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认知的过程,我们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灵活引导学生的问题思考、观察、操作和问题回答等方面,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谈谈个人几点看法及做法。
一、做好课前的准备,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数学学科是一门具有严密的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的学科,其知识点的前后联系非常紧密。因此,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学会新的知识、认知知识结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以长方体教学为例。课前,我要求学生 自己准备一个牙膏盒或香皂盒,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长方体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有几个顶点,相对面的大小是不是完全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是不是相等,并且提醒,长方体在特殊情况下有几个面是正方形(牙膏盒有两个面)。这样,上课时不是教师自己展示教具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把准备好的教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通过学生的观察、参与、体验、了解等来认知新知识,效果非常好。这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数学课堂教学更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连贯与应用,有些新知识是靠旧知识引入的,教师必须做好引入新课的复习题准备。还要学会激发学生复习旧知学习新知的欲望,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考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注重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师生共同学习新知识的一个活动。一直以来都在困扰我们教师的是,学生被动学习,教师主要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一些机械的练习教学还存在,甚至有时在课堂上连学生的操作、回答问题等活动,都被老师包揽掉,这种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了。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是死气沉沉,限制了学生自主观念的形成,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我认为,教师的每一堂课教学,应该是教师在教学中积极的去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采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要求每个学生自己找一张纸来,用圆规在纸上画出最大的一个圆来。然后要求学生把圆对折几次后再把圆打开,观看对折痕迹,找出所折的痕迹相交点,这就是圆的圆心。这样,学生就认识了圆心,圆的半径、直径,并且从中还很快的知道了在同一个圆中圆的直径是圆的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在一个圆里半径、直径有无数条 。在师生互动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巧设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设些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这一内容时,我首先提问学生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其次,提问学生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从而得出能被2、5整除的数的共同点是个位是0;再次,提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让学生说出来,最后就能归纳出能被2、5、3整除的数特征了。(即个位上是0的数,并且各个数位的和能被3整除的数,这个数就能被2、5、3整除。)通过这样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参与情景过程之中,非常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
四、课堂练习,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学习效果
讲练结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每一节课中,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是关键。教师的每一节课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调动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然而,事实是:每个班级里都有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这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大面积的丰收,既要把握好中下等生,又要培养优秀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所以,每一节课布置的练习都要以中下等生为考虑前提,另布置些有难度的练习给优秀生去完成。例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 ”这节内容时,我在课堂上布置作业题目是:写出15、17、20、25、27、30、40各数的约数和倍数。要求是:先写出它们各数200以内的倍数,完成快的同学可以写出200以上的倍数。
总之,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人,主要参与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好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和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做好课前的准备,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数学学科是一门具有严密的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的学科,其知识点的前后联系非常紧密。因此,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学会新的知识、认知知识结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以长方体教学为例。课前,我要求学生 自己准备一个牙膏盒或香皂盒,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长方体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有几个顶点,相对面的大小是不是完全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是不是相等,并且提醒,长方体在特殊情况下有几个面是正方形(牙膏盒有两个面)。这样,上课时不是教师自己展示教具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把准备好的教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通过学生的观察、参与、体验、了解等来认知新知识,效果非常好。这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数学课堂教学更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连贯与应用,有些新知识是靠旧知识引入的,教师必须做好引入新课的复习题准备。还要学会激发学生复习旧知学习新知的欲望,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考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注重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师生共同学习新知识的一个活动。一直以来都在困扰我们教师的是,学生被动学习,教师主要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一些机械的练习教学还存在,甚至有时在课堂上连学生的操作、回答问题等活动,都被老师包揽掉,这种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了。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是死气沉沉,限制了学生自主观念的形成,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我认为,教师的每一堂课教学,应该是教师在教学中积极的去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采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要求每个学生自己找一张纸来,用圆规在纸上画出最大的一个圆来。然后要求学生把圆对折几次后再把圆打开,观看对折痕迹,找出所折的痕迹相交点,这就是圆的圆心。这样,学生就认识了圆心,圆的半径、直径,并且从中还很快的知道了在同一个圆中圆的直径是圆的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在一个圆里半径、直径有无数条 。在师生互动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巧设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设些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这一内容时,我首先提问学生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其次,提问学生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从而得出能被2、5整除的数的共同点是个位是0;再次,提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让学生说出来,最后就能归纳出能被2、5、3整除的数特征了。(即个位上是0的数,并且各个数位的和能被3整除的数,这个数就能被2、5、3整除。)通过这样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参与情景过程之中,非常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
四、课堂练习,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学习效果
讲练结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每一节课中,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是关键。教师的每一节课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调动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然而,事实是:每个班级里都有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这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大面积的丰收,既要把握好中下等生,又要培养优秀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所以,每一节课布置的练习都要以中下等生为考虑前提,另布置些有难度的练习给优秀生去完成。例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 ”这节内容时,我在课堂上布置作业题目是:写出15、17、20、25、27、30、40各数的约数和倍数。要求是:先写出它们各数200以内的倍数,完成快的同学可以写出200以上的倍数。
总之,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人,主要参与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好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和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