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游戏具有主动自愿的特质,在假象嬉戏中反映的周围生活及游戏所伴随的愉悦情绪不仅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乐趣,而且也自发地促进了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这些都使得游戏成为幼儿时期最重要的活动。大教育家福禄贝尔这样分析游戏,“儿童早期的游戏,不是无关紧要的。它是非常严肃的,而且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儿童早期得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是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一个游戏着的儿童,一个全神贯注地游戏的儿童,一个这样沉醉于游戏中的儿童,不是儿童生活中的最美丽的表现吗?”难怪福禄贝尔把游戏看作幼儿生活中“最美丽的花朵”。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一个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规范判断,构成这一规范判断的前提是对游戏活动价值的认识,对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当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的认识,是对游戏与幼儿教育之间关系的概括,是对游戏的教育价值的肯定。
一、游戏的价值
儿童游戏的生活理论明确阐述了“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儿童始终生活在游戏中,它通过虚拟情景以再现成人的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从而使儿童认识周围世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天性永远都是正当的,爱玩的孩子往往蕴藏着更多的潜能。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最重要途径。儿童游戏的心理发生机制是“本我唯乐”原则的体现,幼儿通过游戏可释放自身的情绪和情感,儿童自主游戏时的心态是最佳的心态,它有助于儿童身体、情感、认知、社会性的发展。
二、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
幼儿是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的人,是不同于成人的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就像成年人需要工作一样,幼儿也需要游戏,哪里有幼儿,哪里就有游戏。幼儿除了满足生理需要外,还要通过游戏来满足精神的需要,游戏是幼儿的权利。任何侵犯幼儿游戏权利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如果把幼儿能否参加游戏当成是教师的特权,或以剥夺幼儿游戏权利作为惩罚幼儿的手段等都是背离教育原则的。教师应当保证幼儿游戏的机会与时间,为幼儿游戏提供必要的条件,与幼儿共同游戏,在游戏中指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三、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我们应该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平时指导幼儿游戏时,就需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幼儿的想法,不要把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
四、游戏与教育既是独立的又是统一的
就活动的本质来说,游戏和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而教育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因此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之间平等的自主活动,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而教育则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组织的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而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的活动。
儿童的发展是游戏与教育内在联系的纽带,游戏对幼儿具有自然发展的价值,教育对幼儿具有引导发展的价值。游戏的特征和游戏的发展价值告诉我们,游戏这种活动形式,虽不是以获得系统而特定的知识和能力为目的的,但对前述能力的培养却是举足轻重的。为此,幼儿园教育必须谋求游戏与教育的结合。
对于不同年龄内特征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如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幼儿在游戏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他们对新出现的玩具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喜欢玩某一类玩具时,教师就在附近,用与幼儿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这样就会引导幼儿模仿,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作用。对中、大班幼儿,教师则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即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角色参与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段时间,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存在问题、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发生碰撞,引导幼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
对于不同的游戏主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教师在指导游戏时要根据每种游戏的特点及幼儿的需要来进行指导。幼儿在玩游戏,由于使用的材料不同、游戲规则不同、幼儿在游戏中活动范围的大小等不同因素,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表现的问题可能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戏中可能是因为不会与人交往而发生冲突,或材料不能满足需要而发生问题,在表演中也许就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问题,在结构游戏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辅助材料方面的指导。
对于同一主题不同的情节发展阶段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幼儿在每一阶段的游戏情节,表现和需要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每一段的指导也应不一样。教师如果不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就可能使幼儿的游戏始终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因此,在游戏中随着情节的发展,教师尽可能估计到幼儿已有的经验,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新的玩法、想法,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总之,幼儿园组织游戏时,教师要做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问题的解决者、适当的支持者、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纵观我们的幼儿教育,尽管我们一直在倡导 “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很多的幼儿园并没有真正的做到。给孩子愉快的童年,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发展,我们任重而道远。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一个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规范判断,构成这一规范判断的前提是对游戏活动价值的认识,对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当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的认识,是对游戏与幼儿教育之间关系的概括,是对游戏的教育价值的肯定。
一、游戏的价值
儿童游戏的生活理论明确阐述了“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儿童始终生活在游戏中,它通过虚拟情景以再现成人的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从而使儿童认识周围世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天性永远都是正当的,爱玩的孩子往往蕴藏着更多的潜能。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最重要途径。儿童游戏的心理发生机制是“本我唯乐”原则的体现,幼儿通过游戏可释放自身的情绪和情感,儿童自主游戏时的心态是最佳的心态,它有助于儿童身体、情感、认知、社会性的发展。
二、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
幼儿是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的人,是不同于成人的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就像成年人需要工作一样,幼儿也需要游戏,哪里有幼儿,哪里就有游戏。幼儿除了满足生理需要外,还要通过游戏来满足精神的需要,游戏是幼儿的权利。任何侵犯幼儿游戏权利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如果把幼儿能否参加游戏当成是教师的特权,或以剥夺幼儿游戏权利作为惩罚幼儿的手段等都是背离教育原则的。教师应当保证幼儿游戏的机会与时间,为幼儿游戏提供必要的条件,与幼儿共同游戏,在游戏中指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三、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我们应该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平时指导幼儿游戏时,就需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幼儿的想法,不要把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
四、游戏与教育既是独立的又是统一的
就活动的本质来说,游戏和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而教育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因此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之间平等的自主活动,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而教育则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组织的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而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的活动。
儿童的发展是游戏与教育内在联系的纽带,游戏对幼儿具有自然发展的价值,教育对幼儿具有引导发展的价值。游戏的特征和游戏的发展价值告诉我们,游戏这种活动形式,虽不是以获得系统而特定的知识和能力为目的的,但对前述能力的培养却是举足轻重的。为此,幼儿园教育必须谋求游戏与教育的结合。
对于不同年龄内特征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如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幼儿在游戏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他们对新出现的玩具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喜欢玩某一类玩具时,教师就在附近,用与幼儿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这样就会引导幼儿模仿,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作用。对中、大班幼儿,教师则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即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角色参与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段时间,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存在问题、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发生碰撞,引导幼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
对于不同的游戏主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教师在指导游戏时要根据每种游戏的特点及幼儿的需要来进行指导。幼儿在玩游戏,由于使用的材料不同、游戲规则不同、幼儿在游戏中活动范围的大小等不同因素,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表现的问题可能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戏中可能是因为不会与人交往而发生冲突,或材料不能满足需要而发生问题,在表演中也许就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问题,在结构游戏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辅助材料方面的指导。
对于同一主题不同的情节发展阶段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幼儿在每一阶段的游戏情节,表现和需要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每一段的指导也应不一样。教师如果不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就可能使幼儿的游戏始终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因此,在游戏中随着情节的发展,教师尽可能估计到幼儿已有的经验,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新的玩法、想法,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总之,幼儿园组织游戏时,教师要做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问题的解决者、适当的支持者、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纵观我们的幼儿教育,尽管我们一直在倡导 “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很多的幼儿园并没有真正的做到。给孩子愉快的童年,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发展,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