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的秘诀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een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带了几个学生,教他们画画。一天,一位保险业的高层把他11岁的儿子送到了我这里。
  高层父亲说他儿子“在艺术上很有天分”。他打开儿子的画册,将里面的水果和石膏像素描指给我看。
  我好奇地问:“孩子学了多久的绘画?”他说:“没有学过。”
  我知道他在说谎。那些画虽然手法幼稚,但看得出系统学习的痕迹。
  我不能肯定这孩子是否有艺术天分,于是安排他与几位同学一起上课。
  第一课,我要孩子们想象自己是几万年前的原始人,在黑暗的洞穴里留下脑海中的想法,让其他人明白他们想要表达的意念。
  第二课,我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我们的祖先要在盛水的器皿上绘图,塑像诞生的意义是什么。
  第三课,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什么是艺术,然后让他们思考技术、艺术和美术的区别,要他们用各种方法表达喜怒哀乐的感受。
  在其他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并积极参与讨论时,这位“在艺术上很有天分”的男孩儿却始终表现得兴味索然,只是一味追问何时能教他们画画。
  最后一课,他不耐烦地把画册摊到我面前,质问我为什么不教他绘画的秘诀。我对他说,如果他愿意说真话,我就把秘诀单独“传授”给他。
  这时我才知道,他已在画院学习了两年,但老师却只让他画石头,他觉得很闷。他父亲知道我儿子曾经在绘画比赛中得奖,希望我可以教他一些技巧,好让他在3个月后的绘画比赛中一举夺魁。为了让我觉得他是艺术天才,父亲谎称儿子从未正式学过画。
  我笑着问他:“得奖为什么那么重要?”他回答:“爸爸说,得奖可以出名,这是全家人希望的。”
  既然他说了实话,我也要信守诺言。我打开他的画册,指着其中一幅橙子的素描,问他有没有发现问题,他答没有。我把3个水杯放在桌上,两个放在后面,一个放在前面,问道:“你能看清前面水杯的花纹吗?”
  “能。”他答。“好!”我说,“现在继续看这个杯子,眼睛不要离开,告诉我,其他两个杯子的花纹能看清吗?”
  “看不清!”他回答。
  “现在你明白有什么问题了吗?”我指着他那3个远近不同、但大小和清晰度都一模一样的橙子。
  “我先盯着第一个橙,画完了,再看第二个,然后是第三个,所以它们都一样!人人都是这样画的,不是吗?”
  我强忍笑容,指着另一幅素描中他画的一只手,要他仔细看看自己的手。我不解,为什么他画的手会由一圈铅笔线包围着。
  他觉得莫名其妙:“我是用铅笔画的,当然有铅笔的线痕。”
  我把背景涂黑,手的线条被遮盖了,可那只手更突出了。
  这时,他拿起画册冲出去,对等候在外的父亲大叫:“画院是骗人的!他们没有教我画画的秘诀!”
  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当年大学教授的一句话:“每个孩子都喜欢涂鸦,但长大后,只有不到1/100的人真正懂得绘画。”
  
  (黑马摘自《37°女人·优格》)
其他文献
即使是看似很平常的小事也能成为我们人生中珍贵的一课,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几年前,我和一个朋友聚餐,当我们走进餐厅,入座准备点餐的时候,负责请客的朋友掏出了他的钱包,只见他从中取出一百卢比作为小费交给了侍者,而侍者则面带微笑地把钱收入囊中。目睹这一幕的我很惊讶——并不是小费的数额让我吃惊,而是朋友给小费的时机与其他人不同。生平第一次,我看见别人在点餐前给侍者小费。而那一餐的体验也是非同一般的
期刊
在非洲草原上,我们奔跑起来,像波涛汹涌的潮水,整个大地也会在我们脚下颤抖着。一群鬣狗站在高坡上,伸长着脖子,一动不动地望着漫无边际的野牛群,而在另一侧,是三五成群的狮子,他们不时地对望着。  我仰起头,嗅嗅周围飘来的气味,从鼻孔里喷出两股浓浓的热气,埋下头,伸出舌头,反转着向回一收,一束嫩草就被卷成雪茄状,被嚼得碎碎的,长长的唾液,顺着草叶在风中摇晃着,就像嘴边轻咬着一根长长的吸管。  前方的野牛
期刊
每天早晨4点,我会准时起床,读书或码字;6点,去聪聪的房间开灯。这样的动作,一年有二百多次,我的手指从不需要摸索,总能准确无误地摁到开关。  我注视着床上酣睡的少年,儿童脸蛋那种圆嘟嘟的可爱与细腻什么时候不见了呢?眼前的这张脸,额头上有几粒芝麻大的痘痘,脸颊仍然饱满,但棱角已显现。他穿43码鞋的大脚丫从被子里露出来,显然,身高1米78的少年裹在这条被子里有些勉强。一想到床上这个如长颈鹿般的少年是我
期刊
一    鸵鸟是陈松的外号,这是全年级都知道的。  可不是吗,他终日穿着灰色的衬衫,脸上的表情好像离线的QQ头像一样灰暗,走路低着头。这哪像他名字中的松啊,分明是一只鸵鸟,褐色的沉默的鸵鸟。  大家喊他鸵鸟,他也不生气,嘴角撇撇,带着一种不屑一顾的骄傲。他坐最后一排,没有人愿意和他同桌,除了一个不太走运的家伙。你猜对了,我就是那个家伙。我个子高,且没有带眼镜,被班主任安插到最后一排,成为鸵鸟先生的
期刊
孙君飞,汉族,“70”后,当过农民、中学语文教师、县教体局秘书。少年写诗,后尝试多种体裁,自2004年至今发表散文、杂文,小说、童话等一百多万字。    你从什么时候对文学产生兴趣的?是受到哪个人(或哪件事)的影响?  那是在我在乡下上初中时就开始了。不过,没有哪一个人对我有这方面的影响,我感兴趣的是文字本身,文字在那个时候开始唤醒我——这就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最重大的事件。  第一篇文章是什么时候发
期刊
父亲说,雨不随便下,雨知道什么时候该来。  当田野里滚起麦浪,灼热的干风将麦穗烤出喷香的金黄色,父亲便带领一家人挥镰割麦。一两天后,大地便露出整齐的麦茬儿。打麦场上,脱粒机像个史前怪兽,轰轰大吼,麦粒掏出来,麦秆堆起来,晒麦子,整好地,种玉米,这雨也便刷刷地下起来。  几场雨过后,玉米苗儿就出来了,我们的麦芒假期也结束了。重新背起书包,肩膀好像更有力了,似乎几天就成了小大人。  雨有时候很温顺,但
期刊
在第六十七届威尼断电影节上,评委会将“金狮奖”颁给了女导演索菲亚·科波拉那一刻,索菲亚的眼中泪光闪闪。索菲亚是名门之后,父亲是执导《教父》三部曲的大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弗朗西斯一直有一个梦想,想把自己的女儿打造成为好莱坞大明星。在拍摄《教父》时,索菲亚刚刚出生,弗朗西斯就为女儿安排了一个角色——电影结尾时的那个接受洗礼的婴儿。  索菲亚虽然生长在电影之家,但耳濡目染并没有给她带来好演技。索菲亚十
期刊
先说两个历史小故事。  一个是春秋末年儒家门徒曾参的故事。曾参有一次去外地出差,他母亲在家中独居织布。恰好另外有一个叫曾参的家伙杀了人被抓了起来。一个邻居赶紧跑过来跟曾参母亲说:你儿子杀人了。曾母回答说:我儿子一向最老实,不会干这事的。结果后来又跑来好几个人,每个人都说曾参杀人了。曾母听得心慌,扔下织布机跑了。  另外一个故事是关于罗马皇帝尼禄。这位暴君在执政期间遭遇了一场大火,几乎把整个罗马城都
期刊
夏鼎与简安娜夫妇接到了女儿夏秀兰从美国打来的越洋电话,说她要学习雷锋,叫他们寄有关雷锋的资料给她。女儿说了半天,要申请进哈佛须有什么社会活动呀、领导才能呀等等,他们越听越糊涂,只能先答应下来。  简安娜决定亲自飞往美国,弄明究竟。有关雷锋的材料也带了一大包。  到了美国后,听女儿一说她才恍然大悟。原来秀兰再过一年多就要高中毕业了,学习成绩虽名列前茅,别的简直是一片空白。尤其是对人的亲和力、爱心、领
期刊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会引起媒体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会出现一个短暂的议论热潮,有人甚至把这称为一种文化现象。高考作文题成为舆论中心,其实有其必然的原因。一方面,高考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公众自然关注高考。而在考试期间,对于其他学科试题,公众并无了解和议论的可能性,于是只剩下语文,就是在语文中,也只剩下作文了。另一方面,高考作文的议论是“零起点”、多层次。从专家学者到贩夫走卒,任何人都能够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