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市作为全国较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城市,多年来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出现了一批以十二中、盐道街中学、泡桐树街小学等为代表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儿童呈现出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学校希望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对师生有所促进。对成都市而言,只追求个别典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然已不能满足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在全市范围内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推进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更好地整合各级各类学校(城镇、农村、中学、小学、职业中学等)以及家庭和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资源;如何进一步发挥特色学校的辐射作用,扶助薄弱学校;如何更好地凝结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部门的力量来共同推进这项事业,是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是成都市教育局和教科所“ 十五”期间进一步关注和思考的一项重点工作。
2000年,我市承担了国家教育部基教司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的任务。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了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整体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区域性发展态势。下面,我们将近两年的主要工作和经验汇报如下。
一、整体工作思路
1 成都市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都教育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当前新时期增强我市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重要突破口。
2 基于全市整体工作考虑,我们确定了宏、中、微三个层面推进的思路:宏观层面,由市教育局和市教科所完成全市的统一规划、管理网络及制度建设;中观层面,在全市的整体框架下促进各区县的整体推进,其中尤以我市确立的四个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武侯区、金牛区、大邑县、龙泉驿区)为重点;微观层面,目前主要以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和省、市级实验学校、课题学校为龙头,以点带面,逐步辐射城镇学校及农村学校,并提供各校在学校内部整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侧重开展专题研究。三个层面互动发展、相互启迪,充分整合了教育资源,加大了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性推进的力度,为实现整体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措施及做法
(一)全市规划,建立健全网络,加强制度建设,为区域性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市教育局对成都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原成都市教委就开始着手建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内的德育工作体系。90年代中期,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的教育“九大工程”中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工程”和“学校德育工作1455工程”中,就提出了建立“ 以做人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立志成才教育为主线,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德育工作格局。
近年来,市教育局又进一步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在全市德育工作2001~2005年计划中,进一步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突破口,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区域性推进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网络
在市教育局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00年6月我市成立了以市教育局局长为组长,以市教育局宣教处和市教科所具体负责,部分专家学者为顾问的“ 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规划、协调、指导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市教科所设专人具体负责。市教科所下设业务指导小组——教研中心组,指导全市心理健康教育业务工作。教育局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工作。同时,市教育局要求各区县尽快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做到有部门管、有领导问、有干部抓,并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要配备一两名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行政人员和教研人员。目前,全市从上到下的行政与科研两条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正在形成。
2 颁布实施意见,制定全市规划
成都市教科所教研中心组在四个实验区和21所学校(含中学、小学、城镇、农村、职高)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调研工作的基础上,于2002年3月正式颁发了《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成教宣【2002】5号)和附件《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评估细则》。《实施意见》对成都市未来五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标进行了长远规划,并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组织领导、内容及原则、实施途径和措施、师资建设等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为:
2002年年底以前,全市直属中学、城区市重点以上的中学及部分条件好的小学,均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各区县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农村学校,各区县可采用确立试点校的办法逐步实施,试点校数量要达到本地农村(含边远山区)学校的10%左右。
2004年年底以前,五城区(含高新区)所有中小学,区县所有城镇中小学应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学校(含边远山区)试点校数量要达到30%。
2005年年底以前,农村(含边远山区)试点校数量要逐步达到50%以上,并达到较好的教学条件和教育水平,其中实验区、校应适度超前发展。
各地、各校应高度重视、广泛宣传、认真规划、着手准备,同时注意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及时推广。至2005年,全市将评选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30~50所。
同时,市教育局要求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符合本地(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纳入对本地(校)的德育工作目标考核,直属学校纳入校长三年任期目标考核。
(二)开展网络式教研活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正确导向,努力营造区域性推进的研究氛围
开展心理健康教研活动是我们近两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的一种新的探索。一方面,这种形式给全市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通了一个指导业务、交流心得的渠道;另一方面它保证了全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正确的导向,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开展。教研活动的开展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了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关心、关注并积极参与这项工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组建心理健康教研中心组,指导全市业务工作
以市教科所为具体业务指导机构,成立了成都市心理健康教研中心组,挑选一部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专长并有极大热情的专兼职心理骨干教师作为中心组成员,负责全市的业务指导工作。中心组采取聘任制(两年一聘),目前由中学、小学和职教骨干教师共12人组成。
2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做到教研内容专题化,教研形式多样化。
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常规化,面向全市开放,一般为每月一次,多时每月两次,中小学各一次。教研内容根据每学期的工作重点来安排,以集中时间、集中专题的形式进行。例如在教研活动开展初期,我们紧紧围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理念与设计”这一专题,在10所学校现场研讨了15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研究课。每次活动以现场观摩、执教者说课、中心组评课、与会者共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要求每所献课的学校都由该校分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副校长,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经验介绍,旨在让更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每参加一次活动,都能从工作经验和执教经验两方面获取大量信息。又如我们在安排“ 学校怎样开展心理咨询”这一专题时,就采取首先进行心理咨询的通识性讲座,讲解包括咨询的背景知识,常见的咨询方式、基本技巧、咨询室的建立、咨询人员的职责要求等,力求让教师对心理咨询有一基本的、正确的认识;其次物色在咨询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结合典型案例讲解他们是如何运用咨询理论、咨询技巧来成功开展心理咨询的。事实表明,这种研讨方式远比单纯请专家学者开一场讲座更能让教师有所收获,同时也弥补了以往心理咨询过程难以现场旁观的遗憾。
3 确立片区联组制,实现教研工作网络的条块互动
由于我们的教研活动非常受教师欢迎,每次都有一两百人参加,不便于更多教师的交流和讨论。因此,我们在全市教研活动制度的基础上又实行了学校片区联组制,在城区设立了五个片区联组,并请一位中心组成员所在学校为片长单位,就近的10~15所学校参加该片活动,以此作为全市教研活动的有益补充。
实践证明,教研中心组和片区联组活动是保证教研工作连续、系统、科学开展的有效方式。目前,许多区县也开始仿效成都市成立了区县一级的中心组和联组,在全市形成了由上到下的教研工作网络,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
4 以专题研讨促专题教研,实现常规教研与重点突破的协调发展
除教研活动外,我们还结合不同的专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如在总结成都树德中学开展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自主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开展了“ 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学生自主教育”的现场研讨会,在成都外国语附小开展了“ 小学生性健康教育研讨会”,在成华实验小学开展了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队会形式结合起来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会”的研讨会等等。
此外,为了进一步辐射农村,扶助薄弱学校,我们还制定了“心星之火”的送教下乡活动计划,成立了名师讲学团,把成都市的好经验和典型课例带到区县、农村,对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向农村推进起到了“ 煽风点火”的作用。
5 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我们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理念、内容、形式、课型、课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总结出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几点经验: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要防止学科化倾向。
第二,在内容选择上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
第三,在教学方式上要强调“活动”,重视“ 体验”。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心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目前,在课型上我们倡导室内活动课与室外活动课相结合,长课与短课相结合等。其中20分钟的短课内容精炼、形式活泼、趣味性强,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此外,我们又通过举行全市的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观摩活动、案例评选活动等,进一步推广这种形式。2002年4月,我们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优质课观摩及报告会,分别从中学、小学,长课、短课等不同角度展示了七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会的有四百多名中小幼教师和一百多名高校心理系大学生,在全市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目前,直属中学、城区重点中学及城区小学已有相当部分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设了心理咨询室。据2002年9月初市教科所在对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情况的调查中,了解到许多以前苦于没有课时而没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已开始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三课时的契机,专门留出一节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展,在全市区域性推进的初期搭建了一座很好的桥梁,极大地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吸引了更多的老师走进这一行列。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需要
在区域性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如何才能保证有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困难,是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普及和深化的瓶颈因素。其主要问题集中在:一是数量问题,涉及师资来源、编制等;二是执教资格的问题,即究竟应由什么样的人来从事这个岗位;三是评价机制的问题,涉及职称、岗位、工作量的核定等内容。显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此,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 调整思路,转变观念,倡导“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育人健心的榜样”
在《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专、兼、群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各中小学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专兼职心理教师为骨干,以思品课、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德育干部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其中,中学应逐步配设专职心理教师一两名,小学视各校实际而定。专职心理教师以师范院校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毕业生为主,其他专业的教师应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农村中小学以兼职教师为主,也应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2 调整政策,放宽入口,适当引进部分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充实队伍
在以前,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是很难进入成都市中、小学的,更别说当心理教师。1995年,成都十二中引进了西南师大的一位本科毕业生,成为第一位心理专职教师。目前,这类毕业生已越来越多,进一步充实了心理教师队伍。据初步统计,目前市教育局直属中学、区县重点中学都已配备了兼职的心理教师,其中1/2以上配有专职心理教师,有的学校如成都十二中、成都七中等还有两名专职教师。
3 充分发挥现有教师优势,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师培训工作
我们把教师培训工作作为成都市区域性推进中的又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由于教师数量太大,基础参差不齐,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我们采取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策略。
其一,针对专兼职骨干心理教师的培训。这一部分教师基础较好,需求层次也较高。我们主要通过开设高级研修班、开展教研活动和专题研讨活动等方式从理论和工作实践两个层面来提高。
其二,针对其他专兼职教师或对心理健康教育感兴趣的教师进行的知识性培训。主要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邀请专家、学者讲学,进行集中培训。2000~2002年的三年以来,我们已轮训了中小幼教师七百余人次,今后计划每校都有五至十人参加培训。从2001年起,此培训课时纳入了继续教育课时计算。
其三,由市教育局主办的,针对广大德育干部、班主任进行的“德育干部讲习班,”也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作为重要培训内容。
此外,还有市教育学院及各区县教师进修校开办的继续教育培训;学校依托北师大、西南师大、四川师大等高校代为培养的研修班、课程班等培训;以及学校自己开展的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等。
目前,我们已初步形成了多级培训体制,为培养、充实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何进一步保证培训质量,让教师真正能有收获,还有待进一步的摸索和改进。
4 争取政策支持,改革评价制度
在基层,中小学心理教师,尤其是专职心理教师的职称问题是教师们反映得较突出的问题。在全国都难以解决此问题的情况下,我们市教育局宣教处在2001~2005年工作计划中提出“在职称评定中,增大现在师资队伍的评聘比例,将从事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志纳入政治课、思品课的评聘范围”,并“ 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培养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科带头人一至二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三至五名。”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信心和积极性,也是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走向制度化的一个标志。
(四)鼓励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倡导以课题推动区域性研究的策略
回顾90年代初期成都十二中、泡桐树街小学等一批名校,无不都是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并逐渐成为特色学校的。近年来,我们仍然坚持这一策略,倡导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带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鼓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九五”期间,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共批准立项102项课题,其中涉及心理类的就有10余项;“ 十五”期间,仅首批立项和二批立项的132项课题中,就有18项,并分别从农村中学、职业中学、民族中学、社区小学等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了考虑。
此外,为更好地完成教育部实验区的工作,“ 十五”期间,市教育局和教科所还联合承担了成都市“ 十五”教育科学重点课题《成都市区域性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仅从行政推动的角度,而且还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探索成都市区域性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保障措施、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途径等,以确保实验区工作能够科学、规范、有效地进行。
实践证明,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带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一种有效的区域性推进的策略。它有利于凝聚力量、深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有利于培养一批研究型的学校管理队伍和心理师资队伍,为成都市今后心理健康政策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000年,我市承担了国家教育部基教司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的任务。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了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整体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区域性发展态势。下面,我们将近两年的主要工作和经验汇报如下。
一、整体工作思路
1 成都市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都教育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当前新时期增强我市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重要突破口。
2 基于全市整体工作考虑,我们确定了宏、中、微三个层面推进的思路:宏观层面,由市教育局和市教科所完成全市的统一规划、管理网络及制度建设;中观层面,在全市的整体框架下促进各区县的整体推进,其中尤以我市确立的四个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武侯区、金牛区、大邑县、龙泉驿区)为重点;微观层面,目前主要以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和省、市级实验学校、课题学校为龙头,以点带面,逐步辐射城镇学校及农村学校,并提供各校在学校内部整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侧重开展专题研究。三个层面互动发展、相互启迪,充分整合了教育资源,加大了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性推进的力度,为实现整体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措施及做法
(一)全市规划,建立健全网络,加强制度建设,为区域性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市教育局对成都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原成都市教委就开始着手建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内的德育工作体系。90年代中期,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的教育“九大工程”中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工程”和“学校德育工作1455工程”中,就提出了建立“ 以做人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立志成才教育为主线,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德育工作格局。
近年来,市教育局又进一步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在全市德育工作2001~2005年计划中,进一步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突破口,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区域性推进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网络
在市教育局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00年6月我市成立了以市教育局局长为组长,以市教育局宣教处和市教科所具体负责,部分专家学者为顾问的“ 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规划、协调、指导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市教科所设专人具体负责。市教科所下设业务指导小组——教研中心组,指导全市心理健康教育业务工作。教育局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工作。同时,市教育局要求各区县尽快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做到有部门管、有领导问、有干部抓,并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要配备一两名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行政人员和教研人员。目前,全市从上到下的行政与科研两条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正在形成。
2 颁布实施意见,制定全市规划
成都市教科所教研中心组在四个实验区和21所学校(含中学、小学、城镇、农村、职高)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调研工作的基础上,于2002年3月正式颁发了《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成教宣【2002】5号)和附件《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评估细则》。《实施意见》对成都市未来五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标进行了长远规划,并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组织领导、内容及原则、实施途径和措施、师资建设等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为:
2002年年底以前,全市直属中学、城区市重点以上的中学及部分条件好的小学,均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各区县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农村学校,各区县可采用确立试点校的办法逐步实施,试点校数量要达到本地农村(含边远山区)学校的10%左右。
2004年年底以前,五城区(含高新区)所有中小学,区县所有城镇中小学应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学校(含边远山区)试点校数量要达到30%。
2005年年底以前,农村(含边远山区)试点校数量要逐步达到50%以上,并达到较好的教学条件和教育水平,其中实验区、校应适度超前发展。
各地、各校应高度重视、广泛宣传、认真规划、着手准备,同时注意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及时推广。至2005年,全市将评选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30~50所。
同时,市教育局要求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符合本地(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纳入对本地(校)的德育工作目标考核,直属学校纳入校长三年任期目标考核。
(二)开展网络式教研活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正确导向,努力营造区域性推进的研究氛围
开展心理健康教研活动是我们近两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的一种新的探索。一方面,这种形式给全市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通了一个指导业务、交流心得的渠道;另一方面它保证了全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正确的导向,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开展。教研活动的开展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了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关心、关注并积极参与这项工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组建心理健康教研中心组,指导全市业务工作
以市教科所为具体业务指导机构,成立了成都市心理健康教研中心组,挑选一部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专长并有极大热情的专兼职心理骨干教师作为中心组成员,负责全市的业务指导工作。中心组采取聘任制(两年一聘),目前由中学、小学和职教骨干教师共12人组成。
2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做到教研内容专题化,教研形式多样化。
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常规化,面向全市开放,一般为每月一次,多时每月两次,中小学各一次。教研内容根据每学期的工作重点来安排,以集中时间、集中专题的形式进行。例如在教研活动开展初期,我们紧紧围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理念与设计”这一专题,在10所学校现场研讨了15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研究课。每次活动以现场观摩、执教者说课、中心组评课、与会者共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要求每所献课的学校都由该校分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副校长,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经验介绍,旨在让更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每参加一次活动,都能从工作经验和执教经验两方面获取大量信息。又如我们在安排“ 学校怎样开展心理咨询”这一专题时,就采取首先进行心理咨询的通识性讲座,讲解包括咨询的背景知识,常见的咨询方式、基本技巧、咨询室的建立、咨询人员的职责要求等,力求让教师对心理咨询有一基本的、正确的认识;其次物色在咨询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结合典型案例讲解他们是如何运用咨询理论、咨询技巧来成功开展心理咨询的。事实表明,这种研讨方式远比单纯请专家学者开一场讲座更能让教师有所收获,同时也弥补了以往心理咨询过程难以现场旁观的遗憾。
3 确立片区联组制,实现教研工作网络的条块互动
由于我们的教研活动非常受教师欢迎,每次都有一两百人参加,不便于更多教师的交流和讨论。因此,我们在全市教研活动制度的基础上又实行了学校片区联组制,在城区设立了五个片区联组,并请一位中心组成员所在学校为片长单位,就近的10~15所学校参加该片活动,以此作为全市教研活动的有益补充。
实践证明,教研中心组和片区联组活动是保证教研工作连续、系统、科学开展的有效方式。目前,许多区县也开始仿效成都市成立了区县一级的中心组和联组,在全市形成了由上到下的教研工作网络,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
4 以专题研讨促专题教研,实现常规教研与重点突破的协调发展
除教研活动外,我们还结合不同的专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如在总结成都树德中学开展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自主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开展了“ 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学生自主教育”的现场研讨会,在成都外国语附小开展了“ 小学生性健康教育研讨会”,在成华实验小学开展了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队会形式结合起来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会”的研讨会等等。
此外,为了进一步辐射农村,扶助薄弱学校,我们还制定了“心星之火”的送教下乡活动计划,成立了名师讲学团,把成都市的好经验和典型课例带到区县、农村,对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向农村推进起到了“ 煽风点火”的作用。
5 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我们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理念、内容、形式、课型、课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总结出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几点经验: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要防止学科化倾向。
第二,在内容选择上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
第三,在教学方式上要强调“活动”,重视“ 体验”。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心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目前,在课型上我们倡导室内活动课与室外活动课相结合,长课与短课相结合等。其中20分钟的短课内容精炼、形式活泼、趣味性强,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此外,我们又通过举行全市的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观摩活动、案例评选活动等,进一步推广这种形式。2002年4月,我们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优质课观摩及报告会,分别从中学、小学,长课、短课等不同角度展示了七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会的有四百多名中小幼教师和一百多名高校心理系大学生,在全市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目前,直属中学、城区重点中学及城区小学已有相当部分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设了心理咨询室。据2002年9月初市教科所在对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情况的调查中,了解到许多以前苦于没有课时而没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已开始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三课时的契机,专门留出一节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展,在全市区域性推进的初期搭建了一座很好的桥梁,极大地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吸引了更多的老师走进这一行列。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需要
在区域性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如何才能保证有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困难,是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普及和深化的瓶颈因素。其主要问题集中在:一是数量问题,涉及师资来源、编制等;二是执教资格的问题,即究竟应由什么样的人来从事这个岗位;三是评价机制的问题,涉及职称、岗位、工作量的核定等内容。显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此,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 调整思路,转变观念,倡导“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育人健心的榜样”
在《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专、兼、群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各中小学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专兼职心理教师为骨干,以思品课、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德育干部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其中,中学应逐步配设专职心理教师一两名,小学视各校实际而定。专职心理教师以师范院校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毕业生为主,其他专业的教师应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农村中小学以兼职教师为主,也应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2 调整政策,放宽入口,适当引进部分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充实队伍
在以前,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是很难进入成都市中、小学的,更别说当心理教师。1995年,成都十二中引进了西南师大的一位本科毕业生,成为第一位心理专职教师。目前,这类毕业生已越来越多,进一步充实了心理教师队伍。据初步统计,目前市教育局直属中学、区县重点中学都已配备了兼职的心理教师,其中1/2以上配有专职心理教师,有的学校如成都十二中、成都七中等还有两名专职教师。
3 充分发挥现有教师优势,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师培训工作
我们把教师培训工作作为成都市区域性推进中的又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由于教师数量太大,基础参差不齐,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我们采取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策略。
其一,针对专兼职骨干心理教师的培训。这一部分教师基础较好,需求层次也较高。我们主要通过开设高级研修班、开展教研活动和专题研讨活动等方式从理论和工作实践两个层面来提高。
其二,针对其他专兼职教师或对心理健康教育感兴趣的教师进行的知识性培训。主要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邀请专家、学者讲学,进行集中培训。2000~2002年的三年以来,我们已轮训了中小幼教师七百余人次,今后计划每校都有五至十人参加培训。从2001年起,此培训课时纳入了继续教育课时计算。
其三,由市教育局主办的,针对广大德育干部、班主任进行的“德育干部讲习班,”也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作为重要培训内容。
此外,还有市教育学院及各区县教师进修校开办的继续教育培训;学校依托北师大、西南师大、四川师大等高校代为培养的研修班、课程班等培训;以及学校自己开展的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等。
目前,我们已初步形成了多级培训体制,为培养、充实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何进一步保证培训质量,让教师真正能有收获,还有待进一步的摸索和改进。
4 争取政策支持,改革评价制度
在基层,中小学心理教师,尤其是专职心理教师的职称问题是教师们反映得较突出的问题。在全国都难以解决此问题的情况下,我们市教育局宣教处在2001~2005年工作计划中提出“在职称评定中,增大现在师资队伍的评聘比例,将从事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志纳入政治课、思品课的评聘范围”,并“ 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培养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科带头人一至二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三至五名。”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信心和积极性,也是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走向制度化的一个标志。
(四)鼓励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倡导以课题推动区域性研究的策略
回顾90年代初期成都十二中、泡桐树街小学等一批名校,无不都是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并逐渐成为特色学校的。近年来,我们仍然坚持这一策略,倡导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带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鼓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九五”期间,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共批准立项102项课题,其中涉及心理类的就有10余项;“ 十五”期间,仅首批立项和二批立项的132项课题中,就有18项,并分别从农村中学、职业中学、民族中学、社区小学等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了考虑。
此外,为更好地完成教育部实验区的工作,“ 十五”期间,市教育局和教科所还联合承担了成都市“ 十五”教育科学重点课题《成都市区域性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仅从行政推动的角度,而且还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探索成都市区域性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保障措施、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途径等,以确保实验区工作能够科学、规范、有效地进行。
实践证明,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带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一种有效的区域性推进的策略。它有利于凝聚力量、深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有利于培养一批研究型的学校管理队伍和心理师资队伍,为成都市今后心理健康政策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