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一次散步的发现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在孩子们的眼中,春天的美是不言而喻的,春天的一切都散发着神秘的气息,仿佛在吸引着他们,哪怕只是一只小小的蜗牛,都让他们好奇万分。一场春雨过后,原本躲起来的小蜗牛们都跑出来了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了!在一次午餐后散步的间隙,我们漫步在幼儿园的操场上。“快看,这里有只小蜗牛。”芮芮一声大喊,将我们的注意给吸引了过去。大家突然围观起来,芮芮忍不住的用手去碰了一下爬在树叶上的蜗牛,结果蜗牛马上缩进了壳里。其他孩子们也不放弃,又跑到幼儿园小山坡上寻找蜗牛……热爱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那么我们就应该满足孩子的天性需要。
陈鹤琴提倡“活教育”,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只有让孩子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通过自身的观察,才能获取经验和知识。蜗牛——自然界的小生物,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们的教育故事也就开始了。
故事一:一项小小蜗牛大调查
幼儿园里寻找蜗牛,让每个孩子对蜗牛产生了好奇,哪些地方还有蜗牛呢?就这样,孩子们开启了一段寻找蜗牛之旅。在寻找蜗牛的过程中,我请家长将跟孩子一起寻找蜗牛的身影用拍照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并为他们保存好,相信未来的某一天,这份珍藏会成为孩子与大人之间美好的回忆。
寻找蜗牛之旅让“蜗牛”变成了孩子们特别关注的生物,孩子对于蜗牛藏身何处的知识是匮乏的,我选择“退位”,请幼儿分享自己找到蜗牛的经验。这个过程中,孩子是自由的、自主的,并且在实际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生活中到处寻找蜗牛的踪迹,竟然真的找到了不少蜗牛的秘密基地。
与此同时,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完成了蜗牛调查表:1.关于蜗牛我知道2.关于蜗牛我想知道。通过调查表了解小蜗牛的一些小秘密。通过这次大调查,孩子们在班内开展了“秘密分享”活动,玥玥说:“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有25600多颗牙齿呢!”欣欣说:“蜗牛拉大便的地方叫做气口。”利利说:“蜗牛可以做成中药的。”希希说:“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和好朋友们一起分享着这些关于蜗牛的秘密。
一项小小蜗牛大调查,让家园共育活了起来。《指南》中提到:“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分享合作,享受快乐。”在这次调查活动中,正是有了家长们的积极配合与参与,孩子们对蜗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作出观察总结:蜗牛喜欢阴暗潮湿、泥土疏松、有多腐殖质的生活环境;蜗牛有一个有螺旋状的壳,头有四个触角;走动时头伸出,害怕时就会头尾一起缩进壳里等等。因为对蜗牛感兴趣并且有了家长们的帮助与支持,所以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取了一定的知识,他们也乐意去表达,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孩子在集体面前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同时,他们也会为自己寻到的秘密有了自豪感和满足感。
故事二:一次次小小蜗牛上学堂
蜗牛上学堂,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 有小部分孩子自發地将自己菜地里寻到的蜗牛带到了幼儿园,我也专门为孩子们准备了3只白玉蜗牛,孩子们纷纷露出惊奇的表情和喜悦的心情。我们一致同意,在班级的自然角里开辟一小块空地,那里就是小蜗牛的地盘。孩子们每天来园的第一时刻都会去看看它们,隔三差五的会给蜗牛吃蜗粮。孩子们轮流值班给蜗牛“洗澡”,隔几天给蜗牛清洗瓶子,用镊子清理蜗牛的大便,孩子们都很乐意做好值日工作。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标就是让幼儿“观察、思 索、谈论、感受劳动的欢乐,并为所创造的一切而自豪”。通过与蜗牛的亲密接触,幼儿萌发了对自然和生命的关注与热爱之情。
情景二——小小蜗牛拉粑粑
情景三——小小蜗牛取名字
故事后记——小小蜗牛带来的启示
1.学会观察 捕捉兴趣点生长点
整个项目的开展起源于孩子的中午散步时发生的。在分享蜗牛调查问卷表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大胆的表达出自己发现的结果与同伴分享,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并且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讨论,同时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在活动中各抒己见,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2.主动探究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活动中,孩子们始终是主体,从未知发现--观察了解,不断探索蜗牛的世界。在整个过程中我感受最采的就是活动的生成与发展定要追随孩子的脚步,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只有教师与孩子之间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才能为他们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这样才会有更多精彩的时刻呈现在我们面前。
3.学会放手 碰撞火花期待精彩
对于孩子来说,“好奇“是习得经验、促进发展非常关键的一步,是激发探索欲、培养探索能力、促进主动学习的核心。我们的老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受益终身的品质和能力。活动中要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看到孩子们身上不一样的一面,学会放手,学会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形成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给孩子一点时间,等待他们发现的“有趣的事”!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遵守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 应当让他自己想”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一个无意闯入的小生命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蜗牛在一起的日子里,孩子们学会了爱护小生命,照顾小生命,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心灵体验,自身也获得了成长!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在孩子们的眼中,春天的美是不言而喻的,春天的一切都散发着神秘的气息,仿佛在吸引着他们,哪怕只是一只小小的蜗牛,都让他们好奇万分。一场春雨过后,原本躲起来的小蜗牛们都跑出来了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了!在一次午餐后散步的间隙,我们漫步在幼儿园的操场上。“快看,这里有只小蜗牛。”芮芮一声大喊,将我们的注意给吸引了过去。大家突然围观起来,芮芮忍不住的用手去碰了一下爬在树叶上的蜗牛,结果蜗牛马上缩进了壳里。其他孩子们也不放弃,又跑到幼儿园小山坡上寻找蜗牛……热爱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那么我们就应该满足孩子的天性需要。
陈鹤琴提倡“活教育”,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只有让孩子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通过自身的观察,才能获取经验和知识。蜗牛——自然界的小生物,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们的教育故事也就开始了。
故事一:一项小小蜗牛大调查
幼儿园里寻找蜗牛,让每个孩子对蜗牛产生了好奇,哪些地方还有蜗牛呢?就这样,孩子们开启了一段寻找蜗牛之旅。在寻找蜗牛的过程中,我请家长将跟孩子一起寻找蜗牛的身影用拍照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并为他们保存好,相信未来的某一天,这份珍藏会成为孩子与大人之间美好的回忆。
寻找蜗牛之旅让“蜗牛”变成了孩子们特别关注的生物,孩子对于蜗牛藏身何处的知识是匮乏的,我选择“退位”,请幼儿分享自己找到蜗牛的经验。这个过程中,孩子是自由的、自主的,并且在实际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生活中到处寻找蜗牛的踪迹,竟然真的找到了不少蜗牛的秘密基地。
与此同时,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完成了蜗牛调查表:1.关于蜗牛我知道2.关于蜗牛我想知道。通过调查表了解小蜗牛的一些小秘密。通过这次大调查,孩子们在班内开展了“秘密分享”活动,玥玥说:“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有25600多颗牙齿呢!”欣欣说:“蜗牛拉大便的地方叫做气口。”利利说:“蜗牛可以做成中药的。”希希说:“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和好朋友们一起分享着这些关于蜗牛的秘密。
一项小小蜗牛大调查,让家园共育活了起来。《指南》中提到:“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分享合作,享受快乐。”在这次调查活动中,正是有了家长们的积极配合与参与,孩子们对蜗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作出观察总结:蜗牛喜欢阴暗潮湿、泥土疏松、有多腐殖质的生活环境;蜗牛有一个有螺旋状的壳,头有四个触角;走动时头伸出,害怕时就会头尾一起缩进壳里等等。因为对蜗牛感兴趣并且有了家长们的帮助与支持,所以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取了一定的知识,他们也乐意去表达,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孩子在集体面前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同时,他们也会为自己寻到的秘密有了自豪感和满足感。
故事二:一次次小小蜗牛上学堂
蜗牛上学堂,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 有小部分孩子自發地将自己菜地里寻到的蜗牛带到了幼儿园,我也专门为孩子们准备了3只白玉蜗牛,孩子们纷纷露出惊奇的表情和喜悦的心情。我们一致同意,在班级的自然角里开辟一小块空地,那里就是小蜗牛的地盘。孩子们每天来园的第一时刻都会去看看它们,隔三差五的会给蜗牛吃蜗粮。孩子们轮流值班给蜗牛“洗澡”,隔几天给蜗牛清洗瓶子,用镊子清理蜗牛的大便,孩子们都很乐意做好值日工作。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标就是让幼儿“观察、思 索、谈论、感受劳动的欢乐,并为所创造的一切而自豪”。通过与蜗牛的亲密接触,幼儿萌发了对自然和生命的关注与热爱之情。
情景二——小小蜗牛拉粑粑
情景三——小小蜗牛取名字
故事后记——小小蜗牛带来的启示
1.学会观察 捕捉兴趣点生长点
整个项目的开展起源于孩子的中午散步时发生的。在分享蜗牛调查问卷表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大胆的表达出自己发现的结果与同伴分享,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并且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讨论,同时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在活动中各抒己见,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2.主动探究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活动中,孩子们始终是主体,从未知发现--观察了解,不断探索蜗牛的世界。在整个过程中我感受最采的就是活动的生成与发展定要追随孩子的脚步,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只有教师与孩子之间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才能为他们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这样才会有更多精彩的时刻呈现在我们面前。
3.学会放手 碰撞火花期待精彩
对于孩子来说,“好奇“是习得经验、促进发展非常关键的一步,是激发探索欲、培养探索能力、促进主动学习的核心。我们的老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受益终身的品质和能力。活动中要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看到孩子们身上不一样的一面,学会放手,学会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形成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给孩子一点时间,等待他们发现的“有趣的事”!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遵守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 应当让他自己想”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一个无意闯入的小生命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蜗牛在一起的日子里,孩子们学会了爱护小生命,照顾小生命,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心灵体验,自身也获得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