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小学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的A部分都是语篇阅读,到了高年级篇幅较长,学生很难深入到语篇阅读分析中去,更难通过语篇阅读发展语言技能。为此,我们教师要多渠道地帮助学生解读文本,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下面就以6B《Planning for the weekend》A部分语篇教学为例,谈谈本人是怎样通过文本的解读,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
一、文本导入,欲有声
文本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游戏导入法、歌曲导入法、实物导入法等,而问题导入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是运用最广泛、操作最简单的一种的导入法。教师通过“投石问路”,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很自然地过渡到新授内容。此时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有时甚至只需三言两语,因此,需要教师非常清晰地明确导入设计的目的,把握好教材和学生。
由于A部分引言涉及到时间、星期以及天气情况,因此,可由教师呈现一个话题“谈论天气状况”,让学生通过“what time is it now?what day is it today?What’s the date today?what’s the weather like?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这样一系列日常口语来切入。同时为了一开始就让学生能进入状态,激起学生想说英语的欲望,我让学生听录音并回答问题:Can you guess what are David and Gao Shan talking about?以此导入到新课。这样既了解了学生对气候类单词的掌握情况,又顺利地过渡到了新授内容。
二、视听结合,解读文本
1、初听文本,感知信息
初听文本,指的是学生通过听对话录音或故事录音一遍后,能听懂教师简单的质疑,感知信息用“Yes or no”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旨在让学生开始集中精力,做好投入文本阅读的准备。
2、再听文本,完成“任务”
提出“任务”,再听文本,完成“任务”,实际上是学生再听文本,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有话可说。
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分段教学,即:第一段what are Gao Shan and David going to do?并设计了一张表格。
Who ActivitiesWhenWhere
Gao Shan
David
让学生听录音完成表格,检查之后让学生根据表格中所给的关键字、词进行Pair Work,一问一答,从而锻炼学生分解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第二段what is Nancy going to do?和who will come with Gao Shan?直接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这样进行分段的“任务型”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培养语感,理解文本意思,从而把握整体。
3、视听结合,“读说”文本
对于英语的学习,读得越熟,语篇或者对话中的句子越能被学生所吸收,并逐渐转化为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因此,在语篇教学中,读和说,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口语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播放文本的DVD,让学生视听结合,在朗读和开口说英语的过程中,体验英语语言的魅力和内在的韵律。同时由于情境的融合,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去感受、理解、运用语言,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英语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1)跟读文本。学生跟录音进行朗读,从总体上把握整个语篇的大意,培养语音语调以及纠正一些不正确的发音。
(2)复读文本。利用DVD上的文本“复读”按钮,要求学生跟读——复读——录音——对比,这样可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读、想说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和朗读水平。
(3)动画配音。播放文本动画,让学生试着根据人物及情景进行文本配音,学生会好奇地想要试一试,尽可能地配合动画去配音,为他们的口语交际提供了真实场景,从而使学生能根据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三、文本回味,胜有声
1、回味文本。
通过黑板上的关键词、句,教师先叙述本段内容,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这些要点,模仿或者按照自己对文意的理解,进行自由反复的说,直到上口为止,真正做到局部回归到整体。
2、改编文本。
让学生根据语篇意思进行文本的改编,如更换文本中的人名、地名和时间等细节,或者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增加新的内容,丰富、充实原文本,通过对原文本的加工,尽可能多地改变文本,使原来文本变为自己的文本语言。让学生有目的地、积极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热爱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宗旨,采用多渠道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抛弃传统的语篇教学方式,用新课程的理念,用创新的思维,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对话文本教学,不仅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使学生真正想说、敢说、说好英语。
一、文本导入,欲有声
文本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游戏导入法、歌曲导入法、实物导入法等,而问题导入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是运用最广泛、操作最简单的一种的导入法。教师通过“投石问路”,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很自然地过渡到新授内容。此时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有时甚至只需三言两语,因此,需要教师非常清晰地明确导入设计的目的,把握好教材和学生。
由于A部分引言涉及到时间、星期以及天气情况,因此,可由教师呈现一个话题“谈论天气状况”,让学生通过“what time is it now?what day is it today?What’s the date today?what’s the weather like?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这样一系列日常口语来切入。同时为了一开始就让学生能进入状态,激起学生想说英语的欲望,我让学生听录音并回答问题:Can you guess what are David and Gao Shan talking about?以此导入到新课。这样既了解了学生对气候类单词的掌握情况,又顺利地过渡到了新授内容。
二、视听结合,解读文本
1、初听文本,感知信息
初听文本,指的是学生通过听对话录音或故事录音一遍后,能听懂教师简单的质疑,感知信息用“Yes or no”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旨在让学生开始集中精力,做好投入文本阅读的准备。
2、再听文本,完成“任务”
提出“任务”,再听文本,完成“任务”,实际上是学生再听文本,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有话可说。
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分段教学,即:第一段what are Gao Shan and David going to do?并设计了一张表格。
Who ActivitiesWhenWhere
Gao Shan
David
让学生听录音完成表格,检查之后让学生根据表格中所给的关键字、词进行Pair Work,一问一答,从而锻炼学生分解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第二段what is Nancy going to do?和who will come with Gao Shan?直接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这样进行分段的“任务型”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培养语感,理解文本意思,从而把握整体。
3、视听结合,“读说”文本
对于英语的学习,读得越熟,语篇或者对话中的句子越能被学生所吸收,并逐渐转化为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因此,在语篇教学中,读和说,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口语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播放文本的DVD,让学生视听结合,在朗读和开口说英语的过程中,体验英语语言的魅力和内在的韵律。同时由于情境的融合,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去感受、理解、运用语言,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英语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1)跟读文本。学生跟录音进行朗读,从总体上把握整个语篇的大意,培养语音语调以及纠正一些不正确的发音。
(2)复读文本。利用DVD上的文本“复读”按钮,要求学生跟读——复读——录音——对比,这样可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读、想说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和朗读水平。
(3)动画配音。播放文本动画,让学生试着根据人物及情景进行文本配音,学生会好奇地想要试一试,尽可能地配合动画去配音,为他们的口语交际提供了真实场景,从而使学生能根据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三、文本回味,胜有声
1、回味文本。
通过黑板上的关键词、句,教师先叙述本段内容,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这些要点,模仿或者按照自己对文意的理解,进行自由反复的说,直到上口为止,真正做到局部回归到整体。
2、改编文本。
让学生根据语篇意思进行文本的改编,如更换文本中的人名、地名和时间等细节,或者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增加新的内容,丰富、充实原文本,通过对原文本的加工,尽可能多地改变文本,使原来文本变为自己的文本语言。让学生有目的地、积极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热爱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宗旨,采用多渠道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抛弃传统的语篇教学方式,用新课程的理念,用创新的思维,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对话文本教学,不仅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使学生真正想说、敢说、说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