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心理依赖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a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是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尤其是很多糖友因为代谢紊乱,会出现“屋漏偏逢连阴雨”的情况,更容易合并该病,使得临床健康达标难度加大。另外老年人因为年龄增大出现体力明显下降,并能清醒意识到自己虚弱的时候,会不自觉产生对外界的依赖,尤其是对相关权威专业人员。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血压波动会造成多个靶器官损害,因此高血压老人通常十分关注血压水平,而在这个治疗过程对自己的主治医生也很容易产生信赖。这种信赖,一方面可以帮老人坚持维持血压治疗,另一方面也会使老年患者过度信赖外界,并因外界因素的变化或消失导致血压的剧烈波动。当今社区中,这种情况并不是少数,需要我们医生和患者了解并发现类似情况,从而减少血压治疗误区,减轻心理依赖。
  从一个临床案例看心理依赖对“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
  笔者曾经作为心理科医生参与了一次内科高血压患者的会诊。在这个案例中,患者是一位75岁的老年男性,高级知识分子,丧偶5年,唯一的儿子定居国外,自己一直独居生活。既往高血压病史15年,自述此次就诊住院是因为“难治性高血压”,用多种降压药联合降压,并多次更换,仍有血压波动。而请心理科会诊的原因是睡眠差。会诊时观察患者基本情况,发现血压忽高忽低,与调整降压药无明显相关性,且该患者性格敏感内向,极度注意自己身体状况。后仔细观察体温记录单上的血压数据,发现一个极隐匿的规律:在其入院的16天中,第7天和第13天血压是正常的(每六天有一个正常血压的现象),其他时间测量的血压均明显升高,而该科室的医生轮流值夜班的周期也是六天(每六天有一个夜班)。虽然患者平素坚持诉说睡眠差,对治疗疾病缺乏信心,严重时有自杀的念头,但每当该患者的主管医生值班时,会发现患者睡眠尚可,并未如患者诉说那么差,而第二天的血压就会平稳。因此我们发现患者血压的平穩时间与主管医生的值班时间完全重合,这便是一个典型的心理依赖引起血压变化的情况。在临床中,医生会经常碰到类似情况。
  从心理学角度看依赖缺乏造成血压波动的特点与原因
  该病例的特点
  1 患者反复应用多种降压药效果差,对血压药欠敏感,但有时候又会出现血压平稳的情况。
  2 患者通常会有一定的心理卫生问题,临床表现为失眠、心烦等症。
  3 患者没有完善的家庭支持,丧偶独居,亲密关系缺乏,更缺少社会支持。
  4 主管大夫有较强的亲和力,平易近人,有较好的共情能力,可以发现患者核心的心理问题,容易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5 患者的临床病情波动表明了其对主管医生的信任与依赖。当主管医生值班时,患者会有安全感,从而睡眠明显改善,血压稳定。当其他医生值班时,因为缺少这种信任而导致失眠,并造成血压波动。
  出现类似情况的心理学原因
  对老年人来说,生理上由年轻时的强壮自立,慢慢变为虚弱无力,需要照顾,从而在心理上也渐渐出现变化,对外界敏感性增强,并希望有一个他信任的人在周围出现。这种心理,类似我们幼年时母亲带给我们的安全感,包括给予饮食、换尿布、缓解不适等行为,这让幼年时的我们觉得母亲似乎无所不能,像保护神一样。当人在进入衰老阶段,虚弱无助时,会再次表现出对这种全能保护神的渴望,以便带给自己安全感。而对于社会关系已弱化的患者,已经不知道如何寻找到这样的全能保护者,在这种情况下,主管医生弥补了患者心理上的缺憾,充当了暂时的全能保护神角色,出现了上述案例中血压波动的情况。
  还有另外一些心理学上的解释。出现这类情况的老年患者,通常较为孤独,很少参加社会集体活动。但大脑时刻都在运转着,需要找到事情来打发时间。在缺少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患者更容易关注自身的不适感,并通过自我暗示将其固化扩大,不断强化,从而造成易焦虑、紧张等不适。
  送给老年慢性病患者并伴有心理依赖情况人群及陪伴者的建议
  a 患者本人
  患者本人需要多培养兴趣爱好,把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比如可以唱歌、锻炼身体、看书等。也可以参加一些交友或公益活动,如志愿者协会,义工组织等,发挥余热,使自己心灵绽放,并让别人需要自己,完成自己的心愿。可以写下一些计划,逐渐督促自己去完全。这样患者可以减少对自身的过多关注,增加对外界的关注度。当然,当身体严重不适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b 患者的陪伴者
  患者的陪伴者可以多鼓励患者进行社交,并创造社交的机会,使患者认识更多的朋友,用新鲜感和好奇心改善其心理状况。可以教老年患者一些新的沟通工具,如用手机、电脑进行微信、qq聊天,建立虚拟网络联系。还可以布置一些任务,如做饭、买菜,甚至包括做难度略大的手工作品,从而产生被需要的感觉。俗语说“人活的是精气神”,在老人因为年老而自卑的情况下,要帮忙其找回这种精气神,从而产生自信与社会感。同时更要关注其身体状态,尤其是异常症状,如嗜睡、面色不好、走路不稳等,及时就医。
  因此,高血压是一个与情绪、心理关系密切相关的心身疾病,“稳压先稳心”,我们在调整降压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心理健康和心理支持同样重要,从而更好地改善老年人的病情与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在人很多的场合,我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这种感觉很难受。”这是最近在咨询室里,我遇到的一个学生所倾诉的苦恼。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八阶段发展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符合该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的个性冲突。而大学生处于两个阶段的交界—12—18岁青少年期和18—24岁成年早期,这两个阶段所经历的分别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感之间
期刊
4月17日晚10时左右,上海17岁男孩因琐事与母争吵跳高架桥当场死亡。  4月8日,武汉理工大学一大一男生因辅导员并非针对个人的管教言论跳楼身亡。  3月27日晚7时许,因考试焦虑、学习压力跳楼的鹤壁市外国语中学初三学生姬智慧在抢救34天后不幸离世。  3月12日7时,江苏南京一9岁小男孩因撞碎学校玻璃而跳楼自杀。  ……  孩子们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他们对待生命如此草率?生命就是这么脆弱,也许是一
期刊
芸简·育空间创始人  中国国际萨提亚家庭模式心理师  海灵格家庭系统心理师  中德舞动心理师  接受为期2年的Tavistock模式婴儿观察督导  心理学从业20多年,专业幼儿观察领域超过15年  擅长特殊儿童训练及家庭咨询  提起“抑郁情绪”,我们常常谈虎色变,其实它并没有那么可怕。抑郁情绪是每一个生命发展中经常会出现的,如果处理得当,它将带领我们走进更深邃的生命之旅。  生命早年的抑郁情绪  
期刊
作为家长,你可以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帮助他们形成“安全型依恋”。  如果你的孩子勇于探索未知,同时经常回到你身边寻求联结和安慰,那么你就可以知道他属于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使得个体在一生之中都更容易与他人建立并维系较好的关系。这是因为安全型依恋的个体信任他的“依恋对象”(不管是父母、老师还是恋人),相信他们会在需要的时候给自己提供支持。而也正是因为知道父母(或未来的恋人)是时刻欢迎他
期刊
“自卑可以毁掉一个人,使人自暴自弃或产生精神疾病,  但另一方面它也能激发人的雄心,催人奋发图强,以补偿生理缺陷,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阿勒德  小M是个长相清秀的姑娘,歌声甜美,画画好看,写东西也很有文采。我第一次认识她是在几年前带团体的时候。当时她总是一个人默默坐在角落,仿佛在刻意回避与他人交流。大家一起做团体活动,她发言很少,有时我能看出她对一件事情有独特的看法,却总是欲言又止。
期刊
2016年的夏天,我开始接受萨提亚模式转化式系统治疗的专业训练。这个系统训练的中级班共有10天的培训,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5天,两个阶段之间相隔半年的时间。  在漫长的等待后,我终于迎来了中级班的第二次5天培训。但由于课程前,我的睡眠状态一直不好,睡眠时间短,深度睡眠时间少,所以在课程中,我明显感到精力不足。每天我都在非常努力地打起精神,调动全身能量去参加培训。坚持到第四天的时候,我已经感觉自己
期刊
最初了解到“系列鞋子”,是在一个德国老师的家庭系统排列课程上。传统的家庭系统排列需要众多团体成员的参与来完成,而“系列鞋子”则可以实现在一对一的个体心理咨询中开展。  “系列鞋子”指的是一系列大小不一的各式鞋子。“系列鞋子”中包括各个不同的年龄段的家庭成员可能会穿到的鞋子,例如中老年人会穿到的皮鞋、布鞋、拖鞋等,也包含着年轻一代会穿到的运动鞋、球鞋、休闲鞋等。鞋子的种类和大小尽可能多的丰富。来访者
期刊
一本关于自杀的小说  《自杀俱乐部》—英国作家尼克?霍恩比的一部小说,2005年出版,当年便进入英美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在国内发行后,中国读者好评如潮。作者以故事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了4位从考虑自杀到实施自杀的失意绝望之人的心路旅程,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遭遇了不同的生活际遇,对不同的生活苦闷烦恼,对不同的生活打击绝望,带着各自的不如意,选择了同一种自杀方式。于是,新年夜不期而遇在伦敦的一个自杀圣地,
期刊
小雅是一名14岁的初中女生。她长相平凡,不善言辞,却乐于奉献,是班上的“雷锋型”學生。期中考试后的一天下午,小雅脸色凝重地走进我的办公室,略带紧张地说:“严老师,最近我上课时常走神,学习不在状态,希望老师能帮帮我!”  在了解她的基本情况后,我和她正式建立了咨询关系,约定每周三下午做心理咨询。通过初次访谈我了解到:小雅期中考试后经常失眠,一些打击自己的画面时常在脑海浮现,挥之不去,早上醒来后不开心
期刊
养生学家兰夫兰德说:“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使人短命夭亡的就算是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沮丧、惧怕、贪婪、懦弱、嫉妒和憎恨等”。《吕氏春秋?季春纪》云“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奉劝人们:“只有一身宜爱护,少教冰炭逼心神”。也提示我们应防止情绪的大起大落,特别要警觉心神的变化。  人的情绪变化,不仅是一种心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生理活动。现代研究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