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任务就是不断优化教学环节,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科实际,正确把握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正确处理教材结构与学生认知能力的关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认知能力、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并重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 优化 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认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正确认知与处理好几种关系,不断增强化学课堂的吸附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均获得长足发展。
一、正确处理好“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课堂的教学结构”的关系
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课堂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了一个有多种层次结构的课堂教学系统。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是学习和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必要前提,课堂的教学结构则是促进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向学生认知结构转化的中介和动力。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在对教材知识能力的加工和理解的基础上,在头脑形成的内化的知识结构。其与学生的年龄阶段及认知顺序有关,而高一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他们完全可以利用原有一定的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来同化新知识,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金属钠》时,学生已学过了钠的性质,了解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元素及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通过初中化学的教学,学生虽已具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初步知识,但毕竟高一学生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有限,加之平时验证性实验居多,因此虽普遍对实验感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不一定能够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故我在本节课堂中设置一些演示和辅助实验方案,在学生实验中多设疑、激疑,将实验作为引导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分析一些问题。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测Na2O2与H2O及CO2反应后的产物。
二、明确课堂教学目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人们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既是人素质的内在成分,又是素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素质高低的根本标志。一个人要顺利地完成某项活动,靠单一的能力因素是不行的,必须靠各种能力的有机结合。化学课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特别是后者对于理科学生特别重要,它能真正打开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时候,我们除了通过实验验证其产物以外还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理来得出结论:钠与水反应,其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那必然就有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的元素,而在水当中只有氢和氧两种元素,且氧已经处于最低价态,从而就理所当然的得出氢元素有+1价降低到0
价,即: 。
还要重视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学生的实验技能,能力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以及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我在教学金属钠与水反应后产物的验证实验时要求学生自设实验。结果收到了出乎我想象的效果,其中有一位学生的装置如右图一:
【学生甲】为了检验产物是碱应在水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学生乙】为了安全起见应将塑料瓶中的水尽量加至瓶劲,这样产生的氢气才尽可能的纯净。
这样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就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以新型的“学生中心”取代传统的“教师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在课堂上我们还得采用新教学模式,这也是当前教育理论的主流——以学生为中心,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更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这就必须改革化学课堂教学,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只有承认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和主体,具有独立人格价值,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得以实现,教师就要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习“苯酚的化学性质”时,教师让学生阅读一则苯酚软膏药品的说明书,让其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并分析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苯酚软膏
【性状】黄色软膏,有苯酚特臭味
【药物组成】每克含苯酚0.02克(2%)
【作用类别】皮肤科用药。
【药理作用】本品为消毒防腐剂,其作用机制是使细菌的蛋白质发生凝固和变性。
【储藏】密闭,在30 以下保存。
【药物相互作用】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
【注意事项】用后拧紧瓶盖,当药物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尤其是色泽变红后。
学生能找出的有用信息有:苯酚软膏的浓度低,低温、密闭保存,久置变红,不能与碱性药物混用等,此时教师追问为什么要那样保存?变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不能与碱性药物混用药物混用又说明什么问题?学生推测……。无疑这是一堂充分体现学生主动性的课,相信也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优化教学课堂是一个长久研究的课题。之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方式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只有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传授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理解、消化化学知识,这样,教学效果才能有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郭佳.以生为本,专注能力--高中化学优化课堂谈.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3)
[2]陈建国.基于生活教学法的高中化学优化策略探讨.考试周刊,2014(72)
[3]周鑫荣.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拓展与优化.化学教育,2011(3)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 优化 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认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正确认知与处理好几种关系,不断增强化学课堂的吸附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均获得长足发展。
一、正确处理好“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课堂的教学结构”的关系
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课堂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了一个有多种层次结构的课堂教学系统。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是学习和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必要前提,课堂的教学结构则是促进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向学生认知结构转化的中介和动力。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在对教材知识能力的加工和理解的基础上,在头脑形成的内化的知识结构。其与学生的年龄阶段及认知顺序有关,而高一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他们完全可以利用原有一定的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来同化新知识,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金属钠》时,学生已学过了钠的性质,了解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元素及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通过初中化学的教学,学生虽已具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初步知识,但毕竟高一学生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有限,加之平时验证性实验居多,因此虽普遍对实验感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不一定能够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故我在本节课堂中设置一些演示和辅助实验方案,在学生实验中多设疑、激疑,将实验作为引导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分析一些问题。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测Na2O2与H2O及CO2反应后的产物。
二、明确课堂教学目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人们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既是人素质的内在成分,又是素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素质高低的根本标志。一个人要顺利地完成某项活动,靠单一的能力因素是不行的,必须靠各种能力的有机结合。化学课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特别是后者对于理科学生特别重要,它能真正打开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时候,我们除了通过实验验证其产物以外还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理来得出结论:钠与水反应,其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那必然就有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的元素,而在水当中只有氢和氧两种元素,且氧已经处于最低价态,从而就理所当然的得出氢元素有+1价降低到0
价,即: 。
还要重视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学生的实验技能,能力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以及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我在教学金属钠与水反应后产物的验证实验时要求学生自设实验。结果收到了出乎我想象的效果,其中有一位学生的装置如右图一:
【学生甲】为了检验产物是碱应在水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学生乙】为了安全起见应将塑料瓶中的水尽量加至瓶劲,这样产生的氢气才尽可能的纯净。
这样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就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以新型的“学生中心”取代传统的“教师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在课堂上我们还得采用新教学模式,这也是当前教育理论的主流——以学生为中心,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更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这就必须改革化学课堂教学,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只有承认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和主体,具有独立人格价值,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得以实现,教师就要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习“苯酚的化学性质”时,教师让学生阅读一则苯酚软膏药品的说明书,让其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并分析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苯酚软膏
【性状】黄色软膏,有苯酚特臭味
【药物组成】每克含苯酚0.02克(2%)
【作用类别】皮肤科用药。
【药理作用】本品为消毒防腐剂,其作用机制是使细菌的蛋白质发生凝固和变性。
【储藏】密闭,在30 以下保存。
【药物相互作用】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
【注意事项】用后拧紧瓶盖,当药物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尤其是色泽变红后。
学生能找出的有用信息有:苯酚软膏的浓度低,低温、密闭保存,久置变红,不能与碱性药物混用等,此时教师追问为什么要那样保存?变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不能与碱性药物混用药物混用又说明什么问题?学生推测……。无疑这是一堂充分体现学生主动性的课,相信也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优化教学课堂是一个长久研究的课题。之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方式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只有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传授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理解、消化化学知识,这样,教学效果才能有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郭佳.以生为本,专注能力--高中化学优化课堂谈.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3)
[2]陈建国.基于生活教学法的高中化学优化策略探讨.考试周刊,2014(72)
[3]周鑫荣.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拓展与优化.化学教育,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