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唐代的明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72559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代的明器从先秦发端以来,经过秦汉的繁荣和魏晋南北朝的继承发展,唐代时已经颇具规模,而且其制度体系也日趋成形。唐代对陪葬明器的规格和应用等级等都进行了明文规定,而且,唐代明器的种类也是繁多且融入了诸多唐代特有的风格,在明器的发展史上也是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唐代;明器
  明器,又称冥器或盟器,为专事死者的陪葬品,多仿制各種日用器物以及各种家禽、家畜或人俑、建筑模型等,一般用陶、木、石、纸或金属等材质制成,不可实用。明器自古而有之,从新石器时代各种陪葬的陶制生活用品,到青铜时代“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的仿铜陶鼎,从秦王朝的兵马俑到两汉的陶质建筑明器,再到魏晋南北朝独具特色的鸡首壶、青瓷质明器,可以说明器制度在不断的发展成熟,而且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特点。当明器发展到唐朝,在吸收前代诸多优点又发展出自己的些许特色,其制度体系也日趋成形。
  一、明器陪葬规定及其效用
  唐代按官位和身份规定使用明器的等级,其明器制度较先代更加完善、更加制度化。
  唐代对品官的陪葬明器有着很明确的规定,据《唐令拾遗·丧葬令第三十二》诸明器条述:“诸明器,三品以上不得过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四神、驼马及人不得过一尺,余音乐卤簿等不过七寸。三品以上,帐高六尺方五尺,女子等不过三十人,长八寸,园宅方五尺,奴婢等不过二十人,长四寸。五品以上帐高五尺五寸,方四尺五寸,音声仆从二十五人,长七寸五分,园宅方四尺,奴婢等十六人,长三寸。九品以上,帐高五尺方四尺,音声仆从二十人,长七寸,园宅方三尺,奴婢十二人,长二寸。若三品以上优厚料,则有三梁帐,蛟帱帐,妇人洗梳帐,并准此。”而《唐六典》将上述“四神”一句作“当圹、当野、祖明、地轴、诞马、偶人,其高各一尺。”
  从以上规定中可以看出,唐代品官的陪葬明器根据自身官阶身份的不同,其种类和规格都是不同的,总体来说就是按照官阶分“三品以上”、“五品以上”、“九品以上”三等,等级越高准用种类越多、规格越高。而唐代对庶人使用明器也有相关的规定,即就是对工商百姓诸色人吏无官者的规定。虽然没有对皇室丧葬明器的相关规定条,但是这些规定可以看出,唐代对明器使用的具体规定可以说是涉及了各个等级的士庶,比之先代的规定要全面详细。
  不过,虽然规定如此,根据众多唐墓出土明器来看,这些规定所起到的作用也不是很大。如,1971年发掘于陕西醴泉县烟霞乡马寨村西南约半华里处的郑仁泰墓,出土女骑俑36个,高度约为37—40厘米左右(超过十寸),其本人为正二品官员,而规定为三品以上“女子等不过三十人,长八寸。”也就是说其陪葬明器的规格其实大大超过规定,但是依然准葬。而如果将王子公主等算作三品以上,那么从其随葬明器来看就更加不符合规定。如,1971年发掘于西安乾陵东南约三公里处的章怀太子墓,出土明器总数超过600,与规定的三品以上“明器不得过一百事”非常不和,且其出土武士俑、文官俑、镇墓兽等的高度几乎均在100厘米左右,大大超过一尺五寸的规格。所以,唐代虽对陪葬明器的规格、数量等都做了相关规定,但是其实际效用却不是很高,只是有着些许限制。
  二、唐代明器种类
  唐代明器种类、形制繁多,多延续和发展先代而来。《唐六典》载:甄官令“凡丧葬则供其明器之属,(别敕葬者供,余并私备。)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已上四十事。当圹、当野、祖明、地轴、诞马、偶人,其高各一尺;其余音声队与僮仆之属,威仪、服玩,各视生之品秩所有,以瓦、木为之,其长率七寸。”
  由此记载,再加上述各史料的记载来看,其所提及的唐代的明器大致有人俑(包括女子、奴婢、音声仆从等)、四神、驼马、园宅、十二时等等。而唐代的明器并非只有上述这些种类,从出土实物来看其种类繁多、多姿多彩。如,郑仁泰墓,出土有陶驼、陶马、陶猪、陶羊、陶狗、陶牛,而且就连人俑也分各种类别,有男骑乐俑、男骑猎俑、女骑俑、女舞俑等等。所有,由文献综合各种墓葬出土物,可将唐代陶质明器种类大致分为:建筑模型、镇墓神物(包括四神、镇墓兽、武士俑、天王俑等)、人俑(包括男女俑、伎乐俑、僮仆俑、文官俑、胡俑等)、动物俑等等。陶质明器是唐代明器的主流,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四神俑、镇墓俑、动物俑中的马俑。而其建筑模型类明器基本仿先代而来,常见的大致有仓、灶、井、圈、房屋、楼阁、院落等,均为现实生活所涉及之建筑的缩小仿制,此处不予详述。
  三、唐代明器特色
  唐代明器在前代基础上发展出了诸多自己的特色,而其中最能体现唐风的当属“唐三彩”和“胡风明器”了。
  1、三彩明器与彩绘明器
  唐代陶质明器为主流,而其中出土最多的则为三彩明器,即“唐三彩”,是唐代明器的一大特色。其出土物种类繁多,有器物类和俑像类之分。器物类有水器、酒器、饮食器、文具以及建筑模型等,主要器形有碗、盘、碟、罐、杯、壶、釜、甑、扣盒、灯台、榻、枕、钱柜以及亭、屋、假山等模型等等。俑像类,人物主要有妇女、文官、武士、伎乐、牵马俑、胡俑、天王俑等,动物有鸟、狮、骆驼、马、牛等等。
  唐代三彩明器虽然出土众多,但其实它始于初唐后期,盛行于盛唐,其后渐被彩绘俑所代替,中唐以后逐渐消失,前后流行不过大约百年左右。不过,彩绘俑并不是中唐以后才出现的,其实从初唐开始就已发现于各种墓中,而其数量也颇具规模,只不过其光彩总被唐三彩所掩盖。这种彩绘俑的造型与三彩俑基本相同,却也有很多优点,只不过基于当时人们的厚葬观念,三彩俑用得比较普遍,再加上今人将三彩俑的地位提得很高,所以彩绘俑往往被忽视。然而,在各个时期的唐墓中至始至终都一直都存在的其实是彩绘俑,而且彩绘俑相比三彩俑在装饰上和成本上都颇具优势,因此也比三彩俑的分布地域广泛,不仅在两京和华北地区有出土,而且在长江流域、辽东半岛乃至新疆地区的墓葬中都多有发现。
  总之,唐代明器的一大特色就是三彩明器与彩绘明器都大量发现,并且依其发展态势可以助于唐墓断代。
  2、胡风
  唐代明器还有一个很大特色,那就是胡风俑像非常盛行。我们都知道,唐时商业开放,时常有周边民族国家的商旅来往于各地,国内民众也多尚胡风,胡服、胡帽、胡旋舞等都相当流行,这些特色也就自然而然影响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丧葬上。前面提到过,唐墓里有大量出土的胡俑,这便是胡风特色最重要的体现。而且,胡风不仅体现在人俑上,同时体现在动物俑上。唐代动物俑最普遍的是马,其次便是骆驼,骆驼一般是于干旱沙漠地区最好的运输工具,唐时内陆本不需要,只有西域商人才会用得着,而且明器中多为产于中亚的双峰驼俑像,所以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胡风的体现。现在非常著名的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的唐骑驼乐舞三彩俑,其骆驼即为中亚双峰驼,且驼背上有汉人、胡人,中间一胡人舞蹈,周围四人演奏胡乐,是唐三彩代表作,同时非常形象地体现了唐代明器的尚胡之风。
  总而言之,唐代的明器在整个中国明器的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不仅承接了汉至南北朝的诸多遗风,同时又发展出了自己的独有特色,对后世的明器发展起了表率作用,其不断完善的明器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唐]李林甫.唐六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2.
  [2][宋]王溥.唐会要[M].京都:中文出版社,1978.
  [3][日]仁井田.唐令拾遗[M].长春:长春出版社,1989.
  [4]郑德坤.中国明器[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5]陕西省博物馆、礼泉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唐郑仁泰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2(07).
  [6]陕西省博物馆、亁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2(07).
  [7]程义.《唐令丧葬令》诸明器条复原的再探讨[J].中原文物.2012(05).
  [8]胡听汀.唐墓出土三彩陶器研究[D].复旦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要】: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有着不同的方式,安全要求高,危险性较大,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高,这是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显著特点。为应对这些危险因素,确保作业安全,应该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方法: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培训,佩戴安全防护工具,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严格按要求开展各项操作。  【关键词】: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管理培训;安全防护工具  0.引言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中,采取有效
期刊
【摘要】:在古希腊神话中,有着很多的残杀子嗣故事,它作为原型隐藏在后世的各类文本中。古希腊神话中的残杀子嗣故事有四种类型:捍卫权力型、忠君护主型、复仇抗争型和失手无知型。对古希腊神话中残杀子嗣故事的解析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其内涵的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类和社会。  【关键词】:古希腊神话;残杀子嗣;故事  古希腊神话故事是欧洲文学的最早源头,它所描述的残杀子嗣故事也成为
期刊
【摘要】:基层工会女工的工作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工作性质,因为其属于基层,又时女性为主,所以尤其自身的工作特色,基层工会女工在基层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更好的抓住基层工会女工的工作特色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就以基层工女工为主要的着力点,介绍了基层工会女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基层工会女工的工作特色,阐述具体的工作方式,以更好的促进基层工会女工在工作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
期刊
【摘要】:《金色笔记》是莱辛杰出的代表作。它描述的是主人公安娜如何从分裂的精神世界中解放出来并最终找到了完整的人格。安娜的精神世界与荣格的原型理论有着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原型理论的主要方面:人格面具、阴影和阿妮姆斯细致分析了安娜从分裂到完整的精神过程,揭示了小说的主题。通过本文,读者将会对小说有更加清晰与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荣格;原型理论;分裂;整合  一、引言  《金色笔记》是当代英国作
期刊
【摘要】:社会传播中的媒介形式更替是历史常态,“媒介融合”可以作为一种行动话语,但决不能以话语虚化实际,从而构成对媒体融合前问题的遮蔽和不以为然;纸质媒体属于印刷媒介这一第二代传播介质的代表,其在“媒介融合”过程所受的影响最为明显,这一点同样能够在纸媒的时评作品中寻得端倪;纸媒时评的形态沉浮反映着一个时代和大众的表达欲求,从时评作品的形态分析中,我们能够更好地解读这个时代。  【关键词】:媒介融合
期刊
党建工作长期以来从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视生产组织,轻视党建工作,认为党建工作对生产组织没有实际意义。一方面是党建重视过度,凡是上面下来文件都要学习,凡是上面开过的会都要开研究一番,都要给党员学习贯彻一通,这种本本主义,在我党的建设过程中就一直存在。这是不实事求是的作风,是一种理论与实际脱离的做法,在国企的党建工作尤其如此。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式不断变化,对国企党建工作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材料物理化学的前景,并且对它在民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关系进行了相关探讨,简单介绍了材料物理化学的人才需求,在当今高科技领域中材料物理化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发展先导和基础铺垫,它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及经济水平,是重要因素,同时它也是航空安全检测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有着检测、研究、修复和制备等多方面的用途。  【关键词】:材料物理化学;民航;前景及应用  一、材料物理化
期刊
【摘要】:在陕西省渭北高原的旬邑县有一种深受群众欢迎的民间乐器,号称“中国的金色小号”,其音色粗犷浑厚、高亢激越,在当地年长者中有不少拥趸。新时代下,如何使旬邑唢呐得以保护传承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现状;保护传承  唢呐艺术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
期刊
【摘要】:高校学术管理制度是学术管理工作的依据,规范着各种学术活动和促进学术资源的合理利用,但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学术管理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影响着高校的学术管理工作,也给高校、教师以及学生带来诸多的麻烦。因此,本文通过对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来改进高校学术管理制度。  【关键词】:我国高校;学术管理制度;问题;对策  一、我国高校学术管理制度现存问题  (一)、学术管理制度忽视学术民主 
期刊
【摘要】: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公元618—907年),自此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代是封建文化和艺术繁荣的鼎盛时代,经济的繁荣,政治的高速发展同使中国乐舞艺术在这个时代发展到高峰。  唐代乐舞样式的全面性、分类的广阔性是其他朝代所不能企及的。其中以娱人娱神的宗教祭祀乐舞是唐代乐舞的一个总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唐代乐舞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对中国舞蹈的发展与进步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