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觉得赏识教育与其叫“赏识教育”不如叫“识赏教育”。因为只有“识”人,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赏”人。“识”是“赏”的前提,“赏识教育”的第一步应该是“识”,第二步才是“赏”。
曾经,我因为不“识”空“赏”跌过跟头。
2008年8月我做小王的班主任。为了帮助他进步,我采用“赏识”的方法,只要他稍有进步就大加赞赏。刚开学的一段时间,他的表现很不错,有同学说,他的表现和上学年相比有天壤之别,我心中暗暗欢喜,同时加大了“赏”的力度。想不到半个月后,他原有的不良习惯开始暴露出来,更可怕的是,我的“赏识”很明显在失去原有的神奇作用!
有一天晚上找他聊天,他说:“老师,你这么巴结我不就是为了让我少给你惹点麻烦嘛!”我惊愕l原本希望用“赏识”帮助他进步,没想到却被他看成是班主任在“讨好”他。尴尬之余,我不禁检讨自己:当我简单地竖着大拇指对他说:“你是最棒的,你进步很大,老师为你骄傲”时,是否问过自己的内心,这些连我都觉得虚伪的东西是学生内心真正需要的吗?学生需要赞赏,但需要的是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之上的、发自内心的赞赏,而不是放之四海皆可用的空洞的套话!这件事让我认识到先“识”后“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现在,我因为先“识”而后“赏”尝到了甜头。
班里有几个上课爱说爱动的学生,虽然屡次提醒但是效果不佳,怎么办呢?我再次使用了“赏识”的方法,只是这次不同的是,我决定先“识”后“赏”。
经过与当事人聊天、收集学生反馈信息、课堂观察、个体辅导等一系列的前期工作,我发现虽然这几个学生的问题都表现为爱说爱动,但是原因却有所不同。比如小杨上课爱动是因为他基础太差,上课听不懂,又没别的事情可做,于是只好用说和动来打发时间。小玲爱说爱动的原因更多是想表现自我,希望通过说和动吸引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每当有人注意她时,她会露出得意的样子,没人注意的时候,会显得有点索然无味。
在“识”学生之后,我针对他们的具体原因,开始“赏”学生。小杨基础不好听不懂,我先私下帮助他补基础,让他在考试的时候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的进步,尤其是表扬他的基础知识越来越稳固,这样有针对性地表扬强化了他要求进步的想法,学习起来更加有劲头。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他基本克服了爱说爱动的不良习惯,上课能够积极投入课堂,进步很大。针对小玲我采取的策略是:适当满足她的表现欲,同时通过表扬引导她把这种表现欲转化为更成熟的成功感,比如等她某次考试取得了进步的时候,说:“你这次考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老师为你高兴。我认为你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进步,源于你积极参与课堂,更源于你对知识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学习需要动,更需要独立思考的静,我相信你以后在课堂上更投入地思考,一定能取得更大进步!”现在,小玲更喜欢安静地思考了,我想,这也许就是她的进步吧。“识”而后“赏”,让我尝到了教育成功的甜头。
我真诚地希望:让“赏识”走向“识赏”,用我们的心去感受学生、了解学生、“识”学生,然后去“赏”学生,让学生在我们的“识赏”中不断成长。
曾经,我因为不“识”空“赏”跌过跟头。
2008年8月我做小王的班主任。为了帮助他进步,我采用“赏识”的方法,只要他稍有进步就大加赞赏。刚开学的一段时间,他的表现很不错,有同学说,他的表现和上学年相比有天壤之别,我心中暗暗欢喜,同时加大了“赏”的力度。想不到半个月后,他原有的不良习惯开始暴露出来,更可怕的是,我的“赏识”很明显在失去原有的神奇作用!
有一天晚上找他聊天,他说:“老师,你这么巴结我不就是为了让我少给你惹点麻烦嘛!”我惊愕l原本希望用“赏识”帮助他进步,没想到却被他看成是班主任在“讨好”他。尴尬之余,我不禁检讨自己:当我简单地竖着大拇指对他说:“你是最棒的,你进步很大,老师为你骄傲”时,是否问过自己的内心,这些连我都觉得虚伪的东西是学生内心真正需要的吗?学生需要赞赏,但需要的是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之上的、发自内心的赞赏,而不是放之四海皆可用的空洞的套话!这件事让我认识到先“识”后“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现在,我因为先“识”而后“赏”尝到了甜头。
班里有几个上课爱说爱动的学生,虽然屡次提醒但是效果不佳,怎么办呢?我再次使用了“赏识”的方法,只是这次不同的是,我决定先“识”后“赏”。
经过与当事人聊天、收集学生反馈信息、课堂观察、个体辅导等一系列的前期工作,我发现虽然这几个学生的问题都表现为爱说爱动,但是原因却有所不同。比如小杨上课爱动是因为他基础太差,上课听不懂,又没别的事情可做,于是只好用说和动来打发时间。小玲爱说爱动的原因更多是想表现自我,希望通过说和动吸引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每当有人注意她时,她会露出得意的样子,没人注意的时候,会显得有点索然无味。
在“识”学生之后,我针对他们的具体原因,开始“赏”学生。小杨基础不好听不懂,我先私下帮助他补基础,让他在考试的时候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的进步,尤其是表扬他的基础知识越来越稳固,这样有针对性地表扬强化了他要求进步的想法,学习起来更加有劲头。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他基本克服了爱说爱动的不良习惯,上课能够积极投入课堂,进步很大。针对小玲我采取的策略是:适当满足她的表现欲,同时通过表扬引导她把这种表现欲转化为更成熟的成功感,比如等她某次考试取得了进步的时候,说:“你这次考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老师为你高兴。我认为你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进步,源于你积极参与课堂,更源于你对知识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学习需要动,更需要独立思考的静,我相信你以后在课堂上更投入地思考,一定能取得更大进步!”现在,小玲更喜欢安静地思考了,我想,这也许就是她的进步吧。“识”而后“赏”,让我尝到了教育成功的甜头。
我真诚地希望:让“赏识”走向“识赏”,用我们的心去感受学生、了解学生、“识”学生,然后去“赏”学生,让学生在我们的“识赏”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