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及彼虚中求实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o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的培养,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探究如何巧妙利用外推处理高中物理问题,同时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
  关键词:图像;外推;规律;求实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2(S)-0052-2
  物理在其早期的发展史上,曾作为哲学的内容之一,物理思维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最一般的认识规律。伽利略等前辈大师在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中为后人树立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典范。高中物理是物理学习的基础阶段,在教学中应该更突出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的培养。在现有的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中仔细挖掘,会发现这方面的教学素材丰富多彩;其中,物理图像的“外推”就是极其重要的素材之一。物理图像的“外推”,在教学中必须重视以下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其物理教育的功能,下面略作剖析。
  1 实验获得图像中,让学生搞清为何“外推”,学会“由此及彼”,引导思考“外推”所得
  “外推”就是将在一定范围获得的某种结论、规律和特征在合适的、相近的或有关联的相近领域推广。最常见的是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不能直接研究而对实验结论进行的合理推广。比如,电学实验中对于过高电压或电流有限制,使得只能借助于低压和小电流时的数据,通过物理图像呈现出一定规律,然后向较大电压或大电流区“外推”。高中阶段许多电学实验体现了这一特点,这里,体现了“由此即彼”的哲学思维。
  范例1某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电源E和r,及一段电阻丝电阻率,设计如图1电路。ab是粗细均匀的电阻丝,Ro=20是保护电阻。首先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电阻丝直径如图2。闭合开关,调节P位置,记录aP长度x与U、I等数据如表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3上描点连线作U-I关系图线时将会发现,实验获得的数据点,在U-I坐标系中,只分布于一小段区域。在实际作图时,可将图像向左上端延伸至与U轴相交的位置,与U轴的交点其实就是I=0时的路端电压,它等于电动势大小,这实际上就是外推,即将规律“外推”至电流为零时。当然,还可以将图像延伸至U=0电流极大至短路情形,这实际是将安全可测电流时的规律“外推”至实验中不能采用的大电流放电时的情形,即可得电源的电动势E、内阻R。在这个实验中,根据表中数据还可以作出U/I-x如图4,利用该图像可求得电阻丝电阻率p。不妨引导学生探究U/I-x:图线纵截距物理意义是什么?若将图4中利用已知数据所绘的图像向左下方延伸交于轴,所得的横坐标为负,它有物理意义吗?这说明“负”物理量一定无意义吗?
  2 在重要规律的探究中,让学生注意“外推”与“理想情形”的关系,学会“虚中求实”
  人类探究自然的过程中,自身的已有思维规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它帮助人类能够将触角伸向实际工具不能到达的领域。这就是伽利略发轫、后世所有物理学大师们擅长的“理想化”思维方法。而“理想化”的过程往往就是将某些实际因素“弱化”“淡化”“忽略”的过程,“理想化”后的理想模型虽然有时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却能反映现实中纷繁复杂的事物后面的本质规律。而用图像探究规律时,“理想化”的过程往往表现为图像的适度“外推”。
  范例二、小王参加的兴趣小组利用图5装置研究一定质量气体的P-T的关系。在试管中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通过压强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得试管内气体的压强和温度。(1)实验过程中一切操作均正确,根据实验得出相同气体在不同体积下的具体数据作出P-T图像分别如图6中的①②③所示,请试写出①的数学表达式(P1已知);(2)图线①②③表示为A、B、C、D中的哪一个?在这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值得指出的就是,图6中①②③这三根图线向左下方延伸,为什么能相交于一点?相交点的位置为什么是t=-273℃?图像中画虚线的那一段事实上真实存在这样的规律吗?t=-273%代表的状态实际能达到吗?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清楚地指出,①②③这三根图线向左下方延伸获得的相交点的位置代表的状态其实是一种理想状态,即绝对零度的状态,它只能外推获得。
  总之,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图像,教学处理时,不仅要揭示图像表示的直接的变量关系,更要挖掘图像经过“外推”所代表的物理过程与物理规律,在指导学生运用“外推”这一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渐入佳境,领会、掌握物理学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参考文献:
  [1]俞伯根.用倒数图像法处理高中物理实验数据[J].物理教学探讨,2011,(1):59.
  [2]张政.例谈物理图像与情景的转换[J].物理教学探讨,2009,(7):19.
  (栏目编辑 陈洁)
其他文献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8月5~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2010年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际物理教育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初、高中物理教师、物理教研员、高校教师共两百多人以及来自美国的6位物理教育研究专家参加了本次大会。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郭玉英教授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大陆物理教育研究概况》的主旨报告,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包雷教授介
摘要:本文以软件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在“1 X”证书制度背景下,以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软件技术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以“1 X”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为目标和依据,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升级、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实训室建设以及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建设与改革,有效提升我院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并对同类专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1 X”证
摘 要:加速度是高一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陌生物理量,加速度的教学是高一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加速度的定义用到了比值法定义,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区别是学生理解、接受的难点。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的判断是学生学习、掌握的难点,利用v-t图像判断加速度方向就自然而然地变成高一新生学习难点中的难点。  关键词:v-t图像;耕读;斜率;正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
摘要:该文首先就国内外校企合作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其后阐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现实意义,最后明确提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具体表现形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6-0123-02  1 国内外校企合作的研究现状分析  对于国外
摘要:本文对一节全国优质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折射;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1)2(S)-0078-2    1 引言    刘国化老师上的《光的折射》一课,在“第七届全国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亲切、流畅、严谨而不失幽默的语言风格,设计巧妙、生动、创意独特的实验器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个人简历 曾立群,中学高级教师,厦门教育科学研究院物理教研员。1982年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至今,一直工作在中学教育、教学和教研第一线,曾获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厦门市中学物理学科带头人、厦门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荣誉称号。现任福建省物理学会理事,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物理学科指导组成员,福建省中学物理教师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厦门市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厦门市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摘 要:
摘 要:对学业成绩的评价从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的结果性评价向以获取知识的过程为主的过程性评价转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从传统的注重数理逻辑能力向偏重于操作能力转变。促使教师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并发展其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相关能力和习惯。  关键词:操作能力;学业成绩;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3-0022
摘要:Web前端开发技术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技术,调研该新技术的专业开设情况,结合1 X“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对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提出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对课程模块内容进行重构、通过基于“三教”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开展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及融合,并通过实践验证了其可行性。  关键词:1 X证书制度;Web前端开发;课程体系;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
摘 要:实验教学凸显了物理学科教学的特色,文章以教学案例的形式浅谈了物理实验的情境性、体验性、探究性和应用性等教学功能,以期引起同仁们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功能;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5-0058-3  我校正在推进的校本教研活动,以达到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关注智慧生成的教学目标。中学物理实验所具备的教学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探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问题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探究教学;问题设计;遵循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10(S)-0013-3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探究式教学方式受到物理教师们的普遍关注。探究式教学要求高中学生“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