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祥林嫂式强化”误区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sterv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祥林嫂式强化”?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祝福》里的主人公。她的儿子被狼吃掉后,逢人就倾诉:“我真傻,真的,……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央人出去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地捏着那只小篮呢……”
  开始时,这个故事颇有效,女人们“陪出许多眼泪来”,即使老女人也会“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
  后来,祥林嫂只是反复诉说着那个悲惨的故事。但“强化”逐渐失灵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全镇的人们更是“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像祥林嫂那样运用强化达到一定程度后,仍然进行着机械地重复强化,最终使人反感的失灵强化,叫“祥林嫂式强化”。
  
  一、“祥林嫂式强化”典型案例
  
  姜老师是初中的一位地理老师,毕业于某重点师范大学。大学时,她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姜老师从教近20年,对她来说,最苦恼的是管不住学生。只要姜老师走进教室,课堂就会变得乱哄哄。插嘴声,发笑声,交头接耳声,回荡于教室。由于姜老师天生长着一副绵羊似的笑脸,班上的“捣蛋鬼”乘机“兴风作浪”。姜老师脾气好,只要学生不过分吵闹,还会继续讲她的课。拖桌子的“嘎嘎”声,油腔滑调的插嘴声,肆无忌惮的聊天声,一浪高过一浪,有时姜老师实在按捺不住,就用粉笔盒向讲台敲一下,并说道:“请安静!”刚开始,还算奏效,学生吓得安静下来。姜老师顺势做起德育工作:初中生应该懂得遵守纪律的道理。邱少云就是我们的楷模。敌人的一颗燃烧弹突然落在邱少云身旁。火焰烧到帽子,烧到衣服,烧烂了皮肤,为了遵守“铁”的纪律,直到牺牲他还是一动也没动。但好景不长,几堂课后,学生又开始喧闹,连隔壁班也听得一清二楚,姜老师又被“逼上梁山”,急忙拿出看家本领,再用粉笔盒向讲台砸一下,并说道:“请安静!”这次有点“失灵”了,几个“调皮大王”还在讲话。姜老师又做起德育工作:我再强调一遍,不可以违反纪律。邱少云就是我们的楷模。敌人的一颗燃烧弹突然落在邱少云身边。火焰烧到帽子,烧到衣服,烧烂了皮肤,为了遵守“铁”的纪律,直到牺牲还是一动也没动。小朋友都懂这个道理,难道初中生还不懂吗?又过了几堂课,学生吵得越来越凶,已经演变为猴子“花果山”,姜老师无奈之下,又拿出“法宝”,再一次用粉笔盒向讲台砸一下,并说:“请安静!”但这次完全“失灵”了,插嘴声、聊天声还是响彻教室。当姜老师再想强调纪律时,几乎再没有同学想聆听她的教诲了。
  姜老师陷入无尽的烦恼,多么羡慕那些善于驾驭课堂秩序、驰骋三尺讲台的教师。教师讨论会上,姜老师显得特别自卑,经常躲在角落里。姜老师不时责备自己不是一块教书的料,要是把慈善的“绵羊脸”换成凶猛的“老虎脸”,该多好啊!
  二、“祥林嫂式强化”失灵原因探析
  
  (一)从条件反射理论分析
  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必须是有效刺激物,才能产生有效强化。有效刺激物通常具有两极性:要么是奖赏性刺激物,要么是惩罚性刺激物。糖块塞进婴儿嘴巴就会咀嚼,因为提供奖赏性刺激物。多次强化后,只要一拿出糖块,婴儿就会发笑。苦药塞入婴儿嘴巴就会吐出,因为提供惩罚性刺激物。多次喂苦药后,只要一拿出苦药,婴儿就会啼哭。
  刚开始时,祥林嫂讲述的悲惨故事,是一个有效的刺激物。那个悲凉的故事,满足了人们天生的好奇心和同情心。因此,故事颇有效,女人们会唰唰地“陪出许多眼泪来”。同样,刚开始,姜老师用粉笔盒向讲台砸一下,也是个有效刺激物。学生突然受到惊吓,为了回避惩罚性刺激物,立刻安静下来。姜老师初次讲述邱少云的故事,也是个有效刺激物,学生会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件所感动。
  刺激物从有效衰退为中性的过程,也就是强化从有效走向失灵的过程。拿些糖块喂婴儿,他会美滋滋地品尝。吃得差不多时,糖块就衰退为中性刺激物。此时,再用糖块挑逗婴儿,就会失灵。祥林嫂多次唠叨后,其实故事早已衰退成中性刺激物了。但祥林嫂并没有意识到人们对故事的厌倦,却还在重复地强化。后来,故事不但失灵,而且竟然由中性演化为惩罚性刺激物,使得全镇的人们“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姜老师老是用粉笔盒向讲台砸一下,并重复邱少云故事。此时姜老师的言行也变成了中性刺激物。姜老师却还在乐此不疲地强化。即使姜老师再怎么努力,都沦为失灵的教育。
  (二)从诱因理论分析
  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活动的作用。从诱因的角度看,能够强化的条件是刺激物必须具有吸引力,激发人们的欲望。
  人的某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它的强度就会减弱,以至消失。刺激物从有吸引力衰退为无吸引力的过程,也就是强化从有效到失灵的过程。多次唠叨后,祥林嫂并没有觉察到故事已经衰退成毫无吸引力的刺激物,却还在机械地强化。姜老师老是用粉笔盒向讲台砸一下,并唠叨邱少云故事。此时姜老师的言行也变成了无吸引力的刺激物。姜老师却还在强化,沦为失灵强化,在所难免了。
  (三)从期望理论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强调期望的作用。他认为,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动力,取决于所期望的行为目标价值。如果活动的价值很高,那么动机就较强。如果所期望的行为目标没有价值,那么动机随之消失。刺激物从有价值衰退为无价值的过程,也就是强化从有效到失灵的过程。多次唠叨后,祥林嫂并没有认识到故事已经衰退成无价值的刺激物,却还在机械地强化。人们对刺激物了如指掌,觉得毫无价值时,再进行重复强化,必然成为失灵的强化。姜老师仍用粉笔盒向讲台砸一下,并“复制”那个邱少云故事。当学生能够预测到没有价值时,姜老师的言行已变成了毫无期望价值的刺激物。姜老师的强化必然演化为失灵的强化。
  
  三、走出“祥林嫂式强化”误区的对策
  
  (一)根据条件反射原理,注重强化刺激物的有效性
  有效的刺激物,才能产生有效的强化。“祥林嫂式强化”失灵的一个原因是,当刺激物衰退成中性时,却还在机械地实施。根据条件反射原理,避免“祥林嫂式强化”失灵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当强化刺激物衰退为中性刺激物时,应该被另一种有效刺激物所取代。为了避免“祥林嫂式强化”失灵,姜老师完全可以运用其他有效刺激物代替“粉笔盒向讲台砸一下”的方法维护课堂纪律。比如说,姜老师可大声说,我数到10,看谁再乱讲话,否则马上拿出手机和家长联系,请家长立刻带回去停课。想来,没等姜老师数到5,并掏出手机拨号时,学生早已鸦雀无声了。二是,当强化刺激物衰退为中性刺激物时,如果要继续使用,那必须和其他有效刺激物结合,从而使得原来的“中性”刺激物调配为“有效”刺激物。姜老师多次说“请安静!”后,即使把“请安静”讲得震耳欲聋,也不会有多大效果。“下一堂课放映动画片《宝莲灯》,请安静,好吗?”姜老师可以这样宣布。教室变得静悄悄是十拿九稳的。原因是把“请安静!”和有效刺激物“动画片”有机地“捆绑销售”。
  奖励或惩罚强化尽管简单有效,但毕竟是低层次的强化手段。因为经常使用难免使教育变得机械呆板,这不是理想的教育,更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根据诱因原理,注重刺激物的吸引力
  从诱因的角度看,“祥林嫂式强化”失灵的原因是强化刺激物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避免老生常谈的方法是要善于“包装”,经常变换教学方式,才能像磁铁那样吸引学生。姜老师教育学生遵守纪律,讲述邱少云的故事后,可以用“换故事”的方法避免“祥林嫂式强化”失灵。还可以干脆“另砌炉灶”,用一种新奇的方法吸引学生。姜老师可以组织一场拔河比赛,分成甲乙两组学生,甲组比乙组有一定优势。第一场比赛,甲组轻易获胜。姜老师顺势说,我加入甲组一起用力,反而会吃败仗,相信吗?甲组的学生肯定嗤之以鼻。姜老师用坚定的口吻说,那么胜的一组各发一份奖品,别生“红眼病”。原来,姜老师加入甲组后,尽管使劲地用力,但身子有意向右侧倾斜,几乎接近地面,后面的学生立刻“哗”地一下全部摔跟头。学生个个面红耳赤,责骂姜老师。事后,姜老师可请学生谈心:拔河,个别违反纪律,集体会吃败仗;上课违反纪律,同样班级会吃败仗。别开生面的“变戏法”教育,肯定不会重蹈“祥林嫂式强化”失灵的怪圈。
  (三)根据期望原理,提高刺激物的价值
  从期望原理看,“祥林嫂式强化”失灵的原因是没有多大期望价值。注重刺激物的吸引力,只不过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只有当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价值时,才会转化成永恒的间接兴趣,才会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的甘露。为此,教育过程中,始终渗透这样的教育理念:“人的生活的真正刺激是对明天的快乐。……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当学生真正领悟到奋发学习的巨大价值,并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时,“祥林嫂式强化”才会被彻底消解和超越。
  
  (栏目编辑 孙利)
其他文献
同学们:  下午好!今天我们会聚在郯城一中的“百家讲坛”上,我内心无比激动,请允许我把掌声献给在座的每位同学,因为你们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老师为你们鼓掌!  在第一期讲座里,杨书记给大家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而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如何用实际行动去实现人生的目标。  请大家看着我,当我站在这里时,我人体中的最高点在哪里?也许你们会说是头。但是头到底是不是人体中至高无上的部位呢?请大家再看(师举手
期刊
我觉得赏识教育与其叫“赏识教育”不如叫“识赏教育”。因为只有“识”人,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赏”人。“识”是“赏”的前提,“赏识教育”的第一步应该是“识”,第二步才是“赏”。  曾经,我因为不“识”空“赏”跌过跟头。  2008年8月我做小王的班主任。为了帮助他进步,我采用“赏识”的方法,只要他稍有进步就大加赞赏。刚开学的一段时间,他的表现很不错,有同学说,他的表现和上学年相比有天壤之别,我心中暗暗欢
期刊
在我的地理课上,一个名叫杨羽的男生旁若无人地在底下做着他自己的事,我很想提醒他一下,于是走到他身边,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慢悠悠地站起身来却一言不发。我示意他坐下,并悄悄地提醒他说:“要好好听课!”他却很大声地回了我一句:“我听课了啊,只是不会而已!”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看着我。其他学生听了,都莫名其妙地把头转了过来,我也颇感意外:我善意的提醒,他不领情倒也算了,反而振振有词!我耐住性子又平和地对他说
期刊
上午上班时,办公室的陈老师说,他从《读者》上读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大致是说:如今这社会,谁如果觉得离了自己地球就不转了,那他肯定是一个“神经病”。听了陈老师的话,我暗暗告诫自己:以后在单位千万别把自己当回事儿!  地球离了谁都照转,那如果谁离了地球呢?谁又是我的“地球”呢……想到这里,我一下子兴奋起来,于是就很认真地思考:谁是我的“地球”呢?  首先想到的是六岁的儿子。我很肯定地对自己说:儿
期刊
课间,我站在教室里“等课”。站得有点累了,就拉过讲台上的椅子准备坐下来休息一下。这把椅子是班级专门为老师课间休息配备的。  我把椅子拉过来,却发现有要“散架”的感觉,摇摇晃晃不适坐。我细细观察了一下,原来是榫铆接口处的“木砧夹塞”掉失了,导致这椅子的结构松散起来,才有摇晃的感觉。我正要布置班干部找时间修理一下,谁知上课铃响了,我只好先上课。  刚刚开始讲课,赵晓晓却迟到了,手里拎着一根雪糕站在教室
期刊
这是一部电影的名字。  而我想到的是生命的话题。  人生就像一段旅程,有起点,当然也有终点,中间是一段或长或短的过程。起点是从你出生的那一刻便决定了的。至于终点在何处,一开始,谁也难以预料:或在百里开外,或在几十里开外,或者就在离起点不远的旁边;景致也许同样殊异:或在山之高,可观风景无限;或在渊之深,四周是如墨的黑暗;或者是一片平野,无甚奇景伟象,却也平静而美好。而你到达终点之前必先经过一段平凡或
期刊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他的一生可谓都在与苦难和不幸搏斗。  林肯出身贫寒,幼年丧母,穷困到没有钱上学。23岁时,林肯与他人合资做生意,结果公司倒闭,债台高筑。林肯本可以钻个法律空子赖账,但他坚持自己还债,经历了14年的负债生活,终于还清了债务。  从25岁起,林肯就开始竞选公职,却一次又一次输掉了重大的竞选。特别是1854年与1858年两次竞选伊利诺斯州参议员时,都以相当接近的选票数
期刊
活动背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它对我们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青少年由于社会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少能有让自己为之奉献一生的理想。所以借助这次班会让学生确立明确的方向,努力的目标。活动过程:  第一篇章同唱一首歌,感受《真心英雄》  请全体同学随着音乐声共同演唱《真心英雄》。学生可以随意就座或者和自己的好朋友结伴而坐。  (音乐停)  主持人问:英雄应该是什么样的?  学生A:
期刊
一、活动目的  让爱情教育名正言顺地进入中学课堂,引导学生自己去面对青春期的情感困惑,并寻找到解决的途径;为学生未来生活中将要遇到的爱情问题的处理奠定一个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基础。  二、活动准备  1,要求学生搜集爱情经典故事、言论、诗歌,并围绕讨论题写好发言提纲。  2,制作班会课件。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爱情这个话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世界原本不分男人与女人,
期刊
活动理念  由于我国社会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在校单亲学生已形成一定的群体。如何对单亲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单亲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理念,就是帮助孩子走出失去父亲或者母亲的阴影,让他们跟正常孩子一样享受到爱的呵护、陪伴和温暖。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产生极端心理,独来独往,不愿意和班级其他同学一起活动,他们看上去很孤独,内心自卑、脆弱,会产生很多正常家庭的孩子不会有的想法。单亲家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