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说明文阅读中的趣味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747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明文以实用为主,文体平实质朴,和其他文学作品比较起来,似乎缺了不少文学味,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面对说明文只有两个字——“无趣”。这绝对不是正常现象,说明文的课堂也应该是灵性而生动的,更应该是充满趣味的。如何才能增加说明文教学的趣味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一、激趣导入
  
  学生总有这样的心理:浅显的说明文觉得单调,不屑于阅读;深奥的说明文觉得读得吃力,懒得阅读;对感兴趣的内容阅读,不感兴趣的不读。针对学生的心理,如果能找到趣味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热情,教学便能有成效。所以每堂课的导入至关重要。事实证明,如果学生在课堂伊始就充满兴趣,那么这堂课的效果会比较好。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持金斯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更应该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走进课文,如我在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时,刚好是荔枝成熟的六月,我是这样导入的:班上45个人,每人发给一个荔枝,然后要求学生观其形,用一个句子形容看到的内容,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有人说外形像鸡蛋,有人说颜色像春天早晨升起的太阳一样红……掰开荔枝壳,看到了牙白的果肉,让学生尝一尝,吃过之后,学生大呼过瘾,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要求学生谈谈荔枝的味道。这样的导人,学生对事物的印象非常深刻,在愉悦的氛围里很自然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怎样把事物描述清楚”上,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乐趣教学
  
  由于知识的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枯燥、繁杂的过程,因而在教学中特别要善于抓住教学内容的趣味点,让学生体会参与的乐趣。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看来,只有“乐之”才能“乐学”。
  就新教材来看,说明文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传统规范的说明文,也有语言活泼的说明性小品;既有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作品,也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内容;既有自然基本常识的介绍,也有最前沿科学动态的揭秘;既有宏观世界可感知的事物,也有微观世界需要感悟的事理。这些内容,和以往的教材相比,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增强。同时,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学生感知内容的兴趣点,教与学便不会单调。有一位老师,他在教学《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针鼹,把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图说出针鼹有哪些特征。看到图片中美丽可爱的小动物,学生们来劲了,纷纷参与讨论:有的学生说针鼹的外形像刺猬;有的学生心细,发现了针鼹嘴巴像一条小管子……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对照课文,进一步把知识弄清楚。于是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了针鼹像刺猬但又不同于刺猬的地方,知道了针鼹嘴巴的作用……这一节课,气氛轻松活泼,学生为自己回答正确感到满意和快乐,从而对课文的学习也处于一种兴奋之中,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所以,对于说明文的阅读,老师不应该一味的说教,而是应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参与其中,从中体会乐趣,以“乐”带动“学”。
  
  三、美趣欣赏
  
  著名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是一座巨大的“美”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它们像一块块浑然天成的璞玉,等待着有识之士的雕琢。在说明文的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挖掘文章中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去认识、理解和品味美,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完成学习,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欣赏事物说明文的美,可以通过幻灯片、电影、科教片、录音、实物等手段,可以把事物的形象展现出来,因为有些说明对象的形态或动态,往往是一般人不能亲眼目睹或身临其境的,教师通过形象化的手段,使直观性与生动性得到统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情绪,活跃了思维,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的同时,感知说明文形象、生动之美。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艺术形象,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培养学生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位老师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制作了一个“苏州园林一日游”的课件。一下子,学生仿佛置身其中,立刻对苏州园林有了直观感受,领略到了我国园林的建筑美。学生一边欣赏苏州园林独特的艺术美的同时,一边惊叹设计者的别具匠心和审美情趣,并从心底产生了共鸣。
  对于那些事理说明文,则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欣赏其中的科学美。科学美是人类大脑对自然规律和科学理论产生反应并进行理性加工产生的美。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作者介绍了生物获取食物的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一种叫异养,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发展过程中“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的演变规律,进而体会生物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让学生在赞叹神奇的自然规律的同时,品味其中的和谐美。
  另外,真正文质兼美的说明文是很注重语言美的。《看云识天气》中有一段话:“……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段文字颇有文采,绝不逊色于散文。句型上,作者运用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云的万千姿态。因为这段文字琅琅上口,具有和谐的音韵美,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品味、感悟,学生很快就会把其中的美抓到了。
  说明文中的种种美相映成趣,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说明文中的美,从而对说明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情趣熏陶
  
  “披文以人情”是中国历来的传统说法。说明文教学也应该运用好“情趣熏陶”这个手段。例如在教学《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时,除了让学生认识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外,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身边的例子谈谈破坏环境带来的灾难。这样一来,学生对破坏环境带来的灾难就有了深切的体会,就会增强他们对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而在教学《善待家园》一文时,由于文中使用了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和无可辩驳的确凿数据展示我国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教师可用痛心的语气介绍课文内容,用情感染学生,让他们知道“人祸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原因”,从而学会善待自己,善待家园,把防治地质灾害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上这些都是对学生精神的熏陶,而这种熏陶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而言之,有效课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的追求,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在说明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寻,努力追求,力争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灵动而高效。
其他文献
福州市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快速、精确定位,定位的结果可以为各种用户所使用。根据福州市地方平面坐标系的独立性特点,文章通过坐标联测,研究一种与历史数据吻合又与国家坐标系统相匹配的坐标转换方式。
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努力改变从“满堂灌”、“一言堂”的单边活动转变为“满堂问”、“一人演”的多边活动.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中,我们要思考在什么时候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捉住新课程交往互动的教学本质,把自己定位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当新课程理念成为教师自觉明确的心理意识,成为一种思维习惯时,才能真正把它落实到行动上。    一、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    观念指导行动,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认识到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是决定新课程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走进新课程,
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处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机遇期,但传统体制下的各种制度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城市化进程。文章主要从区划调整、城建融资渠道、土地管理、户籍社保等方面探讨原
所谓情境,是指由人的主观心理因素(认识、情感等)和客观环境因素(时间、空间、设备等)所构成的情和境的总和。每一个教育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为了使情境创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师必须反复实践,包括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设计,运用生活场景、地理实验等直观手段,通过联想、表演、竞赛等多种方式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
在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的中学地理课程改革,要求地理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应用及交流能力。、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了中学地理教师英语应用能
一、相关定义    1.耐久跑  所谓耐久跑是指人体长时间活动克服疲劳的能力,是身体健康和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经常进行耐久跑练习对改善中学生内脏器官功能,提高身体抗疲劳和免疫的功能有显著作用,同时能锻炼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2.极点  “极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惰性造成的。因为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到剧烈运动时,四肢肌肉能迅速适应,进入工作状态,而内脏器官,如呼吸、
题目(2014年高考文综课标乙卷第36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
今年随着国家出台风电上网电价,我国海上风电建设明显提速,仅今年开工的项目就达156.6万千瓦。记者从日前举行的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上获悉,明年及以后开工的项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研究其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高中地理涉及较多的地理事物运动和发展变化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