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为一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积极性的调动来培养,它不但能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而且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①用游戏,激发兴趣;②以生为主、培养能力;③因材施教、关注差异。
【关键词】体育课堂 心理活动规律 运用 调动 积极性
通过对鸡西市南山小学五年级女生在体育课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积极性的调查,探讨了现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体育课活动积极性不高,总是被动的参与活动,它应引起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因此,做为一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积极性的调动是十分必要的。
从近三年的对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几个指标增长了,但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力量五项均有所下降,面对现代学生体质下降这一严峻的问题,提高全民素质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而学校体育为完成这一任务,更应从小学生的教学工作抓起,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来分析出结果,我认为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应多注重加强对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积极性的调动来培养,它不但能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而且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按以往的方式进行单一的体育项目的学习,这种枯燥的学习不但不能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还会使学生产生“烦”的心理,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正确学习兴趣与注意,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想就在体育课中如何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1.用游戏,激发兴趣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反复进行枯燥的动作练习,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使他们产生不反感的情绪。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通过一些生动的游戏场景来活化教学内容,积极为学生的体育学习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们愿意亲自去感受、去探索,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例如:在一次体育课上,在安排见习生时,我一张嘴就有五名同学站出来,说身体不舒服。而我发现课前,他们还生龙活虎的在课间跑来跑去。由此我想到,一定是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出了问题。于是我经过反思,把本次课中单一的学习内容,采用了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同学们在紧张激烈的气氛,欢呼雀跃的呐喊中,非常积极的参与学习,而在旁边见习的同学看到别人在快乐的学习中,也就毫不介意的参与到其中来了。在愉快的学习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致。我们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生理,心理不同特点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他们正确学习态度,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角度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以生为主、培养能力
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在课堂上下功夫。教会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发现问题、学会合作,把“要我学” 转变为“我要学”。让学生由听、看为主,转为思、练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的方法来学习。所以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根据学生的智能、身体、性格特点和性别差异,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兴趣,才可能有坚持的自觉性。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促进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也体会到自己对教学进度和其他学生的积极影响,从而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准备活动中,我改变了以往的“师带生做”的打法,改为每节体育课指定一人带做准备活动,要求后做的学生不能重复前面学生做过的内容。这样一来,课前的准备活动不仅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巧妙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收到了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五年级学生的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精力充沛,我把教学活动的安排和他们的年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灵活组织合理安排,使他们有了一个自由学习和创造的环境。比如说,在教学中,让做的大方、规范的同学为大家做示范。在动作分组练习中,让一些组织能力强,动作标准的学生为组长,带领本组学生分组练习,这样的安排,既给了一些同学自我表现的机会,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榜样的激励作用。
3.因材施教、关注差异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这不符合学生实际,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由于社会、家庭和遗传的不同,他们在兴趣、爱好、性格、身体等方面各不相同,对于知识和动作技能的领悟和掌握速度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首先要了解学生,要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要采取不同方法。既要关注优生的发展,更要关心所谓的“学困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快速跑教学中,可采用分组跑、让距跑、让时跑以及结伴跑等,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信;在跳远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性会更加明显,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可以将学生按性别、体能、身体条件等进行分组,由学生自己确定所跳的距离。这样的安排,既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了动作的要领,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条件下都获得了成功。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这个教材的积极性。
总之,要提高学生学生的积极性,要从心理上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具备良好心理品质。做为教师要善于灵活安排教材,通过运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为主、培养能力等方面进行长期的研究,相信会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课堂 心理活动规律 运用 调动 积极性
通过对鸡西市南山小学五年级女生在体育课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积极性的调查,探讨了现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体育课活动积极性不高,总是被动的参与活动,它应引起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因此,做为一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积极性的调动是十分必要的。
从近三年的对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几个指标增长了,但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力量五项均有所下降,面对现代学生体质下降这一严峻的问题,提高全民素质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而学校体育为完成这一任务,更应从小学生的教学工作抓起,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来分析出结果,我认为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应多注重加强对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积极性的调动来培养,它不但能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而且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按以往的方式进行单一的体育项目的学习,这种枯燥的学习不但不能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还会使学生产生“烦”的心理,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正确学习兴趣与注意,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想就在体育课中如何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1.用游戏,激发兴趣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反复进行枯燥的动作练习,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使他们产生不反感的情绪。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通过一些生动的游戏场景来活化教学内容,积极为学生的体育学习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们愿意亲自去感受、去探索,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例如:在一次体育课上,在安排见习生时,我一张嘴就有五名同学站出来,说身体不舒服。而我发现课前,他们还生龙活虎的在课间跑来跑去。由此我想到,一定是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出了问题。于是我经过反思,把本次课中单一的学习内容,采用了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同学们在紧张激烈的气氛,欢呼雀跃的呐喊中,非常积极的参与学习,而在旁边见习的同学看到别人在快乐的学习中,也就毫不介意的参与到其中来了。在愉快的学习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致。我们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生理,心理不同特点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他们正确学习态度,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角度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以生为主、培养能力
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在课堂上下功夫。教会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发现问题、学会合作,把“要我学” 转变为“我要学”。让学生由听、看为主,转为思、练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的方法来学习。所以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根据学生的智能、身体、性格特点和性别差异,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兴趣,才可能有坚持的自觉性。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促进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也体会到自己对教学进度和其他学生的积极影响,从而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准备活动中,我改变了以往的“师带生做”的打法,改为每节体育课指定一人带做准备活动,要求后做的学生不能重复前面学生做过的内容。这样一来,课前的准备活动不仅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巧妙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收到了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五年级学生的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精力充沛,我把教学活动的安排和他们的年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灵活组织合理安排,使他们有了一个自由学习和创造的环境。比如说,在教学中,让做的大方、规范的同学为大家做示范。在动作分组练习中,让一些组织能力强,动作标准的学生为组长,带领本组学生分组练习,这样的安排,既给了一些同学自我表现的机会,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榜样的激励作用。
3.因材施教、关注差异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这不符合学生实际,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由于社会、家庭和遗传的不同,他们在兴趣、爱好、性格、身体等方面各不相同,对于知识和动作技能的领悟和掌握速度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首先要了解学生,要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要采取不同方法。既要关注优生的发展,更要关心所谓的“学困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快速跑教学中,可采用分组跑、让距跑、让时跑以及结伴跑等,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信;在跳远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性会更加明显,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可以将学生按性别、体能、身体条件等进行分组,由学生自己确定所跳的距离。这样的安排,既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了动作的要领,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条件下都获得了成功。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这个教材的积极性。
总之,要提高学生学生的积极性,要从心理上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具备良好心理品质。做为教师要善于灵活安排教材,通过运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为主、培养能力等方面进行长期的研究,相信会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