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我刊从本期开始推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栏目“30年人和事”。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被誉为“国门第一路”的北京公交1路车队,始终服务在北京最知名、最具影响力的长安街上,时刻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同时见证着中国30年来最重要的4次巅峰时刻。
作为通过长安街最多次数的公交1路车队的全体司售人员都非常清楚,在公交系统中,他们代表着1路;对于北京来说,他们代表着公交;对全国,他们则代表首都;而从今年结束的北京奥运会来讲,他们始终代表着中国形象。
30年来,它一直奔驰在长安街上,几乎从未停驶;
30年来,它与共和国一样,从线路到车辆几经变迁,不断成长;
30年来,它经过了车队内部调整、人员变动,但不变的是几代公交人默默奉献的优良传统;
30年沧海桑田,30年恍如一日。
它,就是北京公交1路。有人亲切地称它为“大1路”,也有人豪迈地称之为“国门第一路”。
让我们踏上1路车,这次不开往四惠,也不开往马官营,而是开往共和国30年的风雨历程。
1978 起点
1978年的长安街还很冷清,在为数不多的车辆中,有一辆车特别引人注目,它就是天天行驶在长安街上的1路车,因其线路长、车型大和经过路线地理位置重要而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1路”。
据老司机师傅们回忆,那时的1路车,是捷克进口的斯格达,红车身黄车顶,颇具皇城特色。这车是柴油车,在北京公共汽车三厂(现在的广安门核桃园)保养。
1978年9月,窦彦民师傅来到了公交1路,开始了长达30年的车队生活。当时公交1路的线路从公主坟到八王坟,全长14.82公里,途径整个长安街,包括京西宾馆。那时做售票员的窦师傅并不知道,这个宾馆里正在酝酿怎样的变革,更不知道就是这场变革改变了此后整个中国的命运。
两个月后,11月10日,长达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召开了。会议结束后3天,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召开,会议的地点就在京西宾馆,位于西长安街。
1978年的中国刚刚结束了10年“文革”不多久,前方的路到底怎样走?这是包括国家领导人在内的人都在思考,也都很迷茫的问题。但是改变,还是在人们的感觉中进行着。
1977年8月到1978年年初,军队的整顿与教育、科技界的春风悄然吹起,高考制度也得以恢复,很多人的命运由此改变。街上人们衣服的颜色也越来越多样,邓丽君的歌曲开始在很多人中传唱了……古老的中国,经历了10年浩劫之后,正在以昂扬的姿态迎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1984曙光
1984年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有序而稳健。中共中央发表《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稳定了1978年开始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的时候,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在1984年拉开了帷幕。当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城市由此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征程。
此时的公交1路使用的是黄河大通道汽车,经历了由蓝白道到红黄色外观改变,“车没换,就是车身喷了漆,颜色变了。”换了颜色的1路车,线路并没有变,还是照常行驶在长安街上。
“听诊器、方向盘,长辫子姑娘围你转”,这是1980年代最盛行的顺口溜,医生和司机是当时的两大热门职业。司机,在当时绝对是个“香饽饽”,就连大姑娘找对象,司机都是热门人选。
“早上怕时间来不及,经常抱着衣服到车上去穿。那时的司机都是从售票员中选拔出来的。一年只有两次培训机会。竞争相当激烈,都是百里挑一。”1路公交司机马庆双师傅提起当年的生活,记忆犹新。
这一年,更为人所熟知的则是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建国35周年大阅兵。这是“文革”后的首次大阅兵,也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军容最整齐和装备最精良的国庆阅兵式。在群众游行的环节中,北大学生方队打出的一幅“小平您好”的横幅,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也是20世纪80年代整个中国最温暖的回忆。
这一年,马庆双已在1路车工作了4个年头,当时他正逢结婚,35周年国庆大阅兵那天,正在度婚假的马师傅没有出车,他通过电视转播看了当时阅兵式的盛况。那时电视是稀罕物,要凭票购买。
而车队的一些人员则亲身参与了那场盛事。1984年的北京,除了首汽,能调配的也只有公交车了。车队一部分司机被调去运送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方队。当时,并不是所有司机都有此殊荣,必须是党员、技术过硬才可以,审核相当严格。阅兵当天天安门广场戒严。车队随时待命,等待阅兵结束后通行的通知,以保障人们的正常出行。
1999 成熟
1999年,为迎接50周年国庆,公交公司引进了绿色的清洁燃气车,国庆前夕,新车亮相长安街,打头阵的就是1路车。“戴红花”的1路车途径天安门的历史时刻被人们用图片记录了下来,见证了公交车车辆的又一次变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公交车几经变迁。1995年,因为残疾人运动会的召开,白色仿斯太尔汽车被引进。“我记得当时还到动物园进行了剪彩仪式。”马庆双师傅回忆说。
“集团公司、分公司总是把最先进的车辆给1路用,给行驶在长安街上的线路使用”,在1路的展览室里记者看到了这样的话。而后来充当过一路车的还有CNG,一直到现在的黄海。算来公交车车辆30年来已有5次“变脸”,每一次变脸,1路总能得其先。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1路的线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公主坟南延至马官营,由八王坟东延至四惠,线路长度达21.7公里,一直延续到今天。
1999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北约部队轰炸,3名中国记者遇难,20余人受伤。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而长安街上最为热闹的则是建国50周年大阅兵。改革开放20年后,国力的强大在建国50周年大阅兵中得到了最好体现。
在阅兵式中,公交1路车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1999年9月29日晚,最后一班车到达车队的司机就是马庆双驾驶的1路车。10月1日凌晨两点,1路车被抽调的师傅们已经起床了,他们要赶往指定地点去运送参加方队的人们。等队伍集结完毕,马不停蹄地把他们送往指定地点,然后在指定地点待命,等待散场归来的方队,把他们再送回去。
阅兵式结束后,长安街大概在中午12点就可以通车了。待命的司机师傅们又回归车队,开始上班,走平时的线路。但对于司机师傅们,国庆庆典的活动还没有结束。1999年国庆当天晚上还有联欢活动,主要是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参加,师傅们还需要奔赴清华、北大、人大等学校,把联欢人员送到天安门广场,结束后再负责把他们送回学校。这样一天的任务才算完成了。
“当时累吗?”记者问道。“当然累。但这是在为国家做贡献,何况被选上了也挺光荣的。”几位师傅朴实的说法让人动容。同在1路的田师傅告诉记者:司机除了要有相应的学历、技术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
2008 辉煌
2008年注定是永载史册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也见证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刻。1月,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发生了严重的冰冻灾害;5月,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8月,中国百年奥运梦想得以实现,筹备7年之久的奥运会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9月,“神七”飞天,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成功。
与之前相同,在首都发生的每一次庆典,都少不了公交1路,让“大1路”最具使命感的是奥运。
8月8日这天,马庆双师傅一如既往地开始了一天往返马官营和四惠的6次行程,同时他也在期待晚上的开幕式。
田茂林师傅这天没出车,自愿跑到天安门站“安全岗”去了。晚上的烟花实在诱人,“自打粉碎四人帮之后,就没放过烟花了,回家再看重播吧。”
张士霞师傅被调到了奥运专线T4队,奥运期间有时回家已经凌晨两三点钟了。
“司售人员成半个警察”,奥运期间,1路车上的司机和售票员手臂上佩戴“安全巡查”,配合各个部门进行安检工作,“逢包必问,逢疑必查”。在奥运期间,公交车上增加了对于奥运场馆的介绍和宣传,为方便外国乘客,还使用英语报站。遇到乘客问路,详细解答,听不明白的还准备了便笺,1路车的司售人员因此得了一个绰号:问不倒的“活地图”。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该上班还要上班,而且要上好班。这是1路车人的共识。“人家外地人来北京看的就是天安门,还有外国人,1路代表的就是北京,代表的就是中国,还代表了所有公交人的形象。”马庆双自豪地说。这就是1路公交人口中的“三个代表”,虽是戏言,高度的责任意识却没有半点水分。
走进1路车简朴的会议室,那盖满半面墙的荣誉证书、奖杯一下子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1路就拿到了由中共北京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北京公共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联合颁发的“公交奥运模范集体”,中共北京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第六客运分公司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先进党支部”,和共青团北京公共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第六客运分公司委员会颁发的“奥运先锋团支部”等3项荣誉。
能为奥运做点什么,这就是公交人参与奥运的方式。
“公交本身就是个服务行业,就是要有点奉献精神。干这一行,心酸不少,可更多是快乐。”田师傅说。
彩访手记:
从马官营到四惠,从四惠再到马官营,这是1路车司机师傅们再熟悉不过的行车路线。春夏秋冬,他们都行驶在这条路上。在别人还没起床时,他们已迎着朝阳发车了;在别人已下班回家,和家人吃饭看电视时,他们才摸黑回家。他们的一日三餐通常是两班车间隙中胡乱地扒拉几口。严寒酷暑,披星戴月,他们用辛劳的工作保证了城市交通的畅通。
公交1路车的屈宏伟队长告诉记者:一线的司售人员都是3天轮休,没有节假日。有的夫妻两人都在车队上班,经常抱着孩子交接班。
“司机这个行业就是需要责任心,不是你自己,而是一车人,能掉以轻心吗?”师傅们简单朴素的话折射的正是他们时时紧握的那份责任感。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被誉为“国门第一路”的北京公交1路车队,始终服务在北京最知名、最具影响力的长安街上,时刻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同时见证着中国30年来最重要的4次巅峰时刻。
作为通过长安街最多次数的公交1路车队的全体司售人员都非常清楚,在公交系统中,他们代表着1路;对于北京来说,他们代表着公交;对全国,他们则代表首都;而从今年结束的北京奥运会来讲,他们始终代表着中国形象。
30年来,它一直奔驰在长安街上,几乎从未停驶;
30年来,它与共和国一样,从线路到车辆几经变迁,不断成长;
30年来,它经过了车队内部调整、人员变动,但不变的是几代公交人默默奉献的优良传统;
30年沧海桑田,30年恍如一日。
它,就是北京公交1路。有人亲切地称它为“大1路”,也有人豪迈地称之为“国门第一路”。
让我们踏上1路车,这次不开往四惠,也不开往马官营,而是开往共和国30年的风雨历程。
1978 起点
1978年的长安街还很冷清,在为数不多的车辆中,有一辆车特别引人注目,它就是天天行驶在长安街上的1路车,因其线路长、车型大和经过路线地理位置重要而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1路”。
据老司机师傅们回忆,那时的1路车,是捷克进口的斯格达,红车身黄车顶,颇具皇城特色。这车是柴油车,在北京公共汽车三厂(现在的广安门核桃园)保养。
1978年9月,窦彦民师傅来到了公交1路,开始了长达30年的车队生活。当时公交1路的线路从公主坟到八王坟,全长14.82公里,途径整个长安街,包括京西宾馆。那时做售票员的窦师傅并不知道,这个宾馆里正在酝酿怎样的变革,更不知道就是这场变革改变了此后整个中国的命运。
两个月后,11月10日,长达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召开了。会议结束后3天,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召开,会议的地点就在京西宾馆,位于西长安街。
1978年的中国刚刚结束了10年“文革”不多久,前方的路到底怎样走?这是包括国家领导人在内的人都在思考,也都很迷茫的问题。但是改变,还是在人们的感觉中进行着。
1977年8月到1978年年初,军队的整顿与教育、科技界的春风悄然吹起,高考制度也得以恢复,很多人的命运由此改变。街上人们衣服的颜色也越来越多样,邓丽君的歌曲开始在很多人中传唱了……古老的中国,经历了10年浩劫之后,正在以昂扬的姿态迎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1984曙光
1984年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有序而稳健。中共中央发表《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稳定了1978年开始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的时候,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在1984年拉开了帷幕。当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城市由此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征程。
此时的公交1路使用的是黄河大通道汽车,经历了由蓝白道到红黄色外观改变,“车没换,就是车身喷了漆,颜色变了。”换了颜色的1路车,线路并没有变,还是照常行驶在长安街上。
“听诊器、方向盘,长辫子姑娘围你转”,这是1980年代最盛行的顺口溜,医生和司机是当时的两大热门职业。司机,在当时绝对是个“香饽饽”,就连大姑娘找对象,司机都是热门人选。
“早上怕时间来不及,经常抱着衣服到车上去穿。那时的司机都是从售票员中选拔出来的。一年只有两次培训机会。竞争相当激烈,都是百里挑一。”1路公交司机马庆双师傅提起当年的生活,记忆犹新。
这一年,更为人所熟知的则是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建国35周年大阅兵。这是“文革”后的首次大阅兵,也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军容最整齐和装备最精良的国庆阅兵式。在群众游行的环节中,北大学生方队打出的一幅“小平您好”的横幅,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也是20世纪80年代整个中国最温暖的回忆。
这一年,马庆双已在1路车工作了4个年头,当时他正逢结婚,35周年国庆大阅兵那天,正在度婚假的马师傅没有出车,他通过电视转播看了当时阅兵式的盛况。那时电视是稀罕物,要凭票购买。
而车队的一些人员则亲身参与了那场盛事。1984年的北京,除了首汽,能调配的也只有公交车了。车队一部分司机被调去运送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方队。当时,并不是所有司机都有此殊荣,必须是党员、技术过硬才可以,审核相当严格。阅兵当天天安门广场戒严。车队随时待命,等待阅兵结束后通行的通知,以保障人们的正常出行。
1999 成熟
1999年,为迎接50周年国庆,公交公司引进了绿色的清洁燃气车,国庆前夕,新车亮相长安街,打头阵的就是1路车。“戴红花”的1路车途径天安门的历史时刻被人们用图片记录了下来,见证了公交车车辆的又一次变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公交车几经变迁。1995年,因为残疾人运动会的召开,白色仿斯太尔汽车被引进。“我记得当时还到动物园进行了剪彩仪式。”马庆双师傅回忆说。
“集团公司、分公司总是把最先进的车辆给1路用,给行驶在长安街上的线路使用”,在1路的展览室里记者看到了这样的话。而后来充当过一路车的还有CNG,一直到现在的黄海。算来公交车车辆30年来已有5次“变脸”,每一次变脸,1路总能得其先。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1路的线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公主坟南延至马官营,由八王坟东延至四惠,线路长度达21.7公里,一直延续到今天。
1999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北约部队轰炸,3名中国记者遇难,20余人受伤。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而长安街上最为热闹的则是建国50周年大阅兵。改革开放20年后,国力的强大在建国50周年大阅兵中得到了最好体现。
在阅兵式中,公交1路车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1999年9月29日晚,最后一班车到达车队的司机就是马庆双驾驶的1路车。10月1日凌晨两点,1路车被抽调的师傅们已经起床了,他们要赶往指定地点去运送参加方队的人们。等队伍集结完毕,马不停蹄地把他们送往指定地点,然后在指定地点待命,等待散场归来的方队,把他们再送回去。
阅兵式结束后,长安街大概在中午12点就可以通车了。待命的司机师傅们又回归车队,开始上班,走平时的线路。但对于司机师傅们,国庆庆典的活动还没有结束。1999年国庆当天晚上还有联欢活动,主要是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参加,师傅们还需要奔赴清华、北大、人大等学校,把联欢人员送到天安门广场,结束后再负责把他们送回学校。这样一天的任务才算完成了。
“当时累吗?”记者问道。“当然累。但这是在为国家做贡献,何况被选上了也挺光荣的。”几位师傅朴实的说法让人动容。同在1路的田师傅告诉记者:司机除了要有相应的学历、技术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
2008 辉煌
2008年注定是永载史册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也见证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刻。1月,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发生了严重的冰冻灾害;5月,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8月,中国百年奥运梦想得以实现,筹备7年之久的奥运会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9月,“神七”飞天,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成功。
与之前相同,在首都发生的每一次庆典,都少不了公交1路,让“大1路”最具使命感的是奥运。
8月8日这天,马庆双师傅一如既往地开始了一天往返马官营和四惠的6次行程,同时他也在期待晚上的开幕式。
田茂林师傅这天没出车,自愿跑到天安门站“安全岗”去了。晚上的烟花实在诱人,“自打粉碎四人帮之后,就没放过烟花了,回家再看重播吧。”
张士霞师傅被调到了奥运专线T4队,奥运期间有时回家已经凌晨两三点钟了。
“司售人员成半个警察”,奥运期间,1路车上的司机和售票员手臂上佩戴“安全巡查”,配合各个部门进行安检工作,“逢包必问,逢疑必查”。在奥运期间,公交车上增加了对于奥运场馆的介绍和宣传,为方便外国乘客,还使用英语报站。遇到乘客问路,详细解答,听不明白的还准备了便笺,1路车的司售人员因此得了一个绰号:问不倒的“活地图”。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该上班还要上班,而且要上好班。这是1路车人的共识。“人家外地人来北京看的就是天安门,还有外国人,1路代表的就是北京,代表的就是中国,还代表了所有公交人的形象。”马庆双自豪地说。这就是1路公交人口中的“三个代表”,虽是戏言,高度的责任意识却没有半点水分。
走进1路车简朴的会议室,那盖满半面墙的荣誉证书、奖杯一下子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1路就拿到了由中共北京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北京公共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联合颁发的“公交奥运模范集体”,中共北京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第六客运分公司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先进党支部”,和共青团北京公共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第六客运分公司委员会颁发的“奥运先锋团支部”等3项荣誉。
能为奥运做点什么,这就是公交人参与奥运的方式。
“公交本身就是个服务行业,就是要有点奉献精神。干这一行,心酸不少,可更多是快乐。”田师傅说。
彩访手记:
从马官营到四惠,从四惠再到马官营,这是1路车司机师傅们再熟悉不过的行车路线。春夏秋冬,他们都行驶在这条路上。在别人还没起床时,他们已迎着朝阳发车了;在别人已下班回家,和家人吃饭看电视时,他们才摸黑回家。他们的一日三餐通常是两班车间隙中胡乱地扒拉几口。严寒酷暑,披星戴月,他们用辛劳的工作保证了城市交通的畅通。
公交1路车的屈宏伟队长告诉记者:一线的司售人员都是3天轮休,没有节假日。有的夫妻两人都在车队上班,经常抱着孩子交接班。
“司机这个行业就是需要责任心,不是你自己,而是一车人,能掉以轻心吗?”师傅们简单朴素的话折射的正是他们时时紧握的那份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