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网络版《财经》每周特稿 】2004年11月13日-21日
[《财经》网络版11月16日北京消息] 中国著名法学家、日本神户大学法学教授、《财经》杂志法学顾问季卫东在最新一期《财经》杂志撰文,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陆德明“嫖娼事件”从法学的角度做了点评。
他认为,上海发生的教授嫖娼案以很怪诞的方式提出了一连串严肃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对待法律与道德及其相互关系?在万物商品化之后,中国将进入一个统治者以身作则为中产阶级树立道德威严的“维多利亚时代”,还是退回往昔“存天理、灭人欲”的卫道士时代?
换句话说,这个事件是从解构到建构的转折点,还是更全面的解构的开始,抑或是报复性的“对解构的解构”的信号?
季卫东指出,从纯粹法律实证主义角度来看,陆德明的行为违反了1986年颁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0条……。不过,即使采取上面这种“在法言法”的立场,人们仍无法对当事人的申诉以及社会上的同情之声充耳不闻……。
许多人同情陆德明,并非赞成他的不伦情欲,而是对执法的恣意化、畸轻畸重、官员的公款嫖娼几乎无人追问,以及少数警察与性产业经营者勾结起来敲诈勒索卖淫女和嫖客等现象感到愤怒。
季卫东认为,“善恶只因主体而成立”(维特根斯坦语)。这意味着觉醒了的个人将追求对伦理问题的自主判断,而不具有这样主体性的人们无善恶可言,即使对他们进行赏罚也与道德无关。因此,在国家权力介入日常性伦理生活之际,应确保其不破坏社会自治的空间和公民的主体性,在“公法”的框架中给“私德”以恰当定位。
【背景】“陆德明事件”始末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陆德明近日被曝“嫖娼事件”,该校宣传部已于11月5日向媒体确认此事,并称学校已对陆作出开除党籍、行政职务的处分,留校察看。北京《新京报》首次公开报道时,称陆被警方“当场抓获”。此后,复旦宣传部予以否认,陆本人也紧随其后发表声明。
现年47岁的陆德明于1977年考入复旦,毕业后留校执教至今。事发前,他是该校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陆的学术专长是“后发展经济学”和“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为此一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于2001年起担任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此外,陆在商界和学界多有兼职。
[《财经》网络版11月16日北京消息] 中国著名法学家、日本神户大学法学教授、《财经》杂志法学顾问季卫东在最新一期《财经》杂志撰文,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陆德明“嫖娼事件”从法学的角度做了点评。
他认为,上海发生的教授嫖娼案以很怪诞的方式提出了一连串严肃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对待法律与道德及其相互关系?在万物商品化之后,中国将进入一个统治者以身作则为中产阶级树立道德威严的“维多利亚时代”,还是退回往昔“存天理、灭人欲”的卫道士时代?
换句话说,这个事件是从解构到建构的转折点,还是更全面的解构的开始,抑或是报复性的“对解构的解构”的信号?
季卫东指出,从纯粹法律实证主义角度来看,陆德明的行为违反了1986年颁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0条……。不过,即使采取上面这种“在法言法”的立场,人们仍无法对当事人的申诉以及社会上的同情之声充耳不闻……。
许多人同情陆德明,并非赞成他的不伦情欲,而是对执法的恣意化、畸轻畸重、官员的公款嫖娼几乎无人追问,以及少数警察与性产业经营者勾结起来敲诈勒索卖淫女和嫖客等现象感到愤怒。
季卫东认为,“善恶只因主体而成立”(维特根斯坦语)。这意味着觉醒了的个人将追求对伦理问题的自主判断,而不具有这样主体性的人们无善恶可言,即使对他们进行赏罚也与道德无关。因此,在国家权力介入日常性伦理生活之际,应确保其不破坏社会自治的空间和公民的主体性,在“公法”的框架中给“私德”以恰当定位。
【背景】“陆德明事件”始末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陆德明近日被曝“嫖娼事件”,该校宣传部已于11月5日向媒体确认此事,并称学校已对陆作出开除党籍、行政职务的处分,留校察看。北京《新京报》首次公开报道时,称陆被警方“当场抓获”。此后,复旦宣传部予以否认,陆本人也紧随其后发表声明。
现年47岁的陆德明于1977年考入复旦,毕业后留校执教至今。事发前,他是该校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陆的学术专长是“后发展经济学”和“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为此一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于2001年起担任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此外,陆在商界和学界多有兼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