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鲜半岛)一遇和平机会闪现,人们反而会提心吊胆起来,担心动荡与冲突再次降临。”这是笔者在上个月专栏中的一句评论,也是对这么多年来朝鲜半岛局势和变化所总结的规律之一。不幸言中,在朝美签署“2·29共识”后两周,即上期杂志发行当日,朝鲜就发布了将于本月发射卫星的消息。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从欧债危机到叙利亚局势,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惟一可确定的事就是不确定。于是,有人说,朝鲜行为模式的惟一可预测性就是它的不可预测性。从表面上看,朝鲜一方面与美国修好,一方面执意发射卫星,前后确有矛盾之处。不过,结合朝鲜内政外交形势进行反向推导,还是能找到其行动和意图的可预测性。
一是朝鲜“新主”正式走到台前执掌国政,需要标志性的事件烘托。这是朝鲜政治生活的显著特征,也是东亚国家普遍认可的传统理念。4月11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的最重要议题,就是推举金正恩为朝鲜新一代国家领导人。以何弘扬国威?以何提振士气?打经济牌,不啻是勉为其难;打军事牌,会打乱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战略部署;算来算去,只能打打较为安全的科技牌。这就是朝鲜一反前两次“射星”的做法,此次做足了舆论铺垫的玄机之所在。不过,在美日韩等看来,朝鲜还是打的老一套“边缘牌”、“核导牌”。
二是朝鲜要获得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资源,离不开美国的安全承诺。2月29日,朝美分别就第三次朝美高级别会晤发表声明。实质上,比起美国对朝鲜的粮食援助,朝鲜更看重美方所作出的“对朝鲜无敌意”的表态和改善朝美双边关系的承诺。但是,朝鲜承诺“三停一返”(即暂停核试验、暂停远程导弹试射和暂停宁边铀浓缩活动,并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暂停铀浓缩活动进行监督)之后,随即宣布“射星”,又很难摆脱外界所猜测的“搅局”嫌疑。不过,从朝鲜一反常态,早早公布发射计划、主动邀请外界观摩发射、一再声明“和平利用”等极力显示“透明度”的种种举动来看,其对于“射星”引发的后果,特别是对朝美关系走向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有担忧的。
很多人认为,朝鲜“射星”不过是2009年事件的翻版,即便朝鲜在“射星”之后再次进行核试,再即便此事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各方博弈也会顺着曾经的轨道进行,最终实现“软着陆”。但笔者却认为,此次“射星”带来的显性危机、潜在危机和强烈余波将大大超过前几次事件。
原因之一是美日韩对此次朝鲜宣布“射星”的“过激反应”。在行动上,日本和韩国布下拦截阵势,美国则向西太平洋部署了美军最先进的雷达系统和反导驱逐舰。对付朝鲜一颗小小的卫星,上述举动颇有“大炮打蚊子”之势。何以大动干戈?无他,只因这颗卫星正好击中了美国的下怀,成为美国拉紧与其亚太盟国关系、巩固在东北亚“老大”地位的绝好时机。再者,美日韩和朝鲜之间可能擦枪走火的领域从常规武器上升到导弹与反导系统层级,也将给本地区各国的安全政策以及尚在成型之中的地区安全架构带来极大影响。从趋势上看,美国很有可能在亚太“移植”其在欧洲部署的防卫模式,与日澳等联手,打造出更强、更灵活的导弹防御系统。
原因之二是美日对东北亚以及朝核问题的政策指向。“射星”宣布以来,美日韩对中国的微辞声调骤增,美总统奥巴马在核安全峰会上指责中国对朝鲜“管束不力”,日本防卫研究所的一名教授则称“‘射星’背后有中国支持”,韩国也拿“脱北者”说事。随着朝鲜卫星发射日期的临近,美日韩“要求”中国说服朝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美日指责“中国庇护朝鲜”的论调由来已久,但以往多以幕后“说事儿”或旁敲侧击居多,像这样矛头公开直指中国实属少见。在这里,还要考虑两个重要的背景:一是中国地位的上升,经济总量“居二望一”,中国的一举一动更加牵动各方;二是美近年来重返亚太的部署。因此,美日是要解决“朝核问题”,还是要借“朝鲜牌”打“中国牌”?着实存疑。
原因之三是各方在解决朝核问题上的思路渐行渐远。各方在此次射星问题上的角力,其实不光是实力之争、政策之争,更是理念之争。朝核问题的核心在于安全,但是维护本地区安全与和平共识似乎正日渐式微。东北亚是当今世界上“冷战”犹存的地区,有关各方之间极度缺乏互信。虽然曾有一度在六方会谈框架内各方好不容易积累了一些共识,却抵挡不住热点难点以及突发事件的连年侵蚀,霸权主义、冷战思维的危害性更是趁势上扬。从长远讲,这正是东北亚未来面临的最棘手课题。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从欧债危机到叙利亚局势,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惟一可确定的事就是不确定。于是,有人说,朝鲜行为模式的惟一可预测性就是它的不可预测性。从表面上看,朝鲜一方面与美国修好,一方面执意发射卫星,前后确有矛盾之处。不过,结合朝鲜内政外交形势进行反向推导,还是能找到其行动和意图的可预测性。
一是朝鲜“新主”正式走到台前执掌国政,需要标志性的事件烘托。这是朝鲜政治生活的显著特征,也是东亚国家普遍认可的传统理念。4月11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的最重要议题,就是推举金正恩为朝鲜新一代国家领导人。以何弘扬国威?以何提振士气?打经济牌,不啻是勉为其难;打军事牌,会打乱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战略部署;算来算去,只能打打较为安全的科技牌。这就是朝鲜一反前两次“射星”的做法,此次做足了舆论铺垫的玄机之所在。不过,在美日韩等看来,朝鲜还是打的老一套“边缘牌”、“核导牌”。
二是朝鲜要获得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资源,离不开美国的安全承诺。2月29日,朝美分别就第三次朝美高级别会晤发表声明。实质上,比起美国对朝鲜的粮食援助,朝鲜更看重美方所作出的“对朝鲜无敌意”的表态和改善朝美双边关系的承诺。但是,朝鲜承诺“三停一返”(即暂停核试验、暂停远程导弹试射和暂停宁边铀浓缩活动,并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暂停铀浓缩活动进行监督)之后,随即宣布“射星”,又很难摆脱外界所猜测的“搅局”嫌疑。不过,从朝鲜一反常态,早早公布发射计划、主动邀请外界观摩发射、一再声明“和平利用”等极力显示“透明度”的种种举动来看,其对于“射星”引发的后果,特别是对朝美关系走向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有担忧的。
很多人认为,朝鲜“射星”不过是2009年事件的翻版,即便朝鲜在“射星”之后再次进行核试,再即便此事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各方博弈也会顺着曾经的轨道进行,最终实现“软着陆”。但笔者却认为,此次“射星”带来的显性危机、潜在危机和强烈余波将大大超过前几次事件。
原因之一是美日韩对此次朝鲜宣布“射星”的“过激反应”。在行动上,日本和韩国布下拦截阵势,美国则向西太平洋部署了美军最先进的雷达系统和反导驱逐舰。对付朝鲜一颗小小的卫星,上述举动颇有“大炮打蚊子”之势。何以大动干戈?无他,只因这颗卫星正好击中了美国的下怀,成为美国拉紧与其亚太盟国关系、巩固在东北亚“老大”地位的绝好时机。再者,美日韩和朝鲜之间可能擦枪走火的领域从常规武器上升到导弹与反导系统层级,也将给本地区各国的安全政策以及尚在成型之中的地区安全架构带来极大影响。从趋势上看,美国很有可能在亚太“移植”其在欧洲部署的防卫模式,与日澳等联手,打造出更强、更灵活的导弹防御系统。
原因之二是美日对东北亚以及朝核问题的政策指向。“射星”宣布以来,美日韩对中国的微辞声调骤增,美总统奥巴马在核安全峰会上指责中国对朝鲜“管束不力”,日本防卫研究所的一名教授则称“‘射星’背后有中国支持”,韩国也拿“脱北者”说事。随着朝鲜卫星发射日期的临近,美日韩“要求”中国说服朝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美日指责“中国庇护朝鲜”的论调由来已久,但以往多以幕后“说事儿”或旁敲侧击居多,像这样矛头公开直指中国实属少见。在这里,还要考虑两个重要的背景:一是中国地位的上升,经济总量“居二望一”,中国的一举一动更加牵动各方;二是美近年来重返亚太的部署。因此,美日是要解决“朝核问题”,还是要借“朝鲜牌”打“中国牌”?着实存疑。
原因之三是各方在解决朝核问题上的思路渐行渐远。各方在此次射星问题上的角力,其实不光是实力之争、政策之争,更是理念之争。朝核问题的核心在于安全,但是维护本地区安全与和平共识似乎正日渐式微。东北亚是当今世界上“冷战”犹存的地区,有关各方之间极度缺乏互信。虽然曾有一度在六方会谈框架内各方好不容易积累了一些共识,却抵挡不住热点难点以及突发事件的连年侵蚀,霸权主义、冷战思维的危害性更是趁势上扬。从长远讲,这正是东北亚未来面临的最棘手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