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这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即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呢?笔者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探索。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界定
《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定义为:提出问题,结合课堂内外阅读讨论分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观察到的内容;能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会搜集资料,学会合作,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活动总结;初步了解查阅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说简单点,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核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吸取知识,明白道理。活动的展开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把学习知识和体验生活有机结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
三、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渠道与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为了让小学生乐于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教师应该多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依据教材,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应树立大语文观的思想,把整个宇宙作为学生的教科书,特别重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它所涉及的不仅是文本内容,更强调非文本内容的习得与感悟,自然风光、风土习俗、新闻热点等均可以作为活动内容。
形式的选择应依据活动的内容,尊重学生的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趣味性,体现实践性。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课本剧。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深得学生喜欢,也适合学生表演。这类文章,我们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如学习了《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我让学生先把课文改写成剧本,然后小组分工合作表演,学生有的当导演,有的当演员,有的准备道具,真是寓学于乐。
2.故事会。故事永远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它能让学生讲名人故事,懂得做人的道理;让学生讲智慧故事,做有智慧的人;让学生讲历史故事,明白民族的发展。如学习了《三顾茅庐》一文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读三国演义、讲三国故事、评故事大王”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内容,拓宽了视野。
3.辩论会。辩论是一种锻炼口才的好形式。学生往往能在激烈的思考辩论中飞扬个性;在唇枪舌剑中锤炼语言;在不断辩驳中明白事理。例如,学习《神奇的克隆》一课时,我让学生就“克隆的优缺点”这个问题展开辩论,正反双方经过一番争辩,认为克隆是科技进步的体现,对其充分用能造福人类。
4.“四小活动”,即小导游、小考察活动、小记者、小设计。在高年级的实践活动中,可鼓励学生当小导游,介绍家乡巨变;可让学生当小记者,学习采访;可指导学生当小设计师,设计小报;可组织学生作小调查,调查周围环境……例如,结合五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新闻活动,让学生观察社会、留意校园,提出热点问题,进行采访,组织讨论,写出采访稿,学生乐此不疲,收益颇丰。
(二)走出教材,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常见的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兴趣小组,有读书小组、文学社、诗社,等等。小组成员在教师的辅导下,有计划地定期开展活动。例如,利用节假日,到附近某个单位采访,拜访老干部、老工人;还可以把平时认为较好的习作修改誊清,汇集成“优秀作文选”,自题书名;办报小组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办墙报、黑板报、手抄报,内容可以有一句话新闻、光荣榜、知识窗、新书介绍、优秀作文、校园新风等;语文专刊还可开辟作家介绍、古诗欣赏、字谜、格言集锦、习作选登、文章病院等栏目。
除了兴趣小组外,课外阅读也应该常抓不懈。小学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已经形成,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可阅读四大古典名著、《上下五千年》、《希腊神话》等书籍。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可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通过具体的检查、讲评,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创造良好的开端,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做法是:一是每天读一篇佳作;二是每周写两篇读书笔记,可以摘抄优美词句,也可以写心得体会等;三是展示课外读书笔记,互相学习等。
总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视实践,重视积累。只有扎根生活,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侯艳星)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界定
《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定义为:提出问题,结合课堂内外阅读讨论分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观察到的内容;能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会搜集资料,学会合作,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活动总结;初步了解查阅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说简单点,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核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吸取知识,明白道理。活动的展开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把学习知识和体验生活有机结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
三、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渠道与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为了让小学生乐于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教师应该多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依据教材,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应树立大语文观的思想,把整个宇宙作为学生的教科书,特别重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它所涉及的不仅是文本内容,更强调非文本内容的习得与感悟,自然风光、风土习俗、新闻热点等均可以作为活动内容。
形式的选择应依据活动的内容,尊重学生的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趣味性,体现实践性。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课本剧。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深得学生喜欢,也适合学生表演。这类文章,我们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如学习了《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我让学生先把课文改写成剧本,然后小组分工合作表演,学生有的当导演,有的当演员,有的准备道具,真是寓学于乐。
2.故事会。故事永远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它能让学生讲名人故事,懂得做人的道理;让学生讲智慧故事,做有智慧的人;让学生讲历史故事,明白民族的发展。如学习了《三顾茅庐》一文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读三国演义、讲三国故事、评故事大王”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内容,拓宽了视野。
3.辩论会。辩论是一种锻炼口才的好形式。学生往往能在激烈的思考辩论中飞扬个性;在唇枪舌剑中锤炼语言;在不断辩驳中明白事理。例如,学习《神奇的克隆》一课时,我让学生就“克隆的优缺点”这个问题展开辩论,正反双方经过一番争辩,认为克隆是科技进步的体现,对其充分用能造福人类。
4.“四小活动”,即小导游、小考察活动、小记者、小设计。在高年级的实践活动中,可鼓励学生当小导游,介绍家乡巨变;可让学生当小记者,学习采访;可指导学生当小设计师,设计小报;可组织学生作小调查,调查周围环境……例如,结合五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新闻活动,让学生观察社会、留意校园,提出热点问题,进行采访,组织讨论,写出采访稿,学生乐此不疲,收益颇丰。
(二)走出教材,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常见的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兴趣小组,有读书小组、文学社、诗社,等等。小组成员在教师的辅导下,有计划地定期开展活动。例如,利用节假日,到附近某个单位采访,拜访老干部、老工人;还可以把平时认为较好的习作修改誊清,汇集成“优秀作文选”,自题书名;办报小组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办墙报、黑板报、手抄报,内容可以有一句话新闻、光荣榜、知识窗、新书介绍、优秀作文、校园新风等;语文专刊还可开辟作家介绍、古诗欣赏、字谜、格言集锦、习作选登、文章病院等栏目。
除了兴趣小组外,课外阅读也应该常抓不懈。小学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已经形成,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可阅读四大古典名著、《上下五千年》、《希腊神话》等书籍。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可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通过具体的检查、讲评,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创造良好的开端,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做法是:一是每天读一篇佳作;二是每周写两篇读书笔记,可以摘抄优美词句,也可以写心得体会等;三是展示课外读书笔记,互相学习等。
总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视实践,重视积累。只有扎根生活,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