对“小灯泡会发亮”很感兴趣,就设计了“小小灯展”的游戏,让幼儿都尝试自己手中的灯,手一动开关,灯就亮了,让幼儿反复实践探索,从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出当电源、电线、灯泡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灯泡就亮了。游戏中幼儿的兴趣很浓厚,积极性高。其次,选择操作性强的内容。游戏的趣味性的强弱与可操作性的强弱有关,操作性强的游戏,趣味性也强,容易调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例如:有关水的科学游戏,幼儿特别喜欢玩水,在玩水游戏中幼儿通过一次次动手尝试,逐步理解了水的浮力、水的压力、水的三态、水的流动、水能溶解物质等内容。在玩水中体验到了玩的乐趣,产生了愉悦的情绪,提高了积极性。另外,选择的内容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并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因为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幼儿比较熟悉,有一定的感知基础,兴趣浓厚。
五、科学游戏的过程要有情景性和灵活性
幼儿在科学游戏中自主探索能否得到发挥,不仅要看幼儿能否获得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看幼儿能否积极参与游戏过程,是不是肯动脑筋思考,是否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为此,科学游戏的过程必须具有情景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大胆尝试。首先要创设游戏的情境,投放充足的游戏材料,如:在玩水中,开展“什么沉、什么浮”的游戏时,我们在游戏中创设了游戏情境,准备了木制品、纸制品、石制品、橡胶制品、竹制品、玻璃制品、泡沫制品等各种材料,供幼儿在水中自由投放,让幼儿发现它们在水中产生的现象。投放的材料不仅数量充足,而且种类多。幼儿动手操作机会多,选择性强、涉及面广,兴趣更浓厚。在游戏中,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充分接触材料,操作材料,从而得出“什么物体是沉,什么物体是浮”的结论。其次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自主选择、自主观察、自主动手;自由表达,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形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