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之我见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rlzx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新事物、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关键词:创新意识 培养 数学教学
  
  在数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进行探索和。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1、创新意识及其特征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所谓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
  2、创新意识的培养
  2.1 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年轻从教时,特别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他总是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地发现机会。
  (1) 问题的来源及选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书本的问题,收集大家思考的错误问题,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所提出问题作为问题的来源。
  (2) 讲究问题呈示方式。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3)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独立操作(或思考)还是集体研究,或小组讨论?是先独立研究再相互交流,还是带着问题看书自学?这与所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关。通常的做法,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将触发思维的因素进行显现,将引导思维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把握,为今后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2.2 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对教学中的例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延伸出更多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进一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3 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学生主动参与自身发展,以达到他们身心充分、自由发展的开始。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知、自主、自控的程度。主体意识愈强,学生参与自身发展、在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强。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用来传播和再现前人。发现所积累的成果的,不再具有首创性,加上其自身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的理性,要求高中数学的创造必须创设一定情景、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呼唤学习主体能动参与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归纳等学习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谐、平等的适学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就成为促成学生潜在的创新之火迸发异彩的必要先导,成为关键。
  2.4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
  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常言说:“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河北省大名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知识与能力:①简述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了解中国军队英勇抗战的史实,知道七七事变既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②了解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的背景、经过和意义,认识到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七七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的英勇抗战的事迹,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一定要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愿意学、主动学。   关键词:初中 数学 趣味性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一、坚实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未来的英语教育不能只把语言教育看作技能训练,而更要关注社会和文化领域的问题。因为英语教育本身就是更好更有效地为社会文化服务,尤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文化的平等与多样性问题不仅成为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也将成为21世纪我国英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 英语教育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思想     1.多元文化教育的起源和概念内涵。多元文化教育
期刊
“I+E教学法”中,I代表IQ,即智商,E代表EQ,即情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智商,提高学生情商,可以达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I+E教学法”,教学可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的合理运用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上课前几分钟的Joke and Humors 时间,在不给学习压力的前提下,教师可有意识地将本课新单词呈现在有趣的故事中。通
期刊
随着省、市、区各级培训的展开,河北省正式跨入了高中课改的行列。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主战场是学校,推行者和推进者则是教师。如果教师不改变思路,课改的推行,也只能是空谈。以下就教师如何改变思路,全面展开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
期刊
摘 要:针对目前职业教育令人担忧的现状,笔者以从教二十多年的实际,简析了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对职业教育工作内容和发展谈了几点见解。  关键词:学习现状 主要原因 几点见解    目前,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学习现况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有求学愿望的学生,但比例极少,估计不足20%。这部分学生上课能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复习对待考试,但仍缺乏进一步进取精神。比如像不满足课本上的知识,能够多看些课外书籍,
期刊
一、教材分析  1. 话题:本阅读课是围绕整个单元的中心话题“Great women”而展开的。  2. 内容:阅读材料是一篇记叙文,描述的是作者Helen Thayer在她60岁生日之际独闯南极的冒险经历。文中描写了她在旅途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克服困难,排除险情和渡过难关的情景,表现了她危难时刻冷静、顽强和乐观的态度。  3. 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篇章的组织脉络;引导学生学会概括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二是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联想、想像,拓宽思维空间;三是课外延伸,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 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然而,
期刊
摘要:历史教师的教学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这种发展要以社会的发展为向导,并与之相适应。依此,教育者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同样,历史教学实验和教学方法的基本理念也要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历史教学 教育理念 探究式教学实验与方法    中学教师,考虑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这些问题是很实际的,但这又都涉及到有关的教学思想和理念。长期以来,在传
期刊
摘 要:实施新课程改革已经一段的时间了,从最初的惶恐、无奈到渐渐的适应,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下面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历史 教学反思    一、历史新课程的特点     1、突出学生主体和学生学习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里的“过程与方法”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