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思考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教研活动如何才能更有针对性,更切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个关键。山东省威海市古寨中学历史教研组通过课改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以课题带课例、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之路,改变了狭隘的传统教研模式。教育专家陶西平亲临学校听了一节历史活动课,给出了“这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的极高评价。在此,笔者以该课的教研过程为例,谈谈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开放性历史作业该如何布置
  
  初二年级《中国历史》的学习已接近尾声。为了增加学生们对“历史”的体验与感悟,教研组决定利用“五一”长假学生们走亲访友的机会,开发并利用家庭、威海社区的历史课程资源。
  在课改之初教师也曾布置过类似的开放性作业,虽然当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但事后看,学生参与面极小,收获寥寥无几。询问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学生大都说:“我家没有有历史价值的东西!”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为了吸引初二全体学生和其他年级部分学生参与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活动,教研组在例会上先组织教师进行自我学习培训,然后给每位学生发一份具有指导意义的《课程开发征文说明》,内容如下。
  同学们:
  家庭,蕴含着异常丰富的社会历史的内容。如一幅家庭照片,就是一幅凝结的历史画面,像记忆中的一个小片段,又是观察社会的一扇小窗口。它以无言的形象,诉说一段令人难忘的岁月……
  有关家庭方面的选题有很多方面:老照片的历史;对亲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的人物进行专题访问;粮票、布票、棉花票、邮票等票证的历史;衣食住行的变迁;家庭中珍藏的纪念册、荣誉证书、藏书或见证一个时代的家用物品等。
  征文总体要求:
  1.选题要能从某个侧面反映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家庭的和美,应有历史内涵和教育意义。
  2.最好提供实物或实物照片。
  3.征文题材、文体、字数不限。
  
  布置作业时,任课教师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适当和必要的说明。个别教师还以亲历的20世纪70年代流行的“军帽”为例,说明中国老百姓“戴”的历史变迁,教给学生探寻历史的方法。由于选题是以家庭为中心,真实而亲切,学生们在课堂上显得异常兴奋,跃跃欲试。
  此次开放性作业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参与。学生收集的历史课程材料丰富而又精彩,有老照片的历史,票证的历史,衣食住行的变迁,某一物品的历史,如老水井、煤油灯、毛主席纪念章、古钱币、祖辈流传下来的古书、家用物品等,还有的同学通过人物访问撰写了人物小传,根据家谱编写家庭简史等。
  
  二、如何有效挖掘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内涵
  
  面对学生们付出心血完成的不同选题、质量参差不齐的作业,在教师给予了个别指导的基础上,教研组决定采用大型历史活动课的方式,交流运用这些珍贵的课程资源。根据教师的特长,指定三位教师组成了本课的备课组。经过三次备课的反复实践和探索,一堂由青年教师薛存平执教、内容源自学生家庭作业、贴近学生生活的历史活动课终于打造成功。
  1.第一次备课:学生关注率是校本课程成功的决定因素
  经过翻阅学生的作业,备课组决定选择选题相对多的票证类进行专题活动课——《我身边的历史——史海钩沉之票证》。结合学生搜集到的粮票、布票、油票等各类票证介绍以下几部分。
  
  粮票——外观、用途、发行和使用;
  其他票证——布票、烟票、煤票、糖票等;
  票证的故事;
  票证发行使用的原因。
  
  但备课第一稿在第一个班试讲后就被否定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票证专题课与学生们涉猎的丰富多彩的家庭课程资源相比范围过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参与的热情,更谈不上成为活动课的主角。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主料太多也会令厨师眼花缭乱。如何选取家庭社区中典型又具有一定的历史内涵,能从某个侧面反映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和美的资源作为本课“下锅的米”?备课组重新归类、整理学生的近千份作业,重新认识和定位历史活动课。
  2.第二次备课:大体确定主题
  经过教研组成员的出谋划策,备课二稿——《在实践中感受历史,在历史中体验生活》出台了,内容有老照片的历史、红色年代的灰色记忆、票证与四大件几个板块。选材从家庭的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解放以来社会的历史变迁。
  第二次试讲时,学生在熟悉和亲切的家庭生活片断中感悟历史,发出了共同的感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太苦了!
  与现在的生活相比,苦是事实。但作为学科教学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在使用这些资源时如何适时引导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显然是新一轮教研中要突破的一个难点问题。
  3.第三次备课:深入挖掘课程资源的历史内涵
  第三次备课,主题与板块不变,兼顾到其他选题的学生、课堂的组织与调控、完善课件制作等方面的问题,教师侧重于从课程资源历史内涵的挖掘上入手,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如百姓曾以为荣、家庭不可或缺的“四大件”之一缝纫机,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家庭中被束之高阁并逐步退出了家庭的历史舞台。通过引导分析,让学生看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服装业已向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服装不再仅仅是遮羞御寒的工具,人们穿着开始讲究面料、款式、做工和品牌,开始追求个性和时尚。“衣”的历史变迁也直接折射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轨迹。
  
  三、反思
  
  从作业的布置、完成到课程上完,到底给学生们带来了什么?静心反思,如果用一句话说就是,学生不仅获得了有限的知识,而且收获了人生的智慧,带给学生一辈子管用的东西!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其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使其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看问题的方法,体验分享、合作、交流的快乐,是奠基学生人生大厦的关键,也是历史教育的灵魂和终极目的所在。
  精彩的课,是校本教研的结果。那么,教师从中又收获了什么呢?
  第一,走出了一条以课题为主线、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的新路。以课例的形式展开课题,使课题研究不再是水中花、雾中月;而完善课例过程中遇到的每个问题都是教研活动要攻克的堡垒,教研内容不再空洞无物。
  第二,同伴合作交流,平等对话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实现优势互补,也实现了信息、经验与成果的共享,从而形成一种教育合力,享受到合作的快乐。
  第三,教师关注、分享学生的成长,而且与学生一起成长。宽松、和谐、开放的教研氛围和课例的引领,促使教师去想、去做、去辨、去不断反思与重建。而教师的智慧、对课堂对学生的解读能力、对信息的捕捉水平和处理能力,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分展现和发展,进而让教师能享受到生命的意义和创造的快乐。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古寨中学)
  
  (责任编辑:李奇志)
其他文献
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非物理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有其特有的学科地位和意义,作为“年轻”的独立学院,其物理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与之对应
结合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出软件工程专业程序设计高级课程群的一体化建设思想,详细阐述了本课程群建设的实践过程,总结了程序设计高级课程群一体化建设中的经验和
“船体制图”是船舶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直接影响着学生船舶工程图纸阅读和绘制能力的培养,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笔者从教学方法、教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对“建筑力学”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指出传统建筑力学教学模式面临的瓶颈,并对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建筑力学;课程特点;教学瓶颈;教学改革;教学创新  作者简介:李春光(1983-),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助讲。(湖南衡阳421001)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
我认为为了提醒社会认识到学校奋斗的目标,并唤起社会认识到给予教育者充分设备来进行其事业的必要性,坚持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工具,是每个对教育事业感兴趣的人的任务。  ——约翰·杜威    宽基教育是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创生”这一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立足创造、生成之教育宗旨,以生活教育、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多元智能等现代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全体
预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不该被“冷落”的学习方式。但预习后,课堂上会出现“未教先知”现象,学生的认知起点更加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由此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实
在黄河岸边一个偏僻的农村小学里,一个快乐英语学习的景象正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几套别具一格的英语扑克牌,几十种新颖有趣的玩法,不仅使孩子们流连忘返,也使周围村落里渐
摘要:以培养应用型工程本科人才为基点,动态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以“平台+模块”为構架、以岗位技能为目标,建立有利于工程素质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组织、具体实施的方法和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加强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  关键词: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  作者简介:陈铁华(1972-),女,吉林吉林人,长春工程学院能源动力学院,副教授。(吉林长春13001
本文研究了(竇)簋铭文“者子”,认为“者”是国族名,读“诸”,商末亚丑族氏者(诸)国族的后裔,“诸子”即诸国族之国君.
一、问题的提出  很多数学教师在进行公式教学时,常常会发现一个现象:课上自己把公式的推导也讲了,公式的意义也分析了,该补充的习题也让学生练了,学生怎么一到运用公式做题就错呢?甚至即便教师一直在提醒“别忘了这个,别丢了那个”,学生还是一错再错。也有的教师认为,数学公式就是数学规则,就像法条一样,已经是课上公布的“法条标准”了,谁都得无条件遵守执行。对那些“不执行”的学生,只能要求他们“强制执行”,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