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钟”判断公司风格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201314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面试还是报到,第一次走进一家公司,我们在充满各种好奇的同时,多少也会有点儿忐忑:在这家公司上班忙吗?工作节奏是不是很快?同事好相处吗?部门之间容易合作吗?行政规定繁复吗?公司文化是活泼型还是刻板型?公司里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还是比较宽松随和?
  当然,要了解这些也不算什么太难的事儿,你总能慢慢熟悉所在公司的办事风格和节奏。但假如你足够细心并且巧妙,懂得观察,然后适当分析,你也许在第一天就能对公司文化和工作氛围做出一个大体的判断了。
  至于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能节省时间成本,其次它可能对减轻你初到一家公司的焦虑和茫然很有帮助,让你更快融入集体氛围,减少犯错,以及带来更多好人缘和好机会。
  谢立治就是这样一个细心的人。在刚刚进入纽约一家投资基金工作的时候,他发现周围的同事虽然在穿着上并不严谨——他们通常穿衬衫和马甲,不打领带,也不穿外套,甚至可能穿着牛仔裤——但走路的速度却非常快,而且时刻带着蓝牙耳机,边走边讲电话。这种现象和他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得出的结论是相符的:公司里同事之间很随和,管理也比较宽松,但做事时必须得严肃认真。
  随后他工作过的巴黎银行总部则是另一种情况:办公桌上除了电脑没有其他的摆设,所有同事都是衬衫西裤的“标配”。很显然,这里工作流程严格,同事之间的相处也不会太随便。但毕竟是在巴黎,这里人人都更爱生活,所以即使巴黎中午并不休市,同事也会放下工作出去吃饭和午休。
  再后来回国,谢立治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他很快发现这家有外资股东的民营公司的文化可能更像他在纽约的东家——同事的穿着半职业化,工作节奏也很快,但氛围轻松易相处。尽管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的文化也慢慢开始偏向于流程化,同事们变得更严谨,制度流程也更复杂,但一开始的判断很准确,对他开展工作也很有用。
  如谢立治这样对新公司“知己知彼”,也能提醒我们检视自己的性格和工作习惯与这家公司的文化的匹配程度,以便我们可以及时做出调整,让自己更快地融入和适应新公司。那么,可从哪些细节观察公司风格呢?
  前台
  这是你走进公司所接触到的第一个工作区域。前台小姐的工作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这家公司总体的工作氛围。你可以观察她接电话的方式、接待你的态度,以及跟其他同事在互动沟通时的反馈速度。Consult Group(上海)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王澜提醒,“有些公司的保洁员会在前台休息聊天,这类公司的文化一般比较亲和,同事之间容易沟通,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可能在专业度和严谨度方面就不是很够。”
  前台的背景板也是一家公司最集中展示文化的地方,一般会突出公司的Logo和主打色。根据任仕达中国区市场总监孙海宁的经验,如果公司的主打色是单一色,比如蓝色的IBM(微博)、宝洁、辉瑞,那么公司通常比较严肃和务实。而使用多种颜色作为视觉主打色的公司,会更注重员工的想法和创意,最典型的就是Google。
  员工工作状态
  除了观察到的员工的穿着、走路速度和工作时间安排上所体现出来的工作状态外,你也可以看看同事们是如何跟你打招呼的。如果只是一句简单的“你好”,那么这家公司往往偏严谨和流程化。因为在这样的公司里,员工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明确,在有确定的流程之前,即便有工作要求也不会轻易行动,所以员工在公司中会比较拘谨。
  假如你是去面试的,那么HR也是你的观察对象。他的行为模式、问话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家公司的工作状态。“尤其是在面试时当HR对你的提问中带有一些挑战的时候,他很有可能是在测试你的抗压能力,从而确认你是否有能力承担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王澜说。
  办公室格局
  美剧《广告狂人》中,新公司SCDP的合伙人Peter要求换办公室,原因是他的办公室不仅没有窗,还有一根讨厌的柱子——有些公司就是以职位大小来决定办公室的位置和面积的。比如在西门子(微博)、GE、辉瑞、IBM等大公司,会根据职位大小给管理层分配不同的办公面积。大老板的房间有两面墙上有窗,而普通的管理层只有一扇。这类公司的层级结构往往是金字塔型的,更重视等级和流程。
  与此类似的,是一些制造业和化工类的公司,办公室是围着厂房顶部建的,一般带窗户的那一圈办公室都是属于管理层的,员工则坐在被这些办公室围起来的中间部分。办公室之间的隔断都是透明的门窗。
  而在一些公司结构扁平或者网状的公司,除了大老板会有单独的办公室外,其他员工都开放办公,有没有窗户也不是一件要紧的事情。甚至在Facebook,没有任何人拥有私人办公室,包括它们的老板扎克伯格。
  办公桌摆设
  如果一家公司的员工办公桌上放着植物、家人或朋友的照片,或者在电脑屏幕上贴有便利贴,那么这家公司的文化往往比较亲和、自由。而有些公司则会让员工贴上日程表,标明自己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开什么会。这类公司一般做事会更有规划和条理,计划性比较强,团队日常的沟通和协作非常多。
  在广告行业、互联网公司等创意类及艺术类的公司,甚至公司整体也会重视办公环境的布置,墙上常常会贴上很多的招贴画、照片,还会布置荣誉墙。孙海宁认为,这类公司一般会鼓励创意和个人发挥。它们内部的级别不是很明显,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距离也比较小。
  从办公区的形式也可以判断出这家公司的工作方式和氛围。如果是在一个需要很多团队协作的部门,办公桌的隔断一般比较少,以便员工之间相互沟通。而有些部门的工作是需要避免工作中相互影响的,这些公司往往是格子间。
  公司网站
  事先浏览将要去的公司的官网也是个好办法。注意,你要看的不仅是它们用文字表达的介绍和资讯,同时也要留意网站的设计、色彩以及所使用到的技术。
  “这些虽然属于公司对外品牌建设的东西,但是它们也会在内部员工和公司文化上有所映射。”王澜同时提醒,如果你要去的这家公司处在快速发展期,但其网站更新频率很低,或者设计比较过时,那么这很有可能是一家不太注重细节的公司。
  当然,这些毕竟是第一印象,属于小技巧,千万不能把它当成刻板印象,否则就真是弄巧成了拙。所以,更聪明的做法,还是把最初的观察和判断跟之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获得的新体会和新经验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算真正了解,真正融入。
其他文献
1992年弗朗哥·贝尔纳贝接任意大利埃尼集团(Eni)CEO的时候,他领导的是一个有着13.5万名员工的庞大帝国,集团拥有335个公司,分散在84个国家里。但他所面临的危机在 CEO里举世无双:集团的经营一塌糊涂、连年亏损、债台高筑、官僚盛行、腐败成风。  这是一家国有企业,集团唯一的股东是意大利政府。而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要将这个庞大的意大利能源帝国通过公开上市招股,转变成为富有竞争力和盈利有
期刊
不管我们多么不愿意承认,混蛋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经常能获得成功,而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有很多其他的人为此付出代价。  《华尔街日报》一篇名为《我们为什么过于自信?》的文章报道了一个研究结果。该研究旨在揭示过于自信可能产生哪种适应性优势,因为过于自信经常会导致对我们不利的错误。简而言之,答案就是即使过于自信会带来不好的结果,但其他人仍然从正面来看待它。  据该文章报道,研究人员进行了几个相关实验。在一个
期刊
移动互联网市场正在发生这样的现象:创业者在探索新市场,开发新应用,而互联网巨头们却在后面收割市场。目前,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公司所面临的,不仅是如何做好产品增加用户,还要应对来自互联网巨头的强大挑战。  巨头模仿蚕食市场  现在个人应用类产品波动很大,容易快速获得流量,但是还没有思考清楚商业模式,产品就已经淡下来了。尤其是巨头进入后,使竞争加剧,成为创业者面临的最大挑战。  最近一款叫“唱吧”的社
期刊
我去过一些公司的办公室,墙壁上往往贴着一些大字,最多的往往是这些词:严谨、求是、开放、创新、变革、追求卓越……我问那些公司的领导,贴这些标语是派什么用场呢?他们往往会自豪地告诉我:这是我们公司的价值观,是指导我们员工行为的规则。然后我再私底下问这个公司的员工,你们都遵守这些价值观么?他们往往会会心一笑:领导喜欢搞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又不是规章制度,怎么遵循啊?!  这不是个案。这些的价值观都是领导拍
期刊
有些首席执行官从第一天起就注定要失败,因为他或她本身就是错误的选择。现在这居然成了一个普遍现象。雅虎刚刚迎来五年内的第五任首席执行官,而李艾科在惠普的领头人位置上只呆了11个月。  首席执行官迅速失败的时候,投资者会责怪他们,但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董事会。他们没能履行其最重要的职责:确保公司一直拥有称职的首席执行官。  为避免如此严重的错误,董事们必须取得对选择首席执行官的完全控制,而对大多数公司来说
期刊
2012年,整个世界经济是那样的令人不乐观。欧债危机尚未看到决定性转折的曙光,而曾一度令人赞叹的“中国速度”也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经济剧烈波动的后面,是无数企业正面临着艰难的战略抉择。  一、向下游跨界:以下游产业带动核心业务的商业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资源型企业高管们发现订单减少了,出货价格稳不住了,而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却一涨再涨,之前扩张的产能变成了负担。摇摆不定者还在观望,而下定决心者
期刊
产品只是企业的存在形式,顾客才是企业的存在基础。自然而然地,企业应该更多地关注顾客,而不是产品;应该更多地关注顾客生命周期,而不是产品生命周期。营销历史上的两个经典竞争案例,都是围绕顾客生命周期而展开的:一个是在高端汽车领域,宝马和奔驰的竞争;另一个是碳酸饮料领域,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竞争。  宝马最初是作为奔驰的发动机供应商而存在的,后延伸到整车领域,与奔驰直接竞争,但无法撼动奔驰在忠诚顾客心目
期刊
在“上下5000年”的国度,中国企业的管理从来都不缺“权术”,翻一下《三国演义》,曹操、刘备、孙权都在变化各种权术,来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政治游戏;一部《成语词典》不知让多少人五味杂陈,前思后想;如果再拿上一部《孙子兵法》的话,估计你可以有资格去做“绍兴师爷”了,替县太爷出谋划策。  然而,“绍兴师爷”最终带给官场的是什么呢?权谋之术是不是中国企业管理的出路?每个企业家自有自己的答案,我们不
期刊
“顾客至上”是西方营销理论中的一个经营理念,流传到中国被翻译为“顾客就是上帝”,这也昭示着买方市场时代的到来。但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与深入,微笑待客、质量担保、售后等原来算是“奢求”的服务已经变成企业市场准入的标准门槛后,顾客的“上帝”身份就不那么恰当了。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企业与顾客不存在仰视或是俯视的关系,因为企业为顾客创造以商品为载体的价值,顾客用金钱作为酬劳来交换这种价值,谈不到人与上帝的关
期刊
一个典型的职业经理人,往往既要钱,又要权,而且还要所谓的“感觉”。在老板眼里,经理人是够“贪婪”的。然而,作为相互“博弈”的另一方,老板要的又是什么呢?就贪婪程度而言,老板是否比经理人好一些?  我与无数的老板打过交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是很“清纯”的。一个典型的本土民企老板会在公众场合大声宣称:“我要的很简单:业绩。”实际上,他还有后半句呢!恕我在这儿帮他一吐为快:“拿不出业绩,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