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是推动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是民族的“基因测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青年学生的接续努力。以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目标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发挥其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优势,让广大学生切实了解民族历史,增进民族感情,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关键词 民族精神 中国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Spirit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DING Xiaoli
(Colle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National spirit is the spiritual pillar of a nation, it's a powerful spiritual motive of the promotion of the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it's the gene sequencing for our nation. The new generation has the duty to contribute their strength to help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establishes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curriculum aimed at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identity and fostering their patriotism as well as their national spirit.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its unique advantages i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rough this curriculum, we can acquaint the college students with our national history, enhance their national emotion, build their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and enhance their national sense of prid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reat reviv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we should make unremitting efforts.
Key words national spirit; Chinese dream;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的历史积淀和“遗传密码”,它深深扎根于本民族的历史土壤之中,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表明培育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作为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行文中简称“纲要课”)主要讲授近代以来抵御外来入侵、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以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培养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1 “纲要”课教学需阐明中华民族精神的演变过程
纵观“纲要”教材的体例设计,正是通过上、中、下三编,即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的演变历程,所以在“纲要”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中阐明中华民族嬗变有其必要性。通过“纲要”课教学,使广大青年学生从历史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特别是理解近代以来在爱国主义传统中实现民族精神的塑造,体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塑造。
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①中华民族在遭受世所罕见的屈辱和苦难的同时,其民族意识也被惊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应运而生。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扛起爱国主义大旗,不断进行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挽救民族危机的艰难斗争。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广大爱国人士一系列的救国主张,如“苟利国家以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不绝于耳;“采西学”、“谋富强”的努力洋洋洒洒;终君主、倡立宪、行共和以为振兴中华的壮举彪炳史册;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压迫的过程中不断积蓄力量,蹒跚向前。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运动,它推动着广大民众特别是爱国青年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催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生,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自此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和巨大的精神动力并且焕然一新;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开始向着曙光不断迈进。在这一反抗国民党的屡次围剿中、在长征的漫漫征途中、在抗日的腥风血雨中、在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中,我们铸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接续奋斗,进行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的三大运动;开展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催生出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爱国主义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扬光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的壮丽乐章,奏响中华民族复兴的新诗篇,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形成了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会精神等,它们为中华民族注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了增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生命,构成实现民族复兴的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
在“纲要”课的学习过程中,应自觉做到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正如邓小平所说:“要懂得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2 “纲要”课教学需注重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一部中国近代、现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斗争史、创业史。培养大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核心。通过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其具有爱国情感、爱国精神,是民族自强的力量之源。“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②
“纲要”课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环节应加强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不但使其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还需不断增强自身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为了切实有效地发挥“纲要”课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独特优势,就需要教师在有效处理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关系,宏观驾驭教材,有效设计教案,充分利用彰显民族精神的典型材料。如讲述辛亥革命时,可以选用林觉民的事例,他在《与妻书》中饱含深情地写道:“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此外,还可以介绍方声洞的《禀父书》,他在其中毅然写道:“夫男儿在世,若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通过这两个典型材料可以清楚地看出,革命烈士们将炽热的爱情、浓烈的亲情和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紧密联系在一起,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再如讲述西柏坡精神,可利用毛泽东关于“进京赶考”的一段话。他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今天是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③这一材料会加深学生对“两个务必”思想的认识,在解读历史中,增强爱国情怀。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还需发挥大学生在“纲要”课中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单一讲授模式,充分发挥各类教学方法的效用,并结合近现代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组织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演讲会、辩论赛、专题讨论等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纪念体验活动方面,可选取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在专题讨论方面,可充分挖掘“纲要”课中相关民族精神教育的典型题材,如抗日战争等;同时也要善于抓住当今社会和“纲要”课有关的重大活动,如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等,这有利于大学生在讨论中感受民族历史教育,体会民族精神,并认清所承担的民族复兴伟业。
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料,如电影、电视剧或纪录片等。如讲述“上篇综述”时候,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片段展示出中华民族优秀遗产,如“精美的陶瓷鼎器”、“傲人的四大发明”、“雄伟的万里长城”、“恢弘的兵马俑”以及“奇妙的石窟雕塑”等等,使学生懂得中华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中曾创造出无比璀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亦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不可泯灭的贡献,从而使他们树立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在讲“鸦片战争”的内容时,可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西方列强的赤裸裸的掠夺行径,将学生的对侵略者的悲愤之情转化为振兴中华的巨大力量。可见,在“纲要”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有效选取相关多媒体资料,以增强历史真实感,激发学生激情,培养学生民族情感。
3 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 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雄厚基础支撑,是维系民族团结的文化纽带、催人奋进的思想力量,为中华儿女构筑了永久的精神家园,为各族同提供了牢固的价值认同,为每个国人注入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奔向中国梦的伟大征程,离不开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民族精神的激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既呼唤着中国力量和中国自信,也呼唤着中国精神和中国软实力。
青年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富朝气、富创造性、富开拓精神的一群,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和中流砥柱,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当代青年重任在肩。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④
总之,“纲要”课程资源丰富,要以“纲要”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有深刻认识和理解,并实实在在地确立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正确的人生道路,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祖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自觉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志存高远、胸怀全局、脚踏实地,谱写无愧于民族的璀璨篇章,为中国梦的实现,积聚正能量,并在托起“中国梦”、践行“中国梦”和实现“中国梦”伟大征途中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
项目来源:本文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教学改革项目《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与“中国梦”的实现》,项目编号:J130904
注释
①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113.
② 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121.
③ 毛泽东传(1893-1949)(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917.
④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05-05.
关键词 民族精神 中国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Spirit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DING Xiaoli
(Colle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National spirit is the spiritual pillar of a nation, it's a powerful spiritual motive of the promotion of the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it's the gene sequencing for our nation. The new generation has the duty to contribute their strength to help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establishes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curriculum aimed at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identity and fostering their patriotism as well as their national spirit.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its unique advantages i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rough this curriculum, we can acquaint the college students with our national history, enhance their national emotion, build their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and enhance their national sense of prid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reat reviv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we should make unremitting efforts.
Key words national spirit; Chinese dream;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的历史积淀和“遗传密码”,它深深扎根于本民族的历史土壤之中,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表明培育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作为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行文中简称“纲要课”)主要讲授近代以来抵御外来入侵、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以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培养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1 “纲要”课教学需阐明中华民族精神的演变过程
纵观“纲要”教材的体例设计,正是通过上、中、下三编,即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的演变历程,所以在“纲要”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中阐明中华民族嬗变有其必要性。通过“纲要”课教学,使广大青年学生从历史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特别是理解近代以来在爱国主义传统中实现民族精神的塑造,体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塑造。
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①中华民族在遭受世所罕见的屈辱和苦难的同时,其民族意识也被惊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应运而生。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扛起爱国主义大旗,不断进行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挽救民族危机的艰难斗争。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广大爱国人士一系列的救国主张,如“苟利国家以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不绝于耳;“采西学”、“谋富强”的努力洋洋洒洒;终君主、倡立宪、行共和以为振兴中华的壮举彪炳史册;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压迫的过程中不断积蓄力量,蹒跚向前。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运动,它推动着广大民众特别是爱国青年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催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生,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自此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和巨大的精神动力并且焕然一新;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开始向着曙光不断迈进。在这一反抗国民党的屡次围剿中、在长征的漫漫征途中、在抗日的腥风血雨中、在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中,我们铸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接续奋斗,进行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的三大运动;开展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催生出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爱国主义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扬光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的壮丽乐章,奏响中华民族复兴的新诗篇,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形成了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会精神等,它们为中华民族注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了增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生命,构成实现民族复兴的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
在“纲要”课的学习过程中,应自觉做到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正如邓小平所说:“要懂得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2 “纲要”课教学需注重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一部中国近代、现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斗争史、创业史。培养大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核心。通过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其具有爱国情感、爱国精神,是民族自强的力量之源。“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②
“纲要”课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环节应加强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不但使其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还需不断增强自身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为了切实有效地发挥“纲要”课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独特优势,就需要教师在有效处理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关系,宏观驾驭教材,有效设计教案,充分利用彰显民族精神的典型材料。如讲述辛亥革命时,可以选用林觉民的事例,他在《与妻书》中饱含深情地写道:“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此外,还可以介绍方声洞的《禀父书》,他在其中毅然写道:“夫男儿在世,若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通过这两个典型材料可以清楚地看出,革命烈士们将炽热的爱情、浓烈的亲情和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紧密联系在一起,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再如讲述西柏坡精神,可利用毛泽东关于“进京赶考”的一段话。他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今天是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③这一材料会加深学生对“两个务必”思想的认识,在解读历史中,增强爱国情怀。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还需发挥大学生在“纲要”课中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单一讲授模式,充分发挥各类教学方法的效用,并结合近现代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组织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演讲会、辩论赛、专题讨论等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纪念体验活动方面,可选取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在专题讨论方面,可充分挖掘“纲要”课中相关民族精神教育的典型题材,如抗日战争等;同时也要善于抓住当今社会和“纲要”课有关的重大活动,如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等,这有利于大学生在讨论中感受民族历史教育,体会民族精神,并认清所承担的民族复兴伟业。
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料,如电影、电视剧或纪录片等。如讲述“上篇综述”时候,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片段展示出中华民族优秀遗产,如“精美的陶瓷鼎器”、“傲人的四大发明”、“雄伟的万里长城”、“恢弘的兵马俑”以及“奇妙的石窟雕塑”等等,使学生懂得中华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中曾创造出无比璀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亦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不可泯灭的贡献,从而使他们树立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在讲“鸦片战争”的内容时,可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西方列强的赤裸裸的掠夺行径,将学生的对侵略者的悲愤之情转化为振兴中华的巨大力量。可见,在“纲要”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有效选取相关多媒体资料,以增强历史真实感,激发学生激情,培养学生民族情感。
3 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 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雄厚基础支撑,是维系民族团结的文化纽带、催人奋进的思想力量,为中华儿女构筑了永久的精神家园,为各族同提供了牢固的价值认同,为每个国人注入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奔向中国梦的伟大征程,离不开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民族精神的激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既呼唤着中国力量和中国自信,也呼唤着中国精神和中国软实力。
青年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富朝气、富创造性、富开拓精神的一群,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和中流砥柱,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当代青年重任在肩。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④
总之,“纲要”课程资源丰富,要以“纲要”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有深刻认识和理解,并实实在在地确立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正确的人生道路,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祖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自觉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志存高远、胸怀全局、脚踏实地,谱写无愧于民族的璀璨篇章,为中国梦的实现,积聚正能量,并在托起“中国梦”、践行“中国梦”和实现“中国梦”伟大征途中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
项目来源:本文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教学改革项目《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与“中国梦”的实现》,项目编号:J130904
注释
①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113.
② 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121.
③ 毛泽东传(1893-1949)(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917.
④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