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培养个性鲜明、人格完善的个人,这也是当前我国课改的趋势。研究性学习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之配套的方式方法还不完善。因此,如何行之有效地推进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运用
一、研究性学习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是大有可为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摘录重要信息,自己质疑或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指定的作业,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广泛摄取信息,达到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
这种学习方法是开放式、综合性的,它包括课内的、课外的和学生自我的。课内的主要文本:课本、读本、名书、名篇等等。可以研究一篇文章、一本名著、一个作家、一种文学流派、一种语言现象、高考卷中的语言规律等等。课外的主要是社会:通过媒体认识社会,研究社会。学生自我是飞跃:这是对抽象的经验方法的研究,是对自我本体的研究,通过研究,使学生从学会教师和书本的现存知识(学会),转向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教师的指导达到自我学习(会学),掌握一把最适合于自己的金钥匙,去开启一扇扇科学的大门。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策略
总的策略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体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创造民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质疑、发现问题的动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
一篇课文如何学,这固然受到教材自身特点及教学目标的限制,但学生对教材的第一印象所产生的心理需要若能得到满足,便可引发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让学生民主设计选择教学形式,就会在求知欲和与教学效果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清楚每单元和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然后根据每篇课文不同的特点,和学生共商教学模式或提供模式供学生选择。
(二)指导学生将教学重点、难点化为问题,引发学生自己去探究、论证
要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勇于质疑。有不少学生有一种羞怯心理,不敢质疑,不好意思向教师、向同学发问,怕教师轻视、责怪,怕同学挖苦、讥笑。还有的同学问则问矣,却浅尝辄止,缺乏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而这往往是学生学习难以成功、创造力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教给学生多种思维方式,给学生探究的武器
在探索、求证中最重要的是要逐渐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授予他们探索的思想武器。思维品质的成分及表现形式很多,主要有5项: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中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呈阶段性,我们在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时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在实践中我感到需要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几种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方式,也就是转换视角法。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的模式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试着建立以下教学模式:
(一)一套常模
汉语阅读教学的智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鉴赏力、迁移力和创造力,其直接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复合结构,纵向上分为阅读感知力、阅读理解力、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五个层次,横向上包括阅读选择力、阅读思考力、阅读想象力、阅读记忆力和阅读时效力五个方面。在中小学阶段要求培养的阅读能力可分为认读——解读——赏读评读应用能力,各层级间既阶梯分明,又互有联系,有一些交叉。从语文学习的特點出发,我们认定其结构是: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一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二)几种课型
1.概括论证式。这种课型常用在议论文、说明文中。在进行议论文、说明文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论证式理解分析。这种课型首先训练学生概括大意,主要运用概括归纳的方法;然后理清要点,筛选出主要信息,列出文章的结构;最后对要点进行论证,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性。在议论文、说明文写作训练时也可运用这种方法。
2.陈述分析式。这种课型可灵活运用于各种文体的课文,主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由学生对问题或话题进行陈述,要注意表述清楚,条理清晰,语言要准确、连贯、简明、得体。如果是描绘性语言,则要求用不同的词语、句式、修辞描绘同一事物。同样,在进行写作训练时也可运用这种方法。
3.讨论交流式。遇到较难理解的课文可采用这种课型。首先老师将课文的重点、难点化为问题提出,交由学生探究解决;学生个体探究,得出个人的结论后,交四人小小组讨论,得出统一意见;小小组将统一意见交本大组集体讨论,由大组组长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最后全班交流总结,由各大组组长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并回答其他组提问。老师在此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指导,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
4.评点解疑式。这种课型通常用在文言文、难度较大的小说、散文的阅读中。老师给学生几条阅读建议,提出阅读目标,让学生自己阅读并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只作适当的评点:如果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难题,则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解决。对多数学生都感到难理解的地方则由老师重点讲解。另外,试卷讲评、练习课也可采用这种课型。
5.比较鉴赏式。这种课型主要用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文学作品重在品位文学语言的精美以及写作技巧。语言品味重在揣摩词语、句式、修辞,运用比较替换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揣摩出语言的妙处。对同一时代不同作家、同一类型不同作家、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更能够鉴赏它们的不同特点。在作文训练中,运用这种方法也可使得语言更优美。
以上各种课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同一篇课文也可综合运用多种课型。
四、结语
通过上述方面的分析,教师应看清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阻力,更应看到其光明的发展趋势。正是因为认清了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它,才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合理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法。作为语文教育的新探索,研究性学习法尚不能称得上完善,这就更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克服困难,在实践中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的发展工作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68).
[2]张明生.谈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02).
关键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运用
一、研究性学习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是大有可为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摘录重要信息,自己质疑或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指定的作业,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广泛摄取信息,达到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
这种学习方法是开放式、综合性的,它包括课内的、课外的和学生自我的。课内的主要文本:课本、读本、名书、名篇等等。可以研究一篇文章、一本名著、一个作家、一种文学流派、一种语言现象、高考卷中的语言规律等等。课外的主要是社会:通过媒体认识社会,研究社会。学生自我是飞跃:这是对抽象的经验方法的研究,是对自我本体的研究,通过研究,使学生从学会教师和书本的现存知识(学会),转向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教师的指导达到自我学习(会学),掌握一把最适合于自己的金钥匙,去开启一扇扇科学的大门。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策略
总的策略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体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创造民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质疑、发现问题的动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
一篇课文如何学,这固然受到教材自身特点及教学目标的限制,但学生对教材的第一印象所产生的心理需要若能得到满足,便可引发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让学生民主设计选择教学形式,就会在求知欲和与教学效果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清楚每单元和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然后根据每篇课文不同的特点,和学生共商教学模式或提供模式供学生选择。
(二)指导学生将教学重点、难点化为问题,引发学生自己去探究、论证
要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勇于质疑。有不少学生有一种羞怯心理,不敢质疑,不好意思向教师、向同学发问,怕教师轻视、责怪,怕同学挖苦、讥笑。还有的同学问则问矣,却浅尝辄止,缺乏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而这往往是学生学习难以成功、创造力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教给学生多种思维方式,给学生探究的武器
在探索、求证中最重要的是要逐渐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授予他们探索的思想武器。思维品质的成分及表现形式很多,主要有5项: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中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呈阶段性,我们在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时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在实践中我感到需要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几种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方式,也就是转换视角法。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的模式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试着建立以下教学模式:
(一)一套常模
汉语阅读教学的智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鉴赏力、迁移力和创造力,其直接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复合结构,纵向上分为阅读感知力、阅读理解力、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五个层次,横向上包括阅读选择力、阅读思考力、阅读想象力、阅读记忆力和阅读时效力五个方面。在中小学阶段要求培养的阅读能力可分为认读——解读——赏读评读应用能力,各层级间既阶梯分明,又互有联系,有一些交叉。从语文学习的特點出发,我们认定其结构是: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一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二)几种课型
1.概括论证式。这种课型常用在议论文、说明文中。在进行议论文、说明文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论证式理解分析。这种课型首先训练学生概括大意,主要运用概括归纳的方法;然后理清要点,筛选出主要信息,列出文章的结构;最后对要点进行论证,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性。在议论文、说明文写作训练时也可运用这种方法。
2.陈述分析式。这种课型可灵活运用于各种文体的课文,主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由学生对问题或话题进行陈述,要注意表述清楚,条理清晰,语言要准确、连贯、简明、得体。如果是描绘性语言,则要求用不同的词语、句式、修辞描绘同一事物。同样,在进行写作训练时也可运用这种方法。
3.讨论交流式。遇到较难理解的课文可采用这种课型。首先老师将课文的重点、难点化为问题提出,交由学生探究解决;学生个体探究,得出个人的结论后,交四人小小组讨论,得出统一意见;小小组将统一意见交本大组集体讨论,由大组组长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最后全班交流总结,由各大组组长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并回答其他组提问。老师在此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指导,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
4.评点解疑式。这种课型通常用在文言文、难度较大的小说、散文的阅读中。老师给学生几条阅读建议,提出阅读目标,让学生自己阅读并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只作适当的评点:如果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难题,则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解决。对多数学生都感到难理解的地方则由老师重点讲解。另外,试卷讲评、练习课也可采用这种课型。
5.比较鉴赏式。这种课型主要用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文学作品重在品位文学语言的精美以及写作技巧。语言品味重在揣摩词语、句式、修辞,运用比较替换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揣摩出语言的妙处。对同一时代不同作家、同一类型不同作家、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更能够鉴赏它们的不同特点。在作文训练中,运用这种方法也可使得语言更优美。
以上各种课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同一篇课文也可综合运用多种课型。
四、结语
通过上述方面的分析,教师应看清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阻力,更应看到其光明的发展趋势。正是因为认清了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它,才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合理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法。作为语文教育的新探索,研究性学习法尚不能称得上完善,这就更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克服困难,在实践中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的发展工作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68).
[2]张明生.谈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