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分析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j3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聊城市82名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性别、入职学历、年龄等因素在优秀教师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学科因素对优秀教师的成长影响较小。这些研究成果将对我省优秀教师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优秀教师成长规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5-0020-03
  
  一、优秀教师的界定
  对优秀教师的界定,现在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王芳、蔡永红(2005)指出优秀教师是我国为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幼教师而特设的一种兼有先进性和专业性的教师称号。唐林海(2005)认为优秀教师是一本“百科全书”。赖新元(2007)提出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①态度决定一切;②身正方为范;③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④与团队共辉煌;⑤教书更要育人;⑥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⑦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⑧勿以分数论英雄;⑨决不甘于平庸;⑩要认真的教,也要聪明的教。综上所述,本课题组对优秀教师的界定是:在教育领域内运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开拓进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得到了同行业以及权威专家的认同,对教育事业拥有特殊贡献的群体。
  二、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聊城市当前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实施优质教育成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其中实施“优秀教师”带动战略,以此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是重要的策略之一。[1] 因此,我们立足于优秀教师的成长,以优秀教师成长经历来影响广大青年教师,旨在全面提高教师品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一批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
  本文试图通过对聊城市82位优秀教师问卷调查的分析,从横向角度,探讨在新形势下优秀教师发展的途径及制约其成长的主要因素,从中发现规律,以期对教师的成长和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三、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范围为聊城市历年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优秀教师。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回收率为86%,其中回收有效问卷为82份,有效率为95.3%。以下各项统计将82人作为问卷调查的样本总数。样本覆盖聊城市及所辖八个县市(区)。
  在聊城市及八个县市区随机抽取了四个级别的优秀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取样优秀教师称号级别分布表
  2.问卷编制及信效度
  问卷涉及自身学习、教育信念、学校支持、专家引领、教学反思和学术研究等六个维度,经两轮预测后,确定试题30道。试题分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类,开放式题目有5道;封闭式试题有25道,按李克特五点量表题型设计,从1~5分别对应于“非常同意、同意、说不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这五个强度等级。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均有相应的题目与之对应,如“自身学习”有第一、第九、第十、第十一、第二十五题相对应;“教育信念”有第三、第四、第五、第七题相对应;“学校支持”有第二、第二十一、第二十三题相对应;“专家引领”有第六、第八、第二十二题相对应;“教学反思”有第十二、第十七、第十八、第二十题相对应;“学术研究”有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九题相对应。
  该问卷各个维度及总体的Cronbach alpha系数介于0.78~0.862之间,半信度介于0.724~0.898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根据研究需要,我们课题组对每一位研究对象依据以下指标进行了分类和编码:
  (1)性别:男、女。
  (2)入职学校:市级学校、县级学校。
  (3)入职学历:硕士、学士、专科、中专。
  (4)学科:文科和理科。
  (5)优秀级别:特级、国家级、省级和市级。
  (6)当选优秀教师时的年龄:50岁以上、40~49岁、30~39岁和20~29岁。
  3.调查方法
  2010年10~11月,课题组成员利用双休日奔赴各县市分发问卷。要求被调查教师当场填写,由课题组成员带回。
  4.数据分析
  五分量表和开放式题目编码数量化,用Spss for Window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1.性别因素对优秀教师成长的影响
  82位优秀教师中女教师为36人,占43.9%,男女比例差异较大。如果再考虑到目前教师队伍中男女教师比例约为1∶5这一现实,那么男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几率要远远高于女教师。分析原因,从心理学研究的成果看,男女对于成就的需求各不相同,激发男性追求成就的心理关键是“竞争”,女性的动机却是“社会的接纳”,加之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和生理因素使女教师在工作中产生了依赖、自卑心理。女大学生中“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认识颇具代表性。许多女教师甘愿相夫教子,把繁重的家庭负担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这无疑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这个结论与部分学者得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2]
  2.入职学历因素对优秀教师成长的影响
  拥有硕士和学士的优秀教师有75人,占91.4%。由此可知,学历对优秀教师的成长起决定作用。虽然学历并不等于能力,但高学历的老师无疑拥有更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这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这个结果与某些学者的研究结果是相反的。[3]
  3.学科因素对优秀教师成长的影响
  优秀教师的学科比例没有较大差异,理科略高于文科。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在高中阶段文科生的数量本身就少。学生少了,老师也就少了,获奖的比例自然就低了。
  4.年龄因素对优秀教师成长的影响
  优秀教师的年龄比例差距是明显的,特别是30~39岁的比例突出。其次为20~29岁的年龄段。这说明要成为优秀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努力、探索,克服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在30岁左右方可步入成熟阶段,这时他们在工作、生活、心理上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这是他们能将自己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的最佳时期。教师在原有的良好基础之上,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拼搏奉献,最终才能成为一名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实效明显、在师生中有较高威望的优秀教师。
  五、结 论
  第一,性别对优秀教师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男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比率大于女教师。
  第二,入职学历对优秀教师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高学历的教师容易成功。
  第三,学科因素对优秀教师的成长不存在影响。成为优秀教师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努力和人格因素,是靠内因而不是外因。
  第四,年龄对优秀教师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20~29岁、30~39岁的教师比40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成功的机会大。
  六、对我省优秀教师培养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加大宣传力度。
  虽然男教师的成功率要远远高于女教师,但是,目前我省的教师队伍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如,聊城四中目前共有107名教师,其中男教师只有30人。聊城市2011年补充了159名新教师,男教师只有33人;烟台市区2011年新进教师115人,男教师只有19人。2010年烟台市区新进教师101人,其中男教师只有14人。[4]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是目前我省师范院校的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如目前山东师范大学男女在校生比例约为1∶5。
  针对这种情况,为吸引更多的男性从事教师职业,我们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在社会上大力宣传男教师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鼓励男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师范院校。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做出一系列的调整,包括调高薪金、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加强教师的专业形象等。毕竟,教育界绝不可缺少男性的参与。
  2.多管齐下,抓好培训工作。
  虽然高学历的教师容易成功,然而据部分资料统计,截止2005年底,我国中小学教师总数889.83万人,教师数量已基本上实现了供需平衡,然而中小学教师在学历达标率方面,目前尚不尽如人意。约有12%的小学教师、31%的初中教师、45%的高中教师没有达到《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标准。[5] 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学教师进修任务十分艰巨。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如,实行在职进修制度化;进修目标多元化;进修形式多样化;进修内容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进修与晋级加薪密切结合等。
  3.关注中青年教师,珍视几个第一。
  优秀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教师从教的前三年,也就是所谓的“新手期”,或称为“入职适应期”。[6]这个时期是决定教师是否能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关键期,如果在这段时间,教师是失败的、不成功的,就很难成为教书育人的好教师,至多成为一个“教书匠”。
  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培养要有一个长期、持续的关注,特别不能放松对年龄在39岁之前的教师的关注。要珍视青年教师入职适应期的几个第一,如第一次上公开课、第一篇论文发表或获奖、第一次受到表彰等,学校领导应及时予以鼓励,增强其信心,同时提出新的希望。因为这些“第一”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年轻教师心理上不亚于买彩票中了大奖,会提供给他们极大的前进动力,为其日后“质”的飞跃奠定基础。
  七、结束语
  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活动,优秀教师的成长更是一个不断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过程,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研究、实践、探索,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才能促进其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
  对于优秀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和探索,是我们这个课题组的追求,这篇文章仅仅是开始,还有大量的后续研究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 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会是现在学校中的组织结构之一,是学生自己的群众性组织,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学生自觉接受学生会的领导、督促和检查,积极支持学生会的各项工作。学生会的管理要求学生会工作的指导者要有科学的管理理念、具体的管理措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本文从管理理念和措施入手探讨学生会管理的真谛。  【关键词】学生会 管理理念 措施  【中图分类号】D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
期刊
【摘 要】在排球运动教学中,根据排球上手传球技术动作复杂和教学难度大这一特点,进行正传教学、背传教学、侧传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排球 上手传球 教学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260-01  排球运动中上手传球是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是组织战术的基础,主要用二衔接防守和进攻。我从事团场中学女子排球运动队的教学与训练,通过实践
期刊
【摘 要】歌唱者的成功与审美观有着必然的联系,审美观点和审美的角度决定一个歌唱者的成功与否,它显示了歌唱者的再創作的能力和专业历程,本文通过实例阐述了笔者的这一论点。  【关键词】再创作 欣赏 能力  【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258-01  每一位歌唱者都希望自己的演唱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赞赏、与听众产生共鸣,也就是成功。那么一
期刊
【摘 要】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舞蹈和音乐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音乐就像是舞蹈创作环境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存在。  【关键词】音乐 节奏 旋律 舞蹈创作 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259-01  据艺术史学家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由于远古时候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传达和“表述”各种
期刊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莲,花之君子也。”“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也?”“君子有不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里边的“君子”的含义相同吗?什么才是真君子呢?他们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君子以行仁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如何行仁?孔子认为,行仁由己。“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行仁是内于己而发于外的,
期刊
【摘 要】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演唱者大多注重歌唱的气息、发声技巧等,歌唱者的成功不是单凭在舞台上的“把式”打得好,或有一副好嗓子、会唱几首完整的歌曲,其实一些辅助歌唱的重要因素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一论题。  【关键词】发声练习 外部形态 发现音乐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261-01  一、歌唱中的发声练习  发声
期刊
【摘 要】山东舞蹈文化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是深厚的齐鲁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柳林花鼓风格独特,粗狂豪放,气势磅礴,它典型的风格特征也是在山东传统文化的浸润、鲁西北自然环境的陶冶下形成的。  【关键词】柳林花鼓 特征 传承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256-02  一、柳林花鼓的历史起源  
期刊
【摘要】《数学分析》是师范数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教师要通过拓宽知识面,抓住《数学分析》的中心,强调各部分内容的联系,灵活处理教学内容,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灵活使用学习方式,改变以往的考核形式等方式,提高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分析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5-0012-02  地方师范院校要为
期刊
【摘要】地方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许多地方高等院校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经济管理专业是一门科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不仅可以将社会责任心、追求科学的实践精神以及严谨的学术态度内化在学生的素质中,而且有利于促进地方本科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对推动地方高等教育新发展具有重大举措。  【关键词】地方院校经
期刊
【摘 要】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学生身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中职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班主任在管理班集体时深入研究学生特点,研究方法,抓住规律,管理班集体的经验。  【关键词】中职生 特殊群体 管理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244-02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些学生是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爱母爱;有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