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的空间:之中,之外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uhea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震的“空间”系列作品有种特别的视觉效应“明晰之恍惚”。画中立方建筑构形的确然性与通道的多向性并存,画面中建筑表皮污迹暗示人为活动的长期性与画面某一截面的丰富肌理引发的即时观看的时间交错,形成微妙的“实中虚”“断处续”的“空的在场性”,一种“不在的在”。
  由此想到戏剧家彼得·布鲁克早前对戏剧的极简定义: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剧场行为”了。那么,一张为观者瞩目的绘画,可否以及如何“成为剧场”?
  初看这一系列作品具有摄影的纪实性,的确,党震是根据自己拍摄的一系列建筑物的照片作为“现实模板”,然后再进行重构形成基本的空间布局,不同的建筑块面组成结构性很强的整体,主要建筑物都用毫不犹豫的水平、垂直、倾斜的线条标明,某些局部他仍然手绘勾勒点染,另一些则直接使用两种不同的拼贴——来自对墨、水、纸与大理石等特殊质地的综合反应的实验成果构成:一类是栏杆、扶手之类平直的建筑边沿或者延伸物,另一类具有非人为出来的自然流溢的肌理和意象,功能是构成某一建筑的某个侧面,可称之为“拼贴截面”。“拼贴截面”和手绘部分的重组在纤薄的宣纸上不引人注目的实现,而且他还常在“拼贴截面”上用墨线、墨渍、飞白在精细的流溢性肌理中点染、强化三两处的墨迹,退一步,可视作可能的污垢、破损、老化之处,某种可直观的性状。
  这些作品的戏剧性不仅仅在于不同维度,不同建筑表皮——截面的重组,还有锐利强硬的“建筑框架”与之上紧贴着的截面那种表现性、虚构性的“意象情态”形成的张力。后者具有综合性的视觉意象,既有非手绘的细致肌理,同时某些部分以及手绘的点染又具有表现主义乃至抽象的意象,充分显现出水墨这种特殊媒材——语言的特性,并使得此“截面”身兼平面结构和微观形象的双重功能。
  相對都市建筑丛林构成的冷硬感、坚实感,这些“截面—结构—意象”,似乎在不断溢出自己所在的那个平面,向其他的空间浸润、扩张,形成诗意的、动态的不安定因素,或者说,属于绘画的“写意”的部分。
  党震摄取的往往是“通道性场所”,出现路、台阶、窗户、玻璃等这些可供穿越、透视、反射的“路径”和“窗口”,一个人类必经但又具有临时性的过渡场所。其中一些作品类似清场后的“空的剧场”,路面上的痕迹显示着人们曾经的活动,多向的路径暗示多重的可能性,拼贴截面则来自人们的视觉发现乃至臆想和眼睛的随机、即时瞩目和游移,这与那些一目了然的固态建筑结构构成对照,而观者的视线既可能被立方实体囚禁、阻碍,也可以借助那些表现性的“截面—结构—意象”逃逸。
  手绘和拼贴的多重结构——截面组合、拼贴截面的多义性以及他选择的“通道性场所”本身的多向性,使得他的绘画的视觉效应不仅向纵深发展,同时也在多个方向、截面上多向度延伸和流溢。或者说,他在建立整体的空间结构的同时又用大面积的流溢性截面及其肌理效果“侵蚀”和“瓦解”了纵深的“深度幻觉”。
  同系列的部分作品出现了人物,诸如男人凝视游泳池中的女人,一个女人坐在餐桌边进行午后遐想,她们被塑造为毫无个性面目的“某一类人”,而出现的玻璃镜面则构成一个张开的,但是充满虚幻感的“反射—反映”的中介物,造成某一自我审视和怀疑的距离,使得这一系列作品在貌似稳固的场所中显露出迷失的可能性,更何况他们身边、脚下的“拼贴平面”上色彩、意向还在沿墙而来,张牙舞爪,说不清楚是莫名的危险、诱惑还是光怪陆离的生存环境的象征。
  这是党震开辟的新场域——他之前的人物绘画建构的“寓言剧场”无论在室外还是室内,都是主观强力虚构的、超现实的人物与景观的戏剧化组合场景,风景绘画则对准远离城市的乡村、山水,而在新作中,他直面自己身处的都市这个无比庸常的场所,用手绘和半人工控制的媒材实验品进行拼贴来探索观念性绘画的新可能。为此,他似乎有意压抑自己的身体感性和技能而代之以更为观念化、技术化的操作。我想,对他而言,这并不意味着感性力量的退却,而是化合为新的形态进行衍生、集聚、传导,以备新的喷发。
其他文献
[摘要]20世纪中叶中国动画电影就已经融入了诸多具有本土色彩和审美价值的传统元素,逐渐发展为独特的“中国学派”动画,凭借其饱满的诗韵和淡雅的艺术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艺术殿堂中,中国水墨画受到了种种的限制。本文通过对“中国学派”动画及其艺术风格进行分析,指出只有突出传统文化内涵和发扬中国元素,才能推动中国动画电影在现代语境中得以发展。  [关键词]中国学派;水墨画动画片;
期刊
[摘要]绘画是影像的反映,影像是绘画的依据,二者的关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20世纪70年代,我国已将影像导入美术创作中,并渐渐盛行,由此可见影像与绘画的关系十分密切。  [关键词]影像;绘画;美术创作  关于影像,从考古学探释,人类大脑记忆体潜藏影像数据始于人类智慧生成时期,经漫长而复杂的生物进化过程,形成人与人相互交流的图形符号(原始绘画)及语言意识形态。而影像之于绘画,绘画是影像的反映,影像则是
期刊
20世纪初,在社会变革和东西方文化交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现代水墨画在语言形态上与传统绘画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管是传统水墨,还是当下流行的“新水墨”,无论是销声匿迹的“实验水墨”,还是轰动一时的“新文人画”,都试图探索水墨在当下的认同感,无疑,这些多元化的水墨流派也构成了现代水墨画的新语境。  现代水墨语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表现语言愈加丰富。艺术家不再把思维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人画,而是更多
期刊
[摘要]视觉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促使人类新的认知方式手段的形成,新的认识方式下传统艺术资源的发展、传承与保护面临着挑战。艺术资源的视觉转化是当今文化发展的必然,在艺术生态完整性的前提下,推动传统艺术资源在视觉文化中实现文脉的创新性传承,推动艺术资源从视觉文化拓展的角度进行演绎与创意性设计,使艺术资源切合当代视觉文化娱乐性、消费性特点,实现在推陈出新下的保护与发展,对传统艺术资源的运用、发展和保护具有重
期刊
[摘要]伴随着20世纪前卫艺术家的出现,“现成品”开始以艺术品的身份首次登上了现代艺术的舞台,从根本上颠覆了艺术的固有概念,艺术表现形式开始多样化,同时也打开了艺术与美之间的裂痕。美似乎已经不再是现代艺术的唯一标准,艺术开始呈现多元的态势。  [关键词]现代艺术;艺术与美;艺术标准  一、难以驾驭的现代艺术  (一)“现成品”的出现  从19世纪晚期开始,艺术的现代性持续了整个20世纪,一直延伸到
期刊
时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两周年及第十次全国文代会召开之际,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于2016年12月9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是主办单位践行“讲话”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具体举措。  廣西壮族自治区位于祖国南疆,12个世居民族,有着悠久的民族历
期刊
水墨静物写生课程教学方案  课程名称:水墨静物  任课教师:刘进安  学时:120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现代水墨画创作研究  教学目标:  通过水墨静物的教学,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能够在探求物体性格、挖掘水墨表现空间等方面有所认识,体会水墨的表现力。  本课程将要回答或解决的问题:  一、理清中国画与素描、色彩之间所需要的基础类型。  二、使学生认识到某一专业的发展必须借助其他课程的营
期刊
期刊
[摘要]自唐张彦远提出“书画异名同体”和“书画用笔同法”说后,至元代,“以书入画”首先在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四家中付诸实践,使中国画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笔墨的独立能力得以凸现。又及清道成时期,随着“碑学”的形成,金石笔法融入绘画,这一发现与创举,成为了清人在画学上的重要成就。而全面倡导“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理论,并躬耕一生,由此生变笔法体系而臻大成者,则是黄宾虹。黄宾虹的用笔之道,不仅发
期刊
贾发军这几年接连在全国中国画展中频频获奖,吸引了河南美术界的关注,使人惊喜,赞叹。  然而,静下心来梳理下他的艺术探索过程,不由得为他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而感佩。他是个意志坚定的人,深刻理解绘画乃寂寞之道,守住心,不迷乱,才能达道。精于技,勤于实践,方能通心。就这样一直坚持着,沉静地走了过来。  发军是个内敛的人,为人谦虚低调,温和儒雅。他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授业于丁中一和袁汝波先生,近年又转益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