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老师、学生身边的向导,懂孩子更重要,我从不以成绩论成败,我希望每一名学生都能幸福快乐、全面发展”
“姚妈,您常说,人在做,天在看。但我想说,我会一直做,因为您在看。您看着,我便觉得温暖;您看着,您就是我的天。我们一定会幸福,您也一定要幸福。”这是一名学生曾经给高新一中教学副校长姚发清写的信。这位孩子们心中的“姚妈”几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像一米阳光照亮一颗颗渴望成长的种子,也收获着自己的幸福。
已从教育一线转到行政岗位的姚发清2003年通过招聘从一所工厂子弟高中来到高新一中,担任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带过六届学生,其中最好的高考成绩是:全班50多名学生中有21名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语文科目满分150分,全班语文平均成绩132分,带出三届陕西省文科“状元”。谈起学生们,她一脸幸福地说:“作为一名老师、学生身边的向导,懂孩子更重要,我从不以成绩论成败,我希望每一名学生都能幸福快乐、全面发展。”
学生心中的“姚妈”
姚发清1964年生于陕南一个偏僻的乡村,儿时的她总是仰望蓝天下展翅翱翔的雄鹰,期盼着自己也可以在天地间任意翱翔。她先后就读于商洛师专和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工厂子弟高中任教。
2003年,高新一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老师。她决定走出去试一试。通过面试、笔试后,在试讲这个环节,当她讲完课后,全班同学起立为她鼓掌。“我记得招聘的条件有一条是年龄在35岁以下,而我当时已经39岁,没想到通过层层选拔后,学校的领导愿意破格录用我,我真的很感动。”
谈起对高新一中最初的印象,姚发清说:“学校规模不是很大,但是校园干净整洁,学生很有礼貌,学校领导对老师们关怀备至,尽最大努力帮助老师们解除后顾之忧,让我们得以全心全意地扑在工作上。我感觉——来对了。”
时光茬苒,姚发清已经在高新一中工作了整整13年,她说,能当一名老师,自己感觉非常幸福,“我不知道除了当老师,自己还能做什么,这就是我最热爱的事业。”
每到高三,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在每一次考试之后,姚发清都会给每一名学生写一封信,这封信不单纯关乎学习和考试,更多的是关于对待生活的态度、关于成长、关于善良。“亲爱的孩子们,现在是凌晨两点三十四分,我知道你们中间还有同学正在埋头苦读,所以我陪着你们。”“记着,你不是因为成绩好而快乐,而是因为快乐而成绩好。”“努力吧,快乐地迎接挑战。”……
姚发清同样忘不了学生们每每考前焦躁不宁,忘不了他们失利后消沉难过,忘不了他们在她胸前流下的泪水,忘不了他们紧紧抱着她寻求依靠和慰藉……她几乎拉过每一双小手,轻抚过他们的头,讲过无数次话,谈过无数次心。“我常常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找学生们谈话,谈话后再批作业、备课等等,经常忙到很晚。”
姚发清说:“懂孩子包含着爱孩子,但比单纯的爱高一个层次。”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她十分注意保护学生们的自尊,听他们倾诉。
曾经在带高三时,她发现班上有早恋的学生,她的做法是只能疏不能堵。对于早恋问题,她尊重学生意见,不告诉家长,主动与学生沟通,听其倾诉。“我知道高三学习紧张,成绩起伏大,你是想找一个情感寄托。”对于姚发清的分析,一名单相思的男生说老师很懂他。知道这个学生对数学十分有兴趣,作为班主任的姚发清每天给他布置一点数学题目,做完题后交给她亲自检查,以此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其学习成就感。“最后,这名男生从班级的后几名一跃成为前几名。”
2008届谷明明同学说:“感谢姚妈对我的信任与真诚,让我担任班长兼团支部书记的职务,给了我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在班务工作中您敢于放手,大胆使用,像一位贴心的‘死党’那样支持我的工作,真诚地为我提供了一个锻炼能力、施展才华的机会。每当我遇到棘手的事,求助于您时,您总像是一个善解人意的知心朋友与我一起散步或坐下来聊天,认真听我说起事情的原委,然后和我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个时候我的内心得到了莫大的安慰与激励,感谢您让我树立起了自信、自强的意识,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做不成的事,人们缺少的是做事的毅力和方法。我真佩服您对待我们班干部的态度和艺术,我们都愿意把最真挚的心语倾诉给您,姚妈总能把我们的心与您紧紧地连在一起,让我们这个班集体总能在学校的各种评比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一届学生有一届学生的特点,每个学生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姚发清多年来一直坚持给每一个学生建档,追踪其成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孩子们有时不想和父母说的话,却能够向我坦露心声,我非常高兴。”
“姚妈”——就是孩子们对这位很用心的班主任老师最大的认可。
讲台上的引路人
在语文教学上,姚发清十分注意发现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在学生写得十分潦草的作业中,她拿着放大镜圈出一个写得好的字,并且批注“这个字写得很好”。第二天,学生的作业就会有很大的进步。姚发清总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来鼓励她们。她说,自己教学的理念便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009年,姚发清在课堂上进行创新,创新强调四点:第一强调人文内涵,第二注重科学素养,第三渗透时代精神,第四批判思维能力。姚发清希望自己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批判性、创新性、沟通性、合作性的人才”。
在早读的时候,姚发清给学生讲《弟子规》,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要教这些东西,于是她一条一条给学生解释,告诉学生首先要做好人,然后再学知识。
一次,她到平遥,回来之后把平遥的历史讲给学生听,给学生做一次古城讲座,并把江南风格的周庄和北方的古镇做一个比较,增加一些文化内涵的知识。
姚发清认为,文科班必须有逻辑思维。在抽象思维里面有逻辑思维,她试图打通这些环节,比如跟学生谈到钓鱼岛,她会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哪一年就是我们的,历史上是怎么说的;从地理的角度上说,钓鱼岛的位置是什么,在什么样的位置,气候是什么;然后从政府角度维护我们主权的问题,从语文角度就是尊严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从各个学科的角度去思考,把学科的东西给孩子打通。”
她认为,教语文不是教纯粹的知识。从2009年开始,她把语文课大概压缩在4个礼拜就讲完,将很多课外的东西充实在语文课堂上。比如,允许学生们课前每天用半小时的时间上网,关注国内外的政治形势。曾经有一个学生高考作文写的是《阿富汗的眼泪》,得了58分。“当时,在我们探讨阿富汗战争的时候,这个孩子截了一个图,放的是孩子的眼泪,最后高考写作文就拿这个题材写,写得非常好。学生们关注的还有海湾战争等,这背后实际上就是渗透一种人文精神,一种科学素养。”
姚发清还曾经系统地给学生们讲《诸子百家》,并将学生分组,进行趣味教学,最终将学生们写的文章集结成书《与诸子对话》,并且公开出版发行。“这是有一年我针对高三学生做的教学实验,结果并没有影响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反而考得更出色。”
从教多年,姚发清以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在教育教学的思想理论和实践领域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她曾获得青年教师优秀课奖,创优课奖,西安市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或发表,曾参与编写《高三语文复习资料》《冲刺阶段复习指导》,指导学生参加省市级作文比赛,多人获奖,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连续多年参加高考评卷工作并被评为优秀评卷教师。
如今已52岁的姚发清从教学一线转到行政岗位,仍坚持带课带班。回首曾经的执教路,她坦言——累,但是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高新一中这片热土成就了我和学生们,我们也把青春热血洒在了这里,我希望高新一中越来越好,祝愿我的学生们一生幸福。”
责任编辑 陈晰
“姚妈,您常说,人在做,天在看。但我想说,我会一直做,因为您在看。您看着,我便觉得温暖;您看着,您就是我的天。我们一定会幸福,您也一定要幸福。”这是一名学生曾经给高新一中教学副校长姚发清写的信。这位孩子们心中的“姚妈”几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像一米阳光照亮一颗颗渴望成长的种子,也收获着自己的幸福。
已从教育一线转到行政岗位的姚发清2003年通过招聘从一所工厂子弟高中来到高新一中,担任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带过六届学生,其中最好的高考成绩是:全班50多名学生中有21名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语文科目满分150分,全班语文平均成绩132分,带出三届陕西省文科“状元”。谈起学生们,她一脸幸福地说:“作为一名老师、学生身边的向导,懂孩子更重要,我从不以成绩论成败,我希望每一名学生都能幸福快乐、全面发展。”
学生心中的“姚妈”
姚发清1964年生于陕南一个偏僻的乡村,儿时的她总是仰望蓝天下展翅翱翔的雄鹰,期盼着自己也可以在天地间任意翱翔。她先后就读于商洛师专和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工厂子弟高中任教。
2003年,高新一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老师。她决定走出去试一试。通过面试、笔试后,在试讲这个环节,当她讲完课后,全班同学起立为她鼓掌。“我记得招聘的条件有一条是年龄在35岁以下,而我当时已经39岁,没想到通过层层选拔后,学校的领导愿意破格录用我,我真的很感动。”
谈起对高新一中最初的印象,姚发清说:“学校规模不是很大,但是校园干净整洁,学生很有礼貌,学校领导对老师们关怀备至,尽最大努力帮助老师们解除后顾之忧,让我们得以全心全意地扑在工作上。我感觉——来对了。”
时光茬苒,姚发清已经在高新一中工作了整整13年,她说,能当一名老师,自己感觉非常幸福,“我不知道除了当老师,自己还能做什么,这就是我最热爱的事业。”
每到高三,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在每一次考试之后,姚发清都会给每一名学生写一封信,这封信不单纯关乎学习和考试,更多的是关于对待生活的态度、关于成长、关于善良。“亲爱的孩子们,现在是凌晨两点三十四分,我知道你们中间还有同学正在埋头苦读,所以我陪着你们。”“记着,你不是因为成绩好而快乐,而是因为快乐而成绩好。”“努力吧,快乐地迎接挑战。”……
姚发清同样忘不了学生们每每考前焦躁不宁,忘不了他们失利后消沉难过,忘不了他们在她胸前流下的泪水,忘不了他们紧紧抱着她寻求依靠和慰藉……她几乎拉过每一双小手,轻抚过他们的头,讲过无数次话,谈过无数次心。“我常常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找学生们谈话,谈话后再批作业、备课等等,经常忙到很晚。”
姚发清说:“懂孩子包含着爱孩子,但比单纯的爱高一个层次。”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她十分注意保护学生们的自尊,听他们倾诉。
曾经在带高三时,她发现班上有早恋的学生,她的做法是只能疏不能堵。对于早恋问题,她尊重学生意见,不告诉家长,主动与学生沟通,听其倾诉。“我知道高三学习紧张,成绩起伏大,你是想找一个情感寄托。”对于姚发清的分析,一名单相思的男生说老师很懂他。知道这个学生对数学十分有兴趣,作为班主任的姚发清每天给他布置一点数学题目,做完题后交给她亲自检查,以此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其学习成就感。“最后,这名男生从班级的后几名一跃成为前几名。”
2008届谷明明同学说:“感谢姚妈对我的信任与真诚,让我担任班长兼团支部书记的职务,给了我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在班务工作中您敢于放手,大胆使用,像一位贴心的‘死党’那样支持我的工作,真诚地为我提供了一个锻炼能力、施展才华的机会。每当我遇到棘手的事,求助于您时,您总像是一个善解人意的知心朋友与我一起散步或坐下来聊天,认真听我说起事情的原委,然后和我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个时候我的内心得到了莫大的安慰与激励,感谢您让我树立起了自信、自强的意识,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做不成的事,人们缺少的是做事的毅力和方法。我真佩服您对待我们班干部的态度和艺术,我们都愿意把最真挚的心语倾诉给您,姚妈总能把我们的心与您紧紧地连在一起,让我们这个班集体总能在学校的各种评比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一届学生有一届学生的特点,每个学生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姚发清多年来一直坚持给每一个学生建档,追踪其成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孩子们有时不想和父母说的话,却能够向我坦露心声,我非常高兴。”
“姚妈”——就是孩子们对这位很用心的班主任老师最大的认可。
讲台上的引路人
在语文教学上,姚发清十分注意发现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在学生写得十分潦草的作业中,她拿着放大镜圈出一个写得好的字,并且批注“这个字写得很好”。第二天,学生的作业就会有很大的进步。姚发清总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来鼓励她们。她说,自己教学的理念便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009年,姚发清在课堂上进行创新,创新强调四点:第一强调人文内涵,第二注重科学素养,第三渗透时代精神,第四批判思维能力。姚发清希望自己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批判性、创新性、沟通性、合作性的人才”。
在早读的时候,姚发清给学生讲《弟子规》,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要教这些东西,于是她一条一条给学生解释,告诉学生首先要做好人,然后再学知识。
一次,她到平遥,回来之后把平遥的历史讲给学生听,给学生做一次古城讲座,并把江南风格的周庄和北方的古镇做一个比较,增加一些文化内涵的知识。
姚发清认为,文科班必须有逻辑思维。在抽象思维里面有逻辑思维,她试图打通这些环节,比如跟学生谈到钓鱼岛,她会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哪一年就是我们的,历史上是怎么说的;从地理的角度上说,钓鱼岛的位置是什么,在什么样的位置,气候是什么;然后从政府角度维护我们主权的问题,从语文角度就是尊严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从各个学科的角度去思考,把学科的东西给孩子打通。”
她认为,教语文不是教纯粹的知识。从2009年开始,她把语文课大概压缩在4个礼拜就讲完,将很多课外的东西充实在语文课堂上。比如,允许学生们课前每天用半小时的时间上网,关注国内外的政治形势。曾经有一个学生高考作文写的是《阿富汗的眼泪》,得了58分。“当时,在我们探讨阿富汗战争的时候,这个孩子截了一个图,放的是孩子的眼泪,最后高考写作文就拿这个题材写,写得非常好。学生们关注的还有海湾战争等,这背后实际上就是渗透一种人文精神,一种科学素养。”
姚发清还曾经系统地给学生们讲《诸子百家》,并将学生分组,进行趣味教学,最终将学生们写的文章集结成书《与诸子对话》,并且公开出版发行。“这是有一年我针对高三学生做的教学实验,结果并没有影响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反而考得更出色。”
从教多年,姚发清以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在教育教学的思想理论和实践领域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她曾获得青年教师优秀课奖,创优课奖,西安市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或发表,曾参与编写《高三语文复习资料》《冲刺阶段复习指导》,指导学生参加省市级作文比赛,多人获奖,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连续多年参加高考评卷工作并被评为优秀评卷教师。
如今已52岁的姚发清从教学一线转到行政岗位,仍坚持带课带班。回首曾经的执教路,她坦言——累,但是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高新一中这片热土成就了我和学生们,我们也把青春热血洒在了这里,我希望高新一中越来越好,祝愿我的学生们一生幸福。”
责任编辑 陈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