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在2012年,我国GDP成功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人们精神层次的生活要求也在逐年提高,这也为我国旅游事业奠定了基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基数大,且分散在各个地区有着独有的特色民俗风习,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成为其经济的主流。本文根据广东省清远市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的多个方面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出其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关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经济 环境保护 语言 安全性
一.旅游经济的作用。
旅游经济是一个以服务为基础的多元化商业活动,它所涉及到的领域及行业的宽度和深度是其他经济所不能比拟的。作为我国新兴的朝阳产业,旅游业正在以惊人的迅猛的速度发展着。旅游业的良好健康发展,能够为我国带来大量的收入,增加各行各业的就业机会,在带动偏远农村地区经济的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水平,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消灭贫困,共同富裕。
旅游经济所带来的不仅仅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实现中华文化向国际的输出。据统计,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并很有可能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际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民族文化的有效输出对于提高中国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能够极大限度的吸引外来投资者,而投资者所带来的技术及其管理经验等,可以使我们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发展。
二.清远旅游发展概况。
清远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北面和东北面与韶关市为邻,东南和南面接广州市,南与佛山市接壤,西与肇庆市相连拥有良好的地理优势。清远市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旅游行业起步较晚,但是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各地景点具有独特的地区特色,是广东省旅游资源大市之一;其著名景点有:南岗千年姚寨、碧落洞、长湖等。素有“中国龙舟之乡”、“中国漂流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美誉。清远以山地丘陵为主,瑶山,大龙山,北江,连江都交汇于此,孕育出了各式各样的千古奇景。2016年清远旅游收入初步测算为269.71亿元,同比增长11.92%。游客量方面,全年共接待游客3493.72万人次,同比增长5.25%,其中过夜游1095.42万人次,同比增长5.33%,一日游2393.30万人次,同比增长5.25%。
清远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广东省省内少数民族最多的地级市,共有47个少数民族,其中以瑶族,壮族为主,大多分布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等。瑶族,壮族少数民族文化保留完好,能够流利运用壮语,瑶语,普通话进行交流,其建筑,服饰都保留这民族特色。
三.清远少数民族旅游发展问题。
(一)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1.住宿条件差。中国少数民族大多分布于较为偏远的山区,生活环境较为原始,其居住的房子多为瓦房,更甚之为茅草房。结构简单不易改装。再加上常年的风吹日晒,多数住宅实为危房,这不光影响旅游事业的发展,对游客的生命安全更是极大的威胁。
2.医疗卫生条件差。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事业基础差,起步晚,人口分散广,相关的专业人员缺乏且质量不高,再加上封建思想和旧习俗。游客的生命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大大衰减了人们旅游的积极性。
(二)思想与宗教问题
1.缺乏先进思想
例如,在瑶族山寨中,尚且保留有毛主席雕像的大会祠堂,当地中老辈居民的思想仍停留在上世纪后半叶,缺乏中国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的普及。这使得处于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瑶族不具有现代化经济发展理念,导致资源不能合理的利用。
2.宗教信仰排异性。
大多数人都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三大宗教以外,还有着许许多多其他独特的宗教。以瑶族为例,瑶族信仰“三神”—“自然神”“图腾神”以及“祖先神”。“三神”是瑶族文化的精神象征,代表了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如今一个信息高度公开化的时代,各式各样的文化交汇在一起,有兼容,也有矛盾。少数民族信仰对于其他宗教文化的不理解,排异性,也是其旅游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
3.语言交流障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普通话普及方面就从未停下脚步。近20年来,我国的语言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普通话普及率从2000年的50%上升到了2015年的73%。但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100多种语言,各式各样的方言仍是当地的主要语种,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当一个文化无法进行传播交流时,就如同停止流动的水一般,成为了死水,迎来的只有灭亡。清远少数民族居民日常生活使用的大多是当地方言,60%的游客在少数民族地区碰到过语言交流障碍。
(三)缺乏政府的有效开发
1.知名度低,开发程度不够。
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知名度不高,缺乏全面性系统性的推广,未能与当今现代化社会相结合,严重抑制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人口基数少,景区跨度大。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开发旅游事业,文物古迹和自然风景类旅游项目发展较好,但民族风情类项目却发展缓慢。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工作,留在家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丰富劳动力的缺失影响了发展,而且景区跨度大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往往相距10多公里,加上交通的不便,容易使游客产生疲劳厌倦感。
四.发展瑶寨旅游经济的具体措施。
1.加强基础卫生医疗建设,保障乡镇合作医疗积极落实,使少数民族人民同等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公民的基本医疗福利政策。
同时完善与之相匹配的乡镇各级医疗体系,使当地居民和游客具有充分的医疗设施保障。 2.积极鼓励少数民族年轻人回乡工作实习,为民族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提出少数民族工作的便利条件,及相关的福利政策,给予回乡工作实习的少数民族青年更优质的工作待遇。
3.响应政府政策,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虽然一直在发展,但是由于其自身经济的不足和管理能力的匮乏,发展一直较为缓慢,早在1952年中央政府颁布的《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五年建设计划的若干原则性意见》中就提到要建设公路干线,修补道路和桥梁建立邮政,电报,电话,通信系统。城镇,由甚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依旧没有得到积极的建设落实,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基础首先是改善基础民生设施,只有人们的生活便利了,品质提高了,才能使优秀的资源供人欣赏。政府应当积极向上申报改良方案,积极落实。
4.引进优秀先进人才,提高景区的接待能力。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缺失成为阻碍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地應自主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大教育力度,建立系统性的培训方案。同时,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合作,结合自身情况和专家意见,制定合理的政策方针,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融入交流。
5.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多元化旅游产业。对于民族风情类的旅游,当代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游玩方式,政府应与村落积极进行交流,发展多元化的旅游项目,使游客在体会到当地特色的民族风格的同时,获得不同的旅游体验。
6.打造旅游品牌。相较于文物古迹,自然风景类旅游项目,民族风俗类旅游项目是知名度最低的。在高度信息化时代,利用网络,能使知名度快速提高,品牌影响力毋庸置疑,少数民族在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时必须与自身具有的特色相结合,通过一个或多个极具特色品牌赢取人们对整个民族的关注,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当地游玩。
五.结束语。
清远市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对于整个市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自身条件和政府政策,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清远市刻不容缓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福祥,李全德,《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旅游的思考》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2.周林,《发展旅游经济,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3.黄芳,《国家民族政策指导下的旅游业发展研究》,湖北大学
4.王利,《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南民族大学
关键词:少数民族经济 环境保护 语言 安全性
一.旅游经济的作用。
旅游经济是一个以服务为基础的多元化商业活动,它所涉及到的领域及行业的宽度和深度是其他经济所不能比拟的。作为我国新兴的朝阳产业,旅游业正在以惊人的迅猛的速度发展着。旅游业的良好健康发展,能够为我国带来大量的收入,增加各行各业的就业机会,在带动偏远农村地区经济的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水平,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消灭贫困,共同富裕。
旅游经济所带来的不仅仅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实现中华文化向国际的输出。据统计,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并很有可能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际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民族文化的有效输出对于提高中国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能够极大限度的吸引外来投资者,而投资者所带来的技术及其管理经验等,可以使我们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发展。
二.清远旅游发展概况。
清远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北面和东北面与韶关市为邻,东南和南面接广州市,南与佛山市接壤,西与肇庆市相连拥有良好的地理优势。清远市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旅游行业起步较晚,但是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各地景点具有独特的地区特色,是广东省旅游资源大市之一;其著名景点有:南岗千年姚寨、碧落洞、长湖等。素有“中国龙舟之乡”、“中国漂流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美誉。清远以山地丘陵为主,瑶山,大龙山,北江,连江都交汇于此,孕育出了各式各样的千古奇景。2016年清远旅游收入初步测算为269.71亿元,同比增长11.92%。游客量方面,全年共接待游客3493.72万人次,同比增长5.25%,其中过夜游1095.42万人次,同比增长5.33%,一日游2393.30万人次,同比增长5.25%。
清远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广东省省内少数民族最多的地级市,共有47个少数民族,其中以瑶族,壮族为主,大多分布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等。瑶族,壮族少数民族文化保留完好,能够流利运用壮语,瑶语,普通话进行交流,其建筑,服饰都保留这民族特色。
三.清远少数民族旅游发展问题。
(一)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1.住宿条件差。中国少数民族大多分布于较为偏远的山区,生活环境较为原始,其居住的房子多为瓦房,更甚之为茅草房。结构简单不易改装。再加上常年的风吹日晒,多数住宅实为危房,这不光影响旅游事业的发展,对游客的生命安全更是极大的威胁。
2.医疗卫生条件差。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事业基础差,起步晚,人口分散广,相关的专业人员缺乏且质量不高,再加上封建思想和旧习俗。游客的生命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大大衰减了人们旅游的积极性。
(二)思想与宗教问题
1.缺乏先进思想
例如,在瑶族山寨中,尚且保留有毛主席雕像的大会祠堂,当地中老辈居民的思想仍停留在上世纪后半叶,缺乏中国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的普及。这使得处于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瑶族不具有现代化经济发展理念,导致资源不能合理的利用。
2.宗教信仰排异性。
大多数人都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三大宗教以外,还有着许许多多其他独特的宗教。以瑶族为例,瑶族信仰“三神”—“自然神”“图腾神”以及“祖先神”。“三神”是瑶族文化的精神象征,代表了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如今一个信息高度公开化的时代,各式各样的文化交汇在一起,有兼容,也有矛盾。少数民族信仰对于其他宗教文化的不理解,排异性,也是其旅游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
3.语言交流障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普通话普及方面就从未停下脚步。近20年来,我国的语言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普通话普及率从2000年的50%上升到了2015年的73%。但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100多种语言,各式各样的方言仍是当地的主要语种,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当一个文化无法进行传播交流时,就如同停止流动的水一般,成为了死水,迎来的只有灭亡。清远少数民族居民日常生活使用的大多是当地方言,60%的游客在少数民族地区碰到过语言交流障碍。
(三)缺乏政府的有效开发
1.知名度低,开发程度不够。
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知名度不高,缺乏全面性系统性的推广,未能与当今现代化社会相结合,严重抑制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人口基数少,景区跨度大。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开发旅游事业,文物古迹和自然风景类旅游项目发展较好,但民族风情类项目却发展缓慢。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工作,留在家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丰富劳动力的缺失影响了发展,而且景区跨度大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往往相距10多公里,加上交通的不便,容易使游客产生疲劳厌倦感。
四.发展瑶寨旅游经济的具体措施。
1.加强基础卫生医疗建设,保障乡镇合作医疗积极落实,使少数民族人民同等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公民的基本医疗福利政策。
同时完善与之相匹配的乡镇各级医疗体系,使当地居民和游客具有充分的医疗设施保障。 2.积极鼓励少数民族年轻人回乡工作实习,为民族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提出少数民族工作的便利条件,及相关的福利政策,给予回乡工作实习的少数民族青年更优质的工作待遇。
3.响应政府政策,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虽然一直在发展,但是由于其自身经济的不足和管理能力的匮乏,发展一直较为缓慢,早在1952年中央政府颁布的《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五年建设计划的若干原则性意见》中就提到要建设公路干线,修补道路和桥梁建立邮政,电报,电话,通信系统。城镇,由甚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依旧没有得到积极的建设落实,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基础首先是改善基础民生设施,只有人们的生活便利了,品质提高了,才能使优秀的资源供人欣赏。政府应当积极向上申报改良方案,积极落实。
4.引进优秀先进人才,提高景区的接待能力。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缺失成为阻碍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地應自主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大教育力度,建立系统性的培训方案。同时,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合作,结合自身情况和专家意见,制定合理的政策方针,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融入交流。
5.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多元化旅游产业。对于民族风情类的旅游,当代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游玩方式,政府应与村落积极进行交流,发展多元化的旅游项目,使游客在体会到当地特色的民族风格的同时,获得不同的旅游体验。
6.打造旅游品牌。相较于文物古迹,自然风景类旅游项目,民族风俗类旅游项目是知名度最低的。在高度信息化时代,利用网络,能使知名度快速提高,品牌影响力毋庸置疑,少数民族在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时必须与自身具有的特色相结合,通过一个或多个极具特色品牌赢取人们对整个民族的关注,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当地游玩。
五.结束语。
清远市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对于整个市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自身条件和政府政策,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清远市刻不容缓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福祥,李全德,《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旅游的思考》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2.周林,《发展旅游经济,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3.黄芳,《国家民族政策指导下的旅游业发展研究》,湖北大学
4.王利,《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