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涌泉校本课程”的建设为蓝本,就校本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育人等内容、操作过程与实施成效进行了梳理和挖掘,以期为基础教育学校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提供有益探索和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课程育人
【作者简介】石鹏,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广西高中课程改革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和化学教育;
王刚,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校长助理兼学校文化与课程中心主任,高级教师,南宁市学科带头人,南宁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南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学校文化建设;
樊蓉,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优秀教师,南宁市优秀教师,南宁市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在当下帮助学生获得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成绩,更要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核心素养。在影响学生当下及未来发展的众多因素中,“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和根本途径。近年来,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及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探索“课程育人”的路径与方法,建构了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涌泉校本课程体系”,并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探索校本课程规划、开发、管理的基本策略,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素养指向明确的品牌课程,促进了学生综合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家长成长,有效实现了校本课程全面育人的目标任务。
一、顶层设计,形成体系
核心素养,关键在“养”。“养”需要积累,亦需要载体,而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载体。2013年,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涌泉文化”体系初步建立,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及发展目标,设立了学校文化与课程中心,并立足校情和学情,积极探讨校本课程实施的途径,建构了基于学校育人目标的校本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顶层设计的核心是育人目标。育人目标的确立,保证了课程育人的正确方向,保障了课程体系之间的逻辑联系。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确立的育人目标是“君子品质 家国情怀”,分为德品、学品和情品三个维度。同时,学校依据“唤醒生命 守望成长”的办学理念,将育人对象定位为教师、学生、家长三大主体。综合育人目标和育人对象,学校开发、建构了“三纵三横”的多维课程框架体系(见表1)。
无论是课程框架的构建,还是建设规划的制订,在以学校为主进行充分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积极寻求课程专家的指导,保障了顶层设计和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课程框架搭建完成之后,学校根据硬件建设、师资队伍、课程内在层级等校本因素,制订了校本课程建设三年或五年发展规划,使学校课程建设有计划、有步骤、能落地,也为课程建设的逐步完善和课程开发队伍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二、品牌引领,有序开发
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最好采取有序开发、必修推进的方式。有序开发有利于学校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重点打造品牌课程,做到课程开发一门,成功一门。这样既可以培养课程开发骨干教师,又能扩大课程影响力,提升全校师生及家长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为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和实施提供共识基础。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涌泉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经历了一个较缓慢但扎实、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学校每选择开发一门课程,都经过认真的讨论分析,包括课程对核心素养的目标指向、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实施的硬件与师资、课程评价等,不急于全面铺开,而是每年开发一两门课程,按高标准建设配套设施,打造品牌课程(如图1)。
推进阅读课程。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学校推进阅读课程,建设了“全国最美校园书屋”,使图书馆成为学校最美的地方,形成了“图书馆—年级书吧—班级书吧”校园三级图书馆系统;课程开发团队编制了校本学生阅读标准和必读书单,开展整本书阅读的专题研讨;将阅读课纳入课程表,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
推进心理健康课程。作为情品培养的核心课程,心理健康课程一直是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的品牌课程。心理课程专业性强,学校为每个校区配备1~2名专职心理教师和3~4名兼职心理教师;每个校区都开设心理健康中心和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并借助企业资源为心理健康中心配备先进的心理测评与调适设备;将心理课程纳入课程表,每两周开设一节班级心理辅导课,每学期每个班级开展一次心理团辅课。学校被评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推进实践类课程。学校开设了烘焙课程,建设了高规格的烘焙教室,聘请了专业的烘焙教师,编写了配套教材《滋味·传统糕点制作》;为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分三期建设配套优良的创新实践基地,包括定格动画教室、创客教室、校园电视台、VR体验馆等,编写了配套教材《定格动画制作》,并将定格动画课程纳入课程表,每周开设一节课;开设社团课程,建设舞蹈排练室、合唱排练室、管樂团排练室、跆拳道馆、追梦农场等;为传承传统文化,推进茶艺、棋艺、书法等国学课程,建设了多功能国学教室。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总思路是全课程必修。一方面,通过全员必修,扩大课程资源受益范围,提升课程影响力;另一方面,全课程必修有利于校本课程的有效推进,避免课程实施流于形式。2013年至今,学校共开发校本品牌课程13门,每门课程都被列入课表,全员必修,深受学生喜爱,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三、指向发展,全面育人
课程为人,课程育人。校本课程建设既是滋养人的资源营养载体,也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私人订制”。学生是课程建设的最直接受益者,作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校本课程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得以全面落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教师转变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和人才观等教育理念,提升综合素养,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课程建设同样推动着家长观念的变革,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识、共振、共赢,推动家长成长。 (一)课程引领学生发展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培养四个关键能力”。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作为重要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核心素养,关键在“养”,“养”的过程蕴含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如烘焙课程,学校设置了14个课程内容,包括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经典美食与习俗,也包括东南亚、欧洲等区域的国际美食和习俗,这种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课程内容设置,包含劳动态度、生活美学、文化传承、感恩意识、国际视野等综合素养,具有丰富的育人内涵。追梦农场的课程设置除了育苗、移栽、浇水、施肥、除草、采摘等劳动体验,还综合生物观察、季节物候、营养调查等生物学科探究性学习内容,蕴含科学精神、合作意识等育人内涵。定格动画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每个小组的学生合作创作作品的主题和表现形式、设计动画形象和故事情节,再进行拍摄和后期剪辑,整个过程需要创意,需要合作创作,需要影视技术、信息技术、语文、美术、音乐等跨学科整合,需要耐心和恒心。所有课程寓教于乐,弥补了常规课程的短板,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潜移默化中落实全面育人的目标。
(二)课程助力教师发展
无论是国家课程校本化还是校本课程序列化,师资都是核心资源。因此,课程建设促使学校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师的培养和成长上。学校积极鼓励教师以项目团队的形式开展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学科组内部或跨学科组建课程项目组开展课程研究。课程的挑战与创新、跨学科的整合与碰撞,促进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发展,实践证明,积极参加课程项目建设的骨干教师成长更加迅速。心理健康课程项目组的心理教师在学科圈内已颇有影响力,经常受邀讲学;定格动画课程已成为南宁市教师培训基地课程,项目组成员负责对全市该类课程教师进行培训;校园电视台每年制作一部优秀作品,系列纪录片《走南宁》受到南宁市委宣传部的高度肯定;学校参与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和课程研发的骨干教师也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的主讲人,经常应邀做相关讲座……学校还鼓励教职工以个人方式开发课程,只要课程项目经过评估,能有效促进师生的成长,就不遗余力地支持,让有兴趣、有能力、有情怀的教师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对于一些有特长的教职工,学校也积极打造课程平台。跆拳道课程的教师是跆拳道黑带,学校为其量身打造跆拳道课程,让其带领社团走向赛场;总务处的干事擅长缝纫,学校就让其参与定格动画课程项目团队;组建茶艺课程项目组团队过程中,教师们踊跃报名。只要教师有兴趣、有需求,学校就努力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教师研发并实施课程,在课程中实现师生双方共同的成长。同时,校本课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让教师增强了课程育人的意识,使学校课程生态更加健康、充满生机。
(三)课程推动家长成长
首先,学校丰富而富有成效的课程建设有助于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家长更加全面地看待并思考孩子的成长。校本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有相当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家庭提供实践平台,也需要家长参与评价。随着课程的推进,学校所倡导的“成人比成才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的理念,也逐渐被家长认同。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在慢慢调整,逐步与学校同频,这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合力。其次,学校课程中心指导各校区政教处积极开发家长课程。2019年,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完成家长成长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主要包括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系列(每个年级6场讲座)和家庭教育主题阅读系列(每个年级6本书),并逐步建立家长成长评价体系,督促家长重视学习并逐步自觉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学校的工作有了着力点,解决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促进了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家长成长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家长成长有了专业的指导和资源平台,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高度融合成为可能。
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我们希望可以重点开发一批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的必修课程,将这些经过锤炼的课程扎实落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未来幸福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責任编辑:马龙珠)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课程育人
【作者简介】石鹏,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广西高中课程改革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和化学教育;
王刚,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校长助理兼学校文化与课程中心主任,高级教师,南宁市学科带头人,南宁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南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学校文化建设;
樊蓉,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优秀教师,南宁市优秀教师,南宁市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在当下帮助学生获得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成绩,更要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核心素养。在影响学生当下及未来发展的众多因素中,“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和根本途径。近年来,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及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探索“课程育人”的路径与方法,建构了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涌泉校本课程体系”,并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探索校本课程规划、开发、管理的基本策略,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素养指向明确的品牌课程,促进了学生综合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家长成长,有效实现了校本课程全面育人的目标任务。
一、顶层设计,形成体系
核心素养,关键在“养”。“养”需要积累,亦需要载体,而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载体。2013年,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涌泉文化”体系初步建立,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及发展目标,设立了学校文化与课程中心,并立足校情和学情,积极探讨校本课程实施的途径,建构了基于学校育人目标的校本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顶层设计的核心是育人目标。育人目标的确立,保证了课程育人的正确方向,保障了课程体系之间的逻辑联系。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确立的育人目标是“君子品质 家国情怀”,分为德品、学品和情品三个维度。同时,学校依据“唤醒生命 守望成长”的办学理念,将育人对象定位为教师、学生、家长三大主体。综合育人目标和育人对象,学校开发、建构了“三纵三横”的多维课程框架体系(见表1)。
无论是课程框架的构建,还是建设规划的制订,在以学校为主进行充分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积极寻求课程专家的指导,保障了顶层设计和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课程框架搭建完成之后,学校根据硬件建设、师资队伍、课程内在层级等校本因素,制订了校本课程建设三年或五年发展规划,使学校课程建设有计划、有步骤、能落地,也为课程建设的逐步完善和课程开发队伍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二、品牌引领,有序开发
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最好采取有序开发、必修推进的方式。有序开发有利于学校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重点打造品牌课程,做到课程开发一门,成功一门。这样既可以培养课程开发骨干教师,又能扩大课程影响力,提升全校师生及家长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为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和实施提供共识基础。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涌泉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经历了一个较缓慢但扎实、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学校每选择开发一门课程,都经过认真的讨论分析,包括课程对核心素养的目标指向、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实施的硬件与师资、课程评价等,不急于全面铺开,而是每年开发一两门课程,按高标准建设配套设施,打造品牌课程(如图1)。
推进阅读课程。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学校推进阅读课程,建设了“全国最美校园书屋”,使图书馆成为学校最美的地方,形成了“图书馆—年级书吧—班级书吧”校园三级图书馆系统;课程开发团队编制了校本学生阅读标准和必读书单,开展整本书阅读的专题研讨;将阅读课纳入课程表,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
推进心理健康课程。作为情品培养的核心课程,心理健康课程一直是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的品牌课程。心理课程专业性强,学校为每个校区配备1~2名专职心理教师和3~4名兼职心理教师;每个校区都开设心理健康中心和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并借助企业资源为心理健康中心配备先进的心理测评与调适设备;将心理课程纳入课程表,每两周开设一节班级心理辅导课,每学期每个班级开展一次心理团辅课。学校被评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推进实践类课程。学校开设了烘焙课程,建设了高规格的烘焙教室,聘请了专业的烘焙教师,编写了配套教材《滋味·传统糕点制作》;为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分三期建设配套优良的创新实践基地,包括定格动画教室、创客教室、校园电视台、VR体验馆等,编写了配套教材《定格动画制作》,并将定格动画课程纳入课程表,每周开设一节课;开设社团课程,建设舞蹈排练室、合唱排练室、管樂团排练室、跆拳道馆、追梦农场等;为传承传统文化,推进茶艺、棋艺、书法等国学课程,建设了多功能国学教室。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总思路是全课程必修。一方面,通过全员必修,扩大课程资源受益范围,提升课程影响力;另一方面,全课程必修有利于校本课程的有效推进,避免课程实施流于形式。2013年至今,学校共开发校本品牌课程13门,每门课程都被列入课表,全员必修,深受学生喜爱,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三、指向发展,全面育人
课程为人,课程育人。校本课程建设既是滋养人的资源营养载体,也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私人订制”。学生是课程建设的最直接受益者,作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校本课程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得以全面落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教师转变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和人才观等教育理念,提升综合素养,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课程建设同样推动着家长观念的变革,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识、共振、共赢,推动家长成长。 (一)课程引领学生发展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培养四个关键能力”。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作为重要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核心素养,关键在“养”,“养”的过程蕴含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如烘焙课程,学校设置了14个课程内容,包括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经典美食与习俗,也包括东南亚、欧洲等区域的国际美食和习俗,这种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课程内容设置,包含劳动态度、生活美学、文化传承、感恩意识、国际视野等综合素养,具有丰富的育人内涵。追梦农场的课程设置除了育苗、移栽、浇水、施肥、除草、采摘等劳动体验,还综合生物观察、季节物候、营养调查等生物学科探究性学习内容,蕴含科学精神、合作意识等育人内涵。定格动画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每个小组的学生合作创作作品的主题和表现形式、设计动画形象和故事情节,再进行拍摄和后期剪辑,整个过程需要创意,需要合作创作,需要影视技术、信息技术、语文、美术、音乐等跨学科整合,需要耐心和恒心。所有课程寓教于乐,弥补了常规课程的短板,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潜移默化中落实全面育人的目标。
(二)课程助力教师发展
无论是国家课程校本化还是校本课程序列化,师资都是核心资源。因此,课程建设促使学校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师的培养和成长上。学校积极鼓励教师以项目团队的形式开展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学科组内部或跨学科组建课程项目组开展课程研究。课程的挑战与创新、跨学科的整合与碰撞,促进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发展,实践证明,积极参加课程项目建设的骨干教师成长更加迅速。心理健康课程项目组的心理教师在学科圈内已颇有影响力,经常受邀讲学;定格动画课程已成为南宁市教师培训基地课程,项目组成员负责对全市该类课程教师进行培训;校园电视台每年制作一部优秀作品,系列纪录片《走南宁》受到南宁市委宣传部的高度肯定;学校参与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和课程研发的骨干教师也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的主讲人,经常应邀做相关讲座……学校还鼓励教职工以个人方式开发课程,只要课程项目经过评估,能有效促进师生的成长,就不遗余力地支持,让有兴趣、有能力、有情怀的教师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对于一些有特长的教职工,学校也积极打造课程平台。跆拳道课程的教师是跆拳道黑带,学校为其量身打造跆拳道课程,让其带领社团走向赛场;总务处的干事擅长缝纫,学校就让其参与定格动画课程项目团队;组建茶艺课程项目组团队过程中,教师们踊跃报名。只要教师有兴趣、有需求,学校就努力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教师研发并实施课程,在课程中实现师生双方共同的成长。同时,校本课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让教师增强了课程育人的意识,使学校课程生态更加健康、充满生机。
(三)课程推动家长成长
首先,学校丰富而富有成效的课程建设有助于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家长更加全面地看待并思考孩子的成长。校本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有相当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家庭提供实践平台,也需要家长参与评价。随着课程的推进,学校所倡导的“成人比成才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的理念,也逐渐被家长认同。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在慢慢调整,逐步与学校同频,这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合力。其次,学校课程中心指导各校区政教处积极开发家长课程。2019年,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完成家长成长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主要包括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系列(每个年级6场讲座)和家庭教育主题阅读系列(每个年级6本书),并逐步建立家长成长评价体系,督促家长重视学习并逐步自觉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学校的工作有了着力点,解决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促进了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家长成长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家长成长有了专业的指导和资源平台,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高度融合成为可能。
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我们希望可以重点开发一批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的必修课程,将这些经过锤炼的课程扎实落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未来幸福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責任编辑:马龙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