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用学作为一门热门学科,已与多方面的领域结合,进行分析应用。本文就石川达三风俗小说《青春的蹉跎》中的会话素材为例,结合语用学的核心理论,尝试分析对话人物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语用;人物性格;文学分析
1、引言
语用学在描述说话者、听话者的行为上早已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而文学作为一种“寄生的”语言,也是建立在正常使用的语言基础上的(Derrida,1988)。因此,利用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来看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也是分析文学作品的一种新视角。
2、理论简介
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将交谈参与者所要遵守的原则分为了四类。依次是,“量的准则”要求话语者提供出当前交谈目的所需的信息量。不可多也不可少。“质的准则”要求话语者不说自知是虚假、缺乏证据的话。“相关准则”要求话语者所说的话是相互关联的。“方式准则”要求话语者在语言表达中要简明、有条理。
提到了“合作原则”,我们还得提到另一个重要原则——“礼貌原则”。利奇表示,“礼貌原则”可以分为:“得体准则”,即最大程度地使他人得益、自己受损;“宽宏原则”即最小程度地使自己得益、他人受损;“赞誉准则”,即最大程度地表扬他人、贬低自己;“谦虚准则”,即最小程度地表扬自身、贬低他人;“一致准则”,即使对话双方的交谈一致最大,分歧最小;“同情准则”,即使对话双方的同情最多、反感最少。
3、小说简介
《青春的蹉跎》描写了贫苦的大学生江藤贤一郎因贪恋富贵,欲与叔父的女儿康子结婚而杀害与自己保有性关系的学生,大桥登美子的故事。期间他不断的欺骗母亲、登美子、康子,三位本应是他最亲近的女性。最后,自以为掌控法律的江腾贤一郎,也并没有逃脱应有的制裁。为了更好的理解该书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笔者认为,从人物对话出发的语用学分析角度也是一种新的尝试。下面选取小说中江藤与三位女子的对话,结合语用学原则来看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人物对话分析
4.1母子对话
场景一:大桥登美子往恋人江藤贤一郎的家中寄去了一封情书。
“那个叫大桥登美子的,又给你来了封信。你好像一直都在和她交往!你是不是喜欢她?”
“她不过是我教过的学生而已。”
“这个我知道。我是问你是不是喜欢她?”
“对她我没有什么想法。那孩子脑子笨得很。”
“那你还是别跟她来往了吧!相处时间一长会惹麻烦的。她可不是能成为你太太的姑娘。虽然我只见过她一面,但是看上去她就不是什么好女孩。”
“烦死人了。我知道了!我也没说要和她结婚呀!”(贤一郎扔下母亲,大步迈回自己房间)
在这个场景中,面对母亲质问自己是否喜欢登美子时,贤一郎两次都采取了正面回避的态度。贤一郎的回答有两个特点:第一、不正面回答是否喜欢登美子。第二、提供给听话者(母亲)提问以外的其他信息。如,登美子不过是学生、脑子不聪明。这里,从“合作原则”来看,贤一郎很明显是违反了“量的准则”。即,故意不直接回答母亲是否喜欢登美子。同时尽量与登美子撇清关系,表明自己看不上对方。另一方面,从“礼貌原则”出发,贤一郎扔下一句表示不耐烦的“烦死了,我知道了”随即就返回自己的房间来看,贤一郎对待自己的母亲,既不“得体”、也没有“同情”。由此可以看出处于家庭主导地位的贤一郎,不听守寡母亲的逆耳良言,自以为是、态度恶劣的性格特点。以及在家庭中地位低下的母亲,老实本分、善良真诚的性格特点。
4.2恋人对话
场景一:(贤一郎与登美子)贤一郎与登美子在暴风雪后看到遇难的情侣
“那两个人真的爱的很深吧?多美妙呀!那个女人真幸福。如果遇到危险的是我,老师你会怎么做?会跟我一起死吗?……不会的对吧?你会逃跑的吧?哎,到底你会怎么做?”
“我一定会注意不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面对登美子的疑问,贤一郎并没有做出准确的回答。即,“是否愿意与登美子殉情”。登美子想要确认在面临危险时,贤一郎会怎么做,是否爱自己爱得可以与自己共赴黄泉?然而贤一郎的回答虽然没有偏离“遭遇灾难”这个背景。但是他却违反了“量的准则”。他没有把关注点放在面临灾难时自己对登美子的态度上,而是就“预防灾难发生”上,草草应付了一句。这是因为期盼飞黄腾达的贤一郎只不过把登美子当成是肉体上的玩物,根本不会为了她断送自己的大好前程。所以他也不会同情登美子对爱情的痴迷和执着。
场景二:(贤一郎与康子)贤一郎第一次与康子单独见面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和你结婚。如果你也能以一份轻松愉快的心情,表示同意的话……”
“是吗?谢谢。但是,你为什么想和我结婚呢,是因为你所谓的爱情?还是说别的什么原因。比如说出于要报答我父亲的恩情之类的?”
“对您父亲的情义当然是有的,还非常深厚呢。但这同与你结婚多少有点不同。”
“根本不是一点儿,是两件事压根就没关联吧。就算你对父亲有情义,可我俩之间也什么都沒有吧。要是说什么因为感恩就得结婚的话,那我还不如死了呢。”
(中略)
“我对你的感情也并非是白纸一张呀。虽然我现在说爱你可能有些夸张。但是我心里早就有了准备。随时都可以和您一起走下去。这不是情义,也不是别的什么的。即使您是陌生人,我也会爱您的。只是因为我们之前无缘相见,不然我们早就相爱啦!”
自认为追求女性独立、自由的富家小姐康子在第一次见到了父亲资助的堂哥贤一郎时,表现出了了一副相当冷淡的态度。并且打算对方一个下马威。所以才会语气怠慢,毫不客气地故意不使用敬语。从康子对于贤一郎情感上三番五次的逼问和毫不客气的以恩人女儿的身份自居这两点来看,康子在交谈中的话违反了“得体准则”和“谦虚准则”。说明康子对于穷人没有任何的怜悯之心、对于亲人也没有任何的同情之心。
另一方面,迷恋登美子肉体的贤一郎其实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对登美子也是产生了爱的情愫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前提,即,“贤一郎喜欢登美子”。但场景二中存在“初次见面,贤一郎爱康子爱得一塌糊涂”的命题。那么在“贤一郎喜欢登美子”的前提下,“贤一郎爱康子”这个命题的会话含义其实已被取消。这是因为会话含义的特征之一是——“可取消性”。进而与康子对话的贤一郎也就违反了“质的准则”,即,他说了自己也明知道是假话的谎言。可见贤一郎本身对康子并非真的是有情有义。而贤一郎的急功近利,也表明了他根本没有发自内心地感激伯父的资助。这与他自己所说的“情义深厚”相矛盾,其实也说明了他是为攀上富贵而撒的谎。但值得注意的是贤一郎面对康子的冷言质问,不但没有像面对母亲时的“急躁”、“不耐烦”,而是使用敬语,屡屡向康子示好。可见,贤一郎为了成为有钱人家的乘龙快婿,甘心违背良心和真心的虚伪人品,所以才会刻意遵守“得体准则”、“宽宏准则”和“一致准则”。由此也可以看出来他在金钱面前懦弱胆小的本性。
5、结语
本文就《青春的蹉跎》为例,运用语用学理论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进行了分析。但本文在深度和角度上还有多处不足,今后还应在多领域的结合分析上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冉永平,张新红.语用学纵横.[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山梨正明,有馬道子.現代言語学の潮流.[M].勁草書房,2003
[4]王萌.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追风筝的人》中的会话含义.[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
[5]石川达三.青春の蹉跌.[M].新潮文庫,昭和50年
[6]吴晓华,吕鑫等.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简析《生活大爆炸》中的会话幽默.[J].考试周刊,2014(74)
【关键词】:语用;人物性格;文学分析
1、引言
语用学在描述说话者、听话者的行为上早已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而文学作为一种“寄生的”语言,也是建立在正常使用的语言基础上的(Derrida,1988)。因此,利用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来看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也是分析文学作品的一种新视角。
2、理论简介
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将交谈参与者所要遵守的原则分为了四类。依次是,“量的准则”要求话语者提供出当前交谈目的所需的信息量。不可多也不可少。“质的准则”要求话语者不说自知是虚假、缺乏证据的话。“相关准则”要求话语者所说的话是相互关联的。“方式准则”要求话语者在语言表达中要简明、有条理。
提到了“合作原则”,我们还得提到另一个重要原则——“礼貌原则”。利奇表示,“礼貌原则”可以分为:“得体准则”,即最大程度地使他人得益、自己受损;“宽宏原则”即最小程度地使自己得益、他人受损;“赞誉准则”,即最大程度地表扬他人、贬低自己;“谦虚准则”,即最小程度地表扬自身、贬低他人;“一致准则”,即使对话双方的交谈一致最大,分歧最小;“同情准则”,即使对话双方的同情最多、反感最少。
3、小说简介
《青春的蹉跎》描写了贫苦的大学生江藤贤一郎因贪恋富贵,欲与叔父的女儿康子结婚而杀害与自己保有性关系的学生,大桥登美子的故事。期间他不断的欺骗母亲、登美子、康子,三位本应是他最亲近的女性。最后,自以为掌控法律的江腾贤一郎,也并没有逃脱应有的制裁。为了更好的理解该书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笔者认为,从人物对话出发的语用学分析角度也是一种新的尝试。下面选取小说中江藤与三位女子的对话,结合语用学原则来看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人物对话分析
4.1母子对话
场景一:大桥登美子往恋人江藤贤一郎的家中寄去了一封情书。
“那个叫大桥登美子的,又给你来了封信。你好像一直都在和她交往!你是不是喜欢她?”
“她不过是我教过的学生而已。”
“这个我知道。我是问你是不是喜欢她?”
“对她我没有什么想法。那孩子脑子笨得很。”
“那你还是别跟她来往了吧!相处时间一长会惹麻烦的。她可不是能成为你太太的姑娘。虽然我只见过她一面,但是看上去她就不是什么好女孩。”
“烦死人了。我知道了!我也没说要和她结婚呀!”(贤一郎扔下母亲,大步迈回自己房间)
在这个场景中,面对母亲质问自己是否喜欢登美子时,贤一郎两次都采取了正面回避的态度。贤一郎的回答有两个特点:第一、不正面回答是否喜欢登美子。第二、提供给听话者(母亲)提问以外的其他信息。如,登美子不过是学生、脑子不聪明。这里,从“合作原则”来看,贤一郎很明显是违反了“量的准则”。即,故意不直接回答母亲是否喜欢登美子。同时尽量与登美子撇清关系,表明自己看不上对方。另一方面,从“礼貌原则”出发,贤一郎扔下一句表示不耐烦的“烦死了,我知道了”随即就返回自己的房间来看,贤一郎对待自己的母亲,既不“得体”、也没有“同情”。由此可以看出处于家庭主导地位的贤一郎,不听守寡母亲的逆耳良言,自以为是、态度恶劣的性格特点。以及在家庭中地位低下的母亲,老实本分、善良真诚的性格特点。
4.2恋人对话
场景一:(贤一郎与登美子)贤一郎与登美子在暴风雪后看到遇难的情侣
“那两个人真的爱的很深吧?多美妙呀!那个女人真幸福。如果遇到危险的是我,老师你会怎么做?会跟我一起死吗?……不会的对吧?你会逃跑的吧?哎,到底你会怎么做?”
“我一定会注意不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面对登美子的疑问,贤一郎并没有做出准确的回答。即,“是否愿意与登美子殉情”。登美子想要确认在面临危险时,贤一郎会怎么做,是否爱自己爱得可以与自己共赴黄泉?然而贤一郎的回答虽然没有偏离“遭遇灾难”这个背景。但是他却违反了“量的准则”。他没有把关注点放在面临灾难时自己对登美子的态度上,而是就“预防灾难发生”上,草草应付了一句。这是因为期盼飞黄腾达的贤一郎只不过把登美子当成是肉体上的玩物,根本不会为了她断送自己的大好前程。所以他也不会同情登美子对爱情的痴迷和执着。
场景二:(贤一郎与康子)贤一郎第一次与康子单独见面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和你结婚。如果你也能以一份轻松愉快的心情,表示同意的话……”
“是吗?谢谢。但是,你为什么想和我结婚呢,是因为你所谓的爱情?还是说别的什么原因。比如说出于要报答我父亲的恩情之类的?”
“对您父亲的情义当然是有的,还非常深厚呢。但这同与你结婚多少有点不同。”
“根本不是一点儿,是两件事压根就没关联吧。就算你对父亲有情义,可我俩之间也什么都沒有吧。要是说什么因为感恩就得结婚的话,那我还不如死了呢。”
(中略)
“我对你的感情也并非是白纸一张呀。虽然我现在说爱你可能有些夸张。但是我心里早就有了准备。随时都可以和您一起走下去。这不是情义,也不是别的什么的。即使您是陌生人,我也会爱您的。只是因为我们之前无缘相见,不然我们早就相爱啦!”
自认为追求女性独立、自由的富家小姐康子在第一次见到了父亲资助的堂哥贤一郎时,表现出了了一副相当冷淡的态度。并且打算对方一个下马威。所以才会语气怠慢,毫不客气地故意不使用敬语。从康子对于贤一郎情感上三番五次的逼问和毫不客气的以恩人女儿的身份自居这两点来看,康子在交谈中的话违反了“得体准则”和“谦虚准则”。说明康子对于穷人没有任何的怜悯之心、对于亲人也没有任何的同情之心。
另一方面,迷恋登美子肉体的贤一郎其实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对登美子也是产生了爱的情愫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前提,即,“贤一郎喜欢登美子”。但场景二中存在“初次见面,贤一郎爱康子爱得一塌糊涂”的命题。那么在“贤一郎喜欢登美子”的前提下,“贤一郎爱康子”这个命题的会话含义其实已被取消。这是因为会话含义的特征之一是——“可取消性”。进而与康子对话的贤一郎也就违反了“质的准则”,即,他说了自己也明知道是假话的谎言。可见贤一郎本身对康子并非真的是有情有义。而贤一郎的急功近利,也表明了他根本没有发自内心地感激伯父的资助。这与他自己所说的“情义深厚”相矛盾,其实也说明了他是为攀上富贵而撒的谎。但值得注意的是贤一郎面对康子的冷言质问,不但没有像面对母亲时的“急躁”、“不耐烦”,而是使用敬语,屡屡向康子示好。可见,贤一郎为了成为有钱人家的乘龙快婿,甘心违背良心和真心的虚伪人品,所以才会刻意遵守“得体准则”、“宽宏准则”和“一致准则”。由此也可以看出来他在金钱面前懦弱胆小的本性。
5、结语
本文就《青春的蹉跎》为例,运用语用学理论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进行了分析。但本文在深度和角度上还有多处不足,今后还应在多领域的结合分析上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冉永平,张新红.语用学纵横.[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山梨正明,有馬道子.現代言語学の潮流.[M].勁草書房,2003
[4]王萌.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追风筝的人》中的会话含义.[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
[5]石川达三.青春の蹉跌.[M].新潮文庫,昭和50年
[6]吴晓华,吕鑫等.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简析《生活大爆炸》中的会话幽默.[J].考试周刊,20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