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一道初中数学的基础填空题,引发了对数学本质的思考,进而用近世代数的观点解答了这道题;然后回到实际课堂当中,指出问题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启示;最后把问题引向深入,通过近世代数的视角探索了一个因式分解的例子。
关键词:初中数学;近世代数;多项式环;未定元;未知数;因式分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2-0354-02
一、符号说明
本文用正体粗体的表示实数集,用斜体细体的表示一个一般的环。
二、问题的提出、思考和解答
在初中数学整式一章的基础练习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填空题:
例1 ________。
在通常情况下,学生无外乎有两种答案。
答案1 。
答案2
如果你是一位初中数学教师,你会认为答案2是正确答案。但作为一道填空题,做到答案1就可以了。在此,我们不禁要问:答案2真的比答案1更好吗?如果你觉得答案2是正确答案,那依据是什么呢?为什么按照中考要求,答案1也正确呢?
事实上,答案1和答案2都可能是正确答案,但都有其局限性,关键看你用什么观点来理解。
在初等代数意义下,如果我们把字母x看作一个数,则答案2显然要比答案1完整。但是,在代数式当中,字母x真的表示一个数吗?如果x表示一个数,那关于多项式的理论是不是毫无缺陷呢?
注:在近世代数中,“多项式”和“整式”表示同一个概念。
再举一个简单例子。
例2 将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例2最后的答案是还是,抑或有其他答案?
这就引发我们对数学本质的思考了。事实上,全体实系数一元多项式构成一个环(ring),它是一个欧几里得整环(Euclidean domain),它和整数环有很多相似之处。多项式中的字母并不表示一个数,而有其特殊的含义。
在近世代数中,我们有如下的概念和结论。
定义1 设R是一个有单位元的环,是的扩环,是中的一个元素。如果满足
(1)对任意的,;
(2);
(3)对R的任意一组不全为零的元素,
则称为上的一个未定元(indeterminate)(参看参考文献[2])。
定理1 设是一个有单位元的环,则一定存在环上的一个未定元(参看参考文献[2])。
定义2 设是一个有单位元的环,是上的一个未定元。上关于的一元多项式全体关于多项式的运算也构成一个环,称为上的以为未定元的一元多项式环(polynomial ring)(参看参考文献[2])。
由上述定义和定理不难看出,由于实数集是一个有单位元的环(事实上还是一个域(field)),因此在上存在一个未定元,构成一个一元多项式环。
我们不禁要问:中的未定元是否属于呢?由定义1的(3)不难发现,对于任意的,都有(因为此时),即,因此。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说明,在中,在中,在中……
事实上,对于任意一个有单位元的环R,在中我们都有。由于,因此。所以在任何一个一元多项式环当中,字母x一定不等于0。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回过头来看例1。如果我们把,都看成中的元素(实系数一元多项式),则是上的一个未定元(不是未知数),它一定不等于0,当然也不等于0。因此,分类讨论就没有必要了,此时答案1变成了正确答案。
对于例1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如果我们把,看作两个实系数一元多项式(此时x是上的未定元(indeterminate),),把原题看作多项式的除法运算,则正确答案是答案1;如果我们把,看作两个定义在上的一元多项式函数(此时x是上的未知数(unknown number),),把原题看作函数的除法运算,则正确答案是答案2。
三、问题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启示
通过上一小节的论述,我们可以体会到,数学学科是相当严谨的。对于同一道题目,如果我们用两种不同的观点去看,就会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因此,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也要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深刻理解每一个概念,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对于例1,我们不能给中学生解释“环”“未定元”这些近世代数的概念。但按照中考要求,答案1的确是正确答案。我想,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在类似的问题里面,我们一般都把、、0看作代数式(整式),而和0是两个不同的代数式,因此作为代数式的除法运算,只要除式(特别指明是除数)不为0,我们就不需要分类讨论。我想,这样的解释,应该比简单告诉学生我们默认为分母不等于0要好,至少更符合数学的规范。对优等生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思路:代数式当中的字母x有其特殊的含义,它和方程、函数中的字母x是不一样的,如果你们今后学习高等代数和近世代数,就会逐渐接触到这部分内容了。提供这样的思路,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并为他们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数学做了很好的衔接和铺垫。当然在大学代数类课程里,如果我们能给出类似例1和例2的一些实例,也会对学生理解“未定元”“多项式环”这些概念有很大帮助。
四、问题引向深入:对因式分解例子的初步思考与探索
回到例2,我们该如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呢?在初中数学课本里,我们这样定义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作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factorization),也叫作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参看参考文献[1])。而在近世代数中,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是指把一个多项式写成几个不可约多项式(irreducible polynomial)的乘积的形式,而不可约多项式指的是相应多项式环中的不可约元(irreducible element)。对于多项式,当我们把它看作或或中的元素时它的标准分解式是(注:此时已经是不可约多项式,可以不用分解,我们习惯上把它写成或或中的一个单位(unity)6乘以一个首一多项式(monic polynomial)的形式,这样的写法称为域上多项式的标准分解式);而当我们把它看作中的元素时它的标准分解式应该是或;另外,当我们把它看作高斯整环(Gauss domain)上的多项式环中的元素时,它的标准分解式则是;等等。关于多項式因式分解的话题,在此不做进一步展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文献[2][3][4]。
关键词:初中数学;近世代数;多项式环;未定元;未知数;因式分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2-0354-02
一、符号说明
本文用正体粗体的表示实数集,用斜体细体的表示一个一般的环。
二、问题的提出、思考和解答
在初中数学整式一章的基础练习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填空题:
例1 ________。
在通常情况下,学生无外乎有两种答案。
答案1 。
答案2
如果你是一位初中数学教师,你会认为答案2是正确答案。但作为一道填空题,做到答案1就可以了。在此,我们不禁要问:答案2真的比答案1更好吗?如果你觉得答案2是正确答案,那依据是什么呢?为什么按照中考要求,答案1也正确呢?
事实上,答案1和答案2都可能是正确答案,但都有其局限性,关键看你用什么观点来理解。
在初等代数意义下,如果我们把字母x看作一个数,则答案2显然要比答案1完整。但是,在代数式当中,字母x真的表示一个数吗?如果x表示一个数,那关于多项式的理论是不是毫无缺陷呢?
注:在近世代数中,“多项式”和“整式”表示同一个概念。
再举一个简单例子。
例2 将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例2最后的答案是还是,抑或有其他答案?
这就引发我们对数学本质的思考了。事实上,全体实系数一元多项式构成一个环(ring),它是一个欧几里得整环(Euclidean domain),它和整数环有很多相似之处。多项式中的字母并不表示一个数,而有其特殊的含义。
在近世代数中,我们有如下的概念和结论。
定义1 设R是一个有单位元的环,是的扩环,是中的一个元素。如果满足
(1)对任意的,;
(2);
(3)对R的任意一组不全为零的元素,
则称为上的一个未定元(indeterminate)(参看参考文献[2])。
定理1 设是一个有单位元的环,则一定存在环上的一个未定元(参看参考文献[2])。
定义2 设是一个有单位元的环,是上的一个未定元。上关于的一元多项式全体关于多项式的运算也构成一个环,称为上的以为未定元的一元多项式环(polynomial ring)(参看参考文献[2])。
由上述定义和定理不难看出,由于实数集是一个有单位元的环(事实上还是一个域(field)),因此在上存在一个未定元,构成一个一元多项式环。
我们不禁要问:中的未定元是否属于呢?由定义1的(3)不难发现,对于任意的,都有(因为此时),即,因此。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说明,在中,在中,在中……
事实上,对于任意一个有单位元的环R,在中我们都有。由于,因此。所以在任何一个一元多项式环当中,字母x一定不等于0。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回过头来看例1。如果我们把,都看成中的元素(实系数一元多项式),则是上的一个未定元(不是未知数),它一定不等于0,当然也不等于0。因此,分类讨论就没有必要了,此时答案1变成了正确答案。
对于例1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如果我们把,看作两个实系数一元多项式(此时x是上的未定元(indeterminate),),把原题看作多项式的除法运算,则正确答案是答案1;如果我们把,看作两个定义在上的一元多项式函数(此时x是上的未知数(unknown number),),把原题看作函数的除法运算,则正确答案是答案2。
三、问题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启示
通过上一小节的论述,我们可以体会到,数学学科是相当严谨的。对于同一道题目,如果我们用两种不同的观点去看,就会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因此,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也要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深刻理解每一个概念,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对于例1,我们不能给中学生解释“环”“未定元”这些近世代数的概念。但按照中考要求,答案1的确是正确答案。我想,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在类似的问题里面,我们一般都把、、0看作代数式(整式),而和0是两个不同的代数式,因此作为代数式的除法运算,只要除式(特别指明是除数)不为0,我们就不需要分类讨论。我想,这样的解释,应该比简单告诉学生我们默认为分母不等于0要好,至少更符合数学的规范。对优等生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思路:代数式当中的字母x有其特殊的含义,它和方程、函数中的字母x是不一样的,如果你们今后学习高等代数和近世代数,就会逐渐接触到这部分内容了。提供这样的思路,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并为他们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数学做了很好的衔接和铺垫。当然在大学代数类课程里,如果我们能给出类似例1和例2的一些实例,也会对学生理解“未定元”“多项式环”这些概念有很大帮助。
四、问题引向深入:对因式分解例子的初步思考与探索
回到例2,我们该如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呢?在初中数学课本里,我们这样定义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作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factorization),也叫作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参看参考文献[1])。而在近世代数中,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是指把一个多项式写成几个不可约多项式(irreducible polynomial)的乘积的形式,而不可约多项式指的是相应多项式环中的不可约元(irreducible element)。对于多项式,当我们把它看作或或中的元素时它的标准分解式是(注:此时已经是不可约多项式,可以不用分解,我们习惯上把它写成或或中的一个单位(unity)6乘以一个首一多项式(monic polynomial)的形式,这样的写法称为域上多项式的标准分解式);而当我们把它看作中的元素时它的标准分解式应该是或;另外,当我们把它看作高斯整环(Gauss domain)上的多项式环中的元素时,它的标准分解式则是;等等。关于多項式因式分解的话题,在此不做进一步展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文献[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