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当代经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4397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焦点。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不能有效转移和安置,既是一种资源浪费,又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那么,就要通过政府积极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外部环境、增加政府投入,打造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的平台等多种渠道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农村 富余劳动力 转移 就业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现以及转移就业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不能有效转移和安置,既是一种资源浪费,又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长期居住、生活在城市,却无法得到城市社会的认同,仍处于城市边缘化的状态,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同时,农民工进城就业也给其家庭、计划生育以及子女教育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农民工就业培训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培训在增强技能和维护权利方面的重要性,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使农民工真正认识到有一技之长和维护权利的重要。
  第二,培训基地开设的转移培训专业工种与用工市场的需求联系不够紧密,出现培训与市场就业相脱节,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民自身的就业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更新和重新定位。
  第三,培训资源没得到有效整合并充分发挥作用。现有农村教育培训主要是职业教育、成人文化教育为主,同时以农广校、乡镇企业上岗培训、社会培训机构等培训为辅,由于教育培训工作在选项、资金、师资、教材、场地等要素无法统筹安排,共享利用,导致教学水平不高,整体效果不佳。
  第四,农民工进城务工存在行业歧视,受到不公平待遇。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二元社会的管理体制,农村居民长期不能享受到城市居民所能享受的许多权利。农民工和城市职工具体到就业市场上的差别表现在:岗位、工资待遇、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相差甚远。
  第五,培训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少数地方党委、政府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有认识不到位、管理不到位,听之任之。政府职能部门的培训机构经费投入不足。市场上的培训机构由于缺乏严格监管,农民工担心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上当受骗,一时难以选择。一些地方的管理部门由于条块各自规划,自成体系,互不联通,盲目性、无序性非常突出,培训内容雷同和盲点大的情形同时存在。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不能有效转移和安置,既是一种资源浪费,又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原因
  
  1、思想观念上的制约
  一方面,农民自身存在的陈旧落后的保守思想使农民不敢不愿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另一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问题还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准确定位和足够认识。
  2、农村富余劳动力本身素质低下的制约
  绝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是初中及初中以下,且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与目前劳动力市场向专业型、技能型转变的要求不相适应,心理素质差、文化层次低、基本技能缺乏等弊端,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3、政策、制度方面的制约
  一是传统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二元社会结构的制约。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仍存在诸多障碍,使很多有意愿准备出去务工的农民感到茫然和无奈。就内部环境而言,各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机构不健全,发育不完善,服务水平低,缺乏对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协调、服务、培训等,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组织化程度低、风险大、成本高,大多数处于自发、无序、零散的转移状态。就外部环境而言,农民外出打工,受到各种人为设置的条件限制,许多地方不顾城乡一体的供求实际,制定非公平的规章,提高了门槛,设置了壁垒。二是现行土地政策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民流动。农村土地承包政策30年不变,客观上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一方面农民依赖于土地,尽管离乡但不离土;另一方面家庭经营迫使农民离不开土地,再加上当前土地流转机制不活、体制不顺,无法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致使外出打工者一心挂两头,只能根据农业生产季节特点,选择外出务工方式和时间。
  4、维权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农民工的维权需求
  农民工在参加培训、职介、保险、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农民工因工致病、致残、致死得不到应有的、合理的、及时的补偿,用工单位扣压证件、强行搜身、限制人身自由,拖欠、克扣工资事件瘘瘘发生,给劳务开发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制约了劳务经济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三、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和对策
  
  1、积极推进就业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一是打破城乡壁垒,逐步打破劳动力流动的城乡界限。取消农民进城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各项限制,努力消除农民进城就业困难、工资过低、个人合法权益难以维护等制度性歧视因素。二是制定优惠政策,扫除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障碍。采取股份制、新型合作社等形式,建立健全土地的集中与流转机制,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被土地所束缚,转移上更具自主性、灵活性。形成农民工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的就业机制。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劳务中介组织。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中介体系,及时有效地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劳务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市场信息等系列服务,帮助他们实现有效转移。四是加强对劳务市场的监督管理。要健全劳务纠纷协调仲裁机构,依法严厉打击针对农民工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帮助农民工解决好拖欠工资、劳动环境差、职业病和工伤事故频发等突出问题,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治本之策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发展劳务经济。”那么,首先要不断强化基础教育,千方百计改变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素质低的现状。其次要抓好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学生中等职业教育的比重,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使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系统地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以便毕业后能尽快就业。其次要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民文化技能培训体系,根据不同行业、专业、工种、岗位的要求,开展由国家统一颁发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性、引导性和订单式培训,并逐步建立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相适应的就业培训和劳动力异地转移培训体系。
  3、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外部空间
  要不断提高开放力度,通过建立互惠互利的经济关系,有组织、有选择地加大对东南沿海、大中城市、发达地区和重点工业开发区的劳动力输出力度;要强化劳务基地建设,降低劳务输出的市场风险度,为劳务输出提供正确的市场导向;要依靠地缘优势,依托城市的辐射作用,形成由远及近的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镇阶梯式转移,实现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就业。
  4、增加政府投入,打造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的平台
  一是加强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的规范管理,出台必要的优惠政策,鼓励其建立输出基地,发展有组织输出。二是加强对各级、尤其是县、乡两级劳务输出机构建设的投入,将必要的办公经费和专项补贴列入财政预算,为推动劳务输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建议
  
  1、要把搞好劳务经济、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引导和扶持,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来抓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近几年来,农民工资性收入所占总收入比重逐年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解决“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要通过转移出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才能使农民持续增收,才能长期、稳定发展和繁荣新农村。
   2、逐步稳妥地解决转移农民的户籍和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问题
  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势在必行。但是假如简单地将农民工由农民身份变为市民身份,弊大于利,可能会引发新的社会问题。解决农民工的户籍问题,还是要从统筹城乡发展全局的高度做出新的制度安排,一要降低城市户口的“含金量”,二要弱化农村人口迁徙的“寻租”动机,三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这些方面的工作都要注意节奏和配套,不能操之过急或单独行动。解决土地所有权证、土地经营、入股、托管、租赁、转让、拍卖等存在的问题,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制度保证,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转移存在的社会保障所涉及的安全、医疗、失业、培训、养老等问题。
  3、健全转移农民的权益保障制度
  权益保障缺失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就业问题的症结所在。要进一步清理和废止对农民工的各项歧视和限制政策,坚决制止向农民工的收费和变相收费。尽快出台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重点解决农民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廉租房安排、子女在城市学校的平等入学权利等问题。“与此同时,着手组织起草关于农民工权益的法规。依法保护农民工权益是治本之策。”
  4、构建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
  构建政府主导的公平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解决农民工合理转移就业的重要保证。完善农民工就业市场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取消农民工就业市场,使之融入到普通的就业市场体系中。只有运用市场调节和优化配置的新方式,才能真正建立起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农民工就业新机制。要逐步打破城乡就业分割格局,破除行业用工的身份歧视,实现城乡居民身份的一体化,解决好“角色均等”的问题。推动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平等竞争,减少农民工就业的障碍。使农民工能够顺利地进入劳动力市场,很好的实现就业。
  5、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务信息网
  要坚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原则,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开展各类培训、职介、就业、保险和维权服务。整合劳动、就业、教育、建设、劳务培训基地、劳务企业、中介组织等社会机构的信息资源,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务信息网站,对外发布劳务信息,提供各类真实、有效的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 《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2]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7.
  [3] 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农民工问题调查[J].学习时报,2006(319).
其他文献
文章针对目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注重转变教师德育教育观念,调动教师教授德育课程的积极性;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提升德育课程教学效果;以学校为桥梁,改善家庭教
分析了2002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事业结余科目核算内容的变化情况,基于变化及事业单位改革,展望了事业单位事业结余科目未来的发展趋势。
XBRL是当前网络报告技术的最前沿发展,其推广应用已形成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由于网络虚拟性的存在,尤其是在目前尚缺乏网络报告准则的情况下,网上发布财务报告容易出现偏离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初步构建起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特别是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日渐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很多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抱怨生存堪忧,发展面临掣肘。究竟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存现状如何?面临何种发展瓶颈?瓶颈如何突破?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培训班上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为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董事长、校长、副
为了满足工作面回采期间工作面的正常排水、通风和辅助运输,避免辅助运输巷因提前施工受临近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动影响造成的巷道受压显现明显、顶板下沉量大、两帮收缩严重
全人教育是在整合“以人为本”和“以社会为本”两种教育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是人之为人的教育、是传授知识的教育,是和谐发展心智以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全人教育调
如何实施独立学院预算管理,本文从独立学院的预算管理体制。预算年度、内容、方法,预算编制程序,预算执行和调整,以及决算、预算考评与奖惩等方面谈了一些看法,供大家探讨。
甘肃是一个欠发达省份.建设资金短缺是长期以来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目前为止.这个瓶颈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尽管近些年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但仍停留在解决吃饭、弥补
【摘要】 企业财权是企业所有权的核心内容。企业所有权是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性质和内容看,无论是企业剩余索取权还是企业控制权,其核心都表现在财务方面,即企业剩余的表现形式是财务收益,企业控制权的核心是财务控制权。  【关键词】 企业财权 利益相关者 企业所有权    企业财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反映,是企业的中枢神经,是各种利益关系的焦点,所以掌握了企业财权,控制了企业财务
【现代教育报】近日,美国缅因州雅茅斯市北雅茅斯学院校长布莱德·晁特(Brad M.Choyt)分享了学校在“转化性学习”方面的思考与经验。“不同于传统的‘知识性学习’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