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mk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这就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最近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有时教师还可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知识广博爱读书的人,读书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常常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适当举办读书之类的活动,如让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有时让学生朗颂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我想,到那时,同学们会沉浸在书海中,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学生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不自如。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难点在哪里,只要找上、中、下层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的实际。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敏锐的直觉,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所学文章中的突破点、爆炸点,并点燃导火索,惊起学生心中的波澜,深深地吸引学生。何为突破点、爆炸点呢?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存在疑惑或者好奇之处。问题一旦解决,又能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若能巧设质疑,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为学生巧设质疑,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主要表现在:一是语文教师要塑造较完美的自身形象——语言美、道德美、行为美、仪表美。注意让学生从教师的良好修养中感受美、接受美、启迪美,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教师范读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师有表情的范读能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语言并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将课文所表现的爱憎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去。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提高思想认识和素质。三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如有个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尝试。不过我相信,只要教师能够高度重视并努力探索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其他文献
一.数学教学的理念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总体目标被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在这个阐述中,体现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数学知识不仅包括“客观性知识”——不会因时、因人、因地而发生变化,并通过学习可以习得的数学事实,而且还包括“主观性知识”——只有通过培养与经历方能获取的带有鲜明个体认知特征的个人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对学生而言,这类"主观性知识"更为有用,
期刊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目的。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学科都有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特点,创新教育应结合进行。农村初中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和启发学生在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中发现“新”的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分析,归纳出
期刊
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是培养其音乐素养至关重要的一环。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到节奏训练中,充满兴趣地、高效率地进行节奏训练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几类行之有效的节奏训练的方法,现归纳如下
期刊
二00四年六月,离高考仅有一星期,当时我任高二实验班的语文课,英语老师苏士勇找到我说,有一个同事的孩子,叫高鹏,就在章丘四中的高三级部就读,其他学科都很优秀,唯独语文分数总是在100分左右,希望帮助学生提高一下成绩。我要了高鹏近期考试的五套试卷,通过比对每一个考点的得分情况,发现他唯一的不足点就是作文分极低,60分的作文很少达到40分。因为内容和形式都太过平淡而无新意。尤其是书写差,字体扭七歪八、
期刊
学习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师生对话、知识传递、思想碰撞、情感交流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经历,在轻松、和谐、平等的氛围下学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所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这一目标,如何改进评价
期刊
由于我国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相当重视,让小学生去计算、去解题,但是学生却没有时间去实践。因此,我国的教学成绩很好,却没有很突出的数学家。 原因:中国是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一直倡导“苦读+科举”,口诀、笔算、口算是我国的国粹,但中国小学生比其他国家同龄学生多一倍的时间学习,效率是最低的,并且学生创造力不强,动手实践能力较差。而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
期刊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敢说、敢想、活泼、好动,具有很强的求新求异愿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运用活泼、风趣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并配以合适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主动求知。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产生轻松愉快的情感,他们积极思考,大胆
期刊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别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源于生活,因为生活的存在,才形成了生动有趣的品德教育素材,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
期刊
随着初中英语新课改的推广,全国各地“改革春风吹大地”,各地的初中英语教学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作为国家课改实验区的泸州市,教师们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和思维的习惯,但也产生了很多困惑。教师们对新课改的适应状况如何?能否胜任?面临的问题有哪些?都需要进行客观研究和深入了解。针对地处农村的叙永县落卜中学对新课标实施的现状,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新课改实施适应性的建议。  一、存在问题
期刊
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不仅是教授给学生课本中的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敏感度、想象力、感知能力、思维方式等综合素质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也在发生着全新变革,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而是变成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这就必然要求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课堂、课文中,于是情感教育的理念也便逐渐渗透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情感教学要求教师尊重小学生感性体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