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人有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曹文轩先生也说:“朗读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由此可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还发挥着不可低估之作用。朗读则是用清晰洪亮的声音,结合多种语言手段传情达意。学生通过朗读能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增强自己的艺术鉴赏力,通过朗读也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树立自信,开发潜力,增强学习记忆。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89-01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这句话中也不难发现朗读的重要性。初中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展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有效指导他们,让他们在朗读中开发潜力,提高朗读效率。本文将围绕朗读教学展开,以下几点是笔者的教学见解:
一、朗读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章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也能从各方面表现出人类的创造精神与审美过程,通过“语言的中介”将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广阔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从中收获生活的乐趣,陶冶情操。语文教师要结合文学的审美特性,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把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形象渗入到学生的心里,让他们在一种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下逐渐感受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例如,在学习《春》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粗读课文,理清文章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春天的五个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在朗读前四幅图的时候可以用轻柔、舒缓的语气,这样利于学生读出对春的喜爱之情;在朗读第五幅图的时候,需要加重语气,将春给人以希望和力量的气魄读出来。通过这样的朗读能感觉到江南春天的温柔,同时还能感受到一种催人奋发向上的力量。在反复诵读中欣赏、品味这篇优美的散文,学生既能记住文章中的一些美妙词句,又能体会并且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着的感情。
二、注意方言对朗读的影响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方言对朗读带来的影响。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练习标准普通话,要时刻纠正一些学生的不良发音,要求他们在朗读中达到吐字清晰、朗读流畅。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朗读水平必定会有质的飞跃。
例如,在朗读《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时一定要把握好生字词,要掌握清楚每一个字词的发音、读音,在保证学生正确读音的情况下,还要富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表达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与思考。所以,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速度与语调,一定不能使用欢快激昂的语调来朗读这篇文章,掌握好文章的基调,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朗读效果,而且还利于品味到作者所要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三、加强语感训练,狠抓文言文、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文言文与口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文言文知识时,一定要重视朗读与背诵的训练。特别是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正处于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让他们学会断句、掌握背诵的技巧,为以后学文言文奠定好基础。例如,在教学《童趣》与《论语十则》等文言文时,结合文章的不同要求,指导学生朗读时安排如下几个环节:首先,要读准字音与句读——读出轻重与语气——要将文言文的味道朗读出来——最后是分角色读出人物的情感与态度——研究性阅读。并且还要在读中发现问题。反复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理解、质疑、探究、升华。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发挥自己应尽的作用,及时指导,或者及时评点、示范、领读等。在检查学生背诵这一环节时,为每个学生建立背诵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教师“过关”。待学期结束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学生需要到老师处单独背诵完,而且还要达到规定的分数。另外,在课堂上采取“激将法”,比比哪位学生的记忆力最好,背诵的速度又快又准确,对表现好的,教师要及时表扬并给予高分。有些学生为了能拿到高分,提前预习课文并且开始背诵。待教师刚讲完课文,他们却能滚瓜烂熟地将整篇文章背诵下来。这时候,全班同学常常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语文教师再借此启发、激励其他的学生。
此外,诗歌教学更需花较多的时间,通过范读、学生反复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去领会诗歌巧妙的艺术构思,去感受强烈的感情色彩以及优美的意境等,从本质上理解诗歌的内在思想涵义。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提高课外朗读能力
朗读教学不要局限在课堂内,要将朗读的范围延伸到课外,因为良好的课外朗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挥着积极作用。比如,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内涵丰富、又深受他们欢迎的书籍。比如《繁星·春水》、《简·爱》、《一千零一夜》以及《鲁滨孙漂流记》等,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而且还要加强对语句停顿、声调强弱等方面进行指导,促使学生慢慢掌握朗读技巧,在朗读中达到声情并茂,将语言文字的魅力挖掘出来,慢慢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另外,教师也要注意课堂点评的重要性,要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朗读效果及时做出评价。在评价时,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不断丰富点评的方式,比如根据学生的朗读表现亲自进行点评,或者采用小组点评以及学生互评的方式等,对那些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朗读方法。通过科学化的评价,提高学生的朗读信心,将学生的课外朗读潜能挖掘出来,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通过朗读,学生既能“品味”“体验”文章的中心含义、色彩,又能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使用好朗读这一教学手段,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的同时,还能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愉快,为深入探究知识营造良好的课堂艺术氛围。
参考文献:
[1]徐永梅.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新课程:下,2012(04).
[2]高秀民.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缺失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5:174+188.
[3]王彦、王枬. 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 第4期.
[4]郑红艳.语文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2012(5):119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89-01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这句话中也不难发现朗读的重要性。初中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展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有效指导他们,让他们在朗读中开发潜力,提高朗读效率。本文将围绕朗读教学展开,以下几点是笔者的教学见解:
一、朗读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章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也能从各方面表现出人类的创造精神与审美过程,通过“语言的中介”将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广阔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从中收获生活的乐趣,陶冶情操。语文教师要结合文学的审美特性,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把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形象渗入到学生的心里,让他们在一种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下逐渐感受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例如,在学习《春》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粗读课文,理清文章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春天的五个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在朗读前四幅图的时候可以用轻柔、舒缓的语气,这样利于学生读出对春的喜爱之情;在朗读第五幅图的时候,需要加重语气,将春给人以希望和力量的气魄读出来。通过这样的朗读能感觉到江南春天的温柔,同时还能感受到一种催人奋发向上的力量。在反复诵读中欣赏、品味这篇优美的散文,学生既能记住文章中的一些美妙词句,又能体会并且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着的感情。
二、注意方言对朗读的影响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方言对朗读带来的影响。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练习标准普通话,要时刻纠正一些学生的不良发音,要求他们在朗读中达到吐字清晰、朗读流畅。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朗读水平必定会有质的飞跃。
例如,在朗读《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时一定要把握好生字词,要掌握清楚每一个字词的发音、读音,在保证学生正确读音的情况下,还要富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表达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与思考。所以,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速度与语调,一定不能使用欢快激昂的语调来朗读这篇文章,掌握好文章的基调,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朗读效果,而且还利于品味到作者所要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三、加强语感训练,狠抓文言文、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文言文与口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文言文知识时,一定要重视朗读与背诵的训练。特别是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正处于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让他们学会断句、掌握背诵的技巧,为以后学文言文奠定好基础。例如,在教学《童趣》与《论语十则》等文言文时,结合文章的不同要求,指导学生朗读时安排如下几个环节:首先,要读准字音与句读——读出轻重与语气——要将文言文的味道朗读出来——最后是分角色读出人物的情感与态度——研究性阅读。并且还要在读中发现问题。反复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理解、质疑、探究、升华。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发挥自己应尽的作用,及时指导,或者及时评点、示范、领读等。在检查学生背诵这一环节时,为每个学生建立背诵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教师“过关”。待学期结束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学生需要到老师处单独背诵完,而且还要达到规定的分数。另外,在课堂上采取“激将法”,比比哪位学生的记忆力最好,背诵的速度又快又准确,对表现好的,教师要及时表扬并给予高分。有些学生为了能拿到高分,提前预习课文并且开始背诵。待教师刚讲完课文,他们却能滚瓜烂熟地将整篇文章背诵下来。这时候,全班同学常常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语文教师再借此启发、激励其他的学生。
此外,诗歌教学更需花较多的时间,通过范读、学生反复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去领会诗歌巧妙的艺术构思,去感受强烈的感情色彩以及优美的意境等,从本质上理解诗歌的内在思想涵义。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提高课外朗读能力
朗读教学不要局限在课堂内,要将朗读的范围延伸到课外,因为良好的课外朗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挥着积极作用。比如,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内涵丰富、又深受他们欢迎的书籍。比如《繁星·春水》、《简·爱》、《一千零一夜》以及《鲁滨孙漂流记》等,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而且还要加强对语句停顿、声调强弱等方面进行指导,促使学生慢慢掌握朗读技巧,在朗读中达到声情并茂,将语言文字的魅力挖掘出来,慢慢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另外,教师也要注意课堂点评的重要性,要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朗读效果及时做出评价。在评价时,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不断丰富点评的方式,比如根据学生的朗读表现亲自进行点评,或者采用小组点评以及学生互评的方式等,对那些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朗读方法。通过科学化的评价,提高学生的朗读信心,将学生的课外朗读潜能挖掘出来,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通过朗读,学生既能“品味”“体验”文章的中心含义、色彩,又能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使用好朗读这一教学手段,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的同时,还能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愉快,为深入探究知识营造良好的课堂艺术氛围。
参考文献:
[1]徐永梅.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新课程:下,2012(04).
[2]高秀民.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缺失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5:174+188.
[3]王彦、王枬. 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 第4期.
[4]郑红艳.语文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2012(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