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部”的苦难交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884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特点概括成三个词就是复调、纪念与苦难。复调即她的写作技巧,纪念即纪实的叙事方式,苦难即她对人类当下未来命运的核心关怀。这三个特点融合她的作品中,震撼了世界,也在文学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阿列克谢耶维奇;复调;纪实文学;对人的关怀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1
  她的作品给我的画面感就是由一个点发散了多条射线,每条射线上都是一张倾诉的嘴。
  在2015年,她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方面对她的表彰词是这样的:她的复调书写,是对这个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这一句颁奖词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其作品的三个特点:复调的写作技巧,纪实的叙事方式以及对人的关注。
  一、写作技巧:“多聲部”的复调手法
  “我走遍了全国各地……采访了五百余次,接下去我就不计算了,那些面孔逐渐从我的记忆中离去,留下的只是声音。在我的脑海里,那是一种和声,是无数人参加的大合唱,有时听不见歌词,只听见哭声。”——阿列克谢耶维奇[1]
  复调原本是一种音乐术语,简单地说就是由若干独立声部有机结合的多声部音乐,后被前苏联理论文学家巴赫金借用到文学上,以“复调小说”来定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在阿的作品中,读者看到的是一个纯粹的真相世界,无数的声音在这里汇聚。我们能听到第一时间冲向切尔诺贝利的消防队员的遗孀的声音,听到爆炸后不愿离开家园的老妇的声音,听到在战争里失去父母的孩子的声音,听到在战争里丧失儿子的母亲的声音……这些声音的发出者拥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地位,但是他们经历了相同的灾难,因而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有如一场“多声部大合唱”。
  采访对象的多元化造就了悲怆的灾难交响乐,无数个声音无数个故事,如同大杂烩混杂在一起。复调小说不同于独白小说的是,其文本中并存多种叙事声音,他们独立而不相混合,都具有充分的主体价值,而不是作者话语的附属品。所以在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中,每个声音都有了无可替代的存在意义,复调于阿列克谢耶维奇不只是一种写作手法,更是观看社会的方式。
  二、叙事方式:纪实——“恰到好处的缄默”
  “我是独自进行的,我完全属于另一个时代的人”。——阿列克谢耶维奇
  这句话是她对下面这个问题的回应,也概括了她生活和写作的特点,仿佛来自另一个时代,独自一人记录着这个时代的声音。
  她的著作,翻开哪一本映入眼睛的都是不加粉饰的真相,残酷而震撼。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纪实叙事方式融入复调,因而她的纪实文学又显得极为特别。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或报告文学,她的身份就是一个倾听者,从来不用自己的逻辑来转述和联系讲述人的故事,她永远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缄默。这,便让文本表现出了一种完全的自然,仿佛真相用淡淡的语调在耳边告诉读者,了解到真相的读者受到的冲击力不输一部虚构的悲剧,他的作品不是虚构的,却比虚构的更令人难以置信。
  阿列克谢耶维奇采用的创作手法必然相比“虚构”少一些细腻的文笔或丰富的文采,但这就是阿的作品特点,她认为,纪实比描述更具说服力,而实际上的效果也确实如此。
  她是见证人,同样这整个事件也是她人生的一部分,她就在活在其中。
  三、核心关怀:对人的关注对未来的思索。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诚实又勇敢,她认真的纪念着时代的苦难和勇气,无论是《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还是《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中的女兵眼中的二战战场,还是《锌皮娃娃兵》里的阿富汗战争,无一不体现着对整个人类当下的命运和处境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思索。
  她的作品中永远不乏女人和儿童的声音,这恰恰是她的可贵之处。在《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中前言中,摘录了一段她和历史学家的对话,对话的内容包括了女性何时从军和怎样从军等问题,这侧面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的关注。同样,在《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中也有完整的一个篇章替儿童发声,主人公是十七位儿童。这种对女人和儿童的采访也占了很大一个比例的表现,说明她从更人性的角度来看待战争,因为他们是弱势群体。她认为在这本书中对人的生命,对地球上的生命的态度如何,是衡量一个国际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意识形态等是否合理的标准。
  阿的作品中,无论是对那一个发生在20世纪灾难的叙述,都不难发现一种思索精神,一种探索人类面对战争,面对苦难,面对悲伤时的感受。
  阿列克谢耶维奇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切尔诺贝利,却写出了最真实的灾难。她作为作者的发声为数不多,但是她却通过多元的小人物,发出了最深切的反思和恒久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巴赫金,《诗学与访谈》[M].石家庄,河北,1998.
  [2]S.A.阿列克谢耶维奇,《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4.
  [3]S.A.阿列克谢耶维奇,《我是女兵,也是女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1  《太子妃升职记》改编自甜橙所著的同名穿越架空小说,于2015年12月13日登陆乐视网。播出仅5日,移动端便突破3000万播放量,在始发站乐视网被迅速顶上首页。开播9日取得了破亿的成绩,稳居全网播放量第一。  凭借新颖的题材与夺目的演员阵营,《太子妃升职记》击败同档期热播剧《芈月传》、《他来了请
上海作为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集中体现了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仿佛一张近代中国的剪影,出现在无数的文学作品当中。其中被作家们津津乐道的,便是它兼具十里洋场的西式典雅和小街巷弄的中式朴素,但《繁花》却独辟蹊径,独具匠心,通过小人物的命运,将这座城市的记忆呈现在读者面前。  但凡描绘上海往日图景的作品,都无法避开上世纪30年代的时光,《繁花》也不例外。可其他作品中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在这部小说中并不
摘 要: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给宋朝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词坛。词人纷纷南渡,饱受流乱之苦,相应的词作内容与写作风格也发生了显著改变。张元幹、朱敦儒、李清照作为南渡词人中的代表,其生活经历与具体词作中使用的意象变化,可反映出该时期社会变化对作品风格产生的具体影响。词人经历南渡之苦,作品风格由婉约绮丽转而深沉悲凉,由抒写个人情怀上升到家国抱负。从而开扩了宋词的境界,拓展了宋词的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3--01  1951年,美国出版界一本奇特的小说让美国人为之欢呼,那就是由美国一位产量不高的作家名之曰塞林格所创造的《麦田的守望者》。故事说的是一个年仅十六岁、名叫霍尔登*考尔菲尔德(Holden Caulfield)的美国中学生,他是一个厌世、叛逆但是内心极其敏感的男孩子,因为他成绩不好,他被赶出了
摘 要:导演用真实的故事将对于爱情感悟的古老命题表现了出来,也没有过多的剪切拼凑,只是用简洁的镜头展现出这对老人晚年生活的情节片段。纪录片2014年在韩国上映,打败了同期的《星际穿越》,23天便有超过两百万人观影,成为韩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独立电影,该片获得了480万1873观影人次。活着时间的长短与对人生的感悟和最终结局接受程度之间或许存在着必然联系。如此坦然的接受。  关键词:纪录片;人文;爱情
摘 要: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了在电子屏幕前阅读了。走到街上去,随处可见的,便是各种各样拿着手机的面孔。那些面孔,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捧着不尽相同的电子产品,沉浸在毫无营养的网络快销文化中,看的如痴如醉,无法自拔,似乎没有什么能比这更有趣了。阅读古诗词,我们能从忙碌的生活中暂停出来,感受文学的悠远,穿越千年的时光,与古人秉烛长谈,疏放情绪,获得灵魂的真正宁静。这是薄弱的网络文化所
摘 要:《江边记》是张稼文先生的一本半自传体性质的成长小说。借用江边“男孩”第三人称这一故事主角,它采用一种更加平实朴素的叙事笔调及一种客观冷静的立场,以作者自己青春期在滇西澜沧江峡谷边的成长经历为蓝本,用文学的手法书写的作者由少年至青年的成长蜕变。  关键词:故事;生活;非虚构  作者简介:范明娟(1979-),女,汉族,河南南阳人,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
摘 要: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代表作品,树立了福楼拜在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学术地位。《包法利夫人》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乡下少女爱玛悲剧的一生。爱玛无视身为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期待浪漫却过于理想化的爱情。她的两度偷情最终使她债台高筑,爱情和理想都化作泡影,最终服毒自尽。  本文试从爱玛的悲剧,福楼拜的悲剧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对比中讨论福楼拜和爱玛理想主义的异同以及小说的
摘 要:《赎罪》为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二战前英国乡下一位13岁的少女布里奥妮,她是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女孩。但她说了一个谎言,指控一个无辜的少年强奸,并使他蒙冤入狱,遭受耻辱。许多年后,已经是成功作家的布列奥妮年岁已高,但却不得不再次面对她的谎言给别人造成的伤害。本文将从布里奥妮内心“秩序”的毁坏和新秩序的难以重建出发讨论这部小说中的“赎罪”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赎罪;秩序
摘 要:《白马部落》是作家陈霁所著的非虚构作品,作者用人类学田野方法——参与观察、深入访谈——进行资料搜集,用文学方式还原白马地区在近一个世纪之中的变化,呈现真实的生活状态。从某种角度看,作家的文学创作与民族志相似,也起到文化摹写的作用。《白马部落》在故事中动态地塑造人物,有记录变迁、以小见大、反映地方性知识的作用,在人物故事中展现了白马与外界的横向关联与纵向变迁。  关键词:《白马部落》;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