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19课 全面抗战的兴起(教学设计)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5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与能力:①简述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了解中国军队英勇抗战的史实,知道七七事变既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②了解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的背景、经过和意义,认识到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七七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的英勇抗战的事迹,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②通过了解抗日战争前期,国共两党合作,配合作战,推动了抗日形势的发展,认识民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1)“七七事变”既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更是中国军民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历史发展的关键点。(2)国共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的实现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2.教学难点分析: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地位毋庸质疑,如何激发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的欲望,对抗日战争这段不寻常的历史,尤其是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形成比较深刻的正确认识,是值得在教学中思索的难点。
  教学方法:①教法:讲解法、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②学法:讨论、探究、阅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片一)播放歌曲《大刀进行曲》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这首威武雄壮、慷慨激昂的歌曲,是抗日歌曲中唱着最过瘾、最解恨的一首。尤其是最后一声“杀!”集中表现了中国军民对日寇的无比愤怒和刻骨仇恨!请大家思考:是什么因素促使向来讲求“礼仪、仁爱”的中国人民发出如此愤慨的吼声?
  (生):(略)
  (师)今天我们就来重温这一段悲壮而又感人的历史。
  (幻灯片二)第19课 全面抗战的兴起
  (幻灯片三)卢沟桥图片
  (过渡)美丽的卢沟晓月,可爱的石狮子,在1937年7月7日,却经历着一场血雨腥风—七七事变(点击幻灯片),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历史见证!
  ((幻灯片4)动动脑: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
  (幻灯片5)《卢沟桥事变示意图》
  (生)阅读课本第107页,结合《卢沟桥事变示意图》思考并回答:卢沟桥为什么成为日军进攻的首站?
  (师):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演示《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
  (幻灯片6)七七事变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
  学生看书自己总结。提示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注意七七事变在整个抗战史中的作用。
  (幻灯片7)卢沟桥事变(视频)
  链接回(幻灯片6),请学生回答七七事变的结果。
  (师)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中国的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同学们请看课本108页《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对照图例结合课文,分析一下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后日军侵占了我国那些地区呢?
  (幻灯片8)《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
  (生):分析形势图,得出结论。
  (师)七七事变后,随着日本侵华的规模和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中日矛盾急剧上升,中国军民的反抗也不断的扩大。
  (幻灯片9)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故事。
  (生)阅读课文,回答:佟麟阁、赵登禹
  (幻灯片10)佟麟阁、赵登禹图片(战地播报员朗读课本108页佟麟阁、赵登禹生平)
  (多媒体显示)“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学生扮演角色朗读)
  (师)爱国将士英勇抗战的故事,表明了中华民族是不甘屈服的民族,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和欣赏卢沟晓月的那份宁静,他们捍卫了国家的尊严,这种爱国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称颂和学习的。
  (过渡)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朝野上下,海内外同胞发出同舟共济,同仇敌忾的激情,中国儿女在危机中团结一致,共赴国难!
  (幻灯片11)共赴国难
  (师)国共两党在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表明了各自抗战的立场。
  (幻灯片12)中共抗日通电(学生读)
  (幻灯片13)国民党庐山讲话(学生读)
  (师)国难当头,中国共产党主动提出并积极实施与国民党再度合作。在1937年8月,根据两党协议,国民党政府同意红军改编。
  (幻灯片14)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幻灯片15)八路军改编情况(战地播报员朗读课本109页八路军资料)
  (幻灯片16)新四军改编情况(战地播报员朗读课本109页新四军资料)
  (幻灯片17)《国共合作宣言》图片
  (师)至此,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御外辱。国共两党正式实现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幻灯片18)回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回答)
  (幻灯片19)各抒己见: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实现全民族抗战?
  (生)自由结组,讨论并回答
  (过渡)七七事变后不久,日军攻入山西,企图夺取太原,国民党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前线,协助友军作战,并在平型关取得大捷。
  (幻灯片20)平型关大捷图片
  (生)观察图片,说出平型关的险峻地形
  (幻灯片21)视频—平型关大捷
  (提示:看的过程中注意找出平型关大捷的时间,中国军队及意义)
  (幻灯片22)时间、中国军队、作用
  1937.9 八路军115师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课本110页最后)
  (幻灯片23)结束语:
  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自此,中华民族浴血奋战, 为洗雪民族耻辱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幻灯片24)丰富的课外活动: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
  (石家庄市第二十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本是一个蕴藏着无穷资源的矿藏,其中蕴含着有利于学生作文训练的宝贵资源。它能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为作文的立意提供典范和灵感,为学生提供语言积累和各种写作技巧。因此,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充分挖掘课本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现有教材进行作文训练,以实现课本资源的开发和再造,使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关键词: 课本 挖掘 作文 资源    语文课本是学生接触最多,使用最频繁的
期刊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第四册51页52页  教学目标:  1、在“走进乡村”的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运用所学有关方向与路线,以内数的读、写、比较等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2、学生要学会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进行爱家乡教育,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落实方向与路线,以内数的读、写、比较的知识点。  课前准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教学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的本质是培育一代合格新人。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而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
期刊
《建筑制图》课是中职建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中职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程中,应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根本的因素。兴趣不仅是学习最好的教师,也是创新之母。《建筑制图》课是实用性较强的科目,教师
期刊
摘 要:指导学生写作,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写作需要积累,生活就是写作的积累;二是写作需要想象,想象就是创作的源泉;三是写作需要观察,观察就是写作素材获取的途径。  关键词:指导 学生 写作    “说墙”、“我和彩蝶一起舞”、“感谢你的手”、“白发”、“在学海中游泳”……这些是2009年部分省市中考作文题目。看到这些多元化多角度的作文题目,我们就不难想到作文题目的多样化,这就给我们学生写作带来新的
期刊
摘 要:化学实验课是化学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化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了解,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及环保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技校生 化学实验课 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化工技校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掌握好基本操作技能,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举足轻重。    一、上好化学实验课是做好技校生化学课教学的关键技
期刊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教学,习惯于按照原因(包括背景、条件等)、经过(包括时间、人物、地点、性质等)、结果(包括意义、影响、启示等)的三段式教学法,并认为是水到渠成,线索清楚,笔者称此为“顺向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时如果把这种教学顺序倒一倒,效果会更好,笔者称之为“逆向教学法”。逆向教学是一种启发智力的方式,它虽有悖于通常人们的习惯,但正是这一特点,使得许多靠顺向不能或是难于
期刊
教学依据:  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1.4中有关“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增进与教师的感情”的要求来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树立尊师的观念,尊敬老师,激发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能力:提高对尊师内涵的理解能力  知识: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懂得学生应热爱尊敬老师  教学重点、难点:师爱浓浓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情感熏陶法、启发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
期刊
知识与能力: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盟军在北非取得胜利;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投降;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 德国投降; 第二次大战在欧洲结束;日本投降,第二次大战结束。   过程与方法:  讨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意义,二战的性质、影响和历史启迪,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期刊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 “爱屋及鸟”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同理如果一个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