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是新一轮课改讨论的热点。特别是人教版、苏浙版等不同版本的教材,逐渐统一到部编教材,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教课文华丽转身到教语文,并探讨出了很多有益的從教课文到教语文的方法。
关键词:课文 教材 标准 运用
随着部编新课程的实施,教课文还是教语文的讨论就逐渐明晰起来,特别是以前各种版本的运行——人教版、苏浙版、部编版等,不确定的教材内容,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语文教学,课文只是一个一个的例子,而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却可以通过不同的课文例子体现出来。所以,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成为了部编新课程教学讨论的热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语文课教学转身的必要性和一些策略运用。
一、教语文是授生以渔的需要
回顾我国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来源于古时传经式教学,由老师讲解经书词句,学生听老师对经书的讲解,记录老师对经书词句的考证和主旨思想,从而有忽视语文课程是“学语言”的课程,成了学课文。为此,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是语文学科,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虽然国文教学富有‘教育意义’,但这不是它的‘专任’。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且强调“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因此,“教课文”,不应成为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独当其任的任”——学生用课文这个例子,去解决问题,且能举一反三。比如拼音、查找字词、标点符号、记叙的要素等语文知识、方法、技能,不仅在这篇文章中可以使用,在另外一篇文章中也可以使用。因此,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并从繁多的课文中解脱出来,语文教学就应该从教课文中跳出来,摒弃以课文思想内容为主要目标、以文本解读组织教学过程、语文教学内容呈现碎片状态的教学,转身到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思想和情感教育的教学。使之授生以渔而不是鱼,教生以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让其用捕鱼的方法收获鱼。所以,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在宁夏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会议上谈到语文教学时说“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
二、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第一个转身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学生学会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在2014年桂林举行的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认为语文教学的转身:“第一个转型就是要从原来课文内容理解为目标,组织教学,转换到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包括字、词、句、篇,训练的内容包括听、说、读、写等。训练内容很广,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听”与“读”的结合,或是“说”与“写”的结合;训练形式也多样,但不管是哪种内容、哪种形式的训练,要找到语言训练的切入点,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以其语言文字训练的切入点进行分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应“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我们只有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放在句内,甚至整篇文章中才能发挥它的应有作用,一旦离开具体的语境,理解起来有时显得苍白无力了。如教《种子》一文时,把教学目标练结合起来,确定本课的语言文字训练切入点为人物描写方法,指导学生找出文中小女孩交树种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多读多思,品词析句,既学对人物描写方法,又体会人物心情,感悟小女孩的性格、品质特点,学会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为今后的写作奠下基础。
三、以文本为载体,在实践训练中转身
我们常说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既然弄清楚了语文教学不是教课文,而是教语文,是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用语文。所以我们就应该从现行语文教学的流程中解脱出来——初读课文,然后是分段讲读,最后总结练习,即以老师按照自己的解读,教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通过练习,巩固老师所讲解的内容的模式中解脱出来,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如何表达,而不是表达了什么等。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教学小学二年级语文《拍手歌》,开始让学生给每一排最后一个字注音;然后让学生每个拼音的韵母;再让学生将每二排间韵母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相似点;最后再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相似韵母也数字间的关系,寻找出韵母与数字间规律。找出规律后,学生们也非常踊跃地想当当小作家,写一首拍手歌。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跳了出来,用课文教会了学生如何写儿歌,为今后读写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我们不能局限于课文的安排,而应该根据小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课文的写点和学生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转变观念,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课堂中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多进行听说读写结合训练,就能实现从教课文华丽转身到教语文。
参与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5
2、郑继忠 《也议教课文到教语文》《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11
3、吴忠豪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3
关键词:课文 教材 标准 运用
随着部编新课程的实施,教课文还是教语文的讨论就逐渐明晰起来,特别是以前各种版本的运行——人教版、苏浙版、部编版等,不确定的教材内容,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语文教学,课文只是一个一个的例子,而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却可以通过不同的课文例子体现出来。所以,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成为了部编新课程教学讨论的热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语文课教学转身的必要性和一些策略运用。
一、教语文是授生以渔的需要
回顾我国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来源于古时传经式教学,由老师讲解经书词句,学生听老师对经书的讲解,记录老师对经书词句的考证和主旨思想,从而有忽视语文课程是“学语言”的课程,成了学课文。为此,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是语文学科,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虽然国文教学富有‘教育意义’,但这不是它的‘专任’。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且强调“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因此,“教课文”,不应成为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独当其任的任”——学生用课文这个例子,去解决问题,且能举一反三。比如拼音、查找字词、标点符号、记叙的要素等语文知识、方法、技能,不仅在这篇文章中可以使用,在另外一篇文章中也可以使用。因此,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并从繁多的课文中解脱出来,语文教学就应该从教课文中跳出来,摒弃以课文思想内容为主要目标、以文本解读组织教学过程、语文教学内容呈现碎片状态的教学,转身到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思想和情感教育的教学。使之授生以渔而不是鱼,教生以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让其用捕鱼的方法收获鱼。所以,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在宁夏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会议上谈到语文教学时说“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
二、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第一个转身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学生学会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在2014年桂林举行的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认为语文教学的转身:“第一个转型就是要从原来课文内容理解为目标,组织教学,转换到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包括字、词、句、篇,训练的内容包括听、说、读、写等。训练内容很广,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听”与“读”的结合,或是“说”与“写”的结合;训练形式也多样,但不管是哪种内容、哪种形式的训练,要找到语言训练的切入点,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以其语言文字训练的切入点进行分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应“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我们只有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放在句内,甚至整篇文章中才能发挥它的应有作用,一旦离开具体的语境,理解起来有时显得苍白无力了。如教《种子》一文时,把教学目标练结合起来,确定本课的语言文字训练切入点为人物描写方法,指导学生找出文中小女孩交树种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多读多思,品词析句,既学对人物描写方法,又体会人物心情,感悟小女孩的性格、品质特点,学会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为今后的写作奠下基础。
三、以文本为载体,在实践训练中转身
我们常说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既然弄清楚了语文教学不是教课文,而是教语文,是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用语文。所以我们就应该从现行语文教学的流程中解脱出来——初读课文,然后是分段讲读,最后总结练习,即以老师按照自己的解读,教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通过练习,巩固老师所讲解的内容的模式中解脱出来,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如何表达,而不是表达了什么等。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教学小学二年级语文《拍手歌》,开始让学生给每一排最后一个字注音;然后让学生每个拼音的韵母;再让学生将每二排间韵母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相似点;最后再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相似韵母也数字间的关系,寻找出韵母与数字间规律。找出规律后,学生们也非常踊跃地想当当小作家,写一首拍手歌。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跳了出来,用课文教会了学生如何写儿歌,为今后读写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我们不能局限于课文的安排,而应该根据小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课文的写点和学生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转变观念,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课堂中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多进行听说读写结合训练,就能实现从教课文华丽转身到教语文。
参与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5
2、郑继忠 《也议教课文到教语文》《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11
3、吴忠豪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