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媒体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ungm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功能,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本人通过对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对比和思考,有比较多的体会,现在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几点认识。
  一、多媒体教学中仍需确立学生主体性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反映出来,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直观地接受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一些问题,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但是,历史科也是一门科学,它的任务也是经由感性认识最终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某一历史事件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发展规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因此,历史课教学绝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对事物表象的认识上,在对学生进行多媒体展示的同时,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感知的现象进行理性思维,从中发现、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例如,在讲到“美国内战”一节的时候,向学生展示美国领土扩张图,不能局限于动”也不过程。如果过分地追求声光效果和罗列史料,往往会冲淡了所要表达的主题。能局限于了解一些图片,更应该让学生知道“西进运动”实际上是工业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这类让学生仅仅知道领土变化的具体细节,更应该从当时的大环境来分析扩张的背景,对其中的“西进运问题是近年来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当然这不是多媒体教学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有些教师过分地依赖多媒体所造成的后果。
  二、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所谓历史教育,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历史课的内容更具有情感因素,与其他科目相比它可以上得更生动活泼,课堂效率更高。但我们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千篇一律地采取应付高考的“讲题”方法,忽视了历史教学强大的育人功能。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历史课的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技术手段。但是,在教学手段进步的条件下,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不能完全的投入情感因素,枯燥无味地、机械性地演示文稿,那么,多媒体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例如,有的教师在讲到“新中国的成立”一节,讨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时,多媒体演示《开国大典》的片段,要求学生认真地看,自己却面无表情,只是程序性的操作,播放完了事,根本不能满怀激情地、理直气壮地从对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的分析中得出明确的、应有的结论。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在听课时跟上老师的思路,但是在学生爱国热情激发出来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却不能和学生的脉搏一起跳动。这时,学生会认为,历史老师有时给我们讲的“每当我们听到庄严雄壮的国歌声时,我们的心情就…”是一句空话! 相反,如果我们能把情感因素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发展”时,我们可以结合电影《红河谷》中的这一片断(课堂中插播电影片段):藏族的头人识破英国人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进而占领西藏的阴谋时,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挑拨、威胁,伸出五个指头,义正辞严地对英国侵略者说了这样一段话:“藏族是这个,汉族是这个,回族是这个,蒙族是这个,还有满族、维族…既然我们的祖先把我们结成了一个家,家里的事,就不当你的家来问了!”来说明民族团结的必要性。一个封建农奴主能说出这样有爱国热情的话语,那么,我们教师在此基础上有激情地进一步总结,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以情感打动学生、激发学生,会收到特别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安排要合理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可有效地解决教学内容繁多和课时不足的矛盾。通过短暂的影视片、简单的动画演示、宏观的缩小、微观的放大,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氛围,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节约教师语言描述的时间;同时还可以结合一些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甚至还能腾出一些时间。于是,有的教师就“充分”利用这宝贵的时间,把某些知识点盲目地加深拓宽,常常超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这无疑违反了教学规律,也远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对于因提高了教学效率而多余的时间,我们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支配,一部分好的同学可在课堂所学内容上继续深入,而一些差的同学则用这段时间来巩固消化,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可多设计一些反馈性练习,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练习。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历史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走进历史课堂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运用多媒体,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好。中学地理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有哪些呢?  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把多媒体教学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领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地理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实现上述六个
期刊
课堂设疑作为一种教学艺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课堂之上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与纽带。精心设计的课堂设疑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展开思想的翅膀,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积累,发挥独具个性的创造能力,在多种可能性中学会作出自己的分析思考、判断。因此,优化课堂设疑的方法,提高课堂设疑艺术会使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设疑时需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设疑是一门艺术。善于设疑,是教师艺术的
期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我觉得它既有秉承了旧课程的一些理念,又具有时代性的创新。如课标课程中与原课程理念有一致的地方,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三点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也是常提到与重视的。又如课标课程中提到:与时俱进,强调本质;注重适度形式化,认识“双基”;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这三点应该是对以往理念的整合与归纳。再如
期刊
为丰富小学生课余生活,我校积极成立了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我所负责的是低年级的朗诵组。在第一堂课上我问学生是如何理解朗读的,孩子们不约而同的说:“朗读就是读书。”学生的理解是非常狭义的,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显然不是这种简单意义上“念”,而是学生正式地学习书面语言一个最重要的过程,是学生历经低年级数(字)读到中年级朗读到高年级以及以后的成年的人默读,是语文能力有序训练的过程,儿童学习认字、读书和成
期刊
学生厌学是当今中小学学生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据一项抽样调查表明,目前有不少学生存在厌学情绪。许多教师十分忧虑,常听教师抱怨,不是我们不愿意教、不想把学生教好。学生不想学,教学效果将会很不理想,情况严重时,特别不想学的人会占到学生的三分之一。可见,这个问题已该我们大家深思熟虑了。若不想出办法尽快解决,将会对基础教育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如何改善学生厌学的状况,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呢?笔者的观点如下: 
期刊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永远是“自豪和地位”的根源。因而让学生“学有所得”,是发展数学学习动机的最主要手段。动机问题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论题之一,它涉及到人类行为的基本源泉、动力和原因,最能反映人类行为的目的性、能动性特征。动机定义为:在自我调节作用下,个体使自己的内在要求与行为的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  那么,如何帮助缺乏数学学习动机的学生的最好办法就是首先帮助他
期刊
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维的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色。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思维的理论依据,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钥匙".辩证唯物主义中原因与结果(内因与外因)共性与个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方面)与次要矛盾(方面)、继承与发展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与
期刊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特别注重教学过程,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情景,让学生亲历一些师生双边,学生单边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的同时,进行思维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下面几个方面很重要:  一、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语文课改中,教师要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中逐渐学习、逐渐摸索,根据教学环境、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创新,铸造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
期刊
“问题教学法”是指学生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采用预习笔记等形式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选取或归纳出典型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学生的提问为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问题教学法”能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深
期刊
现代体育教学改革正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向着突出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参与度、参与效果以及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方向迈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渐由强调以教师为主导的封闭式、注入式的传统模式向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的评价逐渐由一般的生理性指标(如心率或脉搏)和练习密度等评价向较粗线条(如出汗、笑、会、能以及学生自身心感受等方面)的评价方向转变。体育主体式
期刊