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好书不读不知其妙。“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好的朗读可以穿越语言文字,还文本以形象,化文境以心境。只有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之中去朗读,才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在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朗读提高法,因为这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所以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重要性;提高方法
朗读能力是语文学科最为基础的能力之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习惯十分重要。学生通过朗读能够准确地掌握课文内容,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情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意图,也能够通过有效的朗读让小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小学生在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上是一个关键时期,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促使小学中段学生在语文朗读中茁壮成长。
一、 朗读的概念
所谓的朗读,就是指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语文课程标准》对各阶段朗读训练都有明确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5~6年级)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朗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这就说明,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训练手段,不能简单地认为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还原成口头语言,它不但有助于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文章的美学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整体水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也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便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范文。在这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从而受到了审美的教育,陶冶了情操,发掘了知识瑰宝,提高了鉴赏与成文能力,事实证明,注重朗读教学,这个为古人沿用千载的传统教法,不仅不可摈弃,而且应该很好地继承发扬。
因此,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熟练掌握朗读提高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 朗读能力提高的方法
(一) 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要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从“要我读”转为“我要读”的良好的朗读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他们表情达意的能力。
(二) 保证朗读时间
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业余,都得充分安排他们的时间进行朗读,朗读的时间要到位,不能浅尝辄止,草草了事。
(三) 加强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朗读应注重方法指导,才能有目的地解题释疑。如果读而无法、读而不得法,那么就算读了又读,但那种味道还是难以深深地品味出来。在朗读训练时,教师一定要灵活而有效地指导朗读,提示朗读的方法,及时进行点拨。
(四) 开展朗读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要经常开展“朗读会”“故事大王”“儿歌表演评比”等朗读比赛活动,在学生中评出“朗读擂主”“故事大王”“最佳演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受读书的欢乐,提高朗读能力。
(五) 注重朗读技巧
倾听到悦耳动听的琅琅书声,朗读过程中必须注意语调、重音、停顿、语速等多方面细节,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
(六) 注重朗读形式
学生们可以采用多种课堂朗读形式来提高朗读能力。比如: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美读,即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情境读——增强情感渗透力情感体验;学生比赛朗读,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生朗读积极性,感受比赛乐趣;自选展示读,;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小组自由读,学生互相提高小组内自由读书的形式很多,可以采用自己读的方式,因为自己读不受速度的限制。高效率的朗读课应是耳听、眼看、口读、脑想,“全频道”式接受、“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
总之,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加强朗读的有效指导,注重朗读评价艺术和读悟结合,巧用多种朗读形式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朗读的技能技巧,从而形成言语能力,促进学生语感形成,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好培养方案,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永清.浅谈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0(13).
[2]郭银放.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魅力中国,2010(01).
[3]张伟.浅谈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华章,2011(14).
[4]杨会贤.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学周刊,2011(08).
[5]朱小锦.重视小学语文的朗读指导[J].基础教育研究,1995(04).
[6]肖九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12).
[7]趙紫山,董桂田.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6).
作者简介:
夏蔚莅,江西省上饶市,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六O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重要性;提高方法
朗读能力是语文学科最为基础的能力之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习惯十分重要。学生通过朗读能够准确地掌握课文内容,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情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意图,也能够通过有效的朗读让小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小学生在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上是一个关键时期,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促使小学中段学生在语文朗读中茁壮成长。
一、 朗读的概念
所谓的朗读,就是指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语文课程标准》对各阶段朗读训练都有明确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5~6年级)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朗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这就说明,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训练手段,不能简单地认为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还原成口头语言,它不但有助于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文章的美学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整体水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也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便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范文。在这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从而受到了审美的教育,陶冶了情操,发掘了知识瑰宝,提高了鉴赏与成文能力,事实证明,注重朗读教学,这个为古人沿用千载的传统教法,不仅不可摈弃,而且应该很好地继承发扬。
因此,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熟练掌握朗读提高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 朗读能力提高的方法
(一) 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要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从“要我读”转为“我要读”的良好的朗读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他们表情达意的能力。
(二) 保证朗读时间
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业余,都得充分安排他们的时间进行朗读,朗读的时间要到位,不能浅尝辄止,草草了事。
(三) 加强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朗读应注重方法指导,才能有目的地解题释疑。如果读而无法、读而不得法,那么就算读了又读,但那种味道还是难以深深地品味出来。在朗读训练时,教师一定要灵活而有效地指导朗读,提示朗读的方法,及时进行点拨。
(四) 开展朗读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要经常开展“朗读会”“故事大王”“儿歌表演评比”等朗读比赛活动,在学生中评出“朗读擂主”“故事大王”“最佳演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受读书的欢乐,提高朗读能力。
(五) 注重朗读技巧
倾听到悦耳动听的琅琅书声,朗读过程中必须注意语调、重音、停顿、语速等多方面细节,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
(六) 注重朗读形式
学生们可以采用多种课堂朗读形式来提高朗读能力。比如: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美读,即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情境读——增强情感渗透力情感体验;学生比赛朗读,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生朗读积极性,感受比赛乐趣;自选展示读,;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小组自由读,学生互相提高小组内自由读书的形式很多,可以采用自己读的方式,因为自己读不受速度的限制。高效率的朗读课应是耳听、眼看、口读、脑想,“全频道”式接受、“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
总之,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加强朗读的有效指导,注重朗读评价艺术和读悟结合,巧用多种朗读形式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朗读的技能技巧,从而形成言语能力,促进学生语感形成,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好培养方案,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永清.浅谈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0(13).
[2]郭银放.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魅力中国,2010(01).
[3]张伟.浅谈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华章,2011(14).
[4]杨会贤.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学周刊,2011(08).
[5]朱小锦.重视小学语文的朗读指导[J].基础教育研究,1995(04).
[6]肖九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12).
[7]趙紫山,董桂田.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6).
作者简介:
夏蔚莅,江西省上饶市,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六O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