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漫画作文的写作

来源 :悦读悦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材料话题作文占据了高考的一多半江山。这里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漫画材料两种,其中后者曾经几度在高考频频露脸,如1983年的“挖井”、 1991年的作文题《妈妈爱吃鱼头》、1996年的《给六指做整形手术》、 2007年全国Ⅰ卷的《出事了吧》和同年江西卷《助鼠为患》等。时隔三年之后,2010年全国卷Ⅰ作文题又出来了一个众猫吃鱼不捉鼠的漫画,由此可见,漫画作文为命题者所青睐的程度之高。一般来说,漫画材料和文字材料相比不是很好写。因为文字材料白纸黑字一目了然,漫画本身是具有形象性和多义性的,需有一定的鉴赏水平,而学生平时不怎么接触漫画(动漫不算),理性认识不足。当然,这种命题形式的好处是:简明直观,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检验学生的思维发散度,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漫画作文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也就是说看到图片之后,能不能把里边的隐性信息迅速提取出来,然后整合加工成自己的语言。
  
  【写作训练】
  
  平时的漫画作文写作训练,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迅速扫描画面,了解大概內容。拿到试卷后,首先要仔细读图,细心审阅,不能漏掉细节内容和标题文字等。恢复高考后考得多是单格漫画,也有两幅漫画对比的,万一出现四格漫画,尤其要注重里面人物情态的变化。其次,深刻领会主旨,理解题中之义。要仔细体会漫画的表面含义和深层内涵,透过现象洞穿本质,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从中分析主旨,提炼中心,进而顺利地谋篇布局。再次,加强联想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联想和想象不但可以获得大量写作材料,而且有助于把漫画内容故事化、情节化,可以加深对画旨的理解,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人和事、书或文。最后,列出大致提纲,综合构思成文。写作者必须列好提纲,再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去写,要扬长避短,争取一气呵成。
  
  【真题回放】
  
  2010年全国卷Ⅰ作文题(河南、河北、山西、广西卷)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得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快速审题】
  
  这幅漫画的表面涵义是:猫的天职是捉老鼠,生活条件好了,有了鱼吃就忘了天职,就不屑去劳神费力干本职工作了。这里的猫是人的拟物化,老鼠象征着本职工作,鱼可喻指安逸的环境、丰厚的利益、诱人的蛊惑等。(但最基本的是指口体之需得到满足)。其间囊裹的内蕴十分深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说漫画讽刺了在社会处于转型期的今天,很多人不能恪守职责,却对做好本职工作的人进行冷嘲热讽;也可以联系到现实社会,青年一代一定要要树立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不被眼前或既得利益所诱惑,切忌不劳而获养尊处优等等。
  
  【立意选择】
  
  由于漫画是对人们缺点的善意批评,所以画面表达的一定是反方向的,而作文的立意一定是正方向的。作文的多义性,使得立意也多样化起来。但万变不离其宗,大致方向不能肆意篡改。可以从恪尽职守拒绝诱惑出发。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坚守职责,远离私欲,远离诱惑;不能为私欲诱惑而放弃自己的本职。其他立意如人们要居安思危,在诱惑面前不动摇,永远坚守自己的天性和职责;不要盲目从众,要有自己正确的辨别力,遇到问题要仔细甄别;捍卫我们失去的传统或文化或美德,坚守内心深处的道德和正义等。
  
  【思路点拨】
  
  看完了漫画和要求,就立即让头脑风暴迅速运作起来,分析思考和加工处理猫鱼老鼠三者相关联的显性和隐性信息。可以微闭双目,然后再把目光聚焦在捕捉老鼠的那只猫身上,另外要着重思忖这则漫画的画中话:“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贴近生活的社会万象,像是惩腐打黑、富二代啃老或者抵制从众心理、坚持操守等等。 如果使用发散思维,让视角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延伸,而后再集中到作文题上,势必事半功倍。这里务必要在平时养成先列提纲,再选材填充内容的好习惯。那么考场上写起文章就会不匆不忙从容应对了。
  
  【高分攻略】
  
  第一步,标题要醒目,一针见血切中肯綮,一下子就能鲜亮阅卷者的眼睛。题目可以拟定为《猫拿耗子并非多管闲事》《猫·鼠·鱼》《鱼与老鼠可以兼得》《多数与少数》。第二步,要在循规蹈矩中创新思维,写出个性和闪光点,“豹头猪肚凤尾”的写法无论如何也不会过时,体裁方面避免使用诗歌或古文,议论文和记叙文比较保险,在选材方面要新颖时尚,要纵横上下五千年绵延神州九万里,表示作者平时文学修养不错。结尾要写的灵动升华一些,要敢于秀出自己的文采。此外,在平时要多加强漫画作文的练习,熟能生巧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勤!
  
  【范文展台】
  
  坚守自我
  ◆河南一考生
  
  我只想做一只坚守本分的猫
  ——题记
  关于坚守,此刻想到的,便是多数战争题材的影片中,总会有人信心百倍地说,保证坚守阵地。那时的人们总能坚守住自己的阵地,而现在又有多少人为自己坚守?这是一个物欲纵横的年代,到处充斥的诱惑早已使多数人迷失了自我,而总有一部分人坚守自我,为自己的心坚守阵地!
  坚守来自一种责任。那一年的贺岁档中,出现了一部并不喜庆的影片,指导此作的冯小刚导演希望借此突破,它便是《集结号》。相信,大家都为主人公谷子地的精神所感动。可又有多少人想过,他的无限奔走,只为(弄清)那一声永远不会响起的集结号,只是为在他身边倒下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正名。当一些人因困难太大,望而却步时,他却一直在坚守,只为了一个外人看似何必认真的名分。而这个名分的背后,却是他对一连之长责任的坚守!
  坚守来自一种信仰。几年前,一部热播的电视剧让我们认识了一群真男人,这是一部男人的戏,更是男人该看的戏——《士兵突击》。我们或许笑过许三多的憨态可掬,或许对高成的傲慢难以理解,对班长的离去而心痛,对成才的自信而担忧,对所有出现在此剧中鲜活角色的深深记忆,最后都幻化成一句“不抛弃,不放弃”!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成为了真男人坚定的信仰。成为每一个铁血男儿为之骄傲的力量。这是一种坚守,对信仰的坚守。这是一群男人对自己的坚守,他们哭过,笑过,离开过,但是始终不变的,是深深烙在心底的坚守,一份始终不能磨灭,对信仰的坚守!
  坚守来自一种理想。14世纪,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历史,他便是开创一代大明伟业的朱元璋。而在此之后的万历年间,有这样一个人却鲜有人闻。他出生卑微,为博得功名而拼命苦读,他曾卷入政斗的旋涡,忍辱偷生,他曾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是张居正,一个被人忘记的斗士。他一生都在变动中度过,沉浮中未变的,是一心求变的强国富民理想,一生未改的,是对理想的坚守。
  现在,处于生活十字路口的人们,已有相当一部分人忘记了坚守,唯有坚守,才能让自己看穿诱惑,才能永葆清醒,也只有坚守,才能为了理想,为了信仰,为了责任,不断迈进。既然不甘随波逐流,何不坚守自己!
  
  【佳作赏评】
  
  这一篇考场作文写的很有气势。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漫画作文的多义性,使得立意也多样化起来。例如不要盲目从众,要有自己正确的辨别力,遇到问题要仔细甄别;又如捍卫我们失去的传统或文化或美德,坚守内心深处的道德和正义等。小作者显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把文章的立足点放到了在诱惑面前不动摇,永远坚守自己的天性和职责方面。全文结构一目了然,文笔流畅和谐。在题记中粗略点题之后便步入正文,旗帜鲜明地亮出了三个分论点:坚守来自一种责任、坚守来自一种信仰、坚守来自一种理想,然后分别列举电影《集结号》、电视《士兵突击》和朱元璋的故事一一例证,可见作者平时喜欢相关方面的影视作品和阅读各类书籍,然后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文章的结尾采用总分总的形式收束全篇,实在是一篇难能可贵的佳作。当然,这篇文章是一篇击鼓催诗式的急就章,也有一些缺点:如选材有些陈旧,结尾升华的有些突兀。如果该文能在选材方面更加新颖,相关措辞更加缜密,上下文衔接更加顺畅一些的话,效果更佳。
其他文献
井,一口,或一眼,人们通常如此称谓。我觉得井以口论,仅指事其外形,而用眼相类,方画出它的神韵,令人回味无穷。  井默默地蹲在一处,悄无声息,可它无时无刻不在打量着这个世界。它把雨揽入怀,为雪擦拭泪;它抚慰着千年霜露,清洗着旅人的疲惫;它经历着、海纳着、交汇着、融合着、沉淀着、升华着,春夏之晨,秋冬之夕,袅娜的水雾便在它胸中舒缓吞吐,渐渐散漫,似乎恣意挥写着什么?示意着什么?  井口,总有人砌石垒台
期刊
周云蓬是中国新民谣音乐的代表人物、著名歌手、诗人。新近出版的诗集《春天责备》,是他的心路历程与人生梦想的表白,同时也是一个热爱生命,为自己在奋斗与流浪中度过的难忘岁月做出的命名与见证。  9岁时,周云蓬就失明了,从此他在黑暗中,承受了他童年之后所有岁月的重压。他默默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以一颗平常心,冷静地正视自己面临的现实。接受了这种无奈的人生缺憾。  渐渐地,他学会了拄着棍子在大街小巷里行走,他
期刊
你是一株静树,  馨荡着我的仰慕,  朦胧在城隅的踟蹰,  是爱的萌动起伏。    彤管上的炜光如你传神的眉目,  细软的荑草也切入甜蜜的情愫。  献出,是爱的本色元素;  简单,是情的天然纯朴。    我愿是静树上的一片叶子,  摇曳着相依的幸福。  ——选自《诗解语文》华师大出版社    【思想链接】   一端是我,一端是你。沏壶清茶,点支香烛,捧一本《诗经》陪伴着窗外皎皎的月光,心已随着不羁
期刊
原诗欣赏    村 行  王禹偁·宋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作者简介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宋代诗人、散文家。在政治上,他历任左司谏、直史馆、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生性耿直,对朝政直言敢谏,曾三次被贬官。《宋史》记载其“遇
期刊
登上两级台阶,你会老得更快——每世纪快一千亿分之一秒!这是用高精度原子钟测得的结果。  1915年,爱因斯坦天才地扩展了等效原理。他指出,无论是在保持加速度飞行的飞行器中,还是在引力场内处于静止状态的飞行器中,用弹簧和天平所得到的实验结果都是一致的。以火箭为例。让我们在舱壁上开几个舷窗,来观察光线是如何穿过舱室的。想象一下光线通过舷窗“水平”射入的情景。在加速飞行的火箭内,舱室在光线穿越期间发生了
期刊
父亲扶着犁  犁帮父亲洒下了种子  父亲笑了    犁拖着父亲  父亲看着开花的土地  犁哭了    父亲老了  眼睛死死地盯着犁  犁死死地盯着那片开裂的土地    ——选自《风流一代(青春)》2010年4月(上) 总第498期    赏析    诗歌中的父亲、犁、土地,加上没点明的“耕牛”,就构成了一幅辛勤劳作的动态画面。父亲是这幅画面的主人公,他从年轻到年老,一直和“犁”相依为伴。由此不禁使
期刊
1.阎连科:学习写作有电梯可乘,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    阎连科曾先后获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和其他国内外文学奖项20余次,在谈到写作时他说:  “很多老作家写创作谈,说你要体验生活,你要记日记,你要到大街上看到什么写下什么,练习你的描写,我们确实是这样做的。今天看来特别笨。但我们这一代确实是这样做的。确实一加一等于二,但是不需要我们去证明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只要记住一加一等于
期刊
游走在千年的历史长廊里,一览历经千年仍不褪色的山河画卷,耳濡目染的是不朽的华夏经典,饱饮的是孔孟文化的琼浆玉液。沐浴在齐鲁文化的芬芳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无论是先秦文化,还是汉唐风韵;无论是吴越遗风,还是齐鲁文明。都让生在21世纪的我们,为之陶醉,为之震撼,为之骄傲,为之激昂。  那个“百家争鸣”的先秦文化,脱胎于群雄逐鹿,诸侯争霸的乱世之中。以“仁”为其思想核心,“礼”为行为规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网上流行“农场”游戏,有无数网友一夜之间变成“种菜人”或者“偷菜人”。  每位游戏者都有菜园子,如果你勤快,就能收成好,当然,所有的一切都是虚拟的,种菜的过程也并不像现实中的那么辛苦漫长,只需要点击鼠标便可,然后就是等待,直到蔬菜成熟,收获后归仓。不过种菜的过程需要提防“偷菜人”,果实成熟,你却忘了收获,当然会吸引“不劳而获”者前来光顾
期刊
语文作文在各类语文考试中都占据着半壁江山,某种程度上说,作文成功与否关系到语文成绩,乃至总成绩,可见写好作文多么重要。但是,我们同学平时不注重作文的谋篇布局之法,不注意经典语言、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尝试,于是作文分数不突出,不理想。每次高考之后,都有批阅作文的专家、老师痛心疾首地谈到学生作文内容存在着材料陈旧匮乏、内容肤浅空洞的现象,下面主要就记叙文的素材和议论文的论据两个重要的点,谈谈让作文丰满、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