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关注的焦点将从“政策是否放松”,转向“政策放松是否有效”,因此,接下来影响市场趋势的关键是对政策效果的验证。
30大城市房地产销售、发电量增速等中观数据在恶化,但近一个月的“躁动行情”似乎并没有因此受到打扰,资金疯狂追逐着“小而美”的各种主题,业绩和估值都已不再重要。
通过我们路演得到的投资者反馈,大家有底气参与这种行情的背后原因,在于对政策的期待——既然最高管理层已发言保证完成7.5%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没有问题,而上半年又这么差,那么下半年的政策放松力度肯定会更大,直至将GDP增速托到7.5%以上。
从历史上几轮政策放松周期的经验来看,虽然最终的结果确实是好的,宏观经济最终确实都出现了企稳回升。但是中间的过程却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在2008年9月的政策放松周期启动之后,经历了一个季度,宏观经济才最终企稳回升;而在2011年12月的政策放松周期启动之后,更是经历了三个季度,宏观经济才最终企稳回升。从股市的表现来看,确实会在政策刚开始放松的前后,出现一轮急涨。但是当全市场对于政策的方向由分歧转向一致之后,宏观数据仍然在短期内低于预期,那么股市往往还会经历再次下跌,可见“政策底”并不意味着“股市底”。
按照历史的经验,目前投资者应该更加关注政策的效果了。未来一个月应关注两大验证点:房地产销售和A股业绩预告。
地产销售能否企稳回升?从现在跟踪的数据来看,地产销售并没有改善,开发商的回款不畅,造成了整个地产投资产业链的景气下滑程度也在进一步加大。如果这种局面继续没有改善,那么很可能在三季度引发“三角债”问题的严重化。
PMI数据在二季度明显改善,且宏观数据也开始企稳,中报业绩会不会超预期?我们认为,宏观数据的改善并没有得到中观数据的支撑,这造成投资者对基本面趋势的争议极大,而要解开这个谜团,那么来自微观的企业业绩验证就变得很重要了。
如果将A股业绩分为主板、创业板和中小板三大板块来进行跟踪,首先,从主板来看,中报下行趋势应该是确定的。因为主板大部分公司是传统行业,并且和地产产业链关系紧密,而二季度地产产业链是在进一步恶化的,这会传导到主板上市公司的业绩上去。并且主板利润增速和统计局月度发布的工业企业盈利趋势基本一致,而2014年1-5月工业企业盈利增速是9.8%,相比一季度的10.1%进一步下行;其次,截至7月7日,创业板已有17%的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它们一季报增速是79.5%,而中报业绩预告增速是66.2%。根据深交所要求,创业板公司须在7月15日之前全部发布完中报业绩预告,因此未来一周是重要验证窗口。最后,中小板的中报业绩预告似乎显示会明显回升,但其中仍存变数。现在已能获得所有中小板公司的中报业绩预告,其一季报业绩增速是-0.3%,而中报业绩预告增速是12.9%,初看起来有明显加速。但这些中小板公司的中报预告绝大部分都是在4月发布的(4月发布中报预告的比例是96%),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在发布2013年年报的时候,就同期把中报预告给发出来了,但当时的中报预告中有很大的管理层主观假设在里面。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很多4月发布中报预告的公司会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再次发布业绩修正公告,因此中小板的业绩也存在变数。
所以,虽然现在从政策环境上来看似乎对股市非常有利,但从我们的中观跟踪来看,政策的效果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我们继续对市场维持谨慎观点。在行业配置上,三季度防御阶段首选稳定增长的必须消费品(食品加工、白酒、服装家纺)以及受益于政策扶持的铁路设备与运营,四季度若市场形成基本面企稳预期,则是“大盘搭台,成长唱戏”,届时建议配置顺应产业结构变迁的消费型服务业(传媒、医疗服务、旅游)。
30大城市房地产销售、发电量增速等中观数据在恶化,但近一个月的“躁动行情”似乎并没有因此受到打扰,资金疯狂追逐着“小而美”的各种主题,业绩和估值都已不再重要。
通过我们路演得到的投资者反馈,大家有底气参与这种行情的背后原因,在于对政策的期待——既然最高管理层已发言保证完成7.5%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没有问题,而上半年又这么差,那么下半年的政策放松力度肯定会更大,直至将GDP增速托到7.5%以上。
从历史上几轮政策放松周期的经验来看,虽然最终的结果确实是好的,宏观经济最终确实都出现了企稳回升。但是中间的过程却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在2008年9月的政策放松周期启动之后,经历了一个季度,宏观经济才最终企稳回升;而在2011年12月的政策放松周期启动之后,更是经历了三个季度,宏观经济才最终企稳回升。从股市的表现来看,确实会在政策刚开始放松的前后,出现一轮急涨。但是当全市场对于政策的方向由分歧转向一致之后,宏观数据仍然在短期内低于预期,那么股市往往还会经历再次下跌,可见“政策底”并不意味着“股市底”。
按照历史的经验,目前投资者应该更加关注政策的效果了。未来一个月应关注两大验证点:房地产销售和A股业绩预告。
地产销售能否企稳回升?从现在跟踪的数据来看,地产销售并没有改善,开发商的回款不畅,造成了整个地产投资产业链的景气下滑程度也在进一步加大。如果这种局面继续没有改善,那么很可能在三季度引发“三角债”问题的严重化。
PMI数据在二季度明显改善,且宏观数据也开始企稳,中报业绩会不会超预期?我们认为,宏观数据的改善并没有得到中观数据的支撑,这造成投资者对基本面趋势的争议极大,而要解开这个谜团,那么来自微观的企业业绩验证就变得很重要了。
如果将A股业绩分为主板、创业板和中小板三大板块来进行跟踪,首先,从主板来看,中报下行趋势应该是确定的。因为主板大部分公司是传统行业,并且和地产产业链关系紧密,而二季度地产产业链是在进一步恶化的,这会传导到主板上市公司的业绩上去。并且主板利润增速和统计局月度发布的工业企业盈利趋势基本一致,而2014年1-5月工业企业盈利增速是9.8%,相比一季度的10.1%进一步下行;其次,截至7月7日,创业板已有17%的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它们一季报增速是79.5%,而中报业绩预告增速是66.2%。根据深交所要求,创业板公司须在7月15日之前全部发布完中报业绩预告,因此未来一周是重要验证窗口。最后,中小板的中报业绩预告似乎显示会明显回升,但其中仍存变数。现在已能获得所有中小板公司的中报业绩预告,其一季报业绩增速是-0.3%,而中报业绩预告增速是12.9%,初看起来有明显加速。但这些中小板公司的中报预告绝大部分都是在4月发布的(4月发布中报预告的比例是96%),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在发布2013年年报的时候,就同期把中报预告给发出来了,但当时的中报预告中有很大的管理层主观假设在里面。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很多4月发布中报预告的公司会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再次发布业绩修正公告,因此中小板的业绩也存在变数。
所以,虽然现在从政策环境上来看似乎对股市非常有利,但从我们的中观跟踪来看,政策的效果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我们继续对市场维持谨慎观点。在行业配置上,三季度防御阶段首选稳定增长的必须消费品(食品加工、白酒、服装家纺)以及受益于政策扶持的铁路设备与运营,四季度若市场形成基本面企稳预期,则是“大盘搭台,成长唱戏”,届时建议配置顺应产业结构变迁的消费型服务业(传媒、医疗服务、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