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下午一进教室就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对劲,大部分同学都低着头。联想到上午的比赛。我明白是什么原因了。上午的庆“六一”歌咏比赛,我们班没有得到好的名次,赛后同学们觉得很没有面子,有些同学伤心得差点哭了。(因为我兼带音乐课,所以我也是比赛的评委之一)从部分同学投来的目光中我明白了:原来他们把没得到好名次归因于当评委的我没有设法“帮助”他们。是直接告诉他们比赛要靠自己的努力和真实水平,还是想一种其他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昵?刚好我们前一段时间学了平均数的求法,我决定用“迂回战术”,化解同学们的不满情绪。
师:“上午的比赛我们班没有获得好的名次,我也很失望。同学们都知道,比赛的成绩是要算平均分的,但又和前一段时间所学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一样。电视里经常转播的歌咏或体操比赛的成绩是怎样算出来的,大家知道吗?”(大部分同学抬起了头,一些同学举起了手)
生甲:“我知遭,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把剩下的求平均数。”
师:“昨天的评委给我们班的打分是:95,94,88,92,96,91,93。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计算我们班的最后得分。”
生乙;“去掉一个最高分96,去掉一个最低分88,剩下5个数的平均分是93。”
师:“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呢?大家觉得这样公平吗?”
生丙:“公平,这样是为防止有的裁判偏心,打分太高或太低。”
生丁:“老师昨天给我们班打再高的分也没用,因为要减掉。”
生戊:“比赛应该凭我们自己的实力,用自己的实力赢了才会真正开心。”
……
这节课中的“意外”源于一次比赛。当我意识到学生不满的原因后,我没有直接批评教育他们,那样大家不一定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而会加剧师生对立的情绪。于是我决定转移问题的焦点,联系之前学过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安排,很自然地化解了学生的不满情绪,还使学生说出了老师想说的话,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只要课堂存在,教学中的“意外”就会不断出现。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秩序比课改前要灵活得多,教师在调控好课堂、维持必要的课堂纪律时,又要有一双慧眼,透视课堂,敏锐捕捉这些意外中有价值的信息,把它们整合到课程资源中去,充分发挥教学机制,灵活调整预设,让动态生成的课堂多一分精彩。
师:“上午的比赛我们班没有获得好的名次,我也很失望。同学们都知道,比赛的成绩是要算平均分的,但又和前一段时间所学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一样。电视里经常转播的歌咏或体操比赛的成绩是怎样算出来的,大家知道吗?”(大部分同学抬起了头,一些同学举起了手)
生甲:“我知遭,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把剩下的求平均数。”
师:“昨天的评委给我们班的打分是:95,94,88,92,96,91,93。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计算我们班的最后得分。”
生乙;“去掉一个最高分96,去掉一个最低分88,剩下5个数的平均分是93。”
师:“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呢?大家觉得这样公平吗?”
生丙:“公平,这样是为防止有的裁判偏心,打分太高或太低。”
生丁:“老师昨天给我们班打再高的分也没用,因为要减掉。”
生戊:“比赛应该凭我们自己的实力,用自己的实力赢了才会真正开心。”
……
这节课中的“意外”源于一次比赛。当我意识到学生不满的原因后,我没有直接批评教育他们,那样大家不一定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而会加剧师生对立的情绪。于是我决定转移问题的焦点,联系之前学过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安排,很自然地化解了学生的不满情绪,还使学生说出了老师想说的话,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只要课堂存在,教学中的“意外”就会不断出现。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秩序比课改前要灵活得多,教师在调控好课堂、维持必要的课堂纪律时,又要有一双慧眼,透视课堂,敏锐捕捉这些意外中有价值的信息,把它们整合到课程资源中去,充分发挥教学机制,灵活调整预设,让动态生成的课堂多一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