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既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同时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必要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单单是发展经济,还必须大力发展包括文化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持。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制约农村文化
一、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近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在新农村建设中,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文化日益发挥着重大作用。
1、文化造就高素质农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社会有效发展。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序上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也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体。重视农民的文化教育,可通过举办文化知识培训班,对农民进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通过各种培训,农民学到了文化,掌握了知识,提高了素质,为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积蓄了后劲。
2、文化建设是推动农村乡风文明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乡风文明”它表现为农民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科学知识、文化修养、行为操守与时俱进,并且蔚然成风。农村文化建设不仅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而且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转变,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长期不断、持之以恒地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接受文化熏陶,积极倡导团结友爱、勤检持家、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塑造积极、和谐、健康、文明的乡风、民风。
二、制约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设施简陋、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一些乡镇所在地缺乏文化艺术宣传阵地,开展文化活动必需的文化设施不足,由于乡镇财力并不宽裕,往往将有限的财力用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致使对文化基础设施及活动经费投入十分有限,少数乡镇即使建立了阵地,也是有名无实,未能充分利用,有的甚至常年不组织一次群众文化活动,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关心和参与
2、文化队伍人力匮乏、力量薄弱
农村文化宣传教育阵地,要求要有一支文化工作业务骨干队伍,但大数乡镇虽有文化站这个机构,而管理人员却是兼职,没有经过业务培训,缺少文化专业特长,由于受到经费、场地、设施及人员不能专职等方面的制约,严重影响了文化活动的开展,真实反映农民积极向上精神面貌的文化活动非常匮乏,更难以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不良文化”在农村产生的影响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已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越来越渴望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但目前多数农村文化生活仍以看电视、打扑克、玩麻将为主。不仅贫乏单调,还逐步形成了赌博的不良风气,特别是农闲和传统节日期间,下神、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
三、农村文化建设备问题原因分析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是过去长期遗留下来的,有的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其根据原因主要有:
部分基层政府轻视文化生活,对文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这是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首要原因。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认为只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其他工作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因此,文化建设工作仍然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2、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
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是关键,目前从总体上看,基层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活动经费严重短缺,按中央文件规定,各级政府文化投入不得低于年度财政支出的1%,然而,县、乡镇政府均难做到。政府所拨经费仅仅是保工资,而用于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几乎没有,根本谈不上开展正常业务活动,更说不上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是造成农村文化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落后于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3、农村文化素质偏低
做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应是农民自己,然而农民缺乏主体意识,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从而导致农村文化建设的原动力不足:一是意识差异。农民特别是其中年龄较大者普遍喜欢求静,劳作之后,喜欢休息不想动,不想娱乐,不像城里人。二是需求差异。不同农民群众文化需求不同,20岁至40岁年龄阶段的农民对文化需求比例强烈,他们的文化程度大都在初中以上,但是这部分人外出打工的多,在家务农的少。正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农村文化建设出现上面热、下面冷的尴尬局面。
四、当前新农村开展文化建设的对策
1、完善机制,建设多渠道的投资体系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文化事业,各级党委和宣传文化部门应起到组织和牵头作用。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资保障机制,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支出,确保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低于当年财政支出的1%。鼓励农民自筹资金,积极办村级文化室、文化大院,有效整合文化资源,此举即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又减轻了农民负担。
2、构建文化队伍网络,打造农村文化品牌
农村文化要得到持续发展,最重要是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文化工作队伍。首先要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乡镇文化干部队伍中。抓好村文化户的培训,打造一支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化骨干队伍,村文化户生活在农村,了解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性,他们开展的娱乐活动,容易被农民接受。各乡镇文化站要定期不定期举办科技、书法、美术的、摄影、器乐等各种培训,提高培养农村科技的文化人才。抓好活动品牌创建,品牌优势对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选择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能带整个农村文化活动的项目,为其寻找符合乡情、民情、村情的活动载体,把其打造成既能操作在手,又能充分体现特色,富有牵动性的特色文化品牌。
3、理顺体制,强化管理职能
积极创新乡镇文化站管理机制,增強文化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我发展能力,激发乡镇文化站的生机活力:一是创新用人机制,大力实施并推进乡镇文化站准人制度。二是创新管理体制,按照确保文化站公益性的基本属性,引入竞争机制和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对文化干部实行绩效考评,每年评先进文化站。对公共服务进行量化考订,引导职能的发挥。
4、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为新农村文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要占领农村这块文化阵地,乡村综合文化站和农村书屋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要以上述两项民生工程为重点,切实抓好“两网、一院一室”。“两网”是指有线电视网和远程教育网,让农民不出村就能了解各种信息。“一院”指农村开展创新文化大院活动,农闲时,下棋、吹拉弹唱。“一室”指“农家书屋”,让一些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帮助农民勤劳致富的书刊、杂志便于阅读,使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不断绝得以更新。鼓励农民创办各种形式民间艺术团队,让农民直接参与文化传播,在展演活动中熏陶自己,引导群众杜绝不良文化的影响,从而使乡风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只有营造一种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早日得以实现。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制约农村文化
一、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近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在新农村建设中,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文化日益发挥着重大作用。
1、文化造就高素质农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社会有效发展。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序上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也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体。重视农民的文化教育,可通过举办文化知识培训班,对农民进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通过各种培训,农民学到了文化,掌握了知识,提高了素质,为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积蓄了后劲。
2、文化建设是推动农村乡风文明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乡风文明”它表现为农民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科学知识、文化修养、行为操守与时俱进,并且蔚然成风。农村文化建设不仅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而且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转变,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长期不断、持之以恒地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接受文化熏陶,积极倡导团结友爱、勤检持家、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塑造积极、和谐、健康、文明的乡风、民风。
二、制约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设施简陋、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一些乡镇所在地缺乏文化艺术宣传阵地,开展文化活动必需的文化设施不足,由于乡镇财力并不宽裕,往往将有限的财力用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致使对文化基础设施及活动经费投入十分有限,少数乡镇即使建立了阵地,也是有名无实,未能充分利用,有的甚至常年不组织一次群众文化活动,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关心和参与
2、文化队伍人力匮乏、力量薄弱
农村文化宣传教育阵地,要求要有一支文化工作业务骨干队伍,但大数乡镇虽有文化站这个机构,而管理人员却是兼职,没有经过业务培训,缺少文化专业特长,由于受到经费、场地、设施及人员不能专职等方面的制约,严重影响了文化活动的开展,真实反映农民积极向上精神面貌的文化活动非常匮乏,更难以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不良文化”在农村产生的影响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已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越来越渴望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但目前多数农村文化生活仍以看电视、打扑克、玩麻将为主。不仅贫乏单调,还逐步形成了赌博的不良风气,特别是农闲和传统节日期间,下神、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
三、农村文化建设备问题原因分析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是过去长期遗留下来的,有的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其根据原因主要有:
部分基层政府轻视文化生活,对文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这是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首要原因。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认为只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其他工作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因此,文化建设工作仍然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2、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
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是关键,目前从总体上看,基层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活动经费严重短缺,按中央文件规定,各级政府文化投入不得低于年度财政支出的1%,然而,县、乡镇政府均难做到。政府所拨经费仅仅是保工资,而用于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几乎没有,根本谈不上开展正常业务活动,更说不上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是造成农村文化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落后于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3、农村文化素质偏低
做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应是农民自己,然而农民缺乏主体意识,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从而导致农村文化建设的原动力不足:一是意识差异。农民特别是其中年龄较大者普遍喜欢求静,劳作之后,喜欢休息不想动,不想娱乐,不像城里人。二是需求差异。不同农民群众文化需求不同,20岁至40岁年龄阶段的农民对文化需求比例强烈,他们的文化程度大都在初中以上,但是这部分人外出打工的多,在家务农的少。正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农村文化建设出现上面热、下面冷的尴尬局面。
四、当前新农村开展文化建设的对策
1、完善机制,建设多渠道的投资体系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文化事业,各级党委和宣传文化部门应起到组织和牵头作用。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资保障机制,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支出,确保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低于当年财政支出的1%。鼓励农民自筹资金,积极办村级文化室、文化大院,有效整合文化资源,此举即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又减轻了农民负担。
2、构建文化队伍网络,打造农村文化品牌
农村文化要得到持续发展,最重要是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文化工作队伍。首先要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乡镇文化干部队伍中。抓好村文化户的培训,打造一支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化骨干队伍,村文化户生活在农村,了解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性,他们开展的娱乐活动,容易被农民接受。各乡镇文化站要定期不定期举办科技、书法、美术的、摄影、器乐等各种培训,提高培养农村科技的文化人才。抓好活动品牌创建,品牌优势对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选择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能带整个农村文化活动的项目,为其寻找符合乡情、民情、村情的活动载体,把其打造成既能操作在手,又能充分体现特色,富有牵动性的特色文化品牌。
3、理顺体制,强化管理职能
积极创新乡镇文化站管理机制,增強文化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我发展能力,激发乡镇文化站的生机活力:一是创新用人机制,大力实施并推进乡镇文化站准人制度。二是创新管理体制,按照确保文化站公益性的基本属性,引入竞争机制和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对文化干部实行绩效考评,每年评先进文化站。对公共服务进行量化考订,引导职能的发挥。
4、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为新农村文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要占领农村这块文化阵地,乡村综合文化站和农村书屋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要以上述两项民生工程为重点,切实抓好“两网、一院一室”。“两网”是指有线电视网和远程教育网,让农民不出村就能了解各种信息。“一院”指农村开展创新文化大院活动,农闲时,下棋、吹拉弹唱。“一室”指“农家书屋”,让一些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帮助农民勤劳致富的书刊、杂志便于阅读,使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不断绝得以更新。鼓励农民创办各种形式民间艺术团队,让农民直接参与文化传播,在展演活动中熏陶自己,引导群众杜绝不良文化的影响,从而使乡风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只有营造一种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早日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