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1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写”的能力的培养,是重点也是难点。语文“写”的教学活动中,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研读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亲历作文实践,注重培养写作兴趣。
  第一,教师心中必有课程标准写作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应该说是写作“合格”的一个重要标志。“文从字顺”就是“通顺”。所谓“通”就是说你写的东西思路贯通,没有阻滞,通乎“情”,达乎“理”,能和读者“心心相映”(即打通读者的思想)。所谓“顺”,就是说你写的东西有条有理,顺顺当当,语言流畅,用词妥帖。
  第二,亲历实践作文,有效引导,落实一个“写”字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似乎关注了,既讲明了诸多作文要求,也进行了多种写作实践,既讲析了诸多优秀例文,也进行了各种写作交流……等等,不胜枚举。但是,在升考中,学生得分并不十分理想,最终还是影响语文成绩。作文教学的瓶劲仍然无法突破。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教师未能准确领悟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写作目标,造成了我们所做的工作无的放矢。如果我们真的能记住写作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可谓心中有数,胸有成竹,那么你的作文教学就真正有了正确的方向,方向对头了,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就是为有效实践习作迈出了关键成功的第一步。
  任何教师、作家,都不能直接地传导“能力”。“创作无世袭”,道理就在于此。正如鲁迅所讲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鲁讯:《致赖少麒》)。欧阳修说:“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然而,教师作为一个重要的“外因”,起着指引、点化和督促的作用。教师要当好“教练员”,决定性的战役要靠学生自己打,学生才是真正的运动员。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所在。那么,在进行作文指导方面,教师要抓好如下三个环节的工作:
  1.材料。要想写作文,先得有材料。我们知道主题犹如人的“灵魂”,材料就像人的“血肉”,人都以“有血有肉”为健美结实,作文同样如此。要有血有肉,如果没有内容缺血少肉,皮包骨似地只有干巴巴的几条筋,那就像可怜的“小瘪三”一样,空洞无物,显得苍白无力。
  2.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如果借这两句话来说:作文的主题恰如山中之仙,水中之龙。离开了它作文则黯然失色;有了它作文则神彩流动。举个例子吧,苏东坡教人作文时这样说过:“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文字之要也。”(《韵语阳秋》)这个比方通俗、生动。“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你没钱,不能白拿人家的物品。同样,要作文,“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没有主题(即意),也无法使用散在“经”、“子”、“史”中的材料。作为语文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提炼主题,主题具有它的客观性,是对“事实材料”所显示的“思想意义”的概括,同时又具有它的主观性。
  3.结构。写作中结构非常重要。针对学生作文要把好如下工作:一是注重开头的写作练习,多练后达到会开头,开好头,使起始段能吸引读者。二是有条有理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和想象,具体表述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自己熟知的事和自己的话。三是会开头和结尾相照应,开头和结尾是作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篇作文“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四是过渡。作文由一层一层的意思,一段一段的内容缀连起来。由这层意思向另一层意思转换,由这段内容向另一段内容发展,这中间往往需要“过渡”。或用过渡段或句,还可用过渡词,如“既然”、“那么”、“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尽管”、“还是”、“即使”等等,可灵活多样。若能这样,作文则严谨、自然、统一。
  第三,注重激发写作兴趣,养成作文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作文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来源于在作文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而这一点往往被我们老师所忽略,《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此作了有意强化,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要求。如果没有作文动机,不想写,就不会积极搜集材料,就不会“有东西可写”。那么“能夠写出来”也就无从谈起。故“写作动机”是关键。
  第四,关注文面,狠抓语言文字
  我们知道,人有“脸面”,文则有“文面”,“人面”如桃花,“文面”如杏花。文面眉清目秀,则给阅读者以赏欣悦目之感,文面秀美、漂亮,评阅者,心乐之,则定会确定一个很高的印象分,为师者不可不重视把好文面关。语言文字是思想的“外衣”,文章的“肌肤”,表情达意的“工具”,那么,为了写好作文,夯实语言文字基础就非常重要了。作文教学要本着“我手写我口”的精神,写自己想说的话,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不造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作文有个性、有创意,是作文的关键所在。
  总之,作文教学的成功决非一日之功,而在于日积月累,勤读苦写。朱熹有这样一首小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训练,我们追求的是源头,这源头来自生活,来自学生的阅读实践,写作实践。
其他文献
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熔化。师爱,是师德之魂,是我执着无悔的选择。.踏入教坛之初,我的心情既欣喜又惴惴不安,是一些为人师表的老教师与我结成师徒关系,从教材处理到课堂驾驭,从教育教学到教学教研,每一步每一处,都有他们的孜孜不倦的教诲和耐心细致的指点,是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是他们为教育事业奋斗奉献的精神時时激励着我,启迪着我要用师爱来回报我所热爱的学生。   师爱,是我与学生沟通的桥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即教师在课外阅读中要起到主导作用,用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补充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师;学生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这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全面提高学生语
期刊
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一向重视朗读,并流传下来许多有关朗读的佳话和古训。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仍有必要大力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很重要,只有用好朗读这颗棋子,语文教学这盘棋才能真正走活。为什么要重视朗读教学?怎样搞好朗读教学?笔者根据几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    一、加强朗读训练的现实意义     1、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现在的语
期刊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究竟该如何去品析研读呢? 我经过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对于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有了一些个人的见解。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
期刊
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关注的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这就要求,首先,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其次,要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再者,教师要言传身教,掌握一定的
期刊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点,作为语文老师对他们道德的养成有责无旁代的责任。那么我们就当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道德养成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有德之人呢? 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任何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现代心理学及教学实际告诉我们,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上,正处于无意学习向有意学习的转换期,他们缺乏主动性,需要教师督促引导。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是通过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的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个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打破学科界限,学科间融会贯通,以达到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的。
期刊
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多为当时一流人才的精神物化的产品,具有极为丰赡的精神内涵;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文物”,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运用现代汉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文言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是高中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中学生很有必要学好文言文,笔者在这里谈谈如何搞好高中文言文教学。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入课文,和作者心灵相通    教师的一个
期刊
在小学,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品行或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儿童。他们在一个班为数不多,但对班级的影响较大。因此,班主任要特别注意了解他们的特点,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  后进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对自己评价过低。从入学起他们就投身于学习竞赛的旋涡中,因为屡遭失败,在学习中缺乏竞争心理,常常采取回避态度。心理学把人的需要分为五层,其中一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成就需要。后
期刊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前进行周密的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便能在教学时有章可循,胸有成竹。语文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备课涵盖内容的广泛性。然而,囿于时间和精力,我们不可能把每节课都备得天衣无缝。因此,要想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备课的环节上讲究些方法。    1.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要先入为主,应变“这节课我要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